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北方谈话”
1978年9月15日,邓小平在听取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汇报工作时指出:“从总的状况来说,我们国家的体制,包括机构体制等,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人浮于事,机构重叠,官僚主义发展。”“有好多体制问题要重新考虑。总的说来,我们的体制不适应现代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要求。”9月16日,邓小平在听取中共吉林省委常委汇报工作时说:“我们要好好学习,到国外去看一看,看人家怎么管理的。”“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9月18日,在听取中共鞍山市委负责人汇报工作时,邓小平说:“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一句话,就是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以对外开放的视野,在解决关键问题中有步骤地将改革不断推向前进,是邓小平设计和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大鲜明特色。正是按照这样的改革开放思路,邓小平相继提出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倡导兴办经济特区等一系列改革开放“大政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披荆斩棘,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新的伟大征程。
邓小平1978年秋天发表的“北方谈话”与1992年春天发表的“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节点。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概括,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明确作出的;而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命题的揭示和开创性论述,则要追溯到邓小平“北方谈话”,尽管当时邓小平尚未使用“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

邓小平南方谈话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考验。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国家的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长期以来的东西方两极冷战结束了。党中央在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努力保持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的同时,认真思考研究加快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当时已近88岁高龄的邓小平怀揣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到南方的湖北武昌,广东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进行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以高屋建瓴、振聋发聩的新观点、新论断宣布坚定不移地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要点当时被《深圳特区报》以8篇社论的形式集中报道,即《扭住中心不放》《要搞快一点》《要敢闯》《多干实事》《两只手都要硬》《共产党能消灭腐败》《稳定是个大前提》和《我们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
邓小平谈话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提出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提出判断改革开放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论断,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明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要靠法制和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提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如果说,1978年底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标志着改革开放新时期开端的一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那么“南方谈话”,则是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1992年2月28日,党中央将整理后的“南方谈话”要点作为中央文件下发,要求尽快逐级传达到全体党员干部。3月9日至10日,江泽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讨论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会议完全赞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认为谈话不仅对当时的改革和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精辟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明确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勇气和理论智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完善,是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宣言书。“南方谈话”内容也促进了全党全国人民又一次思想行动上的统一,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不可逆转的滚滚大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此进入快行道。
百个瞬间说百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华网推出【百个瞬间说百年】系列党史微课堂,用珍贵的资料和历史照片带您重温百年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今天推出第七十二期。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他一路走,一路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
对如何推进改革开放,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关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他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还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抓住时机,加快发展,是邓小平在谈话中反复强调的重大问题之一。他指出,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邓小平认为,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关键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他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南方谈话阐发的一系列全新的思想,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它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不仅对之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中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点击以下图片进入更多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