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奇幻文学之父”托尔金,探索现实与幻想的边界
《指环王》作者J.R.R.托尔金被称为“现代奇幻文学之父”,他的作品影响了众多名家,《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等作品的创作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为了让更多孩子被他的作品所影响、熏陶,浪花朵朵把他的短篇小说集《星眉传奇》收入了“大作家写给孩子们”系列作品中。
《星眉传奇》精选收录了托尔金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部风格迥异的作品,分别是《星眉传奇》、《哈姆农夫贾尔斯》和《尼格尔的叶子》。
创作《尼格尔的叶子》时,托尔金正处于《指环王》创作的瓶颈期,故事中的尼格尔在绘画过程中的迷茫、挣扎,对艺术的热爱与剖白,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所以说,这是一篇自传色彩的小说。
故事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寓言式的叙事手法,以及丰富的象征,都展示了托尔金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而《星眉传奇》则是托尔金有生之年出版的蕞后一部作品。故事中的男孩史密斯因吞下仙星而自.由穿梭于凡尘和仙境。
在仙境史密斯经历了一场奇幻的游历,但史密斯并没有因为这次奇特的拥有而迷失自我,他在该交还仙星时勇敢的交出,完成了一次了不起的人性考验,也实现了一次对自我内心和人生意义的探索。
故事中营造出的奇幻氛围,很好地带领小读者探索了幻想与现实的边界。
而《哈姆农夫贾尔斯》则是一部幽默小品,作品充满机智与讽刺,用反英雄人物笑谈中世纪黑暗历史。
在“大作家写给孩子们”系列作品中,《星眉传奇》被安排在了第 4级“思辨”阶段,这一阶段的作品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引.领孩子深.度思考世界。
所以,《星眉传奇》的阅读是需要一定能力的,在那种朦朦胧胧、似懂非懂间,孩子的阅读、理解、思辨能力会慢慢提升。

质量良莠不齐的玄幻小说集
这本书我还真的看过两遍,没想到豆瓣上只有19个人看过,而且连一篇书评都没有…… 奇幻小说大家都有所了解,不用多费口舌。本书是一本短篇小说集,由于篇幅所限就注定了不会有什么鸿篇巨制,所以关于作品的故事背景就很是问题,作要是想努力营造一个宏大的玄幻世界并体现出其中种种波澜壮阔的景象,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有个比较讨巧的做法,就是是利用现有的、读者所熟知的世界观和设定(如本书中《冷酷的心》一篇,套用了魔兽世界的设定),可以省很多事。或者干脆就只重视情节及文笔,不必过于强调甚至依赖世界观(如本书中《重生》、《宠物》、《传说》几篇)。 玄幻文学也是文学,一定要注重文笔,小说嘛,还是要看人物和情节,本书共收录了30篇文章,部分文章在人物刻画和情节描述及文笔上还是不错的(友情提名马亲王的《历史的见证》一篇),值得一读,但是我觉得有几篇写的实在太烂(如《爱式》、《沼泽之心》、《魔神之曲》、《心灵辅导师》、《狩猎吸血鬼》),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看的读者是莫名其妙,人物乱七八糟,剧情一塌糊涂,属于典型的地摊文学。 本书中收录的文章质量实在是良莠不齐,三星吧。
魔法与日常
《西岸传奇1 天赋之力》吸引我的地方并不在于它作为奇幻小说而经典的地方——比如成长小说的主题、天赋之人的灵能觉醒之前关于自我身份的探索与挣扎、魔法力量作为权力的代表如何与强人与弱者博弈。
我还是会为厄休拉·勒古恩独有那种温柔的、东方式智慧的反思而触动——在整个故事里,男女主角都在探索自己应该如何定义、面对和塑造自己从父辈那里继承的灵能。一边是对自己寄予厚望的家族、希望孩子们能按照家族能得利的方式来发展和使用他们的力量,比如利用女主能召唤动物的能力来狩猎、利用男主能让物体消陨的能力震慑敌人和获取战利品;另一边则是孩子们渴望成为自己,渴望拥有社会期待以外的选择、渴望遵从自己良善的内心来重新定义力量的使用方式——不是去伤害而获益、而是去守护、疗愈和赋权。
借女主之口,厄休拉·勒古恩带领我们跳出传统男性视角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里,获取和利用力量是为了恫吓和掠夺,正如人类发展史上狩猎者所做的那样。
借女主之口,厄休拉·勒古恩提醒我们,还有第二种女性视角的思维模式——采集者的思维模式、倾听和疗愈者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中,破坏性的力量是被误用的力量,而正如所有的毒药在找到正确剂量和应用场景时都能成为救命的灵药一样,质疑强权逻辑的人可以从黑暗的那一面出发、努力求索和抵达光明与良善的那一面。
这也是厄休拉·勒古恩向来打动我的地方。
然而《西岸传奇1 天赋之力》这个故事里最打动我的其实并非关于奇幻,而是关于真实。如果说魔幻现实主义的本质依然是现实主义,那么厄休拉·勒古恩的故事都带有一种奇幻现实主义的特质。她笔下的人物从来不会脱离于生活的现实,不论他们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她对力量和奇幻的设定深深扎根于某种真实存在的生活之中,因为真实而充满了褶皱与空间、富有弹性。
比如男女主的灵力设定,其前提是他们的族群作为牧人群体的生活方式——需要修复与等待的冬天与忙碌的春夏、被牧人当做半个臂膀依赖的狗、牛群的放牧与育种……如果剥离掉那层灵力的设定,我会觉得我在读《姐嫁物语》所捕捉的某个中亚民族的遥远生活,或是李娟的散文所呈现的北疆的哈萨克人的牧民生活。
这种奇幻真实中丰沛而充满生命力的现实主义,与女性思维模式和东方智慧的再定义一切看似理所当然之物的眼光,二者独一无二的结合才是厄休拉·勒古恩最打动我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