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简史(一):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更新时间: 2025-08-27 19:18:58

阅读人数: 556

本文主题: 中国革命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第一节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经创造出世界上独领风骚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当欧美一些国家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者却盲目地以中央帝国的“康乾盛世”而自傲,自我封闭,拒绝扩大与外国的交往,仍然陶醉于昔日的辉煌之中。而事实是,原来文明程度落后于中国的欧美国家,这时已远远地跑在了中国的前面。

盛世已蕴含着衰败,落后就要挨打。到十九世纪中叶,急于向外扩张的英国,以鸦片和炮舰打开了清王朝这个封建专制帝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被突如其来的外来因素打断了。

在此之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刺激这种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起到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一方面,则促进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这种情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某些破坏,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些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中国的资本主义生长起来并得到初步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促进了封建社会的解体,但与此同时,封建剥削制度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明显优势。因此,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使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变成一个半封建的社会。这是一个方面的变化。

另一个方面的变化,是外国资本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侵略者的目的不是使中国的民族资本得到发展,而是要寻求更广大的市场,掠夺更多的资源,攫取更丰厚的利润。为了这个目的,外国列强对中国采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尽管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仍保持着独立国家的形式,但在实际上已被纳入不平等条约体系,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清朝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状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

上述重大变化,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联合压迫,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成为民族灾难和人民痛苦的根源。

这样,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这两大任务中,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解决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严酷的现实,激起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间断过。可是,历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也好,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也好,鼓吹爱国救亡和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也好,号召“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也好,一次次地都失败了。

中国人是带着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占首都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二十世纪的。那时,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是一片濒临毁灭的悲惨前景。中国人民在进行各种未能成功的反抗之后,又起来革命了。

二十世纪中国最初的革命领导者,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中国社会内部新的社会力量一一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初步成长起来,从而引起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但是,由于这时无产阶级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它所参加的某些斗争,还处在民族资产阶级的影响之下。

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初步发展并登上政治舞台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有了新的气象。1905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发起成立同盟会,提出了实质上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并努力用革命手段来实现这个纲领。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开创了比较更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社会进步的闸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并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特别是为后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功是巨大的。它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孙中山因领导这场革命而成为二十世纪初期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究其根本原因,是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很大的软弱性。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同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下层劳动群众严重脱离,并害怕发动他们。这样,就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力量更没有勇气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

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失败了。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简史(一):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本期微党课节选《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二〇一三年七月十一日、十二日)》内容一起学习。

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是在红旗下长大的,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感情很深,对我们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作风印象很深。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次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

——2013年7月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时的讲话

大家知道,西柏坡是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指导革命取得全国胜利,进而建立了新中国。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就拿我们现在开会的这间屋子来说,意义就非同寻常。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一九四八年九月,中央政治局在这间屋子里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强调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党的下级组织的代表大会、委员会及代表会议的重要决议,必须呈报党的上级组织批准以后方准执行;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必须将不同意见的争论,及时地、真实地向上级报告,其中重要的争论必须报告中央。会议还强调要继续克服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的成分不纯、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的不良现象。正是这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进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为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提供了有力保证。

——2013年7月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时的讲话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同志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经过了深入思考的。这里面,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2013年7月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时的讲话

回过头来看,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两个务必”,确实是高瞻远瞩啊!当时,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了党的面前。面对这个重大历史转折,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必须使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考验,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对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和战略考虑,我们要不断学习领会。我们要不断向全党严肃郑重地提出这个问题,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2013年7月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时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带头改进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坚持“两个务必”,以实际行动给全党改进作风作好表率。各级领导干部要响应中央号召,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切实解决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上率下,自上而下,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自觉起示范带头作用。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只要我们动真格抓,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央有信心在全党同志共同努力下,把党的作风建设搞好。

——2013年7月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时的讲话:,。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微党课 |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浴血奋战百折不挠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阐述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鲜明主题。

回望筚路蓝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人们在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参加纪念活动(4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真理之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真理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接续奋斗中实现一个又一个胜利

1920年,一封从法国寄回国内的信写道:“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

回信者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写信者,是正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回信者,是毛泽东。

打开历史的卷轴,自晚清以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无数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革新图强而苦苦追寻、上下求索,但最终都失败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这是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2017年9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从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深刻认识,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带领人民走出一条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

思想的力量穿越时空,真理的光芒照亮前路。

“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给迷雾中前行的中国革命,带来了崭新的希望……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解决了在一个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这是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外景(6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大无畏气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江西,于都河畔,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然矗立。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在此集结出发,开启了一场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

这是一段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的征途。湘江战役、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热血铺就二万五千里,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是什么让他们勇往直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卢德铭,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时22岁;

张子清,红四军第11师师长,牺牲时28岁;

王尔琢,红四军参谋长,牺牲时25岁;

这是6月11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拍摄的陈望道雕塑。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瞻仰大厅内,镌刻着一排排烈士姓名。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牺牲近4.8万英烈,平均每天有近60人失去生命。

有人说,牺牲、奉献是共产党人的“特权”。只要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永存,这种牺牲和奉献就将永远流淌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中,使他们拥有改天换地的精神伟力,不断谱写历史的辉煌。

环顾世界,有哪个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闪电,井冈山、鄂豫皖等一个个革命根据地建立,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定地站在抗击入侵者的最前线,推动形成全民族抗战,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决心,三大战役对蒋家王朝摧枯拉朽,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是7月7日拍摄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力量之基——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思想。

1946年,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他的随行记者曾这样描述共产党的政治中枢:“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这些都是口号,但又包含着比口号更深的含义,代表着一种极深的感情,一种最终的信念。”

这种极深的感情、最终的信念,从建党之初起就一脉相承并延续至今,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指引。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

西柏坡纪念馆,珍藏着一辆木制独轮小推车,被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制胜“法宝”。

淮海战役中,就是用这一辆辆小推车以及船只、牲畜、挑子,数百万支前群众为解放军运送粮食、弹药,救护伤员……每一个解放军士兵背后,就有9个支援他的乡亲。

这是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2017年7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色——

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

“革命、建设、改革一路走来,已经一百年了,我们党依靠人民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创造了多少奇迹,取得了多少丰功伟绩,不容易啊!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继续努力,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

百年来路沧桑,初心从未改变;百年恰是芳华,立志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新的更大辉煌,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