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想到现实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张晨光)“我的科幻之路正是始于一部名为《一个护士的后半生》的苏联小说。那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它给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让我产生强烈的惊奇感和一种开拓的想法。”著名科幻作家韩松这样回忆说。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余俊雄认为,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学幻想小说像潮水般被引进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一批中国本土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和作品的出现。
“可以说,中国科幻大门的开启是从苏联科幻作品引入国门开始的。”余俊雄说。
“长期的飞船生活,单调而又枯燥,虽然达格已学会在宇宙空间消磨时间,但归心如箭的心情,使他在归途中仍显得有点焦虑不安……”韩松至今还保留着《一个护士的后半生》这部小说在中国刊载的图片资料。“当年阅读这部作品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说。
余俊雄认为,苏联科幻作品在中国促生了一批青年“科幻迷”和科幻后备军,为中国科幻园地的美好未来创造了条件。
迈入新世纪,电影电视行业的飞速发展为中俄科幻文艺作品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近年来,俄罗斯科幻电影《太空救援》《引力》《挑战》等相继在中国上映,而俄罗斯观众也能在电影院或流媒体平台欣赏到中国系列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和科幻电视剧《三体》。
俄罗斯观众叶戈尔·切尔卡索夫在观看《流浪地球2》后评论道:“这是近年来我所看过的电影中最好的一部。其剧情、特效和演员的演绎,都令人难以置信,也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这是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莫斯科电影”旗下的宇宙电影院外拍摄的《流浪地球2》电影宣传海报。新华社记者 华迪 摄
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中国文化的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专家亚历山大·伊萨耶夫认为,近几年来中国科幻作品实现了大跨步的飞跃。“中国科幻电影无论从视觉呈现效果还是情节引人入胜的程度来说都不逊色于好莱坞电影。”
曾参演《流浪地球2》的俄罗斯演员维塔利·马卡雷切夫对这部影片感触良多。“带着地球去流浪——这是一个多么深刻而浪漫的主题。我的很多朋友都去看了这部电影,大家除了关注特效外,对如何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有了更多思考。”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中俄读者和观众之所以能产生广泛的共鸣,原因是科幻题材基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特点和中俄文化内涵中的共同之处。
“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科幻作品始终要面对全人类的命题:人类的出路、气候变化、贫富差距、人工智能……这些命题把全世界的科幻作家紧紧联系在一起,超越分歧,这就是科幻的价值所在。”韩松说。
在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专家张晓东看来,中俄优秀科幻作品所共同具有的道德责任感让两国观众能更容易理解彼此。“这种道德责任感表达了一种对‘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他说。
白驹过隙,中俄科幻交流仍在延续,科幻与现实也逐渐交织。
在两部《流浪地球》中都有这样一句台词:“俄罗斯人在太空是无敌的!”。现实生活中,马卡雷切夫对中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感到震撼。“我觉得科幻是人类发展的指向标,发生在科幻作品中的情节在几十年后也许就会成真。而就中国的科技发展来说,中国人的科幻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让未来照进现实给想象插上翅膀
少儿科幻小说作家谈“想象力教育工程”
3月25日晚,第33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圆满举行。“想象力教育工程”三年工作回顾作为典礼重要环节,以VCR(视频短片)的方式进行了完美呈现。
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想象力和创新力,2020年,省科协将青少年想象力教育纳入全省科协重点工作,率先在全国系统性地开展“想象力教育工程”,启动“我和科幻有个约会”进校园活动,实施“一校一刊”优秀科普科幻期刊配置工作。三年来,“想象力教育工程”已覆盖全省21个市(州)约1万所中小学,服务师生数万人。今年,省科协将以成都举办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提档升级“想象力教育工程”,依托“迎世界科幻大会,促想象力提升——首届四川省青少年科幻作品创作征集活动”,全面整合全省乃至全国优质科普科幻资源,组建“想象力教育工程”专家团和名师团,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精神、陶冶文学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新力,用文字、绘画和创意畅想“四川未来故事”。
“想象力教育工程”这一着力点,不只是省科协在“孜孜不倦”探索创新,科幻作家们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活动期间,笔者采访到两名少儿科幻小说作家,一起听听她们怎么说吧。
此次颁奖典礼上,《异频世界》获得“最佳少儿科幻短篇奖”。该作品讲诉了小主人公图斯异刚刚经历了与爷爷的离别,通过爷爷留下的八音盒,在偶然触发秘密后进入8赫兹世界与爷爷再度相遇的故事。小说突破了想象的奇观宇宙,用细腻的文字呈现出科幻之美。
贺欣是《异频世界》的作者,她曾担任多家童书公司策划编辑,受邀撰写的民俗绘本《这里是北京》于2019年出版,曾策划科普绘本“一卷一视界”系列畅销童书。写少儿科幻小说,她还是一个“萌新”。
“虽然我接触科幻的时间很早,算起来有20多年,但真正开始写少儿科幻小说是在两年前。”贺欣回忆起写作历程,她认为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在她看来,少儿科幻和成人科幻有很大区别,在开始尝试写作的时候,不太能够掌握适合孩子的视角和思路。
“成人科幻像是一个地下堡垒,它有非常坚实的基础,不管是理论还是根基都非常扎实。少儿科幻则更像飘在空中的浮岛,它有不一样的方向。但有一天当它寻找到了方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它会慢慢落下来,变成人的科幻。”贺欣比喻道。尽管如此,她没有放弃写少儿科幻小说,特别是在她准备成为母亲后,她希望可以成为一个为孩子撒播种子的人,为他们构建起一个美丽但又不是飘在天上的岛屿。
“想象力教育工程”,贺欣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从2020年开展起就一直在关注,并且希望能够参与其中。“想象力就像一个风筝,那根拉着风筝的绳其实就是我们的知识。孩子的思想可以像风筝一样,不停地在天空中飞,寻找自己的方向。我们这些科幻作家可以做一个为孩子描绘风筝有多漂亮的人,当孩子知道他通过物理能获得什么,就会自己主动去学习或研究一些事物。”贺欣认为,“想象力教育工程”能够描绘出“想象力”之美,让孩子们对科幻触手可及,让他们了解到科幻到底能带来什么,从而拓宽他们观察世界的广度。
颁奖典礼次日,曾获光年奖、晨星奖提名,2022年度科幻星火奖十佳创作奖的科幻作家路航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已在《科幻世界·少年版》发表6篇短篇小说的她,在聊到“想象力教育工程”时,颇有感触。
“其实‘想象力教育工程’不单单是提升想象力的问题,我觉得是在孩子心里植入了一个梦想。比如说如果你没有接触科幻,可能你对生活的期望就只是按部就班,但如果你接触到科幻,可能就会想象在外国或是外星球有一个小孩子,他是怎样生活的,怎样去克服困难、达成梦想的,你可能对自己的期望会更高一些,对未来的展望也会更大一些。”路航比喻说,“中国有句老话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虽然你梦想长大以后当航天员不一定能实现,但你对天空的向往一直会存在。你可以当个飞行员,那也不错。”路航认为“想象力教育工程”能让孩子在心里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奔跑,拓展人生的边界。
“想象力教育工程”的开展,路航结合个人经历谈了谈她的想法。路航在一个小镇上长大,小时候对科幻着迷的她仅仅只是想要看《科幻世界》就很困难。她是这样描述的:“镇上可能一个月就进一本,如果想买就得去抢,还经常买不到。相比于城市的孩子,我们的资源非常稀缺,更别说有老师来给我们讲课了。”为此,路航希望通过网络或其他可行的方式,把“想象力教育工程”开展到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让孩子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或者其他方式接触到科幻,把城乡想象力教育拉到同一水平。
25日,颁奖典礼上官宣了“想象力教育工程”专家顾问团和名家导师团。接下来,他们将走进校园为同学们讲课,同时还将录制专题视频,通过“天府科技云”平台、电视台和网络平台将课程更广泛地分享给全省乃至全国的青少年。路航的希望将不再是一个“愿景”。
路航透露,今年她预计会出一本少儿科幻长篇小说,是一个主人公为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星球打工的故事。“我希望可以参与到‘想象力教育工程’中去,届时,我将带着我的新书去和孩子们交流,既可以和他们分享我看世界的角度、故事主人公的故事,也可以教他们发散思维,写科幻作品。”路航说,如果有机会,她随时愿意前往山区学校开展讲座,满足青少年对科幻的需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杨晓慧)
商品 详情 评论 推荐
记忆旅行者(你相信自己的记忆,还是所有人告诉你的现实?Goodreads年度科幻小说。)
也许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早已偏离了原本的时间线。平行世界、时间穿越、因果悖论、曼德拉效应……《人生复本》作者布莱克获奖新作,超高口碑。世界不是即将毁灭,而是不知已经毁灭多少次了。正版授权。果麦出品 盗墓笔记文库本印签版 预售点这里
当此商品在90天内满足您的期望价格时,您将会收到手机短信通知 (需填写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