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人在朝歌,皇宫签到六十年
001 皇宫签到十三载,玄子清人间道大成
“叮——宿主在皇城成功签到1次,累积签到4745次,奖励分身术!”
大商朝歌城,皇宫门口一小兵心中微喜。
人家穿越,都是大富大贵,各种牛逼人物,而他呢?就是一个看大门的小兵。
但是,穿越三天后的他却是觉醒了商王朝皇宫签到打卡系统。
只要在皇宫任何地方签到打卡,都能得到奖励。
累积的次数越多,得到的奖励就越丰富。
累积签到三十年,可成为人道圣人。
累积签到六十年,可成为人间大道。
自古以往,人类向往着天,修仙飞升。
可他们谁都不知道,人类修人间道,能凌驾于天之上。
但他发现,要是再苟下去,整个商王朝就要完蛋了。
那时候正巧遇到纣王女娲庙进香。
玄子清刚开始签到打卡,得人间之力修炼之法。
分【开玄】【悟玄】【通玄】【明玄】【清玄】【玉玄】【上玄】【太玄】【天玄】【神玄】十大境界。
分别对应修仙十大境界:【筑基】【金丹】【化婴】【归一】【地仙】【玄仙】【真仙】【太乙仙】【金仙】【大罗金仙】。
前面三个境界,只是打基础,通俗一点,就是提高身体素质。
从明玄境界开始,领悟人间真谛,习得简单法门。
清玄境界,人间之力在体内形成实体,可隔空操物,对应地仙境界。
玉玄境界,可以小范围的操控人间之力!
且容颜不老,法身不灭,百毒不侵。
对应的人类修道者而言,就是得道成仙,是为金仙。
玄子清肯定对付不了,只能苟着。
因此,原本一片祥和的大商皇宫顿时被弄得乌烟瘴气。
先是帝辛两月不上朝,天天和狐妖腻歪着。
他本是终南山一散修,曾经拜师元始天尊,为记名弟子。
见着朝歌城妖气冲天,这才进宫献上桃木剑一把。
让纣王悬挂分宫楼,三日内,狐妖必死。
还没等他离开,纣王就将桃木剑给烧了。
他见着天意如此,便在司天台留诗一首。
当时的司天监太史杜元铣见着,便直面纣王,谁知道杜元铣因此被纣王砍了脑袋。
你说你云中子好端端的在终南山修炼,没事跑朝歌献什么剑?
你要献剑就献剑,又在司天台写什么诗?
传闻,云中子乃是洪荒初期的老好人红云道人转世。
谁知道将杜元铣送进了封神榜,成为了博士星。
妲己献计造炮烙,上大夫梅伯被炮死。
紧接着就是姜王后被挖眼炮烙而死。
还不到两个月,首相商容又在九间殿撞死。
之后,姜文焕、鄂顺继任东、南伯侯并造反。
只恨自己修为太低,否则,定是要保住这些人。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累积签到六十年啊。
否则,成汤天下没了,商朝的皇宫也已不再是皇宫,签到打卡也就没有了作用。
姜子牙进宫,烧死了玉石琵琶精。
当初的玄子清修为大进,到了悟玄圆满。
而后五年内,妲己制造虿盆,酒池肉林。
接着建造鹿台,想要借此杀姜子牙为玉石琵琶精报仇。
不曾想,姜子牙法术高深,逃离朝歌。
当初的玄子清修为已经到了清玄境圆满。
同年,伯邑考进贡赎罪被做成肉饼,姬昌被迫食子。
鹿台完工,纣王令比干设宴召神仙共饮。
狐妖让她的狐子狐孙化作仙姑前来赴宴。
等到众狐妖酒醉归洞府,和黄飞虎一起火烧狐狸洞。
并将狐狸皮毛制作成袍子,献给妲己。
此时的玄子清已经到了太玄境界,对应太乙仙。
玄子清成就天玄,若是修道,算是真正的得道成仙了。
亚相比干一脸忧伤的朝着朝着宫门口走来。
今年是纣王二十年,比干会被狐妖设计挖心而死。
看样子,今日纣王宣召,应该是要取比干的七窍玲珑心。
“不行,若是再这样下去,自己连圣人都成不了!”
如今十三年过去,他必须要出手了。
他唤出分身,本体立刻隐身,跟在了比干的身后,朝着相府而去。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人神共愤”,不简单
等《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下简称《封神1》)上映等了这么多年,魔幻视听效果,曾是我对此片最期待的部分。万万没想到,《封神1》给我讲了一个我没听过的《封神演义》故事。
我觉得《朝歌风云》完全可以改成《殷寿之心》。费翔饰演的殷寿,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商纣王,是乌尔善与编剧团队在《封神1》铸造的最大杀器。
神仙打架这种国人最期待看到的画面,《封神1》竟然敢于蜻蜓点水,仅仅让元始天尊等数位神仙悬空出镜,个个“千里传音”用立体声沟通。陈坤、冯绍峰两位老帅哥嘴巴都没张开,台词都靠后期配音。此外就是安排申公豹展现一下“脑袋搬家还能讲话”的邪术,让哪吒、杨戬显露了几手神通。
因为展现神通能力的戏太少,你甚至会觉得惊艳出场的雷震子,是神魔双方阵营里的超能力第一名。
影片大场面之一,是开场的人类之战。殷寿率领商朝大军攻打冀州,冰天雪地里打出了火焰山的效果。其次是片尾饕餮巨兽追逐战,场面虽大,但很俗气,是对好莱坞的拙劣模仿。
大概是为了不让吐槽“不过瘾”的声音太大,造成更多误会,《封神1》在片尾彩蛋里放了一段闻太师率领魔家四兄弟返回朝歌的戏。惊鸿一瞥的闻太师,以及造型气场惊人的魔家四兄弟,让我预感到了《封神2》会有多少意想不到的神仙打架画面。
显然,乌尔善就是想埋下伏笔,吸引大家追下去。这一段彩蛋达到的效果,也更让我感慨,能做却不做,真是胆子大。
《封神1》如此沉得住气,我非常意外。我没想到,《封神1》只想先讲“人”。
所有人物故事的延展,起因都紧紧系缚在殷寿身上。
人王殷寿,虽然没有神通,但他目睹邪术、妖孽、神仙、天谴等超越常人理解范畴的现象出现时,他的状态、反应,简直像一个可以主宰一切的造物主。这是一个我从没见过的纣王,他依然残暴、疯狂、无情,但他不再是被妲己吸光了判断力的傀儡,他利用一切手段达到他个人目的,是一个精明的暴君。
《封神1》中没有一个凡人,在武力、权谋方面能和殷寿对抗。
以姬发为首的“质子”们被玩弄于股掌之中;四大伯侯一夜之间三死一垮;黄渤饰演的姜子牙,见了殷寿试验封神榜威力的手段后,只想当“姜跑跑”,快些去找救兵;九尾狐妲己,不再是掌控者而是成了宠物,她既是殷寿的“祥瑞”,也是他的“复活石”。
这样的改编注定引起评论的两级分化,但我觉得这一版的纣王,解决了一个《封神演义》小说原著和各种版本影视剧面世以来最让我不舒服的问题,那就是“神仙打架、死后封神是为什么”。
归根结底,《封神演义》本就不是一部有严密逻辑的小说。
神仙们表面上是为了帮助武王伐纣,分正邪对战。但因为纣王是一个脸谱化角色,脑子上闪着“我又蠢又坏,你们快来打啊”的备注,而且商朝本就气数将尽,因此纣王统治的商朝,就是一个功能性背景板。神仙们更多是“为了各自渡劫、死后封神”而战。大家扎堆掐架,神通显得热闹绚烂,最终都是飞蛾扑火,赶着领盒饭。
如果这次电影改编,仍然延续这样的世界观设定,那真是无趣得紧。
《封神1》告诉我,殷寿这个人的破坏力,是不分人界、神界的。电影中的商朝,经济、军事、文化已至于当时人类文明的顶点,殷寿的野心已经不仅是成为人王,他在追求长生。任其发展,最终他一定会把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们也拉下马。
而那些神仙们,从来不是慈悲为怀的神圣。当元始天尊在“广播”人间遭难,谁能下凡拯救时,我可以明显感觉到,如果姜子牙不出场,他们的千里传音会议,还可以开几百年。因为他们爱惜羽毛,在乎的只是各自的千年修为。
《封神1》有着强烈的对现实人类社会的影射性,它着力描摹殷寿的身心,就是想达到一个“人神共愤”的效果。
我很想对费翔的演技表示大力赞扬,这位老牌偶像的实力,真是惊人。在烂片《西游记:三打白骨精》里,费翔已经演绎过一个暴君——“云海西国国王”。这一次饰演殷寿,和云海西国国王对比,可以看出殷寿是截然不同的暴君。因为他没有了“脆弱”,冷血、不知恐惧。费翔赋予了殷寿混合了人性、兽性的眼神,除了冷笑,似乎没有了笑的机能。但在他看着姬昌吃完“肉饼”后阐述自己也没有遇到好父亲时,又显露出残存的人性。
一个殷寿立住了,我觉得《封神1》已经完成了开篇的基本任务。毕竟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封神》三部曲”,我非常有兴趣等待未来的两部。
诚然,这次的改编有很多可以批评的地方,但对我们这个盛产优质神话魔幻故事,却迟迟拍不出征服全球观众的魔幻电影巨制的国家来说,《封神1》和《流浪地球》系列一样需要我们的支持。
最后想对那些拿着《封神演义》小说对《封神1》挑刺的观众说一句,其实没什么必要。小说原著本身就是一次“魔改”,充满了逻辑以及历史细节、文化常识上的错漏。《封神演义》不是《红楼梦》,它是一部对再创作作者更宽容的文学故事蓝本。
我估计有不少历史专家写论文写累了,也可以听郭德纲《封神演义》评书打个盹,咱们对《封神1》的批评,集中在电影范围内就行啦。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过时与超前同在
迟到了很多年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下简称《朝歌风云》)近日终于面世。这可能是今年最雄心勃勃、最能彰显国产电影工业实力的特效作品。“封神系列”分为三部:第一部于今年暑期上映,二、三两部预计分别于明、后年暑期上映。
通常来说,“三部曲”的头一部非常重要,它不仅决定了后面的情节走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它们的票房和生死。从目前情况看,《朝歌风云》在暑期档并没有太多敌手,尤其是在外片(如《碟中谍7》《芭比》)排片、票房普遍低迷的前提下,最终恐怕只会有两部国产喜剧电影即《超能一家人》和《热烈》能够成为同期的有力竞争者。
但另一方面,将近十年过去,中国电影市场已经经历了重大变动:在近几年国产战争和科幻题材对国人的洗礼下,更早前比较火热的奇幻题材还能否重获观众的青睐,着实让人捏一把汗。
公允地讲,作为系列第一部,《朝歌风云》还是打下了一个比较可观的基础。结构上,《朝歌风云》发展到了《封神演义》全书将近三分之一处,也就是二十六或二十七回附近,由此也可以预计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会是殷寿对西岐的讨伐,第三部分则是“武王伐纣”的反攻和封神榜最后的册封。全片148分钟非常紧凑,情节点一个接一个,几乎没有拖沓之处,有时候甚至缺乏一点呼吸感。因此至少从第一部看,史诗巨制的结构骨架已经建立起来。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封神榜”本身自带的强大故事和人物基底,支撑三部作品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封神系列”的主要矛盾是上古时期的殷周之争。这种争斗除了具象为两个人物——即商王殷寿(费翔饰)和西伯侯姬昌(李雪健饰)——之间的冲撞之外,还可以抽象为二者背后两种文化和价值的对抗。
一方面,我们能看到极其残酷、暴虐,对人的价值毫无尊重的殷商文化,这种文化甚至给我们带来一种“异域风情”的陌生感,只不过这种异域未必是空间性的,而是时间性的;未必来自于西方,而是来自于中华文明的另一个支脉。另一方面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强调尊卑仁爱的、其后被春秋时期的儒家所继承的周朝价值体系。
对《朝歌风云》来说,前者为文,后者是质。如果只有“质”未免过于直接、古板,如果只有“文”则未免浮夸、跑偏。二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最终既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电影的可看性,同时也达成了一种内核极为正统的父权表达。
颠覆“红颜祸水”观念但仍难逃爹味
在此基础之上,创作者也意图进行一些颇具时代性的理念翻新,比如影片对殷寿和苏妲己之间关系的改编,就意图彻底颠覆“红颜祸水”的既有观念。在《朝歌风云》中,苏妲己成为一只单纯想要向殷寿报恩的狐妖——它很大程度上是一面人性的镜子,殷寿通过她照见了自己身上无朋的欲望。从这个角度上说,妲己不再是邪恶的化身,邪恶的是统治者殷寿本人。
这样巨大的改动必定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因此相应地,皇后姜娘娘在影片里不再是被惨遭剜目,而是在打斗中被妲己自卫反击而死;西伯侯姬昌之子伯邑考也不再是被妲己所害,而是完全被暴虐的殷寿残杀;妲己也没有谗害王叔比干,后者只是自愿剜心,只为证明妲己是一只狐妖……凡此种种,目的都只在还妲己一个清白身。
不过有点悖论的是,创作者的意图固然不错,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进一步增强片中男性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达成的:一方面,妲己、姜皇后等几个女性虽被塑造为中性偏正面的形象,但也沦为彻头彻尾的次要人物,殷寿光靠自己就可以完成一切暴虐任务;另一方面,全片中有大量对家庭的描绘,其中又是以父子关系为绝对中心的,这里包括三组生父与生子,一组养父与质子,外围又是众多质子组成的“质子天团”,主要情节来来回回几乎完全围绕这几组人展开,所以哪怕每个爹都非常不同,儿子也是各有千秋,还是难免给人一种爹味儿十足的感觉。由这里看,“封神系列”需要的恐怕不仅是正面的女性形象,更需要多样、立体的女性形象。遗憾的是,这一点只能在之后两部里才能实现。
类似的内在矛盾和不彻底性在影片的众多创作部门也有体现。比如,编剧在细节上是欠考虑欠周全的。乌尔善在首映时称自己对殷寿怂恿四质子诛杀四伯侯一场戏非常骄傲。虽然这么说大体没错,但问题在于这之前的情节处理又极其潦草——姬发怎么就遇到四伯侯“谋反”了?为什么所有人突然出现在一个地方?创作者完全不予任何交代,在空间上显得非常粗疏。
再如,影片在视觉上很明显借鉴了欧美电影或剧集制作,开头部分冰封的冀州在视觉上就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美剧《权力的游戏》当中的北境冰长城;而这种肖似也不止于场景设定层面,尤其是“权谋+奇幻”的三部曲设定,很难不让人想起史上最成功的《指环王》三部曲。
事实上,这种指认也不是凭空而来,因为影片确实使用了国际化制作团队,无论取景还是视效都获得了众多支持或者加持。从效果上看,这种合作的优势和弊端都非常鲜明:利在国际化分工之下的扎实和精细程度肉眼可见,毫无疑问达到了新的巅峰状态;而弊在这种制作也在很大程度上重新构建着所谓“中国文化”的美学内核——比起先前中国电影强调留白的视觉风格,“封神系列”的视觉要素则显得毫无余地,画面构图极其丰满以至过剩,不仅盔甲上镶满了各种各样的纹饰,很多白色的服装上都要填满花纹。本属于礼器上的图案铺满商人的生活场景,且不论是否需要符合史实,终究令人头皮发麻。这种制作的“用心”有时候甚至抢了演员的戏,多少有些用力过猛。
好在,整部电影里的人物大抵比较丰满,这一部分归功于原作,一部分则归功于演员。饰演殷寿的费翔、饰演姬昌的李雪健在片中都有上佳表现,二人主要负责制造影片中宿命般的悲剧色彩——前者把商人的勇猛暴虐展现得淋漓尽致,后者则代表了周人的智慧和正义,塑造了非常鲜活可信的形象,二人在监狱中的一场戏可谓张力十足。中生代演员以黄渤、袁泉和夏雨为代表,虽然戏份不是很多,但终究还是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尤其是黄渤给整部电影调入了不少喜剧色彩,使得姜子牙这个人更加鲜活明亮。年轻演员虽然层次比较单一,发挥的空间也不是很大,但得益于海选和大量的训练,还是能看到卖力的出演。
“封神系列”2014年就已经开始策划,2018年正式开机,迄今为止已过去将近十年。由于运作周期极其漫长,我们看到的这部《朝歌风云》实际上是由八九年前的剧本、六七年前的美术审美、五年前的演员表演和三四年前的视觉特效共同组合而成的。所以,真正的问题不仅在于“封神系列”作为一个整体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更在于每个角落能否经得起当下观众的检视。从这个角度上看,“封神系列”确实是过时与超前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