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的势力架构
前面几期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地府的第一殿到第四殿的阎王,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他就是第五殿阎罗王包拯,又称“阎罗天子”、“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化冥府五殿最胜耀灵真君阎罗大王”,亦称“阎王”“阎罗”“阎王爷”“阎魔王”“阎罗大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十殿阎王之一,为阴曹地府中第五殿的殿主冥王,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的一尊阴间神祇,下面就为大家深入介绍第五殿阎罗王的神话传说、前世的履历,以及他所掌管的叫唤大地狱及其十六个小地狱的罚刑。
阎罗王的前身是北宋时期的清官包拯,提起包拯,不管男女老少都能说起一二。而关于包拯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也很多。民间百姓流传包拯英明决断,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敢于替老百姓申冤做主,后世留有“包青天”及“包公”之美誉,民间也流传一句谚语形容包公: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随着时代轮转包拯也在历代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是刚正不阿、为民请 命的“包青天”。他断案如神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流传下来的许多大案奇案中显示出过人的聪慧与胆识。不仅如此,传说包公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在日审阳间案,夜断阴间冤了。而包公做为阎王也在民间流传最为广泛,也有人曾说包拯有一枕头,晚上高枕而卧时便到阴间断案,白天则为阳间百姓不平而鸣,死后被封阎罗王。
阎罗王的诞辰是农历正月初八日。这和现实中的包拯是不一致的。包拯生存时间是公元999年到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也就是现今的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人,虽然这与包拯的实际生卒年月存在出入,但在民间传说中,这或许是为了弘扬神话传承和艺术创作的需要,对阎罗王形象进行创作加工。
关于包拯的形象,史料中不仅没有提及黑脸、额头月牙这两大显著特点,反而出现了“面目清秀,白脸长须”这等与民间传说大相径庭的形象,合肥包公祠内的包拯形象同样是皮肤白净,威风凛凛,下垂大耳,满面和善。
阎罗王的形象是白净面孔,头戴冕旒,两侧垂香袋护耳,身穿荷叶边翻领宽袖长袍,双足着 靴,双手在胸前捧笏,正襟危坐。
相较于白面书生,黑脸无疑更加容易凸显出人物的刚猛和坚毅,这代表了广大百姓对于清官的一种无限憧憬和期盼,因此这种形象迅速获得了民间的广泛接受,而这种普世价值自然又影响到了小说、话本等其他艺术创作,并最终成为包拯的一个典型特征。
至于包公额头的“月牙”,说法则比较多,例如掉进井里磕的,又如神仙转世的标志,再如被马蹄踩的等等,不过无论是由于什么原因形成,这个月牙标志毫无疑问都成为了包拯“神化”后的产物,其具有从阳间到阴间通行证的作用,从而使得包拯可以“日断阳,夜断阴”。
相传包拯初入地府为第一殿阎王,乃是十殿之首。由于包公生前刚正不阿,到了阴间也是如此,本来第一殿阎罗王只负责接引善良的人超升,功过两半的人直接通往第十殿去投胎,而为恶事恶的人则被带到孽镜台上,照出他在世时所做得任何事,根据事情善恶然后发配到第二殿。可其因怜悯枉死之人,经常替他们含冤昭雪,打抱不平。于是就偷偷的放那些冤死且阳寿未尽的灵魂回到阳间洗雪冤屈,造成其九殿阎王无事可做,便向上级打小报告,正所谓是阎王贴告示,鬼话连篇。于是上级领导降罪于包公,并将包公从第一殿降到到第五殿,并赐予一口黑色铡鬼刀。
阎罗天子司掌位于大海之底、东北方沃燋石下的交换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狱。包括:1、 抽肠割心地狱。为争名夺利,不择手段欺诈,诱惑大众,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衣冠禽兽之强奸犯。2、 刀山地狱。遍山尽是刀刃,罪人从空中抛下,无不穿肠破肚,血流如注。3、 飞刀火石地狱。此狱飞刀、火石纷飞,从空而降,如同下雨一般,罪人插翅难飞,无不粉身碎骨。
一、诛不敬鬼神、猜疑是否有因果报应的心小地狱;
三、诛将善愿未完就犯恶的心小地狱;
四、诛亲近罪恶、行为错误等恶行的心小地狱;
五、诛欺善怕恶、怨恨他人不快死的心小地狱;
六、诛计较名利、是非,移祸他人等心小地狱;
七、诛强奸妇女、设计令妇女失贞、引诱妇女委屈地顺从自己的淫意,或者不论有无谋害之意,与妇女贪恋淫乐等心小地狱;
九、诛悭贪不舍、不愿布施、不顾别人面临生死紧急之困境等心小地狱;
十、诛偷窃、盗取别人财物,昧着良心,耍赖而不还债等心小地狱;
十一、诛忘恩负义、以仇报怨等心小地狱;
十二、好斗、好赌、好胜,以致牵连、拖累他人等心小地狱;
十三、诛为了名利、欺骗、诱惑大众等心小地狱;
十四、诛自己虽未亲自加害,但却狠毒地教唆他人去害人等心小地狱;
十五、诛妒嫉善良、贤能等心小地狱;
十六、诛执迷不悟、死不改过、诽谤他人等心小地狱。
这些小地狱分别施以不同的刑罚,以致审判冤魂的善恶。 阎罗王神明隆重,执法如山,对冤死之人持公正之心,与阳世形象一脉相承。
在地府的势力架构中,第五殿阎罗王肩负审判冤魂的崇高使命,成为阴司中正义与公正的守护者。其神明形象以及对冤死之人的公正态度,为地府的权威和法制注入了神圣的力量。

地府的势力架构
地府的势力架构—十殿阎罗之第七殿泰山王 地府的势力架构—十殿阎罗之第七殿泰山王
常年关注欧美圈,漫威迷,爱生活,爱旅游,爱美食.
泰山王,亦称“太山王”、“泰山大王”“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等观明理真君”。泰山王的神诞日是农历三月二十七日,他执掌着大海底深处的热恼大地狱,又名碓磨肉酱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阳世取骸合药、离人至戚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八殿,收狱查治。又凡盗窃、诬告、敲诈、谋财害命者,均将遭受下油锅之刑罚。从魏晋时期开始,道教传说中,人们相信死者的灵魂会归泰山,所以泰山神成为了冥间之王。而在
地府的势力架构
在古老神话的幽深领域,地府的十殿阎罗各司其职,审判生者的罪孽。第四殿由仵官王主持,他是曾为东吴开疆拓土的吕岱,一位在三国时期崭露头角的重臣。本文将深入研究仵官王的神秘身份、审判职责,以及他主持的合大地狱及其十六小地狱。
仵官王,俗名吕岱,是东吴大都督大司马,曾为国征战多年,功勋卓著。他一生清明守正,廉洁奉公,深受百姓敬仰。因其忠诚正直,死后得以升华为地府第四殿的主宰——仵官王。他的形象庄严威武,手执判官笔,主持审判冤屈。
仵官王主持的第四殿,合大地狱,是审判生者冤屈的场所。他负责纠正在阳世受冤屈的灵魂,确保每一个案子都得到妥善处理。仵官王秉持公正与真相还原的原则,为冤屈灵魂伸张正义。
合大地狱,又称血池地狱,位于东南方沃礁石下,广达八千里。这是一个巨大而恐怖的审判殿堂,仵官王通过这里对罪人进行审判。合大地狱下设十六小地狱,每一个小地狱都以独特而残酷的刑罚而著称,惩戒不同的罪犯。
仵官王主持的审判,以公正与真相还原为原则,确保每个案件都得到合理处理。他在合大地狱中亲自主持审理,以判官笔记录每一个案情,深谋远虑,使得审判过程既公正严明,又符合冥界的秩序。
在仵官王主持的审判中,对于那些在阳世受冤屈的灵魂,如果他们在生前行善积德,或在地府表白得以证实其无辜,仵官王将给予他们昭雪之机会。地府审判的公正与真相还原,使得冤屈灵魂在第四殿得到了正义的追求。
第四殿仵官王主持的合大地狱,以及其下设的十六小地狱,构成了地府神秘而庄重的审判机构。这个机构通过审判罪人,以公正审理生者冤屈,为冥界的秩序注入了公正与正义的元素。在地府的势力构架中,第四殿的存在使得审判更加完整,为冥界的和谐创造了坚实的基石。
第四殿仵官王主持的审判体系,使得地府的势力构架更加庞大而完备。他以明察秋毫的眼光审判生者罪孽,为每一个灵魂还原了正义。仵官王的形象威严,手握判官笔,他的审判不仅是对罪人的制裁,更是对冤屈灵魂的救赎。阳世之人应以此为戒,追求公正与真相,在生前行善积德,以免在阴司中受到不公的对待。
相关资讯
上篇:家族修仙:从底层开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