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晖十五年憋出了一部四不像
已经看完第一本《黑色裂变》,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女的出场,绝对女扮男装!!孙皓晖这哥们有男装癖吗??? 男的呢,全部都是“眼含热泪”,动辄大哭。我总觉得这感觉有些熟悉,后来猛然醒悟过来,唐浩明写《曾国藩》的太平天国不全是这样吗??这胞那胞,动不动就哭得稀里哗啦。洪秀全放个屁,秀胞就热泪盈眶了。 这本书,有的时候看着恶心,有的时候看着畅快。女扮男装啦,墨家子弟飞天大法一类,全部翻过;商鞅变法的细节描述,却也写的到位。 我建议孙皓晖出两个版本。第一版本,就是目前这版,为山野村夫、家庭主妇看热闹而写。第二版本,浓缩为最多三到四本,把那些乱七八糟的、臆造的情节全部给删除。 太夸张了,每本2厘米厚,一共11本,我从快递那儿捧回家,心脏病都差点儿犯了。孙皓晖主要目的,是通过这部书,向天下人解释“秦”为何应当是中华文化血性的源头。按孙的理解,就必须给电视剧写书。所以,就弄出这么一部唐浩明《曾国藩》+二月河帝王系列+琼瑶女扮男装的四不像。

孙皓晖:无边落霞,历史挽歌
西北大学特聘教授,《大秦帝国》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孙皓晖】
二月河先生今晨走了,一曲生命的礼赞在我们心中大鸣而起。
先生与我交集不多,属于那种交浅言深而精神共鸣之根基甚坚的关系。2008年,也就是《大秦帝国》完整出版的那一年夏天,得河南文艺出版社与新浪网协力共举,在南阳师范学院举办了主题为“朝阳与落霞”的对话。
对话之前,我与出版社社长王幅明及责任编辑许华伟一行,专程到先生之家拜访。在南阳市政府家属院的那座小小庭院里,我见到了朴实如老农般的二月河。一圈人围着一张石桌,坐在小板凳上喝着茶聊着天。先生一把芭蕉扇不断拍打着腿面,家常亲切的河南普通话,无论是骄傲地评点当下,还是自谦的说明陈述,都坦诚宽厚如醇和美酒。就是这样一个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人,却油然使我的心头浮起了一个春秋战国的名士形象——布衣隐士。
右二、右三分别是二月河先生和孙皓晖先生
他仿佛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将一切正板的东西融化为市井凡尘的土俗审视之中。大俗之雅,尽在自由真诚的吐纳之中。想起之前他在一篇散文中的自我表述——我很怕与过于优秀的人物来往,很费劲——顿觉释然亲切。一个人,热爱俗世而又时时处处以真本色面世,自有其独特魅力,何在乎别人眼中是否优秀之评说?
那次对话,很有意义。所以如此说法,是因为我们双方都是坦诚的,而不是相互捧台的时尚套路。先生的精彩说法大体是:《大秦帝国》呈现了中国古典文明的朝阳时代,他的作品则呈现了中国古典文明的落霞暮色时代;前者是写中国的阳谋精神,后者则是写中国的阴谋病态;阳谋难写,阴谋好写,阴谋容易出故事。我则认为,二月河的清帝系列,抓住了历史小说往往最为欠缺的一个灵魂点——文明史意识,呈现了满清部族自觉融入中国文明的历史过程,使作品的视野格局远远高于其他同类作品;而这一过程,以康熙时期为枢纽,因此,二月河的第一部最好。
那次对话之后,我与先生便没有再次直面交往了。动态消息都知道,电视上也偶然可见先生健旺身影,只说有的是机会见面。谁料命运难常,知音先生竟然一朝去了,何其令人痛哉!
先生的《落霞系列》,是中国古典文明史的一曲悲壮的挽歌,令人百感交集,扼腕不能。中国古典文明史的主体民族是汉族,秦统一中国文明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又几次主体变换,但都不成功。所谓不成功,是替代的主体民族对中国统一文明都没有有效的补益,更没有创造性的新贡献;所以,几个短暂的替代时期都呈现出中国古典文明历史性的大崩溃与大破坏。只有最后一次替代——满族入关而取代明王朝与李自成农民军的“大顺”政权,总体上是成功的。作为中华民族之一员的满族,替代汉族成为中国古典文明之主体民族,其所以在总体上是成功的,主要表现为三个基本方面:
其一,满清建立的中华帝国政权,自觉维护了中国的疆域统一与文明统一,一度强盛于整个世界,使中华古典文明在大唐之后再次巍然崛起。清朝最大的实质性文明贡献,是将中华文明覆盖圈的腹心土地全部化入了中国版图而成为实际国土——新疆、西藏、蒙古、以贝加尔湖为轴心的远东地带,四大板块全部实体化;再使台湾回归,中国统一文明的根基真正形成了实体基础。这一方面,是已经处于腐朽僵化的明代政权与已经丧失文明创造力的中国农民军政权,是无法完成的。
其二,满清政权在中国古典文明已经定型化且处于大没落的时期,强力介入,适时阻止了中国古典文明的以更为惨烈的形式大崩溃的历史下滑趋势,以最后的回光返照的局部创造性,给中国文明在近代史的剧烈蜕变留下了可供回旋的基础性余地。清代对中国古典文明典籍的最后一次系统整理,给中国文明的传承与再生,都留下了相对可靠的根基。
其三,满清一代隔断了中国政治文明的大腐败趋势,以简朴清新的格局简化了中国宋明以来的诸多繁复僵化的教条;皇族、皇城等大大简化,吏治相对清明,十任皇帝没有一个残暴腐败的昏君等等等等,使中国古典政治文明在鸦片战争之后尚能保持“睁眼看世界”的能力,及最后的改良精神。举凡这些,都给中国后来的救亡图存留下了不灭的火种。
满族变身为中国古典文明主体民族,自有其难以避免的历史缺陷。但是,他们总体上是成功的,是伟大的,是有一定历史自觉的。我们没有理由责备他们,而应该向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表示崇高的敬意。二月河先生独具慧眼,以他的伟大作品呈现了那个令人无限感喟的时代,为中国古典文明的最后历程写下了一曲悲壮的挽歌,使那片无垠的壮阔的东方落霞带给我们无尽的历史反思,从而成为我们文明重建的精神根基。
大秦帝国(全新插图珍藏版)
图片: 逢泽会盟 图片: 青山松柏 图片: 徒木立信 图片: 白里之变 图片: 龙贾战死 图片: 三生雪酒 献给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与梦想 一种不朽的历史精神 ——纪念秦统一中国文明2240周年插图版序 公元2019年,秦统一中国文明业已2240周年矣! 公元前221年,秦帝国统一中国并创建中国统一文明,是世界古典文明史上最为伟大的划时代的历史变革。在世界古典文明史的轴心时代(前700年至前200年),秦帝国在幅员辽阔的东方大地上创建了铁器时代的统一文明。这种统一文明的实体展现是:政治文明方面,超越了诸侯分治而创建了统一治理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创建了制约皇权与限制皇族特权的文官政治体制,超越礼治与人治,实现了全面的法治社会。经济文明方面,实现了全面的土地私有制(土地自由买卖)基础上的农耕时代的商品经济社会,建立了没有奴隶制而以平民为生产主体的新兴的生产方式。 在当时的世界上,无论是西亚(中东)地区的古老国家,还是南亚的古印度、北非的古埃及,以及全盛时期的希腊邦联,抑或正在成长的罗马城邦,都还在奴隶制时代的后期艰难地蜕变。可以说,在世界文明史的轴心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区域、任何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能够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实现如此深刻的社会巨变。 更为重要的是,秦帝国所创建的统一文明,既具有悠久的历史根基,又具有深刻的社会基础。就前者而言,自五帝时代到夏商周三代上古王朝,中国前三千年的脚步就是不断从分治走向融合统一的历史;从夏王国的自立诸侯制,到商殷王国的邦联制,再到西周的成熟联邦制,不断走向紧密融合与统一生存方式的历史趋势是显然的。秦创建统一文明,若非顺应中华民族的历史趋势,显然不会成功。就后者而言,秦创建统一文明,是建立在春秋战国五百余年大变革与思想大爆炸的基础上。在这五百余年里,华夏各民族饱尝了分治动荡的苦难,在“大争之世”中激荡出自由怒放的社会思想,璀璨的…
相关资讯
上篇:大秦帝国(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