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从军行七首

更新时间: 2025-08-30 20:52:53

阅读人数: 991

本文主题: 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独上 一作:独坐)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独上 一作:独坐)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新声:新的歌曲。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关城:指边关的守城。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表:上表,上书。掩尘骨:指尸骨安葬。掩,埋。龙荒:荒原。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一作“雁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蜡羌县及罗布泊一带,此地代指唐西边境少数民族政权。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胡瓶:唐代西域地区制作的一种工艺品,可用来储水。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敕:专指皇帝的诏书。星驰:像流星一样迅疾奔驰,也可解释为星夜奔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嶂:指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烽:指烽火台。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从军行七首

描写边塞的古代诗词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 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 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 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 叹息未应闲。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 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 归来独闭门。

4、《从军行二首》王昌龄 ? 唐代

向夕临大荒, 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馀, 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 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 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 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 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 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 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 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 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 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 南庭时伫立。 断蓬孤自转, 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 平原冰霰涩。 惟闻汉使还, 独向刀环泣。

5、《塞下曲·其一》李益 ? 唐代

蕃州部落能结束, 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

极目望空阔, 马羸程又赊。 月生方见树, 风定始无沙。 楚水辞鱼窟, 燕山到雁家。 如斯名利役, 争不老天涯。

2、《凉州词二首·其一》王之涣 ? 唐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塞上曲二首》戴叔伦 ? 唐代

军门频纳受降书, 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 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4、《凉州词二首》王翰 ? 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中花鸟已应阑, 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 教人意气忆长安。

5、《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卢纶 ? 唐代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1、《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 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少年行四首》王维 ? 唐代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汉家君臣欢宴终, 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 将军佩出明光宫。 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 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 纷纷射杀五单于。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4、《浪淘沙·秋》朱栴 ? 明代

塞下景荒凉, 淡薄秋光, 金风淅淅透衣裳。 读罢安仁《秋兴赋》, 憀栗悲伤。 廿载住边疆, 两鬓成霜, 天边鸿雁又南翔。 借问夏城屯戍客, 是否思乡?

5、《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曹松 ? 唐代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 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 近来长共血争流。

辛勤几出黄花戍,迢递初随细柳营。

塞晚每愁残月苦,边愁更逐断蓬惊。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妆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唯见龙城起暮云。

2、《边词十三首(并客燕时到马水口及宣府之作)》徐渭

墙头赤枣杵儿斑,打枣竿长二十拳。

塞北红裙争打枣,江南白苎怯穿莲。

自是兵家贵伐谋,鏖锋擒敌未为优。

沈沈刁斗三更月,玉帐威行紫塞秋。

1、《出塞二首》王昌龄 ? 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 匣里金刀血未干。

2、《使至塞上》王维 ? 唐代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3、《从军行七首》王昌龄 ? 唐代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 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 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 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 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 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 马踏深山不见踪。

4、《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岑参 ? 唐代

岸雨过城头, 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 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 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 闻已到瓜州。

5、《从军行二首·其一》王昌龄 ? 唐代

大将军出战, 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 单于破胆还。

从军行七首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独上 一作:独坐)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独上 一作:独坐)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新声:新的歌曲。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关城:指边关的守城。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表:上表,上书。掩尘骨:指尸骨安葬。掩,埋。龙荒:荒原。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一作“雁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蜡羌县及罗布泊一带,此地代指唐西边境少数民族政权。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胡瓶:唐代西域地区制作的一种工艺品,可用来储水。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敕:专指皇帝的诏书。星驰:像流星一样迅疾奔驰,也可解释为星夜奔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嶂:指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烽:指烽火台。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