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本文整理二十一首个、扬州古诗词,感受古代扬州文化。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烟昏水郭津亭晚,回望金陵若动摇。
冲浦回风翻宿浪,照沙低月敛残潮。
柳经寒露看萧索,人改衰容自寂寥。
官冷旧谙唯旅馆,岁阴轻薄是凉飙。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占得青楼薄幸名。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花发洞中春日永,
月明衣上好风多。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城上兜鍪按剑看,四郊胡骑绕团团。
平生不解杨朱泣,到此方知进退难。
檐牙缥缈小倡楼。凉月挂银钩。聒席笙歌,透帘灯火,风景似扬州。
当时面色欺春雪,曾伴美人游。今日重来,更无人问,独自倚阑愁。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苏轼的十首词,告诉你什么才叫豁达的人生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的十首词,告诉你什么才叫豁达的人生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春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世界名著每日读微信号(ID:ticesmall),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图文侵删。
词牌《永遇乐》格律及其来源
|
作者:孤泠月整理 来源:网络
题考
毛氏【填词名解】云:“永遇乐歇拍调也。唐 杜秘书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逾墙之好。后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临行,述﹝永遇乐﹞词决别,女持纸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创自唐之中叶。万氏【词律】引晁无咎【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是此词又为越调也。
作法
本调一百零四字。首、次为四字对句,不用韵,“清”“山”二字均可仄。第三句为平仄平仄,起仄韵。第四五句亦为四字对句,第一字平仄不拘。第六句五字协韵,与﹝解语花﹞第三句同,惟第四字可拗作仄,此其异耳。第七八句又属四字两句,但不需对偶,而两句第一句及下句第三字,平仄均可通用。第九句六字,协韵,第一字可平。第十句七字,上三字豆,第一字可仄。(此豆有作仄平平或平平平者,均非宜)结句六字,第一字可平,第二字不能作仄。(赵师侠作“缓步阆风仙苑”,不足法)后阕起二句,与前阕第七八句同。第三句六字协。第四句至第十句,均与前第四句至第十句同。结句四字作仄平仄仄,上一下三,定格也。
例词:苏轼《
平仄平平,中平平仄,平仄平仄(韵)。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韵)。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仄(韵)。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
仄平平、平平中仄,仄平中中平仄(韵)。
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中平中仄(韵)。
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
仄仄平平,中平平仄,平仄平平仄(韵)。
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
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韵)。
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中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韵)。
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