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青酒的香港传奇
1950年,26岁的金庸调任香港《大公报》副刊编辑,他跟同岁的梁羽生共用一张办公桌,他们俩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
说起香港二字,充满着武侠气质,武侠令人着迷的不是拳脚,而是藏在这些功夫后的浪漫情怀,以及仗剑走江湖的家国天下梦。
中国人的理想境界是“少年游侠、中年游宦、晚年游仙”。少年侠客的独立不羁、纵横四海,是很多人的渴望。对于中国人来说,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也是对于现实生活的科幻。
千古文人侠客梦,对于山海之间的这座城市,武侠是一张只属于香港的城市名片。人们沉浸于回忆功夫片的经典,也是在追逐一段属于家国情怀的历史,一刻属于少年浪漫的时光。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爱国人士金庸和梁羽生为代表,他们是具备高贵精神追求的奋进者,也是肩负责任不停进步的攀登者,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两个同事旧友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缔造了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也开启了平行时空的武侠江湖。
截止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梁羽生和金庸两人的作品在香港、内地、台湾以及海外的发行量,已经达到7亿本,全球影响力巨大。香港武侠小说热卖的那些年,竹叶青酒也成为港澳市场的畅销品。
1984年6月13日《太原日报》头版刊载:“竹叶青酒自五十年代供应港澳市场以来,一直是畅销品。近几年出口量猛增到六百吨左右。”竹叶青酒自1954年前后开始出口,正因为有港澳作为重要窗口,竹叶青酒才能在建国之初就开始远销海外。
武侠的世界里,少不了侠,侠离不了酒。侠者,无武不名,无德不立。烈酒壮雄心,豪情彰酒魂。在香港的武侠世界里,每个华人心中都有过一个武侠梦,有过一片江湖,有过一壶竹叶青酒。
落魄江湖载酒行,酒之于江湖,是不可或缺的。鲜衣怒马,快意江湖,人世沧桑,山水相逢,尽在一壶浊酒之中。酒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渗透在于武侠世界的角落,深深烙在侠者气质里。
武侠小说里的人物,多是侠肝义胆,如郭靖黄蓉,守卫襄阳为国为民牺牲自我,他们主动面对人生,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他们也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大局观,降龙十八掌等功夫出神入化,追求由内到外,心、灵、身体的健康和谐统一。
武侠必须有武有侠,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通过武力的手段去达到侠义的目的。所以,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却不可以没有侠气,侠气是华人骨子里的高贵。
在金庸的《笑傲江湖》中,大侠令狐冲喜欢喝酒,丹青生为了挽留令狐冲,就告诉他:“我还有半坛子百年以上的竹叶青酒想和你品尝”。
一人一江湖,江湖仅一人。小师妹岳灵珊为了等候令狐冲,就在福威镖局的必经之路上的小酒馆里乔装卖竹叶青酒。
令狐冲举碗痛饮,来者不拒,从此天涯陌路。义薄云天,他与众兄弟一起举起皮袋痛饮烈酒,慷慨豪迈,也只有这等风采气度,才当得起侠之大者。
金庸本人也是大侠习气,他也钟爱竹叶青酒,曾为之赋诗一首:好酒当歌竹叶青,河汾玉翠酿晶莹,一壶好酒走天下,何处江山不醉情。
此后,他离开大公报,独自创办明报,备尝艰辛,为了增加明报销量,他继续写武侠小说,金庸在同一部武侠中连续3次介绍竹叶青酒,酒是小说创作的灵感,也是侠客们的力量源泉。
梁羽生把自己对竹叶青酒的品味也放进了书中:
丁晓见店中客人都注视自己,觉得不好意思,也放缓语调答道:“随便什么酒都行,只不要辣酒。”那堂官笑了笑给他拿来了一壶“竹叶青”。笑道:“客官这酒准合你老口味。”竹叶青是杏花村名酿,清醇清香,入口不醉,过后方知。
金庸小说及竹叶青酒也在台湾成为流行符号,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华润公司、五丰行在推广时,通常会将竹叶青酒等主销产品组合展示。70—80年代竹叶青酒出口量持续猛增,主要面向港澳台、东南亚及日韩。陆续出现“专供香港”“专供台湾”“专供日本”等特殊产品。
在古龙笔下,竹叶青酒之于不同的侠者也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那些性格本就大开大合的侠客,酒是痛快的佐料,放大着行侠仗义的情绪。
在创作之余,古龙便会约三五好友在家畅饮。古龙的酒风豪爽,向来酒到杯干,痛快淋漓,颇具小说里大侠风范。
在三少爷的剑中,燕十三,这个满脸纹身的大侠在面对死亡时也不忘讨一杯酒,还高傲地要求喝竹叶青,“竹叶青是一种烈酒的名字,喝下去很少有人能不醉的。”
一张很破旧简陋的桌子,现在却摆著很丰富奢侈的酒菜,绝不是他们这种人家所能负担的酒菜。二十年陈的竹叶青,再加上从洋澄湖快马运来的大闸蟹和红烧鱼翅。
阿吉迟疑著,终于举杯,一饮而尽:"这是竹叶青。"苗子道:"竹叶青是好酒!”
苗子拿起了满满的一壶酒,道:"这就是竹叶青,竹叶青就在这里!"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酒的武侠江湖。虽然大侠酒醉,金庸却越来越清醒,清晰地写就了人生之种种、生命之种种,为我们这些江湖儿女,指明了一条通向通达人生的道路。
竹叶青酒是大侠江湖之灵魂,江湖里面的义气、朋友、红粉知己,全都离不开酒。他在微醺之间,武侠世界与现实江湖交相呼应,穿越了时空,我们与令狐冲共尽酸甜苦辣。
逢年过节,香港人都要买些高档商品,在当时条件下,过年过节能喝上竹叶青酒,已经成为广大香港人对美好生活的重要诉求,也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武侠小说里的竹叶青酒也成为过去那个时代香港的酒文化符号。
过去的香港人爱酒,更爱竹叶青。一瓶竹叶青酒诉说着香港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暮年,竹叶青的经典,便是香港的经典,竹叶青酒的大侠精神,也是香港的奋斗精神。
香港印象,它是金庸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是梁羽生的以侠胜武,也是一杯竹叶青酒,随着时间的流逝悄然地注入人们味蕾的深处,悄然诉说一座城的往事,吟诵家国天下的情怀,承载着几代人的青春记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香港,这世间却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竹叶青酒。总有一些东西,因为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属性,逐渐演变成香港的名片,即使透过这些,我们窥见的是香港的历史变迁和人文魅力。
这就是竹叶青酒的文化缩影,这,就是竹叶青酒的香港传奇。

武侠小说宗师
商品名称、作者、出版社、ISBN
梁羽生先生硬笔书法作品欣赏(1924.3.22~2009.1.22),原名陈文统,中国著名 家,与金庸、古龙、温瑞安并称为中国
2000年代 (2000-2009)
作家,与 金庸 、 古龙 、 梁羽生 并列为新 。代表作有《神州奇侠》系列、《 七大寇 》系列、《 说英雄谁是英雄 》系列、《 四大名捕 》系列、《布衣神相》系列等。
2010年代 (2010-2019)
gpswmb@sina.com的书摊
/ 花城出版社 中国友谊 出版公司 江苏文艺
书友kw10607294的书店
书友kw10607294的书店
和金庸古龙齐名的武侠小说家是
武侠小说的四大名家是: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简称金古梁温。
梁羽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梁羽生为人正派,创作了三十余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
温瑞安:温瑞安1954年1月1日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台湾大学中文系肄业。港台武侠小说作家,也是新武侠四大宗师之一,马来西亚华侨,香港户籍。1973年赴台湾留学,1976年其创立的社团遭检举为匪宣传,拘留3个月后,被台湾政府驱逐出境。1981年抵香港发展,1990年转至中国大陆。笔名有温凉玉、舒侠舞、王山而、项飞梦、温晚、柳眉色、风玲草等。其代表作《四大名捕》等被多家电视公司多次改编。其耳熟能详的作品《逆水寒》、《少年无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