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瞧,《人民文学》公众号这样评论扬州作家汤成难的小说

更新时间: 2025-09-21 22:36:36

阅读人数: 767

本文主题: 文学公众号推荐

今天下午,《人民文学》发布了新一期的公众号,其中有一篇文学评论,《曹霞评汤成难<巴塘的礼物>:“悬浮”人世中的光》。

《巴塘的礼物》是扬州作家汤成难的小说,发表在《人民文学》2012年12月刊上,受到广泛好评,小说中透露的温暖,感动着读者的内心。今天《人民文学》公众号刊发了这篇评论文章,更是对这篇小说的赞誉和欣赏。

在汤成难的小说中,人物总是生活在“别的地方”:《老胡记》中的小鹿租房住,在面馆打零工。父亲离异后另有一个家,但那里没有他的位置。《海水深蓝》中的QIU是从中国去日本的打工人,却在2011年的大海啸中失去了妻女。虽然他依然留在那儿,但生活已经完全被抽去了根基。在《巴塘的礼物》中,主人公是一个货车司机。这个身份表明他必须一直“在路上”。他跑的是川藏线,辛劳之余又多了一份不确定的危险。

我很喜欢发表于2018年的《老胡记》,小说中参差交错着三个苦命人的故事,零星诗意与人世烟火一道薄薄地安慰着他们。在近期发表的《巴塘的礼物》中,这种苦中带着微甜微暖的感觉依然保留了下来,可视为汤成难一以贯之的题材和主题:呈现那些“悬浮”在大地上、人世间的苦人儿,在他们苦得无法再苦的生活中,加入一点点光和暖。

货车司机路经巴塘,那是川藏交界的县城。一个老太婆跑到路中央,挥舞着一件绿色毛衣,咿咿唔唔地请求司机将毛衣带给她在拉萨的儿子。司机从内心来说完全不愿意,他凶了老太婆一顿。没想到等他回到驾驶室时,发现那件毛衣已经“坦坦荡荡”地躺在了座位上。

这可真是考验叙事技巧的高难度:在几乎是从头到尾的缄默中,作家必须要想办法驱动情节,让故事向前发展。由于常年一个人在路上,司机的舌头已经变得笨拙迟钝,沉默成为常态。但是现在,他要和一件毛衣共赴拉萨。那么,如何让毛衣发挥叙事功能?如何让“人”与“物”之间产生深度联结?

汤成难的答案是,让“变化”来主宰叙事。随着川藏线上瞬息万变的天气和路况,司机与毛衣的关系进入了“变化”的过程。一开始,司机对毛衣很生气。随着好奇心大发,他打开了毛衣,发现了一张写有地址的纸片,他直接用来点了烟,这意味着毛衣也许永远不可能被准确递达,但也由此开启了“人”与“物”之间的互动。

在邦达吃面时,司机暗自有意将毛衣落在餐馆,没想到负责任的老板娘一路追出来将毛衣还给他。在行驶过程中,他把毛衣当作抹布抹擦挡风玻璃上的水珠,擦拭仪表盘上的灰尘。很显然,这条“抹布”简直徒有其表。

随着货车司机翻越安久拉山进入著名的“九十九道拐”,路况和天气越来越糟糕。在泥浆、沙土和石头的混流之下,车突然熄火了。他知道是沙子堵住了化油器,这时需要一条干净抹布。他用毛衣摁住化油器进气口以增加吸力疏通油道和进气道,很快通了。毛衣总算派上了“正经”用场,也从耀眼的绿色变成了黑色。

当司机到达被称为“坟场”的通麦天险时,暴雨随即而至。由于担心暴雨带来的泥石流会冲断公路,他决定继续前行。一大团沙石倾覆下来卡住了轮胎,他清理完后迅速上路,死里逃生。车窗被沙土卡住了不能闭合,很冷,他用毛衣擦完汗后又掖在胸前,立刻感到一阵温暖。

车到了然乌湖,往常司机会在这里歇脚,但此刻他不敢耽误。风吹来一阵寒意,他干脆将毛衣塞在车窗缝里,驾驶室里慢慢地暖和起来。他踩油门加快了速度,突然毛衣飞了出去,这让他顿感失落。之后的路况越来越好,他顺利到达了拉萨。仿佛毛衣提前预感到了自己已是无用之物,主动与司机进行了切割。

在此,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按照行经路线将司机与毛衣关系的变化陈列出来,是因为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小说的主体。司机从对毛衣很“生气”变成了“舍不得”,“人”与“物”的联结就这样富有叙事逻辑和情感力度地建构了起来。在这个密密交织的细节之网里,“物”之于“人”的恩情涓涓流淌,“人”之于“物”的感恩则化为了对于陌生人的关怀。

汤成难说自己喜欢写“狭小而紧凑的空间”,比如车厢、毛衣店、公共汽车、小面馆等,因为它们带来了“最安全和温暖的感觉”。这样说的时候,可能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空间都是没有“根”的,是社会学家项飙所说的“悬浮”和齐格蒙特·鲍曼所说的“流动”状态,具有“脆弱性、暂时性、易伤性以及持续变化”的倾向。

汤成难未必对这些社会学概念有所了解,但她以小说家的敏感看到了当下生活如同一个巨型漩流。写出这个漩流带来的漂泊、挪移、动荡,写出身处其中的人们对确定性力量的渴求,也就为时代图景添描上了一块重要的“拼图”。这种确定性力量,在《老胡记》中是小鹿、老胡、王秀英闲时聚在一起时对“故事”“诗歌”的讨论,在《海水深蓝》中是那些被海啸卷走的旧书旧物,在《巴塘的礼物》中则是这件天真而丑陋的绿色毛衣。对于货车司机来说,这是他在孤旅中最大的安慰,最明亮的光焰。

瞧,《人民文学》公众号这样评论扬州作家汤成难的小说

《文新互鉴,融创特色

本网讯 近日,在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四十周年之际,由该校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操慧主编的《文新互鉴,融创特色——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微信公众号运营实例解析》正式出版。该书为“媒体融合案例丛书”之二,是继县级融媒体优秀传播案例评析后,对高校融媒探索案例进行的成果集结和育人探研。

2016年7月1日,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教师指导、学生运营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微信公众号上线。开设以来,公众号融通文学、新闻学科特色,服务学院师生及社会公众,并作为学院自办的全媒体人才培养实训平台,着力促进教学相长,助推产学研互动,成为专业教育改革、特色学科建设的试验区。

该书立足学院公众号日常运营实践,甄选23个代表性案例,汇成特色专栏、应季策划、现场传真、赛事参与、脱贫攻坚、抗击疫情、可视化创意等八个核心专题。每个专题在精要概述案例的基础上,摘录原文,附以创作、采编札记及二维码链接。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表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科教育走向交叉融合,该书以丰富内容呈览校园媒体运营实践,既是学院顺应时代潮流、促推学科融合的案例纪实,也是对教学、学术改革阶段性成就的梳理写照,能够为学院融会多学科、建设新文科提供更多启示与指引。

原四川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原会长邱沛篁教授指出,该书以实践辐射教学改革,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八个专题依次呈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以案例贯穿全书,实现事实说话,以理服人;以图像、多媒体等手段辅助叙事,形成生动活泼的文风,提升阅读体验,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图描出学院师生共鉴、教学相长的传媒实训与教育探新。(林丽、张诗萌)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回望“五四”时期,由于现代印刷技术在中国兴起,新文学与出版传媒之间发生了天然地密切关系,大量文学报刊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文学的繁荣。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新的传播方式在时代巨变的惊涛骇浪里改变了读书人的阅读路径,新媒体正在重塑文学景观。除了传统的文学与学术期刊不断探索传播的新方法外,在微信公众号、豆瓣阅读、人人小站等新媒体平台上,也诞生出一批数字人文时代里文学传播的新阵地。

2016年12月3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黄海飞、付立松、刘彬、夏天、唐小祥、荆伟、邵部、朱明伟共同发起的“现当代文学通讯”微信公众号正式成立,并于2017年1月1日发布第一篇微信文章——《现代作家的新年试笔》。在第一期编者按中,编辑对“新年试笔”的文人传统进行了回溯,并对公众号的更新频率进行了简要说明:“现当代文学通讯”微信公众号,“由一群博士轮值,每周更新,敬请期待”。此后,公众号定期推送转载学术文章,既有值得重读的“旧锦新样”,也有寻获新知的前沿文章与热点扫描。此外,还多次发布原创性文学评论。

截至2020年底,“现当代文学通讯”公号设立四年整,编辑团队扩展为19人,订阅人数过万,共发布推送256条,形成了以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为核心的独特风格。在发布研究文章的同时,公号还推送学者访谈、传播新书讯息、预告学术会议,并适时开设读者赠书、在线课程等编读互动环节。在著名作家、学者的纪念日,公号推送相关纪念文章,已发布关于钱谷融、王富仁、范伯群、张恩和、雷达、曹万生、红柯等前辈学人纪念文章数十篇。随着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公号的编辑也越发精细。2019年以来,“现当代文学通讯”公号推出的“高校专辑”“现当代文学近期新书略举”等特色栏目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在2020年末,“现当代文学通讯”公号以阅读量为参考依据,将评审权交还读者,评出“2020年度优秀论文”,杨庆祥《九十年代断代》、杨联芬《“恋爱”之发生与现代文学观念变迁》、于文秀《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萧红书写》、邓如冰《俗艳人生——张爱玲的服饰与情感》、何浩《与政治缠斗的文学——重读李凖的<不能走那条路>》获奖,这也是该公号首次评选年度优秀论文。

现今,四年前参与公号初创的博士生们大都毕业,他们或入职高校,在教学相长中展开新的故事;或学而优则仕,在基层政务中书写新的篇章——而无论身处何方,大家都开始寻找独属自己的人生方向并真正地步入“社会大学”。正如2020年夏季的一则推送中,“现当代文学通讯”编辑、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于树军写道,“生活不易,人生苦短,不由得让人想起了苏格拉底之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每一次经历过特殊的历史变动或时代变局之后,人们都会重新思考这些终极问题。读书、治学为我们提供了探究这些终极问题,以及品读人生、社会这本‘大书’的重要路径”。经历了四年的建设,“现当代文学通讯”公号也以日渐丰盈的形象展现在学界面前,并获得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广泛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兼具同人性与公共性,或许是互联网时代赋予学术传播的最大特性。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