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世界最顶级空中利刃之一,法国最强战机拉斐尔战斗机到底有多强大?
阵风战斗机,又叫拉斐尔战斗机,是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设计制造的双发、三角翼、高机动性、多用途第四代半战斗机。阵风战斗机真正的优势在于多用途作战能力,这款战机是世界上“功能最全面”的,不仅海空兼顾,而且空战和对地、对海攻击能力都十分强大。以F3型为例,阵风已具备高超的对海攻击、侦察和核攻击能力,阵风是一款能力全面、性能比较均衡的中型战斗机,即能空中格斗,又能对地攻击,还能作为航母舰载机,甚至可以投掷核弹(F3型)。
阵风战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能够达到24.5吨,除了内置燃油重量之外,阵风总共拥有14个外挂点,可以挂载超过9吨的武器弹药。而最大起飞重量大约比阵风高10吨的苏-35战机12个外挂点仅仅只能挂载约8吨重弹药。之前一直有人称阵风是一款轻量级的三代机,但从其可以携带的弹药来看并不完全如轻量级那么轻量。
多用途作战:阵风战斗机真正的优势在于其多用途作战能力,无论是在空中打击、对地轰炸还是在打击海上目标等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现,作战能力堪称现代战机中的佼佼者。
可载导弹多:阵风战斗机上的导弹外部挂载点多达14个,总外挂能力超9吨,可挂载多种空对空导弹、ANF反舰导弹以及ASMP-A中程核导弹。此外,机上还安装有一门射速达每分钟2500发的GIAT 30机炮。"阵风"战斗机是法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制的一型双发、三角翼、高机动性、多用途第四代半战斗机。从原型机开始,经过了F1、F2和F3标准的改进,逐步拥有了强大的多用途作战能力。F1标准的阵风仅具备空战能力,只能携带雷达型"米卡"和"魔术"2空空导弹,F2标准的"阵风"增加了"前扇区光学"系统和"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可以发射"斯卡尔普"EG远程巡航导弹、"阿斯姆"空地导弹和红外型"米卡",投掷模块化空地弹药(AASM)和GUB12/22制导炸弹,引入了多模地形跟踪系统,可以在距地面30米、距水面15米的高度进行低空飞行。F3标准的"阵风"真正具备了"多用途"能力进一步提高雷达的对地探测能力,加装头盔显示瞄准系统,可以使用Reco NG侦察吊舱和"达摩克里斯之剑"侦察瞄准吊舱,可以投掷GBU-24"宝石路"III激光制导炸弹,发射"飞鱼"反舰导弹和ASMP-A空地巡航导弹,ASMP-A中程空地巡航导弹是法国空基核武器的投掷载具,这意味着F3标准的"阵风"具备战术核打击能力。
发达的电子战系统:每架阵风战斗机上都配备了由泰雷兹公司和法国欧洲宇航防务集团联合研发的一套综合电子战系统——SPECTRA,这是一套高度整合且高度自动化的电子战系统,可对敌军目标所发出的电子讯号进行长距离侦测、辨别及精准的定位。
不仅如此,要说最近卖得最火的战斗机,非阵风莫属,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销量已达182架,总交易金额达300多亿美元,尤其是埃及的30架和印尼42架堪称“天上掉馅饼”。

欧洲再霸道也不如中国霸道,一种锯断肠,一种锯成肉末
冷兵器剑中之霸是什么?是带锯齿,带刺的剑。这种剑除了普通剑的劈、刺功能外,还外加一种锯割的功能。锯是比劈砍还杀伤力的杀法,锯伤比划伤更难愈合。下面这几把剑,就是锯剑、刺剑的代表,欧洲再霸道,也不如中国两种霸道,一种锯断肠,一种把人锯成肉末。
德国锯刃剑。出现于17世纪早期的欧洲德国,这种剑不仅两侧是锯形剑刃,还开了数道血槽,槽中还穿了一些小孔。这样既可减轻剑身重量,又可在小孔中储存毒药。此剑的杀伤力强大,抽剑时可对敌人进行二次锯刃毒割,一锯夺命。
俄罗斯锯刃剑。这种出现于19世纪的欧洲俄罗斯,长65.7厘米,剑刃较宽,一侧是三分之二的锯刃,这把剑刺入人体,可锯下一块肉或直接将敌人开膛破腹,使敌人痛苦而死。
马牙刺。少林奇门兵器,剑身两刃呈齿状排列,形似锯齿,刺朝柄,每侧十二齿。这种兵器有展、抹、抅、剁、劈、压、刺、扎等杀法,套路中有“峰回路转”、“金风扫地”、“浮云遮日”等。这种兵器的绝杀动作是回拉,刺入腹部后锯断肠。即使是刺中其他部位,也会造成难以缝合的伤口,最终血尽而死。
?明帝御用鱼骨剑。明朝皇帝使用的一种恐怖剑,这种剑由锯鳐的长吻制成,骨刺尖利无比。锦衣卫常用它对犯人进行施刑,一剑一剑把犯人锯成肉末。明代忠臣杨涟就曾受到此种刑法,锦衣卫许显纯先用铁刷把他的肉刷成条,再用这种剑锯,残忍至极。
刀和剑谁才是骑兵最好武器?一战的英国人给出了最终答案
编者按:刀剑之争可以说是近代骑兵的一个重要争议。到底是刀好还是剑好,时至今日也在争议当中。那么就近代骑兵本身,最后刀与剑谁赢了呢?
欧洲近代骑兵一直到一战都是主力的作战兵种,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战马》中,真实地展现了当时英国骑兵的作战方式。从影片中可以看到,那时候的骑兵作战方式和17世纪相差并不大,依旧是密集的“墙式冲锋”,这种作战方式对防御单薄的步兵无疑具有强大的震慑力。然而随着机枪、重炮和坦克这些现代武器的发展,骑兵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影片所表现的,也正是这个骑兵末世时代的故事。
不过细心的看官可能会发现,影片中骑兵使用的并非是常见的军刀(Saber),而是直刃的剑。
影片中的剑是英国1908式骑兵剑,是英国装备的为数不多的骑兵剑,也是英国最后一款制式装备的骑兵武器。而上图中不难看出,从十八世纪开始,英国骑兵的主流武器一直都是军刀,那么他们又为什么要在二十世纪初,这个骑兵最后的辉煌时代换装了骑兵剑呢?
让我们把视线倒回四百年前,那个近代骑兵刚刚出现的时代。文艺复兴之后,欧洲逐渐告别了中世纪的骑士,近代的骑兵从东欧出现,并向西欧延伸。波兰翼骑兵是早期东欧枪骑兵的代表,依靠长枪和马刀,在面对条顿骑士团和东欧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几乎百战百胜,也就被现如今的网友调侃为“平独镇露大波波”。17世纪中叶,哥萨克人联合俄国叛乱,波兰走向衰败,而即便如此,翼骑兵在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中依旧大显神威。
或许很多人都熟悉波兰翼骑兵的战法,先是用骑枪进行“墙式冲锋”,骑枪折断后,再用马刀进行战斗。然而或许有许多人并不了解,翼骑兵还有另一件武器,就是长达一米四到一米六的骑兵长剑(Koncerz)。这种长剑不便挥舞,主要是用来弥补长枪易断的不足。因为战场情况复杂,骑兵往往需要不止一次冲锋,而此时长枪已经折断,就不得不使用剑作为替代品。当然,这种骑兵剑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就是刺击的时候往往因为处于快速的运动中,导致剑不仅无法拔出,反而会因为巨大的惯性和冲击力,扭伤人的手腕。
欧洲人在16世纪到17世纪从东欧游牧民族和中东的穆斯林那里引进了马刀,又融合了本土的砍刀和杜萨克(Dussak),发展出了具有欧洲特点的军刀。早期军刀的刀姿接近马穆鲁克的舍施尔弯刀(Shamshir),刀身弧度极大。这种大弧度提高了马上作战的灵活性,但却限制了这种刀的使用方式——只能劈砍。
当然,这种劈砍在对付无甲目标时,完全是够的,因为凭借着马运动时巨大的冲击力,往往只要蹭到,伤口就不会浅。然而另一个问题是,在生理学医学初步发展的欧洲17世纪,人们往往认识到了一个事实,刺死砍伤。劈砍伤口再大,也是体表的,不会触及更深的脏器,更不会有贯通伤。这种伤口,往往更容易治愈。穿刺伤害却不同,因为那时候外科技术有限,内伤、贯通伤无法处理,伤者容易死亡。骑兵剑在穿刺伤害方面,远胜于弯曲的军刀。
但战争的实际情况却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刺击致死率更高,然而,劈砍带来的创面却比刺击更大,造成大面积的肌肉撕裂,更容易使人立刻失去行动能力。而除非是快速的墙式冲锋,短距离的刺激通常无法使人立即失去行动能力。经常一场战役结束,用刀和用剑实际伤亡率相差并不大。同时在马上,有时也很难精确刺中要害部位,这种情况下,挥砍反而更加方便。
另外一点,在英法等西欧国家,贵族往往从小接受击剑训练。因此贵族出身的军官,通常并不需要专门的剑术训练,故而在十八世纪,英法曾大量配发一种劈刺剑(Spadroom),这种剑是以当时贵族决斗常用的小剑(Small Sword)为原型设计的,不同的是加长了剑刃,又加宽了剑身,更加利于劈砍。
以这种劈刺剑为代表,在19世纪前期,劈刺一体成为了骑兵武器的主要发展趋势,骑兵剑把剑刃加的愈发宽厚,而军刀则牺牲了一部分灵活度,把刀身变得更直,以利于刺杀。
拿破仑时代,则根据作战单位的不同需求,相应的配发武器。比如胸甲骑兵这种用于冲锋的重骑兵,一般是配发骑兵剑。而骠骑兵、猎骑兵这种轻骑兵,则更多配发灵活轻便的军刀。当然,也有许多部队是同时配发刀和剑以应对不同的战争状况。
19世纪后期,机枪出现了,骑兵再也无法承担冲击阵地的作用。这样看来,用于冲阵的骑兵剑应该失去作用了,那么为何英国还是使用了这样一款骑兵剑呢?事实却不是这样。到了1900年前后,战场上的骑兵越来越少,骑兵混战几乎消失,骑兵的作用体现在突袭和对步兵的收割。军刀的重要用途,是应对骑兵的,但其对地面目标的杀伤能力和杀伤范围,都远不及骑兵剑。1908式骑兵剑长达120cm,单侧开刃,背部宽厚,兼具刺激和劈砍的功能。而且左右换方向刺击,更有一个军刀难以比拟的优势,就是便于避让竖在骑兵正前方的马头。
正因为有这些军刀难以比拟的优势,使1908式骑兵剑成为了二十世纪初英军最为出色的骑兵武器。然而,骑兵的血肉之躯和高贵荣誉,终究不敌隆隆碾过的坦克履带。《战马》中的英军骑兵,和二战中老牌骑兵帝国波兰的枪骑兵都湮没在了钢铁与炮火的现代战场上,为一个古老的承载着荣誉的兵种书写了完结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