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武侠小说中的昆仑派,金庸书中优劣不一,东方玉书中大显神威
武侠小说有许多门派,像“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少林派,像梁羽生笔下显赫数代的天山派,让武侠迷印象深刻。
众多门派里,昆仑派也是很有记忆点的一个大门派。首先,昆仑派的名字来自昆仑山,昆仑两个字非常有气势,巍巍昆仑,提到名字就感觉不一般。
其次,昆仑派的地理位置相比较偏僻,不属于中原武林的范畴,却往往是江湖上名门正派的一员,具有一种反差感。
所以,广大武侠小说都会提到昆仑派,武侠迷们看武侠小说看多了,自然也就对昆仑派耳熟能详了。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看武侠24年的老武侠迷。喜欢武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呀。
关注我,和我一起来看看武侠小说中的昆仑派,金庸书中优劣不一,东方玉书中大显神威!
金庸15本小说,写昆仑派最出名的当然是倚天屠龙记。尤其是“昆仑三圣何足道”,可谓浓墨重彩,颇是为昆仑派留了个好印象。
金庸故弄玄虚,让读者和郭襄一样,误以为昆仑三圣是三个人,结果是人家何足道一个人拥有琴、棋、剑三绝,相当不俗。
以郭襄的眼界,对何足道也是青眼有加,特别看待。比如,郭襄与何足道一起上少林寺,居然耐心等候何足道,实在是生平少有。
当时看到这段剧情的时候,我还以为郭襄很可能与何足道来一场恋爱。毕竟在众多年轻人中间,何足道算得上是出类拔萃了。
可惜,何足道虽然名字谦虚,说什么“何足道哉”,但他内心实在太过骄傲,骄傲到有些自负的地步。
当何足道与张君宝比武输了后,他与郭襄的感情机会彻底断送,因为何足道根本没有脸呆在郭襄身边了。
尽管如此,何足道这个昆仑派的高人,还是先声夺人,让读者对昆仑派有了许多好感。
如果说何足道是昆仑派的优等生,那么,何太冲就是昆仑派的劣等生了。
想当年,张无忌帮助何太冲救回小妾,结果何太冲反过来攻击张无忌,恩将仇报,狼心狗肺,令人不齿。
当然,何太冲在万安寺的一段剧情,还算有点昆仑派掌门人的骨气,不算完全的软骨头。
但由于之前的污点太明显,读者显然不会欣赏这位昆仑派掌门人,连带着对昆仑派也没有什么好感了。
至于昆仑派的武功,最厉害的还是正两仪剑法。这门剑法如果与华山派的反两仪刀法结合起来,那可真是厉害之极。
金庸的雪山飞狐和碧血剑等小说也提到了昆仑派。不过,这些书中的昆仑派基本就是打酱油,也就略过不提了。
昆仑派在东方玉小说中大放异彩,属于东方玉钦定的名门正派,风头更胜过少林武当。
比如东方玉写的第一本武侠小说《纵鹤擒龙》,男主角岳天敏就是跟随昆仑派的高人学习武功。
就连“纵鹤擒龙”的书名,也是昆仑派的绝招。纵鹤擒龙分为两部分,既可以将物品和真气弹开,也可以强行将物体吸引过来,属于加强版的“乾坤大挪移”。
此外,昆仑派还有“太清罡气”的顶级内功,无坚不摧,无柔不克,为各种罡气功夫之冠,效果真是太强了。
男主角凭借昆仑派的武功和龙形剑这柄神兵利器,纵横江湖,赢得了万小琪、尹稚英、上官锦云三个大美女的芳心,最终打败了反派,过上了快乐的日子。
除了《纵鹤擒龙》,东方玉小说还提到了不少昆仑派的。比如《东风传奇》的男主角谷飞云也是昆仑派的弟子,先后挽救了少林、武当、华山三派危机,为昆仑派增光许多。
3,孙晓《英雄志》中的昆仑派。
说起英雄志,除了观海云远四大主角,昆仑派掌门人卓凌昭也是让人无法忘记的存在。
剑神卓凌昭,昆仑剑出,千里直驱黄河黄,成就三尺无上剑,真是太帅了!
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昆仑派的知识?你们最喜欢武侠世界的哪个门派?欢迎留言哦。

武侠小说中的昆仑派,金庸书中优劣不一,东方玉书中大显神威
武侠小说有许多门派,像“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少林派,像梁羽生笔下显赫数代的天山派,让武侠迷印象深刻。
众多门派里,昆仑派也是很有记忆点的一个大门派。首先,昆仑派的名字来自昆仑山,昆仑两个字非常有气势,巍巍昆仑,提到名字就感觉不一般。
其次,昆仑派的地理位置相比较偏僻,不属于中原武林的范畴,却往往是江湖上名门正派的一员,具有一种反差感。
所以,广大武侠小说都会提到昆仑派,武侠迷们看武侠小说看多了,自然也就对昆仑派耳熟能详了。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看武侠24年的老武侠迷。喜欢武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呀。
关注我,和我一起来看看武侠小说中的昆仑派,金庸书中优劣不一,东方玉书中大显神威!
金庸15本小说,写昆仑派最出名的当然是倚天屠龙记。尤其是“昆仑三圣何足道”,可谓浓墨重彩,颇是为昆仑派留了个好印象。
金庸故弄玄虚,让读者和郭襄一样,误以为昆仑三圣是三个人,结果是人家何足道一个人拥有琴、棋、剑三绝,相当不俗。
以郭襄的眼界,对何足道也是青眼有加,特别看待。比如,郭襄与何足道一起上少林寺,居然耐心等候何足道,实在是生平少有。
当时看到这段剧情的时候,我还以为郭襄很可能与何足道来一场恋爱。毕竟在众多年轻人中间,何足道算得上是出类拔萃了。
可惜,何足道虽然名字谦虚,说什么“何足道哉”,但他内心实在太过骄傲,骄傲到有些自负的地步。
当何足道与张君宝比武输了后,他与郭襄的感情机会彻底断送,因为何足道根本没有脸呆在郭襄身边了。
尽管如此,何足道这个昆仑派的高人,还是先声夺人,让读者对昆仑派有了许多好感。
如果说何足道是昆仑派的优等生,那么,何太冲就是昆仑派的劣等生了。
想当年,张无忌帮助何太冲救回小妾,结果何太冲反过来攻击张无忌,恩将仇报,狼心狗肺,令人不齿。
当然,何太冲在万安寺的一段剧情,还算有点昆仑派掌门人的骨气,不算完全的软骨头。
但由于之前的污点太明显,读者显然不会欣赏这位昆仑派掌门人,连带着对昆仑派也没有什么好感了。
至于昆仑派的武功,最厉害的还是正两仪剑法。这门剑法如果与华山派的反两仪刀法结合起来,那可真是厉害之极。
金庸的雪山飞狐和碧血剑等小说也提到了昆仑派。不过,这些书中的昆仑派基本就是打酱油,也就略过不提了。
昆仑派在东方玉小说中大放异彩,属于东方玉钦定的名门正派,风头更胜过少林武当。
比如东方玉写的第一本武侠小说《纵鹤擒龙》,男主角岳天敏就是跟随昆仑派的高人学习武功。
就连“纵鹤擒龙”的书名,也是昆仑派的绝招。纵鹤擒龙分为两部分,既可以将物品和真气弹开,也可以强行将物体吸引过来,属于加强版的“乾坤大挪移”。
此外,昆仑派还有“太清罡气”的顶级内功,无坚不摧,无柔不克,为各种罡气功夫之冠,效果真是太强了。
男主角凭借昆仑派的武功和龙形剑这柄神兵利器,纵横江湖,赢得了万小琪、尹稚英、上官锦云三个大美女的芳心,最终打败了反派,过上了快乐的日子。
除了《纵鹤擒龙》,东方玉小说还提到了不少昆仑派的。比如《东风传奇》的男主角谷飞云也是昆仑派的弟子,先后挽救了少林、武当、华山三派危机,为昆仑派增光许多。
3,孙晓《英雄志》中的昆仑派。
说起英雄志,除了观海云远四大主角,昆仑派掌门人卓凌昭也是让人无法忘记的存在。
剑神卓凌昭,昆仑剑出,千里直驱黄河黄,成就三尺无上剑,真是太帅了!
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昆仑派的知识?你们最喜欢武侠世界的哪个门派?欢迎留言哦。
写《甘十九妹》的萧逸走了武林连失“南金北萧”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 上官云 任思雨)据美国《侨报》援引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消息,著名武侠小说大家萧逸先生(Shiao Ching Jen)于洛杉矶当地时间2018年11月19日,因肺癌晚期,医治无效辞世,享年83岁。
对萧逸,有这样一种说法,因他是山东菏泽人,金庸是浙江海宁人,两人被称为“南金北萧”。如今,随着萧逸的离世,“南金北萧”都不在了。
萧逸。 来源:广州日报 吴波摄
“无心插柳”入行 《七禽掌》风靡一时
萧逸1935年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菏泽。他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爱好,早在初中二年级就发表过短篇小说《黄牛》,并向台湾较有影响的《野风》,《半月文艺》等杂志投稿。
23岁时,暂时休学在家的萧逸开始创作武侠小说。他曾在访谈中自述,从小就喜欢看武侠小说,初中几乎把金庸等作家的书都看遍了。
“再就是我自己的性情也适合写武侠小说,比较激昂慷慨,常常好打抱不平,还有很多因素”。
有个朋友就对他说,既然这么喜欢武侠小说,为什么不写一篇呢?
这个问话某种程度上促成了《铁雁霜翎》的出版。那也是萧逸的处女作。没想到一炮走红,还被改拍成了电影,分上下两集,接下来的小说《七禽掌》更在台湾风靡一时。
写了几十年武侠小说,萧逸是个十足的职业作家,从未改行。
1976年,他举家移居美国,凭借一支笔,靠写作来养家糊口。那时,一些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们纷纷封笔,萧逸反倒在此时迎来了创作高峰。
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萧逸发表的《昆仑七子》《塞外伏魔》等作品,开始尝试从历史大背景中描绘武侠世界,探索新的创作方法与道路,但仔细读来,还是多少带有前辈作家《蜀山剑侠传》等作品的风貌。
《剑仙列传》(全四册): 《长啸》《塞外伏魔》《昆仑七子》《火雷破山海》
40岁时的萧逸,逐渐理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在书中,他注重气氛的营造和人性的冲突,在“武”这个方面尤以运用了现代光学等原理的阵法描写形成特色。
他跟古龙是很好的朋友,开始创作的时间也差不太多,虽然会互相赠送新出版的书,但萧逸说,自己都没看过。可能正因为如此,虽然当时台湾武侠界流行模仿古龙,萧逸却能保持自己的小说风格。
“我渐渐有种觉悟,想将写作路线趋向有关人性的描写,阐释人性中种种的问题。我觉得人性本身就是突破,只要作者能够观察深刻、阐释精细、照顾到别人忽略的层面,那你便随时都在突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说过。
在萧逸的诸多作品中,人们最熟悉的,可能还是《甘十九妹》。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曾叱咤江湖的岳阳门,一夜之间被神秘女子甘十九妹血洗。其门徒尹剑平杀出重围,在查明真相等过程中,与尉迟兰心、甘十九妹也有一段颇为矛盾的感情纠葛。最终,故事以悲剧结尾。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其改编而来的同名电视剧播出,瞬间引爆荧屏,“李元芳”张子健饰演尹剑平。该剧成为70后、80后等几代人的回忆。
推及原著,观众们也发现了不同于金庸、古龙等作家的另一种创作路子。
但对这部书,萧逸当初是留下一些遗憾的。和大家的感觉相同,总觉得最后结束得似乎有些突然。他曾解释过,自己是职业作家,写《甘十九妹》的时候,同时在全球17家报纸上连载。
萧逸说,正好报社的老板换了,总编辑换了,希望把前面的做一个结束,所以自己被迫停了《香港时报》的稿子。
据说,这曾招致很多人的抗议,但他也十分无奈,“本来我里面还想发展一下尉迟兰心,非常喜欢她这个名字,当中希望她跟男主角尹剑平还有一些感情发展”。
但后来,小说已经太过轰动,发行量很大。萧逸觉得,再把这些加进去,可能不太合适,所以,以电影、电视的方式来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还可行”。
据媒体报道,1986年,萧逸作品第一次在大陆出版发行,后几经再版。
几十年来,萧逸共发表中、长篇武侠小说55部,如《铁雁霜翎》《白如云》《凤栖悟桐》《昆仑七子》《长剑相思》《甘十九妹》《无忧公主》《马鸣风萧萧》、《饮马流花河》等。
写了一辈子武侠小说,他所理解的“侠义精神”是什么?萧逸说,“武”是尚武的精神,“侠”是伟大的同情。人要有同情心,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要有打抱不平、慷慨激昂的意识。
他说,武侠小说之所以一直受到欢迎,正是它一以贯之的侠义精神。“侠的落足点不是武功,而是气势,是同情、是除暴安良,用正义去感染别人,用气势去影响别人,而不是刀剑伤人。” 他在多次采访中都强调,武侠小说除了它的好看和艺术性之外,一定不能把侠义二字丢掉。
对萧逸的创作,有人说,他跟古龙、金庸齐名,也许在博大精深这个方面,萧逸的作品还要稍逊一筹,但其作品典雅婉约,亦自成一派。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按萧逸的说法,以稿酬做标准来判断的话,有5位武侠小说作家可称“一流”,即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古龙和自己。
他说,“两万字左右的一本书,稿费一般是800元,能拿到2000元新台币以上,就算是最高酬劳,只有我们5个人。”
如今,这些为读者创造出武侠世界的人,都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