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神墓,感受作者内心
这几日在读神墓,或许是为这无聊的人生添点乐趣,其实一直以来对玄幻小说还是有着相当的兴趣,感觉也能从中体味彼多。 神墓之所以成功,我想跟作者那种无以伦比的想象力及诙谐幽默的语言分不开,作者评着丰富的想象力及对玄幻小说、网络游戏的精通,创造出来了一个揉和中国梦幻及西方魔幻的狂想世界,能将两种迥然不同的幻想文化融在一起,的确不凡,不过从整体来看,小说的氛围还是偏重于西方的魔幻或者是作者受网络游戏的格调影响之故。 小说另外一个引人之处是那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来,惊心动魄的战斗,而且那种残忍的杀戮满足了当今青年人在现实压迫下那种内心愤怒的宣泄,使每个愤青的怒火在书中绞杀对手的情节中释放的淋漓尽致。所以这本书除了无聊的时候更可以在心情不爽的时候来读,将自己融入书中的情节与强大的对手拼的你死我活,感受主人翁那种遇神杀神,遇魔杀魔的疯狂。 此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清晰的正邪分界线,书中的主角们很少有着那种盲目的正义感,一个个都是务实求利,追逐时机,在把握时机时阴冷果断,毫不犹豫在诛杀对手时心狠手辣,毫不留情。而且书中的主角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当利益趋同时便务实地合同,全力以赴共同追求成功,在达到目的后又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出手相向,斩杀对方。 书中难能可贵地是从没有对这些常人所不能接受的残酷做感叹和否定,其实这何常不是现实商战中残忍而赤裸裸的真象呢?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那种为人处世成熟老练的内心真实世界,我想生活中的作者有着深沉睿智的思想,能从纷乱无章的现实生活中看到最真实的东西。但最真实的东西也往往是最矛盾的东西,这使得现实中最清醒的人,往往又是一个最模糊的人,因为看透了现实的方方面面就会发现现实无处不在地在矛盾中交织着,发展着,何谓正,何谓邪,何谓对,何谓错都已经交织在一起能以分清,难以辩驳,这些都在作者的小说中得到了体现和展示。 不过感觉作者还是情性中人,作者在书中很少有对女人痛下杀手的,看来作者还是一个怜香惜玉的主,而且作者在书中还塑造了一个小晨曦的角色,这是一个无比纯洁的符号象征,从我目前看到的情节来看晨曦的出现并没有太多的意义,想来这应该是作者内心最柔弱而又最纯净的一块寄托,这说明在作者的内心里应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先天性纯真,这片纯洁之地是再经历污浊和残酷现实也磨灭不掉的,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上来讲,这应该是作者本我的一部分。呵呵,作者应该是现实中女人的首选啊,现实而又不失纯真,这种男人哪找去? 从看别人对作者的介绍中得到《神墓》的作者跟《狼图腾》的作者相识,在写此书前一直默默无闻并没有太多的作品出现,想来此人原来的理想和爱好并不在写作上,写作或许是在他受到了现实的摩擦和挤压后,内心那种忧郁烦闷及点点怒火在内心不断挤压,最后不吐不快的成果。因为现实的成功除了需要有人的才能之外,更多的还需要机遇和资源,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而这个资源包括家庭背景之类的先天环境,有了后面两者的人往往对只有才能的人爬的更高,走的更快。这不能不使有才能的人感到现实的气闷。但看来作者也是看清了现实没有怨天尤人,迁怒于社会的人,而是选择了将对现实的不满揉进了小说里,在里面叱诧风云,为所欲为。 作者能看清现实而不拘于现实,能承认现实而不甘服于现实,想来有机会肯定会有大的作为,所谓“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呵呵,现在好像有拍作者马屁,恭维作者之嫌了。不过神墓还未看到一半,但感觉作者的心态已经有变化了,写作已经不是仅仅来发泄了,好像已经变成吃饭的工具了。如此以来恐怕此书以后的发展更多是要迎合读者而失去作者自己内心的东西了,但愿《神墓》不要像《诛仙》那样虎头蛇尾,狗尾续貂。 呵呵,神墓是我们年轻人看的书,那些老成的人看不惯里面的虚幻与狂妄可以一笑了之,以上只是个人之见,不赞同者也可以一笑了之……

现实很骨干《被太阳晒热》
《被太阳晒热》主人公赵生辉和作者一样从韩国东国大学毕业,作者朱清苑还是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并有不小的成效,在留学期间获得电影文学创作人才基金。改编原著小说《活着的和死去的》成中、韩文版长篇电影剧本。还在19年出了这本《被太阳晒热》。
《被太阳晒热》中的赵生辉可没有这么从一而终,他学的是电影,留学期间靠与专业不相干的勤工俭学挣得了五十万,毕业后带着钱,带着女友骄傲的回国,一腔热血趁着年轻干一番大事。在外离闹市的城乡结合部新开的商场里开一家集餐饮、服装、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具有韩国主题特色的创意潮店,想着引领当地的消费。“一个个时店前穿着土里土气的农村女人,出来后变成一个个打扮靓丽的时髦少妇。她们谈论着彼此生活的变化,分享着各自的喜悦与烦恼。工人、家庭主妇、学生、上了年纪的老夫妻们,都都在店里悠闲地喝着咖啡,他们看着时间走过,享受着慢而从容的生活,就像赵生辉曾经留学的那个国家的人们一样……”想象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赵生辉的创业经历就是《被太阳晒热》了的冰棍,不断得流泪,不断的变瘦。从进入服装,韩餐退到南方进货撕标服装,9.9元一碗面,现面对严酷的现实,赵生辉没有气馁,从三楼“乐童”撤场后带给人们的不方便,找准商机,填补商场空缺,关掉餐饮改做童装与儿童用品,改行后一炮而红,他的“韩尚乐”火了,可他所在的商场因为政府的开发也要火,大商家要入住,他们这些小商户又面临被驱逐……一场场阴谋,一场场现实的考验,在太阳下被一个个晒热。《被太阳晒热》也揭示着小人物创业还是要贴近民生,就如樊登老师说的,创业是不冒险,是要“解决一个问题”,你能解决的问题有多大,你就有多大的商机。
《被太阳晒热》也刻画了一个个小人物,有在太阳下的光鲜,也就必然有阴暗处的阴晦。王宝山的两面性更是一大亮点,陆波、赵晨伟,许香香这些小人物也可圈可点。
《被太阳晒热》除了创业故事,也不谋杀情节。(谋杀这个情节就不透露了,给你留点空间,自己去看)有韩国“考试院”的解释,考试院,是韩国一个独特的住房形态。一人一间,房间很小,只有二三个平方。只能入下一张单人床,和一个连着衣橱的书桌。据说风开始流行是因为要给那些应付考试的学生进去住,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学习。但是后来因为租金相对便宜,慢慢演变成除了本国学生以外,包括中国留学以及当地一些底层人民的居住地。还有中国的“童装之乡”。“湖州的织里是一个小镇。如果不是因为童装拿货,赵生辉大概这辈子都不会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在这里,——利济路,整整一条街,从头走到尾数下来上千家大大小小的童装厂。街上随处可见忙得不可开交的三轮小货,拉布料的,拉辅料的、拉成品的……它们象是春天里的一只只忙碌不停的蜜蜂,一整天都在飞来飞去,停不下来。”
《被太阳晒热》何常不是在说你我,都现实打败,还要换个姿势顽强的活着,在太阳下……
浅议枷锁(人生的枷锁)书评
生活毫无意义,经历的痛苦也好幸福也好,都只是拼图一角,你只能去面对。出生、上学、工作、结婚以至死亡,你可以说它不够成功的一生,却不能否认只有这样的人生才会是最有意义的。爱情中有无性欲的成分我不知道,但是SM的成分看来是必不可少的。生活需希望,人生大孤独。 ①阶级枷锁:菲利普钱财用尽流落街头数日,跌落了原有的阶级,成为了底层卑贱的劳动者,工资少得可怜,只能勉强度日,不能够支持他完成学业,进行自我升级,逃出底层藩篱,甚至容不得他从容的对未来有什么像样的打算,其希望只有大伯死去后继承遗产。 现实生活中何常不是如此,如果你的家庭还有起码的财富基础,面对抉择与未来你才能更加的从容应对,起点可以选的更好,以期形成向上的态势,这就是有产阶级的好处之一,可以“缓口气”,“缓口气”就是财富不多却比无产者的优势。除非你也能像菲利普一样,有笔“遗产”。 ②爱情枷锁:为什么电影里角色们之间可以无比默契的沟通而发展的结果又是众人所期望的?为什么它可以忽视两个人的思维兴趣爱好生活模式价值观等方方面面的不同?因为台词是准备好的,剧情是设定好的,我这么说,你一定会那么说,不管你是怎么想的都无所谓。 现实当中是人们的差异决定了误解的产生,人们习惯把自己的猜忌当作事实的看法去应对,好比管子与管子之间的对接,电影里“上帝”调好了角度,管与管之间无缝对接。现实中是“瞎子们”拿管子互戳。而两个阶级的人更像两种不发生交集的生物一样,我一向认为思维模式不一样的人之间的距离和两个物种之间的距离差不多,菲利普和底层女子的爱恋基本都是起源于性欲,欲火使其蒙蔽了双眼,等其看清楚其与她们之间的差异时就会非常痛苦并且鄙夷自己,所以我认为“门当户对”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一味追求平等的人都是忽视现实没有头脑的人。 ③朋友枷锁:菲利普青年时代虽然饱受周围人的欺辱,但是学画期间倒是结交了不少趣味相投的朋友,这种朋友是基于何种原因而存在(相互钦佩?)不得而知,当菲利普钱财尽失的时候,倒不是朋友不帮忙,只是帮忙也很有限,而且随着生活的窘迫,对于以往的朋友的谈笑风声感到华而不实并且厌倦。此时才能深知,人终是孤独的,朋友也许只是此刻在你身边的人,而一旦远离他处,久了也就断了联系,所谓远亲不如近邻,旧朋不如新交。 ④世俗枷锁:菲利普在底层走上一遭后,对底层的人和生活环境并不排斥,这是之前做不到的,世俗的枷锁是最应该被我们所抛弃的,以上的枷锁还是我们身不由己人性之所在,而对于集体强加的世俗枷锁是应该警惕的,所幸最后菲利普也将其抛开了,并最终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虽说在中国向来只有流品没有阶级,但是在这个道德的国度,世俗枷锁又是何其之重,不用脱离、仅仅是反抗就已经是惊世骇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