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成语故事
孟母三迁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它源自于《孟子》这本著名的古代文学作品。"孟母三迁" 讲述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三次迁居的故事。这个成语形容了家长为了子女教育而不惜迁移居住环境的决心。
这个成语的含义很丰富,主要传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思:
1.重视教育:孟母为了给孟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连续三次迁居,显示出了她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2.悉心培养:孟母通过不断的迁移,表现出对孟子的深切关心和悉心培养。她希望通过改变住所,能够为子女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
3.明确目标:孟母为了孟子的未来发展,孜孜不倦地寻求更好的教育资源,她有着明确的目标,并且为之努力奋斗。
4. 家长的努力和付出:这个成语也表达了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愿意不惜付出努力、改变环境的决心和毅力。
现代成语故事《爸爸的新工作》:
从小到大,小杰一直非常调皮捣蛋,没有好好读书。爸爸妈妈见他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非常着急,决定采取行动来改变他的学习态度。
于是,爸爸找到了一个新工作,但新工作需要搬到城市。爸爸妈妈决定为了小杰的学习,迁居到了城市。
小杰刚开始并不乐意,他觉得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他见到了新学校里有很多优秀的同学,开始慢慢被激发起了学习的兴趣。
然而,几个月后,小杰又开始变得懒散起来。爸爸妈妈为了让他保持学习的动力,决定再次搬家,去一个更好的区域,找到更好的学校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杰虽然又一次面临离开朋友的困扰,但他想起了曾经爸爸妈妈为了他的教育所做的努力,他决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并且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
通过这次搬家,小杰的学习成绩开始提升。他在新学校里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老师,老师用心教导他,备受鼓舞。小杰也逐渐懂得了爸爸妈妈想要给他创造更好学习环境的初衷。
最后,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小杰成功考入了一所知名大学。成绩的提升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和未来的可能性。
这个现代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会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很多的努力。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像孟母那样不断迁居,不断改变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取得好成绩,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个文学杂志《三角洲》《青年文学家》《民间故事选刊》都能发表小说等文学作品吗?
推荐三个能发表小说等各种文学作品的杂志:《三角洲》《青年文学家》《民间故事选刊》。
《三角洲》是江苏省南通市出版的文学类期刊,创刊于1972年。由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通日报社与南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半月刊 ,每月15日、25日出版。期刊内容涵盖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目前被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1984年创办的半月刊,河北省文联主办,中国传统名刊。该刊在我国期刊界影响较大,在读者中同样也有很大影响力,是民族民间文化和通俗文学保护和研究方面的重要刊物。全国故事作家以被选中刊载自己创作的故事作品为荣耀。多年以来,《民间故事选刊》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装帧风格与特色,图文并茂,雅俗共欣赏。读者对其评价是老少皆宜,通俗而不庸俗;借古鉴今,启迪人生大智慧。刊物数次获得“全国百佳社科期刊”荣誉。该刊主要收录文学类稿件,包括民间故事、短篇小说等文学作品。
1956年创刊,由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严肃文学期刊。深受作家、诗人和广大文学爱好者喜爱。随着发展,目前也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微信fenghen29)是传媒界的“中华老字号”,从事报刊杂志宣传30年,精熟纸媒及论文期刊,将用简短直接的表述,陆续专业盘点一下各媒体特点。下一期说说北大核心《职业技术教育》。
雷默:海洋秘境的叙事魅力,在于人与自然、中国与世界的全新想象|新批评
中国的文学作品,有着深厚的农耕传统,对海洋的书写较为稀少,偶有一些,也是站在岸边的感慨与抒情,极少有游往深蓝的搏击。如今,新时代海洋文学被广泛讨论、“中国海洋文学年度榜(2020—2024)”于近期发布……一时间,“海洋”成为了当下写作的一个热词。
本期专题邀请林森、杨怡芬、雷默三位作家对海洋文学写作进行最新的思考分享。第一部长篇小说选择海洋题材的作家雷默表示,“我希望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陌生而新奇的阅读感受,而是要落到细处,让读者能从中找到那个丢失的自我,让他们能感受到时代背景下的个体命运和民族命运,甚至找到人与自然,中国与世界的全新想象。”
文学如果按领域分成陆地文学、海洋文学和深空文学,倒也未尝不可。现状显然是从事陆地文学创作的作家占据了绝大多数,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陆地上,跟人类发生关系的绝大多数事件都在陆地上,甚至可以说与人类文明休戚相关的,繁衍生息,进化迭代的还是这星球上不到百分之三十的大陆。可喜的是近些年来科幻文学异军突起,很多作家在创作时把目光投向了广袤的深空,除了关注人类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开始畅想外星文明,这对创作而言,是一次想象力的自我解放,而且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种幻想对未来,对人类自身处境是有意义的。它对当下文学创作的变革和探索也是一种方向性的引领和尝试,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作家进入深空探索,当他们回望我们这个蔚蓝色的星球时,注定也会带来不同视角和体验的文学作品。
相较而言,写海洋的文学作品在这三类文学作品中是最稀缺的。当然文学史上曾经有过不少经典的大海,像海明威、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康拉德、梅尔维尔、凡尔纳等等作家,都有杰出的文学作品跟大海有关。这些作家中有的生活在海边,有的从事的职业跟大海有关(像康拉德本身就在船上做过大副),他们当然不仅仅只写大海,但关于大海的作品动人心魄,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文学审美范式。我想说的是,海洋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它还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学概念,这背后也许跟文明的起源有关,跟民族个性有关,当然也和人们的生存环境有关。中国是一个有着漫长海岸线的国家,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对大海并不陌生,甚至在内陆生活的很多人也对大海充满了向往和想象。我曾经接触到一个在新疆戈壁滩生活的男孩,他出生后从来没有见过大海,生活中只有茫茫戈壁和沙漠,当我们问他梦想是什么,他说希望有一天能见到大海。这种与生俱来的素朴愿望对我触动很大,我想这就是生活中的文学。显然,我们对海洋的认识和书写是不够的。
反过来说,一个作家囿于自己所熟悉的狭窄领域肯定不是一个好现象,因此很多年轻作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逐渐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开始向那些自己陌生的领域探索。只有把创作的视野打开,去拥抱未知,尝试突破,才有可能对创作的宽度和深度进行有力的拓展。这大概也是我第一部长篇小说选择海洋题材的初衷,因为海洋并不是我熟悉的领域。宁波地处东海之滨,让我有机会能见到从事捕捞作业的渔民。第一次接触远洋捕捞的渔民,我就被他们经历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大海是个完全不同于陆地的世界,它宽广而神秘莫测,相比于在陆地上生活,它几乎每时每刻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小说中对日常经验的认知,它让我对小说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构想。我以往的小说中确实很大一部分涉及到了死亡意识,死亡意识是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而我所要写的《水手》就从向死而生的生命风暴开始的。在面对未知的大海时,“虚无”是水手对于生命的最初感知,生命的确认成为了船上生活的水手骨子里带来的东西。当熟悉的陆地在舷窗中远去,当远航的水手开始直面陌生而诡谲的海洋,生命的确定性开始成为水手彼此生活中唯一的牵系。
我写的是一个叛逆少年的海上成长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看成是我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也可以是无数个告别青春的成年人的过往史,如果往大了说,这里面包含着与时代共振的现代性追求。我希望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陌生而新奇的阅读感受,而是要落到细处,让读者能从中找到那个丢失的自我,让他们能感受到时代背景下的个体命运和民族命运,甚至找到人与自然,中国与世界的全新想象。所以,我在写海洋上的生活时,不再追求崇高和昂扬,水手并不是需要拔高的英雄,他们就是普通人,是无数个你和我。我理解并尊重他们的疲惫乃至放纵,体会到了他们海上谋生的肉体艰困和精神损耗,而这些对于无数的平凡人来说,不正是我们自己身处其中的现实映照和日常镜像吗?
《水手》当然不仅仅是那个少年,而是一群海上谋生的人,他们有的来自东北,有的来自西北草原,也有的本身就是沿海的渔民。除了这些群像以外,还有远航途中遇到的各色人等,有守了一辈子灯塔的老人家,他是生活的馈赠者,也是代表智慧与勇气的哲学老者;也有被迫在海外生活的华人老乡,他既是港口上轮船的修理者,摇身一变又成为神秘莫测的收藏家;也有这群硬汉在异国他乡遭遇的爱情故事,而带着铁锈的情感故事也许看起来并不如陆地上的爱情那么自然、融洽,但这种情感的寄托因为有了大海的孤寂做衬托,呈现了别样的风貌。虽然这是一艘远赴重洋的捕鱿渔船,但它经历的不仅仅是身心试炼的极限考验,更是一种文化洋流和世界锚点的冲击和碰撞。我曾试图用不同的颜色来结构这个长篇,每一种色彩都对应了一种生理上的感受,我觉得人生就该是这么斑斓的。来自太平洋深处的迷人气息确实一直萦绕在我写这个小说时的周围,这是一种神秘莫测,又令人心驰神往的氛围,所以创作的过程也是一次漫长的独特感受。小说结束于这艘饱经风霜的渔船报废,当海上的水手回到陆地上,他们又面临着重新出发的下一个时间节点。当切割机切开渔船的钢板时,报废和告别的也是少年水手的青春时代。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这个长篇是否留有遗憾,但涉足的领域让我对当代的海洋书写进行了一次勇敢的探索,这不仅拓宽了我的创作疆域,也让我更加笃定,这种尝试是有意义的。海洋之于我们,它既是秘境,也是家园。
(作者系作家、《文学港》主编)
文章编辑:何晶 ; 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原标题:《雷默:海洋秘境的叙事魅力,在于人与自然、中国与世界的全新想象|新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