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诗人对话会丨法国著名诗人米歇尔
“诗歌的功能之一是拓宽视野。寻觅视野,并不意味着必须奔赴远方。”法国著名诗人、现代诗歌理论家、批评家米歇尔·科罗如是说。
4月17日,由泸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作协《诗刊》社主办,中国诗歌网、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中视华凯传媒集团承办的第五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国际诗人对话会”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法国等各国诗人、学者,通过视频“云对话”的方式,围绕“诗歌在后疫情时代的嬗变与作用”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的诗歌精神、诗歌意义,聚焦诗歌构建精神、塑造生活的价值与作用。
法国著名诗人、现代诗歌理论家、批评家,索邦大学特级教授,法国经典“七星丛书”《法国诗歌全集》(20世纪卷)主编
会上,法国著名诗人、现代诗歌理论家、批评家米歇尔·科罗就“诗歌在后疫情时代的嬗变与作用”的主题与中国、法国等各国诗人进行了分享。他提到,我们可以在最平常的事物和最简洁的词句中找到诗歌:它既是内心的视野,亦是外部世界的视野。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组委会将米歇尔·科罗在对话会上的发言整理如下,与诸君共享:
于我而言,中国伟大诗歌的瑰美之一(尤其是让-马里·勒·克莱齐奥和董强为法国读者近来译介的唐诗),在于其通常能在短短几行字间,将整个宇宙浓缩、融进一个稀松平常的图景之中。
在法国诗人中,这般“寥寥几语、尽得风流”的审美特征并不常见。皮埃尔·勒韦迪是少数精通诗歌的暗示性与含蓄性的诗人之一。我的第一篇论文《勒韦迪的视野》便研究的是他的诗歌。在勒韦迪早期的诗集里,我们看到卷首有几行以不寻常的方式排列起来的字句:
(皮埃尔·勒韦迪,《屋顶上的石板》,1918)
在这首诗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词语的复义性,为读者展现了一幕熟悉的日常景象。“ardoise”一词既指屋顶上的建筑石板,亦有小学生用以书写的石板之意。意义的细微变化彰显于文字的错位排版和末尾的隐喻里:悬在屋檐的雨滴成了“钻石”。在勒韦迪另一首诗集的扉页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变形:其描绘了诗人冬天在隔热性差、暖气不足的顶楼阁楼里的生活;然而,燃料因匮乏而显得珍贵无比,屋顶的裂缝透进光亮,让雪有了意想不到的色彩:
(皮埃尔·勒韦迪,《椭圆形的天窗》,1916)
文本被限制在印刷纸幅内,使人联想到诗人写作空间的狭小。然而,在这纸幅的末尾,一个孤立的字词逃了出来,局限的空间得以投向天际。
在我看来,诗歌与这样的敞开密不可分。“敞开”对应着那些“存在的时刻”,如波德莱尔所言,“生命的深度在我们眼前的景象里尽数显现,尽管稀松平常,但它在我们眼前”。“敞开”揭示的仅是己身世界,并非其他。然而通过“敞开”, 我们以另一方式观量所处世界,从而将自己的世界赋上了“他性”,仿似最日常平淡之事,最过时陈旧之物都变得焕然一新,鲜明生动起来。“敞开”并非通向超现实世界,而是展现了勒韦迪所称的“现实的抒情”。诗歌需采用日常的语言和清晰的表达,摒弃一切夸张与膨胀。
也许,只有当我们面临最严格的限制时,才更能体会到这种敞开的价值所在。去年春天,我与其他人一样经历了封城。那时,我待在巴黎的公寓里,在书房潜心工作。矛盾的是,对我来说封禁虽难捱,但却给诗歌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诗歌助我找到了摆脱禁锢的方法。每天,我都沿着阿拉贡大道,从家里出发,走到丹费尔-罗什洛广场去。我自以为对这一片区域了如指掌,然而自封城以来,我却在其中发现了种种从前未留意之事。首先是大自然的存在,其通常被城市里肆虐横行的噪音和污染所掩盖。这一发现启发我写了一首小小的散文诗,在此我想引用几句:
在狭窄的住所中,我们像笼中的狮子一样转圈。获得了一小时的外出许可,还有权在一公里内行动。在这个熟悉的、严密监视的空间内,我们发现了一个未知的领地。重复了那么多次的路线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惊喜。
春天在纯净的空气和蔚蓝的天空中闪耀着。每天,树上都装饰着新叶子,树木的脚下用铁围起的空间里,开着野花,那是我们从未想过要去看一眼的。
想着要保持身材,我计着脚步数。每走一米都是一次征服。在授权边界的穷尽处,我们来到了世界的尽头。
我那习惯了废气的鼻孔闻到一种奇特的香味。地铁站的铁栅栏上开满了白色的紫藤,花香浓郁,还有好多柽柳,上面有无数的柔荑花序,就像我们在海滨看到的一样。然而,沙滩在哪里呢?
老狮子独自在广场中央,百无聊赖:汽车都去了哪里?还有,平时的那些示威者呢?
我本能地采用了散文诗这一体裁。于我而言,散文诗尤其适合从平淡的场景中提炼出现实的抒情感。例如,我可以在文中借由习语——“像笼中的狮子一样转着圈”以诉说我体验到的幽闭感。同时,这也表达了我从全新的角度去观察丹费尔-罗什洛广场上的狮子雕像,我第一次对它产生了某种同情。
灰色陡壁,剥蚀的墙。煤灰和污垢在那里积累了一个世纪,融进了石头的颗粒,填补了最小的空隙。目光在壁上滑动,身体坠落。
在均匀、无趣的涂层下,却有一些或浅或深的区域透出,甚至有色彩的痕迹。有时我甚至觉得看到了两个恍惚的身影。他们让周边的凉意热闹片刻,然后又消失在一座黑色星球的光环中。逃逸的幽灵的芭蕾,时断时续。
然而,到了黎明时分,对于那些晓得如何阅读墙面下隐形文字的人来说,一切都变得清晰。粉红色的斑点重新组合,巨大的字母,大写的字母,我们可以读出:圣拉斐尔(SAINT RAPHAËL),然后在下方,小写的字母:金鸡纳酒。
幽暗被撕裂,空间突然重新开放:我跃入屋顶的海洋,精神振奋,因为就在巴黎的市中心,我找到了海滩。
波德莱尔让我们“于酒、于诗、于德,随心所欲,沉醉到底!”。必须承认的是,尽管我的祖父以酿造香槟酒为生,但我几乎从不喝酒,这也让我成为了一个非常糟糕、不合群的法国人。我的沉醉是诗歌。即便诗歌被封禁在散文和日常生活里,有了它,我便能解封自己。诗歌是获得自由的有力工具,是对一切形式的封闭的疗愈。喝吧,不用节制。为所有人的健康干杯,为第五届国际诗酒大会的成功举办干杯。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还是塞纳河畔自由的灵魂:法国游吟诗人
「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是中世纪方言歌曲的重要成就体现。」
它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约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中心转向北方。
特罗巴多(Troubadour)
画作:《游吟诗人》,画家:Marcel Brunery
,也有用乐谱记写,记谱方式多受教会音乐影响。
,大多是单声的,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地弹唱。从音乐风格方面,南北有所差别,一般来讲:
南方歌曲分句不明确,旋律细腻精美,节奏处理较为复杂自由;
北方歌曲受到南方游吟诗人歌曲的影响,但比南方歌曲朴实和直率,与民间歌曲接近,旋律轮廓比较分明和规整。此外北方歌曲喜爱加上叠歌,即反复歌唱时加上固定的歌唱部分。
中世纪游吟诗人的代表作品有,贝纳特《我看见云雀扑打着翅膀》等。
游吟诗人歌曲以爱情题材为主,其中一种所谓
这种题材往往是某一游吟诗人对自己仰慕或爱恋的已婚贵妇的感情吐露。在中世纪宫廷习俗中, 这种感情表达被认为具有规范骑士典雅品性的作用。
“宫廷之恋”的感情表达受宗教文学追求幻境表现手法的影响, 常把宗教般的纯真和圣洁感情(如对圣母玛利亚的爱慕)与凡俗的人间男女之爱混在一起 ,诗人在苦恋着可望而不可及的异性偶像过程中实现 自身典雅品性的完善。
较长大的叙事体方言歌曲,这主要是北方游吟诗人的歌曲特征。
北方诗人继续了北方地区英雄史诗的传统,擅长传奇故事的长篇叙事诗,但受南方抒情诗歌的影响,北方叙事诗也融进了抒情的爱情题材。
传奇(romance)、叙事歌曲(chanson dhistoire)和莱歌(lai)。
其中“传奇”是长篇叙事诗,类似英雄业绩歌,但把威猛骑士的征战与他们传奇般的爱情经历结合在一起;
“叙事歌曲”讲述的是一段故事,通常情况总是讲述一个妇人坐在纺车旁,或靠着窗台思恋他的爱人;
“莱歌”通常用来表达对圣母玛利亚之爱,但经常融进了作者对世俗爱情的向往。
莱歌这一体裁在音乐上具有的较重要意义,它明显受教会音乐的影响,与继叙咏有很相似的结构特征,歌词常为二重短句(两节歌词配相同旋律),有时出现三重、四重短句。
美丽的夜之诗阿尔弗莱•德•缪塞
美丽的夜之诗:《四夜》——阿尔弗莱•德•缪塞
Introduction:Alfred de Mussetest un poète et un dramaturge français de la période romantique, né le 11 décembre 1810 à Paris, ville où il est décédé le 2 mai 1857.Il publie parallèlement des poèmes tourmentés comme la Nuit de mai et la Nuit de décembre en 1835. puis La Nuit d'août (1836) La Nuit d'octobre (1837), et un roman autobiographique la Confession d'un enfant du siècle(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en 1836. Redécouvert au XXe siècle, Alfred de Musset est désormais considéré comme un des grands écrivains romantiques français.
阿尔弗莱•德•缪塞(AlfreddeMusset,1810 —1857)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著名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缪塞出生在一个世袭贵族家庭,但贵族传统在他家里的影响并不很显著。缪塞的诗热情洋溢,想象丰富,他比其他浪漫主义诗人更注重诗句的形式美,语言丰富多采,形象生动,富有音乐感。他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四大诗人之一。
1835至1841年写成“四夜组诗”,抒发诗人失去爱情的复杂而丰富的感情,带有悲观色彩。(Les Nuits),即《五月之夜》(la Nuit de Mai)、《十二月之夜》(la Nuit de décembre)、《八月之夜》(la Nuit d'août)和《十月之夜》(la Nuit d'octobre)。这些诗,以诗人自己和乔治桑(小编注:虽然名字很……但是这确实是位女性)的恋爱为基础,写出他深刻而细腻的内心活动,被列为法国浪漫派抒情诗的杰作。
组诗表达了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感情,从失恋的痛苦到对新生活的希望,从失意的孤独到对慰藉的渴盼,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唱出了凄婉动人的夜莺之歌。《四夜》标志着缪塞抒情诗创作的最高峰,它以流畅优美的诗句呈现出诗人情感高涨时的原始状态,真诚自然地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感 情。在形式上,除了《十二月之夜》以外,其余三篇都采用诗人与缪斯对述的形式,或一问一答,或一唱一和,情感的表现十分细腻。《十二月之夜》则是诗人的独白,诗人通过对自身幻影的反复诘问来渲染他的忏悔、迷茫和渴望之情,极富艺术魅力。《四夜》被列为法国浪漫派抒情诗的杰作。
Quel que soit le souci que ta jeunesse endure(忍受),
Laisse-la s’élargir, cette sainte blessure
Que les séraphins(天使) noirs t’ont faite au fond du coeur;
Rien ne nous rend si grands qu’une grande douleur.
Mais, pour en être atteint, ne crois pas, ô poète,
Que ta voix ici-bas doive rester muette(哑的).
Les plus désespérés(绝望的) sont les chants les plus beaux,
Et j’en sais d’immortels qui sont de purs sanglots.
Lorque le pélican(鹈鹕法), lasse d’un long voyage,
Dans les brouillards du soir retourne à ses roseaux,
Ses petits affames(饥饿、贪婪的人) courent sur le rivage(海岸)
En le voyant au loin s’abattre sur les eaux.
Déjà, croyant saisir et partager leur proie(猎物),
Ils courent a leur père avec des cris de joie
En secouant leur becs sur leurs goitres hideux(丑陋的)
相关资讯
下篇:百部经典名著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