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两千字概述七百年大秦历史,再看《大秦帝国》、《芈月传》不困惑

更新时间: 2025-07-16 15:46:21

阅读人数: 59

本文主题: 大秦帝国小说多少字

说起秦,是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名字,怎么会不知道。可大家也知道,大一统的秦只短短存在的15年,传了两个皇帝,就彻底与历史说再见了。可你知道秦帝国的前身秦国独立存在了有多久吗?有六百多年。 前段时间《大秦帝国》、《芈月传》火爆,让大家对秦帝国之前的秦有了一定了解。【历史深处】这一期和大家一起概述秦国历史,让我们看清楚秦帝国的前世今生。 秦脱胎于周分封的诸侯国,但秦并不是周武王灭商之后封的第一批诸侯。秦有了自己独立的封地一直要到西周的第八位王周孝王在位的时候才受封的。受封的原因是,秦国的创立者非子善于养马。周孝王为了奖赏养马有功的非子,就封了一块土地给他,秦国就这样立国了,时间依照推算应该是在公元前897年。

在公元前897年有了独立土地之后,秦一直都被中原的诸侯国视为蛮夷,虽然中间和中原的大国晋一直有姻亲关系,可一直到秦孝公进行商鞅变法之前,在诸侯国中秦一直都不太起眼。 但商鞅变法之后的秦一下子就脱胎换骨,成了一个令其他东方国家一听到名字就心惊胆战。如果要切分秦将近七百年历史的话,可以这样分:创立时期(前897年——前361年),变法时期(前361年——前338年),变法后的扩张时期(前338年——前250年),嬴政在位时间(前250年至前210年)。最后那三年就算秦末在楚汉争霸里了,毕竟唱主角的不是秦。 创立时期(前897年——前361年)从秦非子到秦献公 秦非子受封时,还是周王室下的一个属国,还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诸侯国。秦拥有和春秋其他国家一样的独立地位,要到西周灭亡的公元前770年。建立东周的周平王因为得到当时秦国在位的秦襄公的帮助,作为报答,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并把周王朝起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给秦,并让秦专门帮周王室来对付西戎。

图2、秦前期最重要的人物秦穆公 秦王朝就是在和西戎的对抗中一步步起家的,在当时东方的诸侯国一直都把秦也当西戎看待。不过秦也不只是对付西戎。在东边这些诸侯国闹成一团的时候,秦也会凑个热闹。在春秋时期,秦最著名的一位王是秦穆公,他被列在了其中一个版本的春秋五霸里。即使他不是,春秋五霸里最出名的那个晋文公也是他拥立的。秦穆公在位时间有三十九年,他在位的时候,已经让秦囊括了黄河以西的所有土地。不过在秦穆公之后,秦崛起的势头又有点颓下去了。 变法时期(前361年——前338年)秦孝公 秦孝公即位的时候,《史记》这样写当时秦国的地位“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当时的秦国完全是一个乡巴佬,中原的各国还将它当野蛮人对待的。 秦孝公主导这次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变法,与另一个魏国人,确切的说是卫国人——商鞅(又名卫鞅、公孙鞅)有关。他在秦孝公即位的那一年因为在魏国得不到重用,而来到秦国,很快在两年之后的前359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年的变法。

商鞅变法的涉及面很广,但主要有以下及方面:在秦境内推广秦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县而去除分封制、推行法令树立法律权威、设立爵位军功制度、连坐制度等,同时对秦的度量衡进行了统一。商鞅变法的目标就是削减贵族阶层的权利,直接建立秦王朝与普通老百姓之间的关系。

商鞅在秦孝公去世的前338年迅速倒台,被杀害,但他变法确立的这套制度却在秦长久的保留了下来,成为秦之后强大并一统六国的根本。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再也不是中原诸侯可以小瞧的西方蛮夷之国了。 变法后的扩张时期(前338年——前250年)从秦惠文王到秦秦庄襄王 在秦孝公和秦始皇之间,一共只有三位皇帝,两代人。中间的这位在周举鼎被压伤死掉的秦武王,在位只有4年。而剩下的两位在位时间都很长。秦惠文王在位27年,秦昭襄王在位56年,芈月的丈夫和儿子统治了秦国加起来超过80年。正是在这两位长命皇帝的经营下,秦帝国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增长。这个时间段了,秦王朝最大的收获是在公元前316年从楚国手中夺取了蜀,之后又夺取了巴。丰饶的四川盆地之后成为秦王朝军粮源源不断的供给地。

图5、大秦帝国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历史 而且在这个阶段,秦不断向关东的六国发起攻击,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蚕食与其相邻的魏、韩、赵的领土。 嬴政在位时间(前250年至前210年)前221年是个切分点 确切的说,从前250年开始包含了嬴政爷爷、父亲在位的时间。只不过秦始皇的爷爷秦孝文王只在位三天就去世,秦始皇的爷爷秦庄襄王也只当了三年皇帝。实际上的前250年是商人吕不韦开始掌控秦国政权的时间。之后被称为秦始皇的嬴政在前246年成为秦王。

关于吕不韦和秦始皇父亲、母亲之间的关系,就不多说,在史书里甚至不少地方都写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不过,吕不韦是秦始皇爸爸的可能性并不高。吕不韦从前250年成为秦国丞相,一直到嬴政前238年亲政,这段时间里吕不韦是秦王朝政治的掌控者。在此期间吕不韦还资助他的门客们编完了《吕氏春秋》。作为一个商人和政治家,吕不韦无疑是成功的。但吕不韦的结局并不好。在嬴政亲政后不久,他就被革职,在发配到蜀国的路上他服毒自尽。

图7、吕不韦与嬴政之间说不清的关系 接替吕不韦的是李斯,和之前秦王朝大部分的主政者一样,李斯也来自关东的六国。秦的成功,与这些文人源源不断的被吸收进秦政府体系里有直接的关系。 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段并不长,从灭掉第一个韩国的开始算230年,到前221最后一个被灭掉的齐为止,真正的灭国战争其实只打了十年。但六国和秦的对抗,可是从秦孝公变法之后就开始了,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前221年对中国历史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但对秦王朝的意义,却没那么大。一百多年前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已经注定了会是这么一个结局。但之后秦帝国的短命,可是任何人都没想到的。

即使就算嬴政在位的时间(前246年至前210年),秦帝国的寿命连嬴政在位时间一半都不到。不过秦统一之后,全国性的改革,却是实实在在的影响了之后的中国。秦统一之后,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改革有:郡县制对分封制的彻底替代、文字钱币度量衡等的统一(所谓的车同轨、书同文)、秦法典的全国性推广等。 除了改革,统一之后的秦还推动了几项巨大的全国性工程,包括修建长城、修建秦直道、营造洛阳、修建秦始皇陵等。但越是动作多、改动大,就越难长寿。秦帝国在秦始皇死去的前210年之后,迅速的崩溃,在前207年被彻底灭掉。从此一个绵延将近700年的秦国就彻底与世界说再见了。 【历史深处】这一期对秦王朝的概述就到这里,本期是第三期,下期我们介绍西汉。欢迎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两千字概述七百年大秦历史,再看《大秦帝国》、《芈月传》不困惑

两千字概述七百年大秦历史,再看《大秦帝国》、《芈月传》不困惑

,是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名字,怎么会不知道。可大家也知道,大一统的只短短存在的15年,传了两个皇帝,就彻底与历史说再见了。可你知道国独立存在了有多久吗?有六百多年。

有了一定了解。【历史深处】这一期和大家一起概述

并不是周武王灭商之后封的第一批诸侯。有了自己独立的封地一直要到西周的第八位王周孝王在位的时候才受封的。受封的原因是,国的创立者非子善于养马。周孝王为了奖赏养马有功的非子,就封了一块土地给他,国就这样立国了,时间依照推算应该是在

一直都被中原的诸侯国视为蛮夷,虽然中间和中原的大国晋一直有姻亲关系,可一直到

一下子就脱胎换骨,成了一个令其他东方国家一听到名字就心惊胆战。如果要切分将近七百年历史的话,可以这样分:创立时期(338年),变法后的扩张时期(末在楚汉争霸里了,毕竟唱主角的不是

创立时期(前897年——前361年)从秦非子到秦献公

非子受封时,还是周王室下的一个属国,还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诸侯国。拥有和春秋其他国家一样的独立地位,要到西周灭亡的770年。建立东周的周平王因为得到当时襄公的帮助,作为报答,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并把周王朝起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给

图2、秦前期最重要的人物秦穆公

王朝就是在和西戎的对抗中一步步起家的,在当时东方的诸侯国一直都把也不只是对付西戎。在东边这些诸侯国闹成一团的时候,穆公,他被列在了其中一个版本的春秋五霸里。即使他不是,春秋五霸里最出名的那个晋文公也是他拥立的。穆公在位时间有三十九年,他在位的时候,已经让囊括了黄河以西的所有土地。不过在

变法时期(前361年——前338年)秦孝公

孝公即位的时候,《史记》这样写当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国完全是一个乡巴佬,中原的各国还将它当野蛮人对待的。

孝公主导这次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变法,与另一个魏国人,确切的说是卫国人——商鞅(又名卫鞅、公孙鞅)有关。他在孝公即位的那一年因为在魏国得不到重用,而来到359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年的变法。

商鞅变法的涉及面很广,但主要有以下及方面:在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县而去除分封制、推行法令树立法律权威、设立爵位军功制度、连坐制度等,同时对的度量衡进行了统一。商鞅变法的目标就是削减贵族阶层的权利,直接建立

338年迅速倒台,被杀害,但他变法确立的这套制度却在之后强大并一统六国的根本。从商鞅变法开始,再也不是中原诸侯可以小瞧的西方蛮夷之国了。

变法后的扩张时期(前338年——前250年)从秦惠文王到秦秦庄襄王

始皇之间,一共只有三位皇帝,两代人。中间的这位在周举鼎被压伤死掉的武王,在位只有4年。而剩下的两位在位时间都很长。昭襄王在位56年,芈月的丈夫和儿子统治了国加起来超过80年。正是在这两位长命皇帝的经营下,316年从楚国手中夺取了蜀,之后又夺取了巴。丰饶的四川盆地之后成为

图5、大秦帝国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历史

不断向关东的六国发起攻击,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蚕食与其相邻的魏、韩、赵的领土。

嬴政在位时间(前250年至前210年)前221年是个切分点

250年开始包含了嬴政爷爷、父亲在位的时间。只不过庄襄王也只当了三年皇帝。实际上的

始皇父亲、母亲之间的关系,就不多说,在史书里甚至不少地方都写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不过,吕不韦是始皇爸爸的可能性并不高。吕不韦从238年亲政,这段时间里吕不韦是王朝政治的掌控者。在此期间吕不韦还资助他的门客们编完了《吕氏春秋》。作为一个商人和政治家,吕不韦无疑是成功的。但吕不韦的结局并不好。在嬴政亲政后不久,他就被革职,在发配到蜀国的路上他服毒自尽。

图7、吕不韦与嬴政之间说不清的关系

王朝大部分的主政者一样,李斯也来自关东的六国。的成功,与这些文人源源不断的被吸收进

统一六国的时间段并不长,从灭掉第一个韩国的开始算230年,到221最后一个被灭掉的齐为止,真正的灭国战争其实只打了十年。但六国和孝公变法之后就开始了,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221年对中国历史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但对王朝的意义,却没那么大。一百多年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已经注定了会是这么一个结局。但之后帝国的短命,可是任何人都没想到的。

帝国的寿命连嬴政在位时间一半都不到。不过统一之后,全国性的改革,却是实实在在的影响了之后的中国。统一之后,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改革有:郡县制对分封制的彻底替代、文字钱币度量衡等的统一(所谓的车同轨、书同文)、

还推动了几项巨大的全国性工程,包括修建长城、修建始皇陵等。但越是动作多、改动大,就越难长寿。207年被彻底灭掉。从此一个绵延将近700年的

大秦帝国考古(四)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的统一

李斯对秦始皇统一中华文字做出突出贡献

导秋战国时期,由于各地的割据局面,使文字也出现相当大的差异。当时,大量流行俗体字和简体字,文字结构没有统一规定,形体非常紊乱。文字的歧异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更阻碍了各项政令的贯彻执行。秦统一六国后,秦始后命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改革。当时的文字标本--秦代小篆,还有一些保留到今天。例如秦始皇巡行各地时所立的刻石中,《瑯琊》、《泰山》二刻石的残段仍存,《峄山》、《之罘》二刻石有临摹本传世。刻石上往往有“丞相臣斯”等字样,相传即是季斯所书。秦代的小篆字形整齐划一。

小篆同战国文字相比,具有四个最重要的特点:一、确定了各个偏傍符号的形体;二、确定了每个偏傍符号在字体中的位置;三、每字所用偏傍固定为一种,不能用其它符号代替;四、每字的书写笔数基本固定。这四种情况,在战国文字中,都是不固定的,所以秦始皇的统一文字,是对汉字实行的一次大改革。直到今天,现行汉字也具备了这些特点,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历史作用。

战国时代各国的度量衡制度也不相同。根据现有资料,战国时期,七国的度、量、衡制度存在着很大差别。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根据秦国的制度统一度量衡制度。秦国统一量衡制度是商鞅制定的。现存传世的商鞅铜量,是秦孝公十八年(前344年)商鞅颁布的标准量器。器铭曰:“十八年,齐迷(率)卿大夫来聘,冬十二月乙酒,大良造鞅爱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壹为升。

后来秦始皇又在其上加刻廿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说明他仍以商鞅所定的度量衡制度为标准而推行全国。廿六年诏书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壹之。”秦始皇颁发的标准量器,除陕西等秦国故地之外,在山东的邹县和诸城一带的齐国故地,江苏的盱眙等楚国故地,辽宁的赤峰、吉林的奈曼旗善巴营子古城等燕国故地,河南禹县等韩国故地,山西的右玉、左云等赵国故地都出土过,可知秦始皇确实是在大力统一度量衡制度。

度量衡是商业交换的工具,又同赋税的征收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归根到底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重要措施,对于经济的发展和联系的加强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

战国时代列国的货币异制,严重影响着各地的商品交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都用半两钱。秦半两不铸地名,面有“半两”二字,史称“重如其文”,秦制一两为24铢,即重12铢。常见的直径在3厘米以上。战国时期许多地区都可以自铸货币,而秦代则集中了铸钱权,秦始皇统一货币,正是废止了六国工商业奴隶主私铸货币,打击了奴隶制复辟势力。

促使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的根本原因,是战国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统一事业的真正主人,是创造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经济、文化的农民阶级和手工业奴隶,而秦始皇顺应历史的发展,成为这一事业的杰出代表人物。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