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证据,不要相信自己,更不要相信别人!
精神病院里的“教授”的一段话深深触动了我:这里没有所谓正常的人,即使表现的再好,最多算是个潜在的正常人,就像外面的那个世界大都是潜在的疯子一样。疯子和正常人的区别只是在于,我们在这里,他们在外边……网络暴力的影响,我们寻常百姓也许体会不到,然而娱乐圈有切身体会之人数不尽数,网络暴力就像雾霾一样挥之不去,心理承受能力大之人尚且可以有一线生机,而心理脆弱之人只能让自己迷茫沉溺在痛楚之中,也许不久即将消失匿迹。
似乎人到中年愈发能够意识到人生二字的意境,也许只因为经历了世俗,曾经我原以为俗世虽不尽美好,但也差强人意,然而当我的思维方式始终处于被他人强迫更改的境地时,我意识到了,如果我太过在乎,最终结局只能将自己推入悬崖,被逼成“精神病”,他人也只会一句“她想多了”风轻云淡的笑过。这似乎是我女子的一片柔思所致,但实际上无数人正在承受着语言暴力的痛楚。《狂探》中警察赵顺就被“逼疯”了,关进精神病院,究竟正常标准何去何从。
一:无论发生什么都欣然接受,一切都是礼物。我们给予,我们接受。——艾丽丝•门罗《亲爱的生活》烟花不会让人懂得,它化作的尘埃是怎样的温暖,他宁肯留下一地冰冷的幻象,一地破碎。如果你哀伤,你可以为他悼念,却无法改变它的坚持。——《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不是不实消息文章的散布,不明就里的大众的盲目跟风,《狂探》中警探赵顺就不会被当做一个神经病关进精神病院。不论真有病还是装有病,最终他成了我们眼中真正的疯子。虽然《狂探》这本书是讲述警探赵顺之事,整本书中也是破案之情节,但我对精神病这个词眼有着刻骨铭心的愤懑。一个正常的警探尚且能被网络暴力逼迫成神经病,那么普通百姓又怎能保证自己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躲过这一劫呢!世界万事万物,究竟何为真何为假,又是谁规定好了行事标准,令其他人进行追随。曾经我遇到了人性最黑暗时刻,可是经过时光的洗礼,我得到了别人一句“你想多了”进行逃避罪责。无数次,我被身边最亲之人说成“神经病”,细想之下,可笑至极,当我们已经无法说服别人时,别人在拼尽全力说服我,所以这种语言暴力让人无比仇视。
《狂探》白色高墙里,是一群说真话的“疯子”,高墙外面,是说假话的“正常人”,所谓的“正常”也只不过是“正常人”给出的评判。我喜欢这种思维方式奇特之书,只因为很多人性的弱点无法用真实阐释,似乎只能在文字的犄角旮旯评判,悲凉之感溢于言表。

狂探之狂,是骄傲还是辛酸?
初识《狂探》这本书,是由于关注吕铮老师,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他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比如《三叉戟》。吕铮,是一名警察,曾任公安部猎狐缉捕队成员。由于他的工作背景,他的小说比较接地气,比较真实,很多小说都能找到原形。
《狂探》这本书的封面就让我看了好久,封面实际上很简单,狂探两个字上站着两个人,下面大小不同的等边三角形,小的在上,大的再下,在而且越往下,三角形拼出的图形越规整。我观察了好久狂探两个字上的人的姿势和衣着,狂字上面的人带着警帽,双手抱在胸前,拍摄角度是从侧面,颇有威严的感觉,探字上面的人双放在前面,没有抱胸,拍摄角度是从背面。从封面来看就感觉颇具深意!
我是带着这样的思索,翻开这本书的。刚没看几页,就看到主人公拿起烟灰缸砸人,一下子就蒙了,难道真的因为主人公是狂探,可以狂到这个地方,一言不和就开砸?原来他是病了,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领导为了保护赵顺,让医院给他开了医学证明:证明他曾经接受过治疗。到这里,似乎一切都是正常的,可总觉得哪里有些诡异。接下来很多更诡异的事情。赵顺继续查正毅公司的案子,把队长江浩给打了,被同事关进了精神病院,在医院与医生护士斗智斗勇,上演了一场“逃离疯人院”的大戏。逃出后他凭借丰富的反侦察经验,避开同事,继续查案,就在对正毅公司老板任毅进行审讯时候,被同事扑倒在地,带回精神病院,一幕幕精彩、刺激,故事情节紧凑不拖沓,案情扑朔迷离。
小说的主人公赵顺,被称为狂探,有些夸赞,也有些揶揄。因为能力突出,所以他看不起业绩平平的领导算一狂。喜欢独来独往算一狂工作认真负责,曾经连续十八天蹲守抓信一个在逃的要犯,破获本市最大的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也算一狂。狂探的狂是因为他骄傲吗?更多的是看到了他的辛酸,由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他经常失眠,身体频繁亮灯,最后甚至出现了幻听。因为加班多,无法顾家,最后妻子只能跟他离婚。同事们觉得他孤僻、不合群,他所认真坚持的信仰却得不到认可。
小说主线很清楚,围绕着正毅公司展开,另外一条线索就是赵面的病,赵顺到底有没有病?我个人是不喜欢最扣的结局的,因为已经习惯了大团圆结局,一般侦探小说都是张扬了正义,坏人得到了惩罚,可是《狂探》的主人公,一心破案的赵顺却疯了。他的疯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情理之外。我试着给赵顺不同的结局,可是没能办到,只能无奈地接受了作者的结局,辛酸之情更甚!
《狂探》:感恩守护着我们的警察同志!
自己本来就对侦探推理很感兴趣!电视剧《法医秦明》《实习法医》等等没少看,偶然看到法医秦明鼎力推荐吕铮的《狂探》,便入手了。
先看看作者,吕铮,全国侦探推理大赛一等奖、连续四届金盾文学奖:燧石文学最佳小说获得者,厉害!再看,北京警察,曾任公安部猎狐缉捕队成员,全国公安作协签约作家,厉害!怪不得后面看小说,对故事情节、人物设定等写得那么到位,专业出身啊!
《狂探》这本书到手后,即使要带娃,但还是忍不住在孩子睡了以后,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口气熬夜读完!因为太想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不知不觉就跟着作者的笔墨到了最后。
赵顺到底有无病?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时候,我也晕了。到了最后,作者还来个老年人给中年人讲故事,那这件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到底结局是怎样呢?留给我们一团问号。
《狂探》中描写的故事,很写实!作者吕铮过往的工作经验很好地为这本书警察的工作铺垫,很真实!工作压力大,不被理解,收入不高,分分钟会丧命。任毅怎么贿赂警察刘权、江浩、银行行长石雷,怎么给自己留后路,都写得非常生动!涉世未深的我大开眼界了!或许我就是属于那种欲望太少、要求不高的人吧。但我们需要赵顺那样的好警察,真真正正办案,恪守自己职责的人!但似乎这个世界的坏人也很多!真希望我们的警察同志可以平安!感恩有你们!感恩你们守护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