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肯:个人经验的想象与发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致力长篇小说创作,现已出版长篇小说《天·藏》《蒙面之城》《三个三重奏》《沉默之门》《环形山》。另有散文集《说吧,西藏》《北京:城与年》《我的二十世纪》。曾获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奖,首届施耐庵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作品翻译成英语、法语、捷克语,意大利语。
2019第六届创意写作国际论坛发言
01 文学的“发现”与现实的“发现”
当我们谈起小说时,一定要把中、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分开,不能笼统的讲小说如何如何。因为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太不一样,它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一套工艺,一套认识,一套独特的操作过程。所以当我们谈论短篇小说经验时,它不一定适合长篇小说。
所以我今天谈论的一切都只在短篇小说范畴中。
我讲的题目和我最近的写作非常接近——个人经验的想象与发现。这里面有非常明显的三个关键词:经验、想象、发现,这三个词正是短篇小说的核心。
在我曾经的写作中确实在这三个词上面碰到了问题,却来不及去系统地总结。恰好昨天在来的火车上,我与一位《收获》杂志的年轻编辑聊得非常投机。
我在给他发的一段微信里是这么说的,“小说的核心是发现,发现靠的什么?靠的是想象。想象靠的什么?靠的是经验。”
“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你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这里的“发现”和创意写作中的“创意”两个字有一点相似,但是它的路径却又不尽相同。创意具有很强的主体性,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去主动寻找一个创意、一个好的想法、一个灵感,但是短篇小说里面的“发现”有非常大的区别。
对于短篇小说来讲,经验到发现不是一个直通车,很多时候发现具有隐蔽性,这也是写作小说的一个特别大的难题。
我们生活中有怎样的经验就想到要表达怎样的东西,于是,我们就误以为自己找到了创意,再急忙忙地去加工、组织,表达那些经验中已成型的东西。然而,这样写作的结果大多数是失败的。
有时候我的写作非常容易陷入苦恼,经过虚构、加工却没有超出经验的范畴,然而,好小说要突破经验的禁锢。
如何突破呢?这时候就需要想象。
面对经验,我们能够升华出什么样的东西来,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来,这个阶段往往是最考验一位作家的能力。
所以小说创作需要经过想象,想象之后才能发现。如何通过想象就达到这种发现?这里面确实需要灵感,需要非常复杂的个人经验,包括技巧、阅读等等,也就是我们统称的文学修养。
下面我想结合我的创作经历来谈论——经验如何唤醒自我表达,自我的表达又如何转化成小说的表达。
虽然我一直在从事长篇小说创作,但我认为一个作家不写短篇小说是非常大的遗憾,是不能充分体会到小说乐趣的,于是,我开始写短篇小说,可是,我已经60岁了,到这个年龄该如何重新开始写短篇小说?是零敲碎打还是来了灵感再写?
所以,我给自己做了一个规划,先把自己直接的经验记录下来,写了一本散文,把我童年的往事,我生活的北京胡同,我上学的经历,把我关于70年代北京胡同的记忆一篇篇的写出来,后来起了一个名字叫《北京:城与年》(还意外得了鲁迅杂文奖)。
我的目的是先把这个经验记录下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判断哪些经验可以转化为小说。
其实,在做札记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就已经让我有了写短篇小说的冲动。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 “九一三事件”对我的震动非常大。那时我正在上小学五、六年级,事发当天我们谁都不知道,不像现在,发生一个事情全世界都知道。那个事情是盖着的,直到“十·一”前后的游行,大家才知道出事了。
这个例子里的直接经验是什么?是震撼,是分裂,这些主题就足够我进行一个文学的表达,但是,从技巧上来讲我发现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实际在9月13号当天什么都没有发生。真正的9月13号是大家得到消息的那一天才叫9月13号。所以,我就写9月13号那天去上学的两个学生,那一天干了什么,经历了哪些东西,之后再跳到真正的9月13号,将一个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日子和另外一个重大的日子结合在一起。两个平行的时间进行对比,以此来表达这种震撼。
起初创作这篇小说时有三个要素:
第一,写了一个白痴学生,矮矮的个子、穿着大背心、背着大书包。主角是白痴,叙述者是伙伴。
第二,政治事件,人们接到消息的震撼过程就像一个葬礼的过程。一个时代的葬礼。
第三,光有一个政治事件是不够的,因为我想表达这个白痴孩子被震撼到疯狂、崩溃。他本来精神就有问题,结果听完这个事情就裸奔了。
03 在创作的过程中“再发现”
这是我想表达的问题,但是,当我写完之后发现光有这个是不够的,这是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导致直接发现,这不是文学主题,这是一个社会主题,换句话说,这不是一个“人的主题”。
所以,我又增加了一个情节。他们上学的路上有一个叫九道弯的小胡同,这个胡同出现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巨幅色情画,这是一个性交的场面,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受到这样一个巨大的政治刺激和色情刺激之后这个孩子才疯掉。忽然他就奔跑起来,同伴就在后面追他,怎么也没有追上,这个孩子从此就消失了。
我觉得多了这个维度之后增加了我对这个时代的表达,小说的复合性、隐喻性也更强了,但是这个表达还不够,结局得有一个交代。所以,在这个故事的结尾,也就是一年后这个孩子又回来上学,他的伙伴还跟他一块上学。然而,有一天他的伙伴,没有出现在两人平时见面的地方,所以这个白痴孩子一直等,等到中午,其他人都放学回家,他也就跟着放学回家了。这个时候我着重描写他眼神中的期待。
当我写完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小说表达的不是震撼、精神分裂,或者说这些都是次级表达,真正的表达是一个白痴在那样一个时代下崩溃了,可是崩溃之后还在等待他的同伴,这个是小说主题,不是震惊、不是分裂,而是等待。
这就是小说的发现,非常隐蔽,不经过几次这样的想象,很难发现。特别是对于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来讲,如果没有这样的发现,那么小说就还停留在社会学层面上。
这是我讲的个人经验、想象和发现的关系,他们是曲折的而非直通的,这种曲折也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每一次写作,都能令我们变得更好
2019第六届创意写作国际论坛

看完这本书,你会比大部分人更了解村上春树
这大概是村上春树关于写作谈的最多的一本书
对有志写作者而言,它像是一本工具书
(文学青年,有谁没幻想过哪怕一次像村上春树一样写作呢?
而对那些熟悉村上的书迷而言,它更是一场翘首以待的
向来面对媒体很有一套的村上春树
很少有记者能够和他就创作这件事
但这一次前来挑战的人,却一口气问了一百来个行话
每个问题都拳拳到肉,誓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姿态
所有村上春树书迷都不容错过的一手资料
预购也可享受每满100减50的特惠哦
科幻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及范文
科幻类作文是一种以科学幻想为基础的文学创作,它通过对未来的设想、对科技的探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幻类作文的写作方法有很多,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并提供一篇科幻类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科幻类作文的核心是对未来的设想,因此首先要设定一个具有科学依据的背景。这个背景可以是未来的地球,也可以是外太空的其他星球,甚至可以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宇宙。在设定背景时,要注意保持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出现违背科学原理的设定。
科幻类作文的魅力在于其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在创作过程中,要尽量让故事情节新奇有趣,引人入胜。可以通过对未来科技的设想、对人类社会的探讨等方式来构思故事情节。
人物是故事的灵魂,科幻类作文中的人物形象要鲜明、立体。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观念以及与故事情节的关系,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科幻类作文是以科学幻想为基础的文学创作,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对科学原理的解释、对科学现象的描述等方式来展现作者的科学素养。
科幻类作文不仅要有科学的依据,还要具备文学的价值。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各种文学表现手法,如描绘、对话、心理描写等,使作品更具文学性。
在遥远的未来,地球资源已经枯竭,人类被迫寻找新的生存空间。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一颗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希望星。为了探索这颗星球,地球联合政府组织了一支精英探险队,由科学家、宇航员和军事专家组成,他们将乘坐先进的星际飞船前往希望星。
探险队的队长是一位年轻的科学家,名叫杰克。他聪明、勇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在这次星际之旅中,杰克和他的队员们将面临许多未知的挑战。
飞船启动后,杰克和他的队员们开始了漫长的星际旅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面对宇宙中的各种危险,还要解决飞船上的生活问题。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止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一次次战胜了困难。
终于,经过数年的航行,他们来到了希望星。这里的环境非常优美,空气清新,水源充足,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然而,他们也发现这颗星球上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它们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高度的智慧。为了与这些生物和平共处,杰克和他的队员们开始了一场艰苦的探索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与这些生物沟通,还发现了一种可以治愈地球资源枯竭的方法。最终,他们带着这个重要的发现返回了地球,为人类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审题,平时多进行练习与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您可能还想阅读以下内容
相关资讯
下篇:服务器发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