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梁羽生才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为何金庸的成就比梁羽生高?

更新时间: 2025-09-25 15:56:32

阅读人数: 594

本文主题: 武侠小说的鼻祖是谁

在新派武侠史上,有这样的排名,金古梁温黄。也就是说新派武侠史上,真正成就巨大的,只有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黄易。

其实这个排名一直都有争议,比如说有人认为黄易应该排在温瑞安前面,也有人认为,古龙应该排在梁羽生之后,更有人认为梁羽生应该排在第一。虽然有少部分人对这个排名有异议,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认可这个排名的。正如古龙笔下的百晓生兵器谱,百晓生品评天下武器和武功,制作了百晓生兵器谱,得到了大部分江湖人士的认可,也遭到了一小部分人的排斥。

我们都知道新派武侠的开山鼻祖是梁羽生,正是因为梁羽生在1954年写了新派武侠史上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所以才正式揭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序幕。说到梁羽生创作武侠小说,也是时代的召唤。

当时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了争执,先是在报纸上逞口舌之争,后来又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这场争执人尽皆知,经过报纸的报道和渲染后,更是轰动了港澳。身为《新晚报》总编辑的罗孚看到了商机,觉得这个热点必须蹭,蹭的话必火。

于是便找到梁羽生,让梁羽生在报纸上刊登武侠小说。梁羽生起先是不愿意,但架不住罗孚的游说,只得以这场擂台比武为创作素材,创作了小说《龙虎斗京华》,令他没有想到是这部连载的小说,居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深受广大读者的追捧。

趁热打铁之下,梁羽生又推出了姊妹篇《草莽龙蛇传》,同样引起巨大反响。尝到了甜头的梁羽生,便劝说同事兼好友的金庸尝试写作武侠小说,金庸抱着玩票的性质,创作了《书剑恩仇录》,也是一样爆火。

从此这两位好友,便在武侠小说创作上,你追我赶,彼此较量,为新派武侠小说的繁盛,贡献了自己的大好青春。金庸从1955年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到1972年的《鹿鼎记》封笔,一共写了17年。梁羽生从1954年开始创作武侠小,到1983年的《武当一剑》封笔,硬写了29年的时间。

金庸是1924年3月10日生人,梁羽生则是1924年3月22日生人,两人同年,金庸又比梁羽生稍大。金庸封笔的时候,48岁。梁羽生封笔的时候,59岁。金庸一共创作了十五部武侠小说,梁羽生则创造了35部武侠小说。

关于金庸和梁羽生谁在新派武侠史上成就最大的争议,一直没有停过,梁羽生和金庸也曾卷入纷争之中。在1966年,梁羽生曾以“佟硕之”的笔名在《海光文艺》上发表了《金庸梁羽生合论》,金庸则在《海光文艺》上写了《一个“讲故事人”的自白》进行回应。

虽然两位大师曾有论剑,但是梁羽生在文章中的一句话却也非常中肯:“近十年来港台东南亚各地武侠小说大兴,开风气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的确,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没有梁羽生的话,新派武侠小说的兴起可能要推迟。

正是梁羽生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才引领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潮流,让许多武侠创作者投身创作之中,共同推动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兴盛。而在紧随其后的众多作者中,又以金庸的风头最盛,名气最大,他所推出的小说质量高,受众广,因为金庸小说的存在,而将新派武侠小说的成就拔高了很多。

所以梁羽生评价很到位,发扬光大者金庸。这种认可,一直没有变。在1994年的武侠研讨会上,梁羽生又再次当着金庸的面说到: “我顶多只能算是个开风气的人,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今天在座的嘉宾金庸先生。他是中国武侠小说作者中,最善于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写作技巧在内,把中国武侠小说推到一个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将他比作法国的大仲马,他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作为同行兼好友,梁羽生对于金庸其人和金庸的小说自然很熟悉,给出的评价也非常到位客观。这也是为何梁羽生是开山鼻祖,却成就不如金庸的原因。

金庸的确是将武侠小说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将中西方文化融入于武侠小说之中,贡献突出。而梁羽生更多局限于中华文化之内,武侠小说还带着旧式小说的影子。正如古龙所说,金庸将武侠小说的套路写尽了,写武侠小说谁也写不过金庸。

能得到两位武侠界同行的高度评价,可见金庸的确不愧是新派武侠小说第一人,成就无人能及。

梁羽生才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为何金庸的成就比梁羽生高?

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三侠五义》英译本

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成书于清代,由无名氏根据说书艺人石玉昆的《龙图公案》及其笔录本《龙图耳录》整理编纂而成。这部回目的长篇巨著首次将“侠义精神”与“公案传奇”两大文学传统深度融合,开创了中国武侠小说的基本范式。

小说以北宋名臣包拯为核心,通过“铡宠昱”“除藩王”等经典案件,塑造了铁面无私的清官形象,同时引入展昭、欧阳春等侠客群体。这些侠者既保留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民间正义特质,又承担起辅佐官府、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这种双重性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治理困境,也暗含了民间对理想化权力结构的想象。俞樾于清末将其修订为《七侠五义》,进一步扩大了作品影响力,其叙事模式直接影响了后世金庸、古龙等武侠大家的创作。

《三侠五义》的诞生过程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活态传承”案例。汉学家白素贞(Susan Blader)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发现的《龙图公案》手抄本揭示:石玉昆原版说书内容篇幅是成书的倍,包含大量即兴发挥的市井细节与道德评议。例如手抄本末尾满文注释“不能继续抄了,如果后人有听的,希望能继续抄下来”,印证了其作为现场说书记录的原始性。

对比手抄本与成书可见,编纂者强化了戏剧冲突与道德教化功能。例如删减冗长的环境描写,突出案件侦破的悬疑节奏;弱化说书人对官场腐败的尖锐批判,转而强调忠君思想。这种改编既适应了案头文学的传播需求,也折射出清代文化管控对民间叙事的规训。

美国汉学家白素贞(Susan Blader)是《三侠五义》英译本( Tales of Magistrate Bao and His Valiant Lieutenants: Selections from Sanxia Wuyi )的译者。这位达特茅斯学院亚洲系主任的研究轨迹充满传奇色彩:她原研苏联文学,却在年代因偶然接触《三侠五义》而转向中国说唱艺术研究。年间,她在台湾发现石玉昆说书原始手稿,通过比对不同版本完成博士论文,成为西方学界系统研究该书的先驱。

白素贞的译本并非全本直译,而是精选“乌盆案”“陈州粜米”等典型案件,旨在凸显三个维度:

叙事技艺:通过注释还原说书体“扣子”(悬念设置)与“贯口”(快板式铺陈)的艺术特色

文化符码:对“尚方宝剑”“龙头铡”等器物进行人类学解读,揭示其象征权力与民间信仰的交织

道德张力:在“法理”与“人情”冲突处增加译者按语,引导西方读者理解中国特有的正义观

欲获取中国武侠小说开山鼻祖《三侠五义》 Tales of Magistrate Bao and His Valiant Lieutenants: Selections from Sanxia Wuyi ;全书共379页),请通过微信(futuointernational)联系小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梁羽生才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为何金庸的成就比梁羽生高?

在新派武侠史上,有这样的排名,金古梁温黄。也就是说新派武侠史上,真正成就巨大的,只有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黄易。

其实这个排名一直都有争议,比如说有人认为黄易应该排在温瑞安前面,也有人认为,古龙应该排在梁羽生之后,更有人认为梁羽生应该排在第一。虽然有少部分人对这个排名有异议,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认可这个排名的。正如古龙笔下的百晓生兵器谱,百晓生品评天下武器和武功,制作了百晓生兵器谱,得到了大部分江湖人士的认可,也遭到了一小部分人的排斥。

我们都知道新派武侠的开山鼻祖是梁羽生,正是因为梁羽生在1954年写了新派武侠史上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所以才正式揭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序幕。说到梁羽生创作武侠小说,也是时代的召唤。

当时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了争执,先是在报纸上逞口舌之争,后来又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这场争执人尽皆知,经过报纸的报道和渲染后,更是轰动了港澳。身为《新晚报》总编辑的罗孚看到了商机,觉得这个热点必须蹭,蹭的话必火。

于是便找到梁羽生,让梁羽生在报纸上刊登武侠小说。梁羽生起先是不愿意,但架不住罗孚的游说,只得以这场擂台比武为创作素材,创作了小说《龙虎斗京华》,令他没有想到是这部连载的小说,居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深受广大读者的追捧。

趁热打铁之下,梁羽生又推出了姊妹篇《草莽龙蛇传》,同样引起巨大反响。尝到了甜头的梁羽生,便劝说同事兼好友的金庸尝试写作武侠小说,金庸抱着玩票的性质,创作了《书剑恩仇录》,也是一样爆火。

从此这两位好友,便在武侠小说创作上,你追我赶,彼此较量,为新派武侠小说的繁盛,贡献了自己的大好青春。金庸从1955年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到1972年的《鹿鼎记》封笔,一共写了17年。梁羽生从1954年开始创作武侠小,到1983年的《武当一剑》封笔,硬写了29年的时间。

金庸是1924年3月10日生人,梁羽生则是1924年3月22日生人,两人同年,金庸又比梁羽生稍大。金庸封笔的时候,48岁。梁羽生封笔的时候,59岁。金庸一共创作了十五部武侠小说,梁羽生则创造了35部武侠小说。

关于金庸和梁羽生谁在新派武侠史上成就最大的争议,一直没有停过,梁羽生和金庸也曾卷入纷争之中。在1966年,梁羽生曾以“佟硕之”的笔名在《海光文艺》上发表了《金庸梁羽生合论》,金庸则在《海光文艺》上写了《一个“讲故事人”的自白》进行回应。

虽然两位大师曾有论剑,但是梁羽生在文章中的一句话却也非常中肯:“近十年来港台东南亚各地武侠小说大兴,开风气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的确,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没有梁羽生的话,新派武侠小说的兴起可能要推迟。

正是梁羽生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才引领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潮流,让许多武侠创作者投身创作之中,共同推动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兴盛。而在紧随其后的众多作者中,又以金庸的风头最盛,名气最大,他所推出的小说质量高,受众广,因为金庸小说的存在,而将新派武侠小说的成就拔高了很多。

所以梁羽生评价很到位,发扬光大者金庸。这种认可,一直没有变。在1994年的武侠研讨会上,梁羽生又再次当着金庸的面说到: “我顶多只能算是个开风气的人,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今天在座的嘉宾金庸先生。他是中国武侠小说作者中,最善于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写作技巧在内,把中国武侠小说推到一个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将他比作法国的大仲马,他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作为同行兼好友,梁羽生对于金庸其人和金庸的小说自然很熟悉,给出的评价也非常到位客观。这也是为何梁羽生是开山鼻祖,却成就不如金庸的原因。

金庸的确是将武侠小说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将中西方文化融入于武侠小说之中,贡献突出。而梁羽生更多局限于中华文化之内,武侠小说还带着旧式小说的影子。正如古龙所说,金庸将武侠小说的套路写尽了,写武侠小说谁也写不过金庸。

能得到两位武侠界同行的高度评价,可见金庸的确不愧是新派武侠小说第一人,成就无人能及。

标签: 武侠小说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