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马的侠骨柔情
最近一周在都在读《三个火枪手》,这本文学作品家喻户晓。
菲律宾的朋友说,她十几岁的时候读过,大仲马还真是低调世界闻名的大作家。
我小时候就看到爸爸的书架上有,不知为何认为它是一本历史厚重、句子冗长的无聊小说。
所以只读了三四页,现在看来是被书名误导了。
这次读完,原来大仲马写作是武侠风,与初步印象完全不一样,酣畅淋漓,后悔没早点读。
除了《三个火枪手》之外,其实它还被译作《三剑客》或《侠隐记》。
后来验证了这个感受,查资料发现金庸曾公开说过,之所以写武侠小说,就是受到了大仲马《三个火枪手》的启发,《鹿鼎记》风格也是来自《三个火枪手》风格。
大仲马在王室的图书馆无意中看到一本小说《达尔大尼央先生回忆录》,里面记录了火枪手经历的历史事件,作者在1673年死于战场。
大仲马写故事的时间是在1840年之后,《三个火枪手》故事在1625年,大仲马到图书馆是为了编写一部路易十四的历史小说,没想到因回忆录,开始着迷于路易十三时期的历史。
这本书背景是大仲马所处时代200年前的故事,出版后引发了一阵阅读历史小说潮流
1625年的法国,处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重要影响阶段。贵族世家子弟逐渐没落,贵族装备和阵势上花销让他们负债累累。
做火枪队是个好去处,可以为国家、国王效力,也可以节省开销,无论声誉还是现实生活,都有好结果。
三个火枪手确有其人,而且是亲兄弟。在回忆录是被写成了三个表兄弟,大仲马把他们写成了互不相识的兄弟情。
历史小说七实三虚,历史大事件不改,细节可以虚构,武侠小说也如此。
金庸说过“政治观点、社会上的流行理念时时变迁,不必在小说中对暂时性的观念做价值判断,人性却变动极少。”
骑士精神来自于中世纪欧洲,亚瑟王的圆桌骑士们,各个武艺高强,忠君爱国,他们作为团队,是王之强队。
作为个人,就得在骑士文学里找他们的缩影了。
讲义气是道德中至高无上,在《三个火枪手》中,四个好朋友只要一方有难,另外是三方毫无保留的支持,甚至不问因由,达到可交付性命的程度。
阿多斯具有典型的贵族骑士精神:气质优雅,知识渊博,勇敢无畏,忠诚信义。他年龄稍长,兼备智慧与剑术,优秀的领导能力,但因之前的经历,情感封闭,不相信女人。
阿多斯作为四人的精神领袖,对国王路易十三的忠诚与信仰是骑士精神的核心,每次遇到矛盾,需要做出选择时,他会引导大家,视自己的职责为荣耀,在面对红衣主教黎塞留等强敌的威胁时,也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立场,不为利益所动。
在金钱花销上,四人患难与共,国王赏赐达尔大尼央四十皮斯托尔,毫不犹豫邀请四人共享了财富,慷慨大度是骑士精神的光辉。
四个人远赴英国完成任务桥段最为经典。
四骑士全副武装出发,三位火枪手每遇危难,都会主动一人冲前独当一面,接力塞式保证达尔大尼央顺利抵达目的地,勇敢与无畏的骑士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四个人展现的友情与团结、荣誉与牺牲是骑士精神的最高境界,也是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四个兄弟的情义,和《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有异曲同工之处,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有这样的团组,他们不太注重历史朝变,更重情义。
难怪金庸评论挚爱小说《三个火枪手》是这样说:“全书风格不像西方小说而似乎是一部传统的中国小说。”
武侠小说的情节往往扣人心弦,充满悬念和惊险。它们通常以江湖恩怨、武林争斗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的奇遇、成长和复仇等情节线索,展现了一个个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
《三个火枪手》的达尔大尼央,初到巴黎时只是一个怀揣梦想的小人物,但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与磨砺中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火枪手,他的成长与武侠小说中主人公历险经历十分相似。
不得不说,大仲马是懂复仇的。在写《基督山伯爵》复仇大作之前,他先创作是《三个火枪手》,骑士团队组团复仇,也是重要一条线索。
复仇对象是一位为红衣主教服务的反角女主——米莱狄。
大仲马对米莱狄似乎又爱又恨,把她描写的聪明绝顶,样貌绝佳,是男人都会爱上她,但凡没受其害的人都会为她神魂颠倒,被被她所用。
四位主角,两位深受其害。优雅绅士的阿多斯受她所骗,达尔大尼央险些中她的圈套,但他的爱人被她所毒死。米莱狄,就是一朵毒玫瑰。
在金庸少年时期,十二三岁的左右,初涉《三个火枪手》的奇幻世界,心中便悄然种下了一颗不凡的种子。
米莱狄那狡黠如狐、毒辣似蛇的形象,如同暗夜中的一抹魅影,深深烙印在他的心田。金庸先生非但未被这份阴冷所惧,反而激起了他笔下生花的壮志,誓要塑造一位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却又独具韵味的蛇蝎美人。
于是,马夫人康敏应运而生,她宛若一朵带刺的玫瑰,娇艳欲滴之下隐藏着致命的锋芒。她的笑容,能温暖寒冬,亦能冻结人心;她的眼眸,深邃如潭,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与算计。
金庸先生以鬼斧神工之笔,赋予康敏以灵魂,让她在江湖的波谲云诡中,步步为营,以智取胜,每一个计谋都让人拍案叫绝,却又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了那份深埋于美丽皮囊之下的刺骨寒意。
戏剧作家的大仲马,在《三个火枪手》中有非常戏剧的情节桥段,达尔大尼央和三个火枪手初次相识的三场约战,特别有舞台感。
有的情节即夸张又搞笑,但又没脱离历史俗约。
其中一个情节是在即将到来的英法战争中,四个火枪手忙着去筹办战争装备,感情突然戏多了起来,大家都忙着找女人去了。
大仲马在书中这样说:“那个风流时代的大部分英雄,如果不是情妇将多少装满的钱袋系在他们的马鞍上,他们既不能崭露头角,也不能进而功名就。”
在那个年代,王国军队没有后勤补助,军粮、马匹、枪支弹药都得自己想办法,如果家族没落,就只能找情妇资助。
最为妙趣横生的一幕,莫过于那位风姿绰约的波尔朵斯。情妇的伴侣,却是一位以吝啬著称的律师老翁,其小气程度,简直能令铜板都自愧不如,仿佛连空气都需精打细算方可呼吸。
午餐时分,一场看似盛宴实为“饥饿游戏”悄然上演。
波尔朵斯被邀,吃一桌看似丰盛实则寒碜的菜肴,每一口都像是与饥饿的微妙较量,让人啼笑皆非。
尽管如此,波尔朵斯还是从情妇那里轻巧地攫取了两匹骏马与一笔不菲的财富。
几十年后阅读《三个火枪手》,犹如漫步于文学的奇幻花园,深感其妙趣横生。
这部作品,即有莎士比亚戏剧的内核,又有中国武侠小说的侠骨柔情,既有古典戏剧的磅礴与细腻,又能感受到江湖儿女的豪迈与柔情。
《三个火枪手》是一部跨越文化的共鸣文学。即使是200年后,人类依然共同探寻那些关于友情、忠诚、爱情与勇气的永恒主题。

开创美国西部小说先河的经典之作格雷与《紫艾草骑士》
开创美国西部小说先河的经典之作——赞恩·格雷与《紫艾草骑士》
开创美国西部小说先河的经典之作——赞恩·格雷与《紫艾草骑士》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紫艾草骑士》是一部经久不衰、被多次改编拍摄成同名电影、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赞恩·格雷在这部小说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已成为美国西部小说的典型范式.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解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小说所包含的宗教隐喻意义、小说所展现出的作者的生态伦理观、爱情观以及他对摩门教的态度.在叙事艺术上,作者采用了事后叙述、插入式叙述、故事外叙述、次故事叙述等方法,通过层层相嵌的叙事关系,将暴力冲突和惊心动魄的枪战间接却又可感地再现出来,使得小说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和艺术表现形式和谐统一地展现在整体叙事框架中.
美国西部国有森林破碎化模式及其管理含义
李遇秋经典之作《京剧脸谱》创作艺术探索
相关文献总数
开创美国西部小说先河的经典之作——赞恩·格雷与《紫艾草骑士》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中国与美国西部平均构造剪应力值的比较
美国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北水南调工程
用三性法讨论美国西部8级大震的预测
美国西部港口劳资纠纷之博弈分析
基于动态博弈的美国西部封港事件的剖析
美国西部盆地煤层气钻井和完井技术
有哪些欧洲著名的骑士小说推荐?
有哪些欧洲著名的骑士小说推荐?
有哪些欧洲著名的骑士小说推荐?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被赶出家门的流浪骑士马林,通过奋斗成为雇佣兵界的王者,最终征服欧洲的故事。希望您能喜欢本仙女的推荐,么么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