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当《少年派》遇上《小欢喜》,赵今麦周奇同台,梦幻联动令人惊喜
近年来,越多越多的青春校园影视作品走到观众的眼前。充满着青春校园气息,又探讨了成长过程中关于亲情和友情困惑,此类作品往往是一经播出就收获满满的喜爱和关注。《少年派》和《小欢喜》就是近年来非常优秀的都市家庭剧,不过谁能想到有一天《少年派》会和《小欢喜》结合到一起呢?
在日前开幕的金鹰晚会上,《少年派》中的“林妙妙”和《小欢喜》中的“方一凡”惊喜同台,没错就是赵今麦和周奇这两位新生代演员。两人同台合作了一个关于青春和家庭的情景歌舞表演—《少年派中的小欢喜》。这一表演可以说是相当吸人眼球了,任谁也没想到这两者居然还会梦幻联动起来。
《少年派》中的林妙妙是典型的邻家妹妹形象,开朗外观又非常有自己的主观想法。《小欢喜》中的方一凡和林妙妙有些性格相似,都是开朗乐观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善良真诚的内心。不同的是,方一凡可是出了名的“方猴儿”。成绩一塌糊涂,还经常惹出血小是非,没少让父母头疼。
令人惊喜的是,这次的合作表演《少年派的小欢喜》中,两个角色都有所保留有所突破。节目一开场,两个人都以出镜的形式和观众见面。赵今麦身穿魔法服头戴魔法帽,披散着长发格外温柔。网友都忍不住感叹:赵今麦真是越来越漂亮了。方一凡还是一如既往的皮实,上来就先小小地耍了一下帅。
就在此时,“两位妈妈”出场,打破了欢快的气氛。其实这个节目立意深刻,展现了成长过程中每一位少年和父母之间出现的意见分歧。尤其是在两位演员唱歌时,大屏幕更替投放了《小欢喜》和《少年派》中的剧情片段,真是令人感动。
不少网友看到这歌曲节目后都表示,这是整场节目中最走心的表演。特别是节目的创意和立意,能想到将两部国民度很高的作品融合,也是蛮有新意的。
赵今麦算是观众朋友们看着长大的,从《巴啦啦小魔仙》到《小别离》、从《少年派》到《快把我哥带走》,再到前不久热播的《在一起》。赵今麦不仅演技愈发纯熟,颜值也越来越好了,今年还以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中戏。周奇虽然表演经验不多,但也凭借《小欢喜》一炮而红,今年也以全国第九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北电实验班,未来可期。希望两位演员可以努力学习表演,期待日后的再次同框表演。
大家有没有看过这两部电视剧呢?两位演员的同台联动是不是也给你带来了感动和惊喜?欢迎留言分享!

《小欢喜》:以“欢喜”命名,却看哭观众
眼下最受大家关注的剧集,无疑是正在爱奇艺播出的《小欢喜》。剧中真实接地气的家庭关系和对教育现状的写实性描绘,持续引发热议。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近期的观剧过程中,不少网友表示,这部名叫“小欢喜”的剧,让自己狂洒眼泪。
的确,不管是季杨杨得知母亲患癌症后剃光头以示陪伴,还是林磊儿手机被摔坏后蹲在地上失声痛哭怀念亡母,又或是乔英子和妈妈宋倩不断爆发的激烈争吵,都频频戳中观众的泪点。总编剧黄磊曾说,这部剧不只讲高考,它其实更多讲的是生活,生活就是酸甜苦辣都有,每一个欢喜都由漫长的历练换来。剧中也有这样的台词: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只有一点小欢喜。
《小欢喜》之所以如此打动人,与电视剧对生活现状的真实描绘脱不开关系。在紧张的高三年级,在漫长琐碎的日常生活里,逐渐长大的孩子和母亲、和长辈有了情感和思想的碰撞,在这一年里,原生家庭的影响、大人孩子不同的相处模式、各种工作和生活境遇造成的后果,似乎格外得到凸显。许多剧中的台词和情节引发网友强烈共鸣,不少人在自己的家庭关系中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尤其令人飙泪的是:在矛盾和争吵的背后,人物流露的情感特别真挚动人,这里有家庭中的温暖亲情,有父辈互帮互助的朋友情谊,也有少年之间的纯真友谊,每一段都很走心,扎实的剧本创作,实力演员的演绎,使剧中的每个角色都真实立体:佛系老爸方圆会陪儿子一起玩游戏,但在儿子犯了大错时也会正襟危坐严厉批评;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宋倩虽然对女儿的学习要求变态至极,但也常常会表现出温柔宠溺的一面。很多妈妈观众觉得自己是剧中的几个母亲中的一个,或者其中两个的复合体,日常对孩子说着角色说的话,做着角色做的事,体会着她们的情绪,仿佛就是剧中的母亲“附体”。
《小欢喜》是今年国产剧中难得一见的现实主义题材佳作,集中展现了父母与子女有笑有泪的共同成长。无论高考带来的是欢喜或痛苦,愿每个观众都能体会家的温暖。无论这一程含笑还是带泪,愿每个大人孩子都能与家人携手同行。(苗 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8月26日 第 07 版)
(原标题:以“欢喜”命名,却看哭观众(墙内看花))
原创《小欢喜》小陶虹把女儿逼到抑郁跳海,“我是为了你好”,究竟有多大杀伤力?
小欢喜这部剧,讲述了方家、季家、乔家的几个孩子,在。其中小陶虹扮演的单亲妈妈宋倩,是一名金牌物理教师,与女儿乔英子一同生活。宋倩秉承着严师出高徒的原则,为了女儿高考,辞去了教师工作,360°陪考,典型的
英子也不负栽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可妈妈的高压政策让她喘不过来气,患上了抑郁症,日日寡欢。
究竟宋倩做了哪些事情,能让英子这么一个优秀的孩子,也难以忍受呢?
英子想玩会儿乐高,宋倩觉得耽误学习;英子想参加天文馆讲解活动,她觉得浪费时间;英子想去冬令营,她驳回好几次;英子想吃豆浆油条,她反过来逼女儿吃海参补身体;英子想考南京大学,她以离家远为由直接否决。。。。。。
如果说这些还算基本操作的话,那下面这些行为,真的让人崩溃。宋倩把孩子房间和客厅间隔的一面墙,安上了透明玻璃和百叶窗。到了学习时间,一拉拉绳,英子的学习状态尽收眼底。简直就像审讯室的单向透视玻璃,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方无差别监视之下,实在是想不抑郁都难。
至于隔音墙,小德倒是觉得还可以。在我高三的时候,家人十分迁就,每天刻意保持安静,搞得很辛苦,最后不得不住校了事。当时要是能想到装个隔音墙,双方可能都会轻松不少。
如果说宋倩的案例,只是艺术处理的话。那么现实中,乐嘉把还没上小学的女儿“灵儿”送到少林寺
这是不是孩子想要的童年,乐嘉自己也不清楚。有人问,如果孩子的确不喜欢,也不适合练武,为什么要让孩子吃这些没意义的苦。他反而讽刺人家,孩子不喜欢看书,那就不要让她看书了?
读书明理,形成对世界的基本认识,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练武虽能强身健体,却也要视个人的身体条件和兴趣而定,二者岂能混为一谈?
他这么做,究竟是爱,还是试图炫耀爱,连他自己都未必能掰扯明白。孰对孰错,可能只有小灵儿心里知道吧。
《小欢喜》里宋倩和女儿矛盾爆发到最高点时,英子以性命相胁,母女才终于说出了真心话:
“你从来都是凭借自己的想法,决定我的人生!”
“可是你想过,我心里到底想要什么吗?”
“妈妈只是不知道,你为什么非要去上那个南大呀!”
“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只是想逃离你!”
从某种程度上,我们都能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大部分家长的确是真心想让孩子过得更好,才不计后果的为孩子付出。但家长想要的,不一定就是孩子未来适合的方向。
小德小时候,父母一直采取“放养”策略,从明天穿什么,到中考高考志愿怎么填报,都是我一个人拍板的。当中钉子自然也是没少碰,但是大方向还是没问题的,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么些历练,小德可以拍胸脯说,如果有什么变故,我随时可以撑起这个家。
与其把每件事明明白白地给孩子安排好,不如放手一些决策权,做一个监督者的角色。
每对亲子的情况都不尽相同,真正怎么做,还得每位家长自己去尝试寻找和孩子之间的平衡点。当然,如果您实在拿不准怎么和孩子相处,也可以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小德和您一起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