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序(二)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绝对不是。
当年明月大喊一声。声音消失在风中,当年明月继续踽踽地走着。山野一片寂静。
好一段时间,远远的,传来一阵阵回声:“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 声音渐渐消失,山野又归于寂静。
前面那座古庙里有点儿动静,一个小和尚好像刚睡醒,慢腾腾地伸了个懒腰,抖落了身上厚厚的尘土。噢!那不是朱重八吗?他朝四下看了看,然后向当年明月走来了。那边还有人,朱棣骑着马,风尘仆仆,身上浸着汗水,也向这边赶来。后边是方孝孺,一脸正气,拉着朱允 ,有点嫌他走得太慢;沮丧的胡惟庸,骄横的蓝玉,都来了。远远的,过来一个瘦了吧唧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朱厚照,还是那样儿,站没站像,坐没坐像,走路也是一摇一晃的……
当年明月,一下就热闹起来了。乱哄哄地,有的拍着当年明月的肩膀,有的指手画脚,吵吵嚷嚷,只听清几个词儿,很精彩的,很精彩的,写写吧,写写吧 ……写吧,写吧,就像写你们公司的老板,那个胖子,写厂子里那个猴儿精小李,前村儿的嘎子,胡同儿里的小三儿,写吧,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就这么写吧……
当年明月也不知是惊喜,还是兴奋,都快晕了。
忽然,一阵风吹来,一摞纸被吹散了,漫天飞舞。一个过路人拣起来一张,一看,原来是书稿,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
这也算我给它写的序吧,比上次那篇序轻松点儿。
原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ba6ef7b010006s2.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是关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其子孙的。他的妻子,人称“大脚马皇后”,有三大美称“好妻子”“好皇后”“好母亲”。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十分生动,人物特点鲜明。
本书的故事高潮迭起,欲罢不能。明朝十七帝与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魔掌,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战斗。
我觉得这本书实在是写得太好了。这本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古代的事情,还可以教我们一些道理。记住:“书籍,永远是人类的朋友,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保联小学504班李诺依 指导老师王瑶
朱亚文揭秘《大明风华》那些事儿
近日在湖南卫视和优酷同步开播的古装剧《大明风华》以不走寻常路的姿态引起观众注意:汤唯电视剧首秀,古装造型却有点“垮”,披头散发的女扮男装上了热搜;朱亚文乔装东厂太监,被调侃明朝第一皇孙“厂里厂气”。
开播当晚,朱亚文在优酷举行的见面会后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率先透露这部非典型明朝剧的秘密,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角色的性格以及与女主的感情线:变色体质的朱瞻基一生都在确认孙若微是否爱他。
北青报:《大明风华》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朱亚文:它的剧作特别好,我只看了两集剧本就决定来。朱瞻基最吸引我的是他身上的变色体质。很多古装戏男主演基本是一两种状态和性格贯穿到底,但朱瞻基的迷人之处在于他在每个不同的人面前都有独一的、针对这个人的一面。我一直在等一个角色,能让我在一部剧里通过不断“变脸”生存下来。以前《北上广不相信眼泪》里的赵小亮有一点,但跟朱瞻基比起来还是差了几张脸。
北青报:朱瞻基的出场被网友评价为“厂里厂气”的大明皇孙,你怎么看?
朱亚文:角色初期的设定是朱瞻基处于爷爷朱棣的遮护之下,在二叔、三叔、朝野的控制之下,不得不展现出玩世不恭和少不得志的状态,才能在这个环境下摸索到想要的信息,我在表演以及配音时也选择用较为轻浮的声音和松弛的表演状态去完成前期皇孙的人物塑造。
三集以后,朱瞻基跟孙若微越走越近,开始表现出对真实生活的渴望。他跟孙若微这两个人是在同一天即“靖难之役”时被改变了命运——孙若微失去了双亲,成为靖难遗孤,朱瞻基目睹朱家大开杀戮走上统治道路。他们同时走上了不是自己选择的生命轨迹。酒楼互相试探,当孙若微以死保护她背后的团体,朱瞻基开始认真对待这个女人——那一刻,他对这个女人有了求知欲,动了真情。
北青报:《大明风华》改编自《六朝纪事》,开篇除了孙若微的身世被演绎成靖难遗孤,其他历史人物的登场基本都是按照历史真实关系和事件来写。全剧如何处理历史和戏剧的关系?
朱亚文:剧本所有的历史节点在大的历史背景下该有的全有,张挺导演和编剧团队认为要用历史形态来折射出人性的影子,通过历史矛盾来让观众看到朱氏一家人背后血缘亲情的故事,不仅仅是演历史中的历史,演大家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历史。
北青报:对于宫斗等宫廷戏,观众早已经看透其中套路,你认为《大明风华》作为近年稀少的明代背景作品,它的创新性和闪光点在哪里?
朱亚文:一听大明风华,会以为是明代历史剧,或者是皇宫包装的爱情偶像剧,其实都不是。张挺做了大胆尝试,我们每个角色都像轮班站岗,一个接一个走上前台,其中裹挟着的最大事件就是靖难遗孤的复仇,从中看到朱棣对靖难的反思,之后朱高炽和朱瞻基走上皇位,每个人会有新的面孔呈现,身份变了,老问题都会用新身份重新复盘,这在戏剧结构上非常有趣。这个剧中每个人物的命运都是大起大落,不是慢慢悠悠抻到60集,最后再给你来一个断崖式的大结局。
北青报:前期对相关历史的研究多吗?
朱亚文:我演所有历史人物,差不多只从历史中掏30%就止步,只需要了解相应时间节点我身边的人是谁,初级的人物关系和矛盾是什么,毕竟我们是在剧作中呈现历史,在历史缝隙中透出人物。作为演员,不能背着历史顾问的身份进入一部戏,我们不是通过剧告诉观众历史是怎样的 ,而是让角色成为活在剧本里的现在进行时。
北青报:汤唯的电视剧首秀被吐槽造型不精致,你对她的创作状态做何评价?
朱亚文:美不美,好不好,各有所爱各有评判。对我来说,只要我们的人物关系建立了,只要她在我面前出现,就都是好的。我不能揣测或者对比这样的造型美不美,就像我们之前合作电影,我哪知道萧红应该长啥样?当她站在我面前,她就是萧红。
北青报:全剧朱瞻基跟孙若微的感情线是怎样的?
朱亚文:我这个皇帝当得比较苦,一生都在揣测孙若微到底爱不爱我。孙若微是给朱瞻基密封的生存环境开了一条口子,让他透了一口气,跟这个女人在一起让他可以暂时忘掉背后的那些人。朱瞻基一直希望得到认可,被爷爷、父亲,也被孙若微认可。求认可是这个人物身上的软肋。
北青报:这部剧给人最大的新鲜感是演出了皇家的寻常烟火气,朱瞻基叫着爷爷、二叔,跟不可一世的朱棣、汉王插科打诨,感觉脱了那身华服就是胡同里普通一家人的日常。你相信皇家真的可以这么毫无等级和戒备的生活吗?
朱亚文:观众感觉到,说明导演做到了。我们在围读剧本时,导演就告诉我们写的并不是明朝皇帝,而是明朝的第一家庭。想把历史事件背后,这些关键人物在家庭关系中的交集和纠葛展示给观众看。我是不会怀疑的,因为这是剧作的风格,它就是要用这一面来表达。如果我怀疑,我就是这段关系中的败笔。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统筹/满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