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综武,从继承侯爷爵位开始
本书由红袖添香网进行电子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2022-10-01 08:00:00
大武王朝,明州,范阳郡,永安县,永安侯府。 夜晚,凄凉如水,偶尔响起的虫鸣声,让这个寂静的夜晚更添加一份孤寂感。 时值九月,秋风轻拂,凉亭外围帐随风摆动。 一名面容清秀的少年,静坐于凉亭中间,享受着身边两名侍女的服务,一人斟茶,一人捶腿。 少年手中拿着一本名叫大武王朝怪异志的话本看得是津津有味,时不时端起茶杯轻抿一口。 少年名字叫做苏昱,是一个月前穿越过来的,穿越原因就是睡觉,苏昱在家睡了一觉醒来后就在这了,巧合的是前身名字也叫苏昱。 刚穿越过来的苏昱喜提了孤儿院大礼包,前后忙乎了小一个月,终于把老爹送走。 正所谓是人间百态,各有难处,苏昱身为苏家的嫡长子,理所应当的继承了父亲永安县候的爵位。 只是苏昱这个名义上的永安县候多少有点名不符实了,永安县苏家是当地第一大家族,是大武王朝的世袭侯爵,整座永安县都是苏家的封地,当然苏家只享受每年供奉,县令依然由朝廷安排委任。 苏家老祖苏远,曾追随大武王朝开国大帝武帝南征北战,是武帝御用的先锋大将,大宗师修为!开国后正式受封永安侯,封地永安县。 然而世事无常,大常包小常,没有长盛不衰的国家,也没有永远的世家,从苏昱爷爷辈开始,苏家就没有入朝为将的了。 可以说一个武勋世家,没有一人能拿得出手,大武王朝的一大特点就是尚武,想要做将军,没有先天以上修为不要想了。 苏昱的老爹只是勉强够资格,修为达到了,战力可不一定了,作为新继任的永安侯,苏昱过的可不算好。 上面有一个对他极度不满得后娘,下面有一个虎视眈眈得弟弟。 想到自己那嚣张的弟弟,苏昱就头疼,可谓是野心勃勃,不止垂涎自己的位置,还背后放出很多假消息,不断败坏自己的名声。 还有自己的大伯,自己父亲一走,他当初以庶长子没有继承侯爷爵位,现在更是野心勃勃,心里想着什么可谓是昭然若揭,手已经伸到苏家产业上了,现在掌握着苏家大半经济。 再说说苏昱的后娘李氏,可以说与苏昱的亲生母亲斗了一辈子的人物,生的弟弟苏杰从小也是与苏昱比到大。 后娘李氏的父亲是现在永安县的县令,最重要的是他掌控了永安县唯一的武装部队,三千城防军。 这支军队被后娘李氏掌控着,就犹如一把刀悬挂在苏昱的脖子上,而且是随时都能落下那种,一不小心就要被咔嚓了。 这些便是苏昱眼前要解决的麻烦,一后娘加弟弟,一大伯,良好的开局,也面对着同样的麻烦。 就在苏昱思绪翻飞之时,四周的屋顶突然炸开,四道黑影冲天而起,统一的夜行衣和寒光四射的宝剑,无一不彰显其身份。 四人彼此之间配合默契,一同直刺苏昱而来,全方位无死角。 苏昱面容古井无波,抿了一口清茶,淡淡的说了一句:“留一个活口。” 苏昱话音刚落,只见身前不知何时出现一老者,老者伸出左手,只是轻轻一挥。 一股无形的气浪从手中挥出,四名黑衣人被气浪划过身体,纷纷吐出一口鲜血,倒飞而去。 只听轰轰轰轰四声巨响,四人分别撞在四周的墙壁上,一时间偌大的院子没有丝毫气息。 苏昱放下手中的话本,揉了揉眼睛,起身拍了拍被吓的身体僵硬的两个小侍女,吩咐了一句,让俩人准备热水,一会要洗澡,接到命令的小侍女快速跑掉了。 “我说,于伯,你不会都给打死了吧?” 老者缓缓摇了摇头,指着最左边的黑衣人说道:“他没死。” 苏昱边念叨边用左手拿起放在煤炭上的茶壶,右手捡起刺客掉落的长剑,缓慢的走向刺客身边。 看着重伤昏迷得刺客,苏昱把茶壶滚烫的热水倒在刺客脸上。 伴随着一声无意识的惨叫声,刺客醒了过来,看着不断倾倒茶水的苏昱,刺客红着双眼死死的盯着他,一声不吭,十分硬气。 “我知道你什么都不会说的,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撬开你的嘴,我只是想试试杀人之后的感觉。” 没有想象中的呕吐,很稀松平常,其实幕后凶手很好猜,后娘和大伯,或者两个都是。 转过身来看着正一脸欣慰看着自己的老者,刚穿越过来的自己,周身环绕的都是敌人,只有于伯真心待自己,这也是父亲留给自己最大的保障。 “是侯爷的院子,快过去,有刺客。” 砰!院子大门被赶来的护卫撞开,一队身披盔甲,手拿朴刀的护卫冲了进来。 带队人没有丝毫敬意,只是一副稀松平常的问好。 苏昱嘴角微抽,这……还能再假一点嘛,这都多长时间了,才赶过来,来给我收尸? “你们把这里收拾一下,我先回房间休息了。” 苏昱面无表情的吩咐一句,转身走进房间,在两个小侍女的贴身照顾下缓步走进浴池。 苏昱躺在浴池中,享受着小侍女的按摩,手法不太专业,还需要培训,没办法,穿越之后,举目无亲,只有一个于伯,谁也不敢相信。 在于伯的清洗下整座院子的仆人全换了一遍,就这样还需要不断清洗更换新人。 这两个小侍女是于伯的一个老相好的孙女,一对十四岁的双胞胎,名叫大小双儿。 苏昱脑袋有些疼,粗略的抚清了一下将要面临的麻烦。 首先是大伯,苏昱的大伯掌管着苏家得经济命脉,还是永安县商会的会长,同时有着九品武者修为。 苏昱的后娘就更不得了了,父亲是县令,哥哥是县尉,后天初期武道修为,掌管三千城防军。 苏昱武道天赋一般,刚刚三品武者修为,自己先除了一个爵位之外,除了于伯,啥也没有。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家有爵位要继承
更新时间:2024-09-01 04:07:10
战场上,他是杀人如麻的地狱修罗,战功卓绝 京城里,他是流连花丛的侯府世子,风流倜傥 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深藏心底不为人知, 一切只因家有爵位要继承。 —————————————————————————— 云澄:我是威远侯府的世子! 萧慕然:不,你不是!威远侯通敌叛国,满门抄斩。 云澄:血海深仇,我要报仇!有什么身份能比威远侯更牛逼的?王爷?皇帝? 萧慕然:不,你不行!自己什么样心里还没点数吗! 云澄:那还有什么身份助我复仇? 萧慕然:皇后怎么样? 云澄:安排,必须给我安排! 》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微信里的朋友推荐哦!
康熙皇帝的那些小儿子们都是什么爵位
清朝12位皇帝中,要说哪个皇帝的儿子们最多,那一定是康熙皇帝了。康熙皇帝一生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三次亲征葛尔丹,驱逐沙俄,件件都是大事,但是也不影响他生孩子,康熙一生有35个儿子和20个女儿,参与序齿的儿子有24人。
对于康熙的这些儿子们,大家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九子夺嫡事件了。9位成年的皇子参与了夺嫡事件,最终是低调的老四胤禛胜出。其他皇子或被囚或被杀,下场大多都很惨,本文不聊这些成年的皇子,聊聊康熙那些小儿子们(康熙第17子以后的儿子们),看看他们后来都取得了什么爵位,都有怎样的事迹。
胤礼,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比雍正帝小19岁,康熙年间因为胤礼年龄小,加上他本人性格原因所以没有参与夺嫡事件,整个康熙年间他也没有获得什么
继位后,名字改为允礼,受封为多罗果郡王,管理理藩院、正黄旗蒙古都统事务和镶蓝旗汉军都统事务。雍正六年(1728年),允礼被雍正帝晋封为果亲王,此时他兼任正黄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和镶蓝旗蒙古都统四职,此后他又相继管理工部事务、管理宗人府事务。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前,命果亲王允礼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等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即将继位的乾隆皇帝。
三年(1738年),果亲王允礼病逝,终年42岁,因无嗣,乾隆皇帝将幼弟弘瞻过继给允礼并让他承袭果亲王的爵位。
胤祄,出生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比雍正帝小23岁,本来是康熙的第28个儿子,因之前早夭的哥哥们,所以他序齿第十八,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早卒,所以也就没有爵位和事迹了。
胤禝生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比雍正帝小24岁,本是康熙皇帝的第29个儿子,序齿为第十九子,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早殇,年仅三岁。
胤祎,生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比雍正帝小28岁。雍正继位后,改名为允祎,雍正四年封为贝子,雍正八年晋封为贝勒。雍正十二年雍正帝命他祭祀皇陵时,他称病不去被降为辅国公。
,乾隆皇帝命他守护泰陵(雍正的陵寝)。乾隆二十年(1755年),允祎病逝,终年49岁,其子弘闰承袭贝子爵位,子孙循例递降,以不入八分镇国公世袭。
胤禧,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比雍正帝小33岁,雍正八年被封为贝子,同年5月晋封为贝勒,雍正十三年晋封为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病故,终年47岁。胤禧因没有儿子,所以在他过世后乾隆帝将自己的第六个儿子永瑢过继给胤禧为孙子,使其承袭了慎郡王的爵位。
胤禧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多大的建树,但是他在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就,他能诗善赋,还精于书画,他也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他的诗赋造诣让大侄子乾隆极为佩服,所以在雍正十三年乾隆继位后就马上封他为郡王。
胤祜,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比雍正帝小34岁,雍正帝即位后改名字为允祜,雍正八年(1730年)封为贝子,十二年(1734年)晋封为多罗贝勒。
乾隆年间一直总理三陵(顺治、康熙、雍正三位皇帝的陵寝)事务,政绩卓著,反映并解决了不少三陵周边的贪污、盗窃、陵园失修事务。
乾隆九年(1744年)病于任上,时年33岁,乾隆帝为此痛悼不已,几番追思。死后由长子弘昽降等承袭固山贝子爵位。
胤祁,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比雍正帝小36岁,雍正帝即位后改名为允祁,雍正八年(1730年)被封为镇国公,乾隆继位后,越过多级被封为多罗贝勒。
允祁虽贵为皇子宗亲,但是他不受哥哥雍正帝和大侄子乾隆帝的喜欢,雍正年间,雍正封了自己众多的小弟弟要么是贝勒、要么是郡王、要么是亲王,唯独胤祁被封了个镇国公。
乾隆十九年(1754年),允祁被连降两级从贝勒又降为镇国公,乾隆四十五年68岁时才晋升为贝子,两年后又晋升为贝勒,乾隆四十九年又加封了郡王的虚衔,但是不领郡王的俸禄。
乾隆五十年(1785年),允祁病逝,享年73岁,他是康熙所有儿子中最后去世的一位。
胤祕,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比雍正帝小38岁,比大侄子乾隆皇帝还要小5岁,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封为和硕諴亲王,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去世,终年57岁。
作为康熙最小的儿子,胤祕虽然没有得到较多的父爱,但是他的哥哥雍正帝把他当亲儿子来养,雍正十一年,胤祕刚好满十八岁,雍正帝给宗人府谕旨“朕幼弟允祕秉心忠厚,赋性和平,素为皇考之所钟爱。数年以来,在宫中读书,学识亦渐增长。朕心喜悦,著封亲王”。所以相比其他的兄弟,胤祕受到的待遇还是非常不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