一战德国一败涂地,为何短短二十年迅速崛起,还主动发动二战?
原创一战德国一败涂地,为何短短二十年迅速崛起,还主动发动二战?2024-12-27 11:57 发布于:天津市1918年11月11日对德国人民来说一个极为悲痛的日子,德国军队在与他国争夺蓝天下的土地时失败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一蹶不振,历时四年的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在著名的分赃会议,也就是所谓的巴黎和会中,美,英,法几个老牌资本强国经过一番口舌,让德国损失了十分之一的领土和八分之一的人口:德意志无偿交出所有海外殖民地,失去全国将近五分之一的煤矿和钢铁。除此之外,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废除德国义务征兵制度,不得拥有自己的主力船舰,不得拥有飞机,坦克等重武器,除此之外还要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补偿,1320亿马克,约330亿美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战战败元气大伤的德国,不但在二十年后重新崛起,还无视英法重兵,悍然发动战争,德国人卷土重来的秘诀是什么?事实上,早年的列强因为自己的漫天要价,害怕德国支付不起巨额战争赔款,在战后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德国重振经济。他们提出道威斯计划来扶持德国,希望等德国有能力了再支付各国赔款。一转眼到了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国家经济普遍萎靡。在之后的三年,德国一直借口经济危机无法回血,开始赖账,直到希特勒上台。虽然德国在一战中失败了,但就整个战争而言,战火是没能殃及到德国本土的,也就是说德国的精英人才,科研专家还都好端端的生活在德国。另一方面,德国政府很喜欢抓教育,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搞普及教育的国家。很快,一批活跃的新一代登上了德意志的历史舞台。虽然《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组织空军,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德国政府开办了飞行俱乐部,俱乐部成员都是德军飞行员。德国不能发展海军,政府就将海防科研秘密安排在其他国家。二战以前,德军手持的先进武器很多都是在苏联国内研制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而言之,德意志在列强的眼皮子底下又站起来了。最后,像古德里安,邓尼茨等优秀德国军官自一战结束后也都默默为新兵训练,老将作战经验丰富,有了他们的帮助,德军的战斗力在二十年里突飞猛进。之后的德国开始撕毁《凡尔赛和约》,得寸进尺无视英法警告奇袭波兰,乃至将整个欧洲拖入战争泥潭。倘若早年英美能够对德国严格牵制,在战后态度更为强硬,也就不会有之后的法西斯纳粹,更不会有无辜死亡的千万之众,虽说二战爆发德国要承担主要责任,但这和早年的协约国不坚定的立场也绝对离不开关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 ()

德国第三次冲向世界巅峰?二战后再次崛起的五个原因三个关口
展开全文德国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国家。不久前,普京曾提及过美国、俄罗斯都不再能够“决定世界”,德国和其他国家正在走向超级大国。以德国看,从她的领土、人口看其实已经不具备这种可能,但因为欧盟的存在,借助德意志文明体系,德国确实有机会与其他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一起站在丛林的中心。从一个绝对化观点说起德国自1870年代成立以来,不过150年,曾经给我们多次惊奇。其中一个惊奇在现在的网络世界有一个观点:二战后,德国几乎都没有男丁了!即使如此,德国竟然重新崛起。由此可以看出:德国的未来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其实,这种观点要理智看待。德国确实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国家,但许多话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为了自己的利益,有些人经常说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德国有许多问题其实难以解决。例如人口问题、欧盟统一整合问题、法德继续合作到什么程度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的话,德国走向中心的可能性很值得怀疑。就以上面的观点为例。什么叫“几乎没有男丁了”?德国投降时尚有近七百万军队,这些人不是男丁吗?二战后据说男女比例为10:16,大概625个男人与1000个女人的比例。二战后德国已经分东德和西德,德国的崛起大体应该指的是西德即联邦德国,被美英法三国占领地区。该地区有德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人口也比较多大概四千万。东德是苏联占领地区,战前经济相对西德来说是弱的,人口和面积都比西德少。以人口为例,约是西德的一半多,大概两千万人口。两德合计人口为6600万人,比二战前的1939年5月的7953万,少了人口数少了一千四五百万。所以,这些人口和男女比例对于崛起来说,其实是足够的。当然,625:1000这个男女比例,女多男少的问题确实非常严重。但与“几乎没有男丁了”差远了。不仅仅这些问题,其实一句话袒露出的问题并不少。例如没有尊重女性,好像男性的多少决定国家是否能够崛起一样,要知道男女搭伙才能动力无穷。人口多少特别是男人的多少,与国家崛起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高素质男女有直接关系。其实,对于男人的价值我有一个不太全面的比喻,说好了不全面只是说其中一个,同不同意都无恶意。不用猜我的性别,和题目问题中的性别一样。男人的价值在于繁衍和保家卫国;女人的价值在于繁衍和平衡男性荷尔蒙所带来的恶。不想异性结婚和生育的男女不在此列。因此,男性和女性对一个国家的兴盛的作用都是一样大。所以,没必要过于强调一个性别的价值。谈谈德国二战后短时间崛起的五个原因在德国的崛起原因中,美国因素经常被人提及。还有妇孺皆知的马歇尔计划经常被人没有意义地提及,美国对联邦德国的各种援助对德国崛起当然有帮助。德国崛起之美国援助。德国也并非没有代价,即在政治、军事、科技、经济、教育上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这对于美国决定世界秩序也非常重要。对于这一问题,其实可以参考美国对一战后的援助的相关文章,详见文末链接吧。其实,苏联对东德也就是民主德国的各种援助也不少。只不过,现在话语权不在非西方国家,所以,苏联的价值也就被限定在压榨上了。美国和苏联的各种援助对崛起没有起到决定作用,起到的是一种“稳定作用”。作为被占领的战败国,没有这些援助无论东德还是西德都难以存在。在美苏争霸下也不会起到支援美国、苏联的作用。德国崛起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素质。德国真正崛起的原因还是在于德国人的人口素质。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我们会专门以系列文展示德国。本文专门从两个被人忽略的角度谈谈这一问题。德国的崛起应该是分两步:1970年代以前主要靠德国人的素质,他们在不担心国防军事的情况下,一心一意发展经济;1970年代则主要靠移民。因为德国人素质高,特别是科学技术素养非常高,只要一心一意搞经济,自己的老本行又没丢,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德国就是领头羊,科技生产能力和质量那是不用质疑,在那个依靠工业的时代,自然就崛起了。阿登纳1876—1976年,1949—1963任总理使该国完成第一步崛起德国崛起之不用操心国防,你操心也没用,因为掌控在美国大帝手中。男人的价值在于保家卫国,但男人缺少国家怎么办?总体上看,两德境内有数十万控制国军队。其中苏联在东德15万,还有其他东欧国家驻军;美军在西德驻军10万、英军最多时7万,法国等西方盟友也有大量驻军。与此同时,东德和西德的军队人数比例当然是西强东弱,东德军队大概17万,西德50万以上。再有大量驻军的情况下,东西德的政权的存在与否其实都不在自己手中,而是在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手中。德国国内老百姓其实并不觉得与自己关系有多大,德国政坛特别是西德能真正做点儿主的就是经济,东德其实自主性更差。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在1949年分别建立后,以西德为例,在五十年代其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仅用了几年时间,就恢复到二战前的经济水平。德国崛起之法德和平。对于这一问题,论述的内容非常多。1870年,普法色当战役中,法国遭遇崩盘式失败,自此法德间的历史仇恨结下。一战、二战之所以发生,法德矛盾其实是重要原因。战后,德国和法国为了让欧洲能够重新站起来,依靠西欧各国的力量,成为美苏之外的第三极,抛弃了历史宿怨共同合作率领欧共体打造了今天的世界一级——欧盟。科尔1930—2017年;1982—1998年任总理,第二步崛起的领头人德国崛起之移民。但随着经济发展,其人口趋势并不乐观。例如德国在1950年代就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从那时起就没有低于过10%。20世纪70年代后,人口负增长成为常规现象。那么,要想经济发展就得移民;那么最好的吸引移民的方式是什么?给国籍。到了1976年,联邦德国境内有中东北非移民400万,其中仅土耳其移民就达100万。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地理位置。德国重新走上丛林中心的三个关口因为地理位置原因,欧盟所吸引的主力人口必然是中东北非地区人口,但这一地区曾经是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主要统治区。很显然,他们与欧洲的主体文明不同。现在欧洲关于移民问题之所以如此激烈,就在于这点。问题是没有这些移民,欧洲的经济必然塌陷。不要说不同的文明,就是基督文明内部的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移民间也会有问题。所以,像某些人说的不要移民、不要某个地区的移民不就行了吗?很可惜,真的不行。未来德国是否会成为普京口中的“具有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其根本就在于人口数量、文明平衡以及地域影响力问题。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1954年出生,2005—2021年任总理德国发动一战、二战的原因就在于其地域和资源根本支撑起雄心壮志。未来会如何也要看“欧盟”的发展,但欧盟的问题主要是三个:一个是美国因素;一个是文明冲突也就是移民问题;一个是法德之间的关系,以前“欧洲三驾马车”变成了两个领头羊,但问题是:一山难容二虎。所以,德国、法国能否真正齐心率领部分欧盟成员国,一起在美俄之外真正打造团结的“小欧盟”才是问题的关键。目前看,前景难料。
欧亚大帝国及一战、二战 - parallax - 博客园
古罗马版图(公元395年,皇帝将帝国分给两子分治)西罗马帝国(公元395-476) 首都:米兰 东罗马帝国(公元395-1453年) 包括地中海沿岸及黑海沿岸所有疆域: 西班牙、法国、德国南部、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土耳其、巴以地区,埃及、及非洲北部边界。 首都:拜占廷(君士坦丁堡,即今日伊斯坦布尔) 阿拉伯帝国(632-1258,实际在850之后就分裂了)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统一阿拉伯半岛(西抵大西洋沿岸);随后阿拉伯扩张,差点攻陷拜占庭,拿到了巴以地区包括耶路撒冷。十字军(天主教联军,不属于东罗马,十字军首领是罗马教皇)东征(1096-1291) 罗国教皇军事组织(主要力量是法国、意大利和东罗马)进攻地中海东南岸的埃及、巴以(耶路撒冷)、叙利亚-------基督教(公元2世纪确定为罗马国教)和伊斯兰教的较量 1204年,4rd十字军东征(地中海北岸-->爱琴海---->君士坦丁堡)攻破首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从此一蹶不振。此后奥斯曼帝国崛起。 此后(1299-1923)奥斯曼帝国崛起,控制除法、意大利西班牙之外的整个地中海沿岸和黑海沿岸,包括苏伊士运河南的整个红海沿岸。 土耳其帝国(也叫奥斯曼帝国,由奥斯曼一世所建,伊斯兰教)(1299-1923) 首都:君士坦丁堡 因帝国为土耳其人所建,土耳其也是奥斯曼帝国的中心。 奥斯曼帝国崛起,控制除法、意大利西班牙之外的整个地中海沿岸和黑海沿岸,包括苏伊士运河南的整个红海沿岸。奥匈帝国及德意志帝国崛起---(1867-1918)地中海东岸-亚洲边界(包括巴以地区)势力归属的变化 公元前13世纪:埃及第18王朝 1-6世纪:罗马帝国 7-12世纪:阿拉伯帝国 13-19世纪:奥斯曼帝国 一战 1914年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战争(同盟国(黑色)<--->协约国(白色,英法为首,美末期参与)) 一战的结果是同盟国惨败,同盟国各帝国衰落走向解体;协约国也付出沉重代价。 同盟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奥斯曼帝国-------战败 俄罗斯帝国:沙皇俄国(1721-1917) 一战的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继承人被塞尔维亚民主主义者枪杀,奥匈帝国对赛宣战。 一战的实质:欧洲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同盟国)不满既有的被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利益分割现状(沙俄帝国如此大,非洲、亚洲被英法俄瓜分差不多;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德意志帝国获得即得利益小) 二战 一战之后,德意志被迫签订《凡尔赛条约》(1919),割掉东北通往波罗的海土地(现波兰)。 希特勒上台,撕毁凡尔赛条约,1939年首先攻占捷克斯洛伐克,而后闪击波兰(二战导火索),意图解决背后这个欧洲协约国(英法)主要盟国----波兰,解除西进的后顾之忧。 二战双方:(法西斯-轴心国(德、意、日)<--->反法西斯同盟国(中、苏,法,美、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