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听音辨障“铁甲神医”守护大国重器
原标题:中国军队·兵王:听音辨障 “铁甲神医”守护大国重器
央视网消息:铁甲驰骋,银鹰翱翔,在铁翼洪流背后,一群特殊的士兵守护着大国重器的“健康”。他们竖耳一听,就能“听音辨障”,知晓坦克运行故障点;睁眼一观,就能见微知著,判断战机故障隐患。今天的《中国军队——兵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位为大国重器“把脉问诊”的“铁甲神医”。
这是前不久某型两栖坦克在训练时突发海上停车后,陆军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战勤参谋李恒昌果断处置的场景。李恒昌凭借电台远程指挥驾驶员通报车辆出现的故障细节,不到三分钟,成功排除故障。
两栖重型合成部队作为海上作战的主力,海上驾驶、射击等战斗动作相比陆上有更多不确定和危险,李恒昌却可以根据眼看、手摸、鼻闻,准确判断故障。
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战勤参谋 李恒昌:我这个装备太熟悉了,始终把它当成自己的一个战友一样,把它当成自己的兄弟一样。当他有一点不正常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每发出来的声音,我都能听在心里。比如说一个驾驶员开车,我一看,包括他这个换挡的方式、减速的方式,我一看(就知道)他这个驾驶员是一个新手啊,或者说是一个兵龄层次比较老的一点的老兵开的。
装备发动声音的细微变化,发动机冒烟的颜色和油压在管道里形成的声响,这些普通坦克兵并不在意的地方,成了李恒昌关注的重点,也成为他快速发现解决装备问题的关键。
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合成一营营长 祝朝军:对于常见的一些故障,找到了李恒昌,就等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和答案,这全营官兵都很认可。
官兵的认可源于李恒昌练就手到“病”除的过硬修理绝活。当兵18年,大到坦克底盘、发动机,小到一颗螺丝一个插头,近千个各类部件他全部烂熟于心。不仅如此,他还练出一双能辨故障的“火眼金睛”和“顺风耳”。
陆军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战勤参谋 李恒昌:我们战士跟手中武器就是共生的一个关系,谁都离不开谁。狭路相逢勇者胜,你去消灭他还是他消灭你,这就靠着我们每一个战士的这种技能。
飞机制造厂里,一架架国产某型新式战机即将交付部队,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一级军士长窦树军也在工厂里忙个不停,他要在正式交装前,对所有飞机进行一次彻底的探伤检测,确保飞机以最佳状态投入部队。
这一次,窦树军格外细致,因为就在他多年的探伤经历中,一次对飞机发动机叶片进行定期探伤检查时,就出现了插曲。
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一级军士长 窦树军:有一次用超声波探伤,一台飞机发动机叶片发现有异常现象,我当时就判定可能存在缺陷,后来,驻部队的工程专家来检测,认定正常,可以飞行,但是我依然决定强烈的要求飞机停飞,发动机返厂检测。
窦树军深知,战斗机飞行强度大,任何比发丝还要细小的裂纹都可能导致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最后,发动机叶片被送到了空军装备研究院的专家手中,进过鉴定,叶片内部确实存在肉眼无法发现的细小缺陷。
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一级军士长 窦树军:我的目的只有一个,作为一名机务人员,一手托着国家巨额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绝不能给飞行安全带来一丝隐患,我坚持我的原则。
窦树军的工作,就像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心脏一样,通过运用各种先进仪器设备,检查飞机重要部件肉眼看不到的缺陷和故障。探伤一台发动机将近40分钟,任务重的时候,每天要检查10余台发动机,连续工作7、8个小时。飞机进气道尾喷管,要钻进去长时间以一种俯卧式姿势进行探伤。
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一级军士长 窦树军:尤其冬天,里面特别冷,飞机发动机里面就像冰窟窿一样,夏天也特别热,发动机没有完全冷却就得钻进去探伤。有的时候加班加点的时候,蚊虫叮咬,你都没法拍打它。
当兵28年,窦树军先后为10种型号战机探测7700余架次,探伤各类叶片84万余片,在飞机狭窄的进气道和喷管内累计工作6000多小时,爬行近60多公里。
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一级军士长 窦树军:每当看到自己故障隐患的时候就查出来这些,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同时也给飞行安全增加了砝码,付出的再多辛苦觉得都值得。

大山深处,导弹“兵王”是怎样炼成的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过是因为他不肯放弃
猛将发于卒伍,“兵王”来自一线。或在大漠戈壁,或在岩层深处,长年寂寞相随的岁月里,他们有的攻关遇到难题,有的身体伴有病痛,有的家庭存在困难。然而,他们不曾放弃,终成堪当重任的导弹“兵王”。
集中授衔仪式现场,刚走下高原的某试验训练区班长盛德华代表新晋“兵王”表态:当好新时代革命军人,始终坚持不抛弃对理想的向往、不放弃对信念的坚守……
那晚,身在京畿,遥望昆仑,盛德华别样思绪涌上心头。10多年来,在那片风沙漫天的大漠,他和几名战友担负特殊任务,与其说是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不如说是在与各自的恒心毅力掰手腕。
“再坚持坚持!” 寒来暑往,春夏秋冬,盛德华像骆驼刺一样在大漠扎根。这些年,他带领战友在荒滩上徒步闯行2000多公里,搜索弹着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被誉为“哑弹克星”,荣获火箭军“忠诚使命的高原火箭兵”荣誉称号。
带着青涩入营,满脸沧桑下山。每位“兵王”的坚守,身上都曾留下岁月的痕迹,甚至是伤痛。某导弹旅修理技师王吉安在执行一次检修作业时,装备某部件老化突然松动,数百公斤重的驾驶室直接砸向他的右肩。命虽然保住了,右手却丧失了运动机能。
对于导弹维修技师来说,手就是生命。出院后,旅领导劝他在家继续休养。他说:“我还有一只手……”如今,他用左手练得一手绝活:分解保养启动发动机3分钟轻松搞定,底盘大修和电器系统维修能单独完成……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过是因为他不肯放弃。”这是某导弹旅给一级军士长高飞云颁奖时所用的颁奖词。前些年,某导弹旅研制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发射六营发控技师高飞云领衔难度大的数据解码工作。
采编器一秒钟发出数十帧近万个脉冲信号,从密密麻麻的字符中找到规律并非易事。一次次无功而返,一次次从头再来,那段时间高飞云用来打印字符编码的纸张装满了十几个编织袋,终于推理出采编器编码原理。
光阴荏苒,弹道有痕。“走向成功,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但有一样是不能缺的,那就是坚持努力!”这是经历9任旅长的某旅装备部修理所技师洪志寿的切身感悟,这也是即将退休的他留给接任者、旅配电班班长、儿子洪翔的人生嘱咐。
“大师傅”带出“好徒弟”——火箭军某导弹旅两名高级士官的故事
戈壁大漠,朔风扑面,火箭军某新型导弹发射进入倒计时。“瞄准数据出现误差!”突然,测试台操作号手急促的报告声,打破了测试大厅的平静。
十万火急!此次发射决定着该型导弹能否按时定型列装部队。担任技术把关的某导弹旅一级军士长夏建陆,与刚晋升为一级军士长的徒弟姚厚祥迅速跑向战位,经过分析排查确认为测试系统误差,果断做出“继续发射”的建议。导弹精确命中目标。
此役,采集了该型导弹优化测试流程、定型列装的一批关键数据,也成就了师徒两位“兵王”靶场联手拍板定案的一段佳话。
同在一个旅,虽没行拜师礼,年龄也只差6岁,但在姚厚祥心里,夏建陆一直是他敬重的师傅:入伍30年,夏建陆执行实弹发射任务10余次,排除装备故障百余起,有21项科研革新成果问世,先后当选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两人第一次结缘,源自一次例行装备维护保养。当时,已是旅里专业能手的姚厚祥遇到一件棘手事:一台关键设备无法启动。他绞尽脑汁也没能找出症结所在。那时,夏建陆已是旅相关专业的专家,姚厚祥虽有耳闻,但一直没能共事。
任务迫在眉睫,姚厚祥拨通了夏建陆的电话。听到姚厚祥描述的故障现象,夏建陆很快将原因定位到一块拇指盖大小的芯片上。经过测试,果然如此!
一个电话解决困扰他好几天的难题,姚厚祥对夏建陆愈加佩服。从此,英雄相惜的两人就成了亦师亦友的“师徒”。
作为发瞄专业的“顶尖高手”,夏建陆长年承担着培养新号手、为学兵授课的任务。姚厚祥说,师傅授课形象生动,全部教具就两只手、一支笔、一块黑板擦,但通过双手不断变化,机械动力怎么传、滑块怎么动、阀门怎样开,一个个复杂的工作原理让他讲得通俗易懂。之后,姚厚祥结合师傅所传,发挥自身优势,将晦涩的专业知识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在学员面前。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让官兵受益匪浅。
那年,该旅抽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士官成立科研攻关小组,研制模拟仿真训练弹,两人成为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姚厚祥充分发挥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优势,逐条电路分析、逐个节点设计,将密如蛛网的导弹电路图全部翻译成“数字语言”。夏建陆根据图纸上显示的信号传递方式进行电路板焊接。历时一年,研制成果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年来,师徒俩累计培养帮带数百名徒弟,其中有的走上营连主官、机关科长岗位,有的成长为发瞄专业的中坚骨干,两人也先后成长为“兵王”。
“这段消防水管压力大,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个阀门容易锈蚀,要密切关注!”退休在即,这段时间夏建陆带着姚厚祥等20多名徒弟,穿梭在深山密林中的各个导弹阵地,对阵地装备状况进行技术交接。
“习主席今年在出席全国人大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说,当一名合格士官不容易,要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努力做大师傅,带出好徒弟。对照习主席的要求,我这个师傅做得还远远不够,今年我就要满服役期了,只想对部队建设再多做一点贡献。”夏建陆谦虚地说。(王卫东、杨永刚、高明俊)
兵王回归?江苏保安小哥公开持枪炫耀:我在缅甸当过雇佣兵!
你以为的雇佣兵和现实中的雇佣兵
大家好,我是头像机枪一样秃秃秃秃的排稿少女梦小二。
2020年12月30日,江苏省溧阳市法院对一名被告人进行了判决,非法持有枪支罪和偷越国境罪两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且处以罚金4000元,非法带回国的枪支弹药予以没收。
这位被告的经历堪称“传奇”,竟然曾经是一名境外“雇佣兵”。
被告人谈杰是江苏句容人,1995年出生,小学文化。可能是看多了影视作品和小说中描述的雇佣兵,身手矫健无所不能,是真正的男子汉。于是在2015年5月份,他从云南南伞镇花了150块钱让人带他偷渡到了缅甸,在缅甸呆了几个月,当年10月份又偷渡回国。前前后后这位“偷渡狂魔”五次前往缅甸。
在2017年8月份第四次偷渡到缅甸以后,这位竟然给当地地方武装做起了雇佣兵。当了1年所谓的雇佣兵后,18年再次跑回国内,到杭州做了一名保安。
这经历要是在小说里面妥妥的“霸道兵王回归”呀,小说名我都想好了:《兵王回归之 都市保安》。(没有对保安职业的贬义,只是雇佣兵和保安之间的距离实在太大)。
谈杰把当雇佣兵期间搞到的一支伯莱塔手枪和两个弹匣交给缅甸朋友保管,然后自己回了国。2020年,这哥们第五次前往缅甸,偷偷把枪支带回了国内。这五次偷渡经历也不都是一帆风顺,在2019、2020年,谈杰曾经因为非法出入境被公安机关两次抓到罚款,罚金一共7000元。
既然已经被处罚,一般人都会夹紧尾巴小心做人,可这位偏不,随身携带枪支不说,还跑到酒吧里炫耀。2020年8月6号,谈杰带着手枪、两个弹匣共18发子弹到酒吧消遣,期间一名男销售不小心看到了腰间别的枪,谈杰不仅不慌,还把枪直接拿出来炫耀:看看,这是真手枪,没见过吧。
这名销售赶紧把情况报告给主管,酒吧主管过来说:先生,我们这里是公众场合,枪支比较危险,我们先帮你保管,喝完酒后再还给你。谈杰同意了,将枪交给了主管。
机智的主管拿到枪后立马报了警,民警迅速赶到将其逮捕,最后有了开头发法院审判的那一幕。
必须要说明白的是,我国《刑法》规定,中国公民在国外犯罪的,我国可以启动保护管辖条款,将犯罪之人从国外引渡回国,让其接受法律的审判。所以之前流传的去叙利亚当暑假工一天8000的段子不可能是真的,中国人跑到国外当雇佣兵杀了人,除非一辈子不回国,否则一回国就等着被抓吧。
▲还有网友对雇佣兵的战斗力存在幻想
实际上大多数雇佣兵和谈杰水平差不多
当小说里上天下地无所不能、认钱不认人的雇佣兵们照进现实的时候,怎么就变得这么滑稽?
事实上雇佣兵在世界上本来名声就很臭,和潇洒、帅气根本不沾边。雇佣兵基本等于见钱眼开的战场流氓。冷战期间,非洲一些国家政权更迭频繁,战场上活跃着很多为钱打仗的雇佣兵。
1960年刚果危机期间,一个名叫“五个突击队员”的雇佣兵组织为了钱多次在政府军和反叛武装之间来回倒戈,所以雇佣兵是一群没有信仰、没有祖国、金钱至上战场流氓,而且实际战斗力堪忧。
▲阿塞拜疆的雇佣兵被亚美尼亚炮击
“雇佣兵”的精髓在于“雇佣”,至于能雇到什么样的“兵”就不一定了,有钱有门路的大型组织确实可以雇到退役的顶级特战老兵。
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成为雇佣兵的人都是没啥文化、没啥能力的“混子”,是随时可以被抛弃的“擦脚布”,比如那些受雇于沙特在也门效力的佣兵绝对可以算是“炮灰级”的,中东、东南亚地区的绝大部分“佣兵”也是一样,“雇用你,是因为你的命不值钱,花钱就能买到。”
雇佣兵打仗是为了赚钱,如果不小心战死了,拿再多的钱有什么用?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态度,雇佣兵们在真正上了战场基本处于“顺风苟,逆风投”的战五渣状态,不信的话来看看下面这些战例。
去年五月份,委内瑞拉滩头一伙美国雇佣兵被委内瑞拉军警直接团灭。
▲我们想象中的美国雇佣兵(上)
这帮雇佣兵据说登陆委内瑞拉意图推翻委内瑞拉总统的统治,结果刚刚登陆海滩就被围了,一通混战之下,委内瑞拉军警击毙了8人,俘虏13人,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其中两人还是货真价实的前美国特种部队成员。
战五渣也就算了,操作还很迷惑。参加行动的佣兵竟然在网络上直播行动不说,还带了一支BB弹玩具枪上战场。而且干这种渗透别国的黑活儿,居然还带着自己真实的护照和美国国旗魔术贴。这还是美国人组织的雇佣兵,其他雇佣兵水平如何可想而知,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2019年9月末,胡赛武装发布了一段依托地形伏击沙特军队的视频,从外媒报道的新闻来看,此一战,胡赛武装击毙沙特军队约500人,俘虏约2000人。
胡塞武装是什么水平?基本是一支拖鞋军。
然而就是这支拖鞋军把沙特车队放进了伏击圈,一个掐头去尾,残风扫落叶一般打死几百人,接着沙特武装人员开始满山遍野逃跑,胡赛武装则像赶鸭子一样活捉了2000多人。
▲沙特士兵溃逃时开翻车后抛弃的美制装甲车
雇佣兵们战斗力往往还不如游击队。2018年两名库尔德游击队通过埋伏、声东击西、包抄,全歼了一支七八人的土耳其巡逻队。
▲游击队员从右侧冲过去打死机枪手
那些号称雇佣兵的战术素养还真不如这两名游击队员。所谓的雇佣兵战斗力成谜,文艺作品里高大上的光环也毫不沾边,在雇主眼里也只是一群随时可以抛弃的擦脚布罢了,这么悲剧的职业哪有什么一点点值得炫耀的?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打开微信,公众号搜索“军武次位面”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