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的一本男同小说(有剧透)
不仅两位主角都在我的xp上跳舞,而且德国小伙的人设也是这么的美味,老师你太会写了…剧情安排在战争时期也烘托了那种壮烈而沉重的宿命感,每个人都被时代裹挟着向前行,互相产生交集,发生不同的故事,携带着对彼此的感情。角色写的一点也不油腻(没有把男性女体化的描述),有种10年—18年非商业向bl漫画角色的感觉(奇妙比喻)。每个人都各有出发点,有着不一样的性格和道德观(二位攻为了事业和一己私欲而不择手段的样子真的十分性感了…;而主角那种一开始轻浮主动,到后面渐渐被安所吸引的样子也十分乖巧可爱具有反差),观赏体验十分丰富。尾声部分和标题呼应了,灰塔像是我和你的爱情必然的走向,走至深处即是毁灭和互相折磨。爱如果参杂了欺骗、算计,赤裸的色欲,那么总有一天,心也是会枯萎的吧!咱就是说主打一个互相伤害了。总而言之,无论是角色还是剧情都很喜欢的一部作品!

哭了,为什么男同虐恋这么精彩啊!?
鲍德温的文字袭击了我,看得我心潮澎湃,意乱情迷。他的语言太美了,名副其实的“文本大师”。原来我喜欢看虐恋,而且是男同,口味不要太重。也许是已经不太相信异性恋(你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人,我也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然后就被男同的爱情打动,为一个不存在的人落泪。“我几乎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个房间。某种程度上,它变成我曾经住过的每一个房间,而往后我住的每一个房间都会让我想起乔瓦尼的房间。其实我并没有在那里住很久——我们在春天之前相遇,我在夏天的时候离开他——但还是让我觉得自己已在那里住了一辈子。”生活中像大卫这么自私的人太多了,他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接受不了男同这个身份,然后伤害了很多人,心疼乔瓦尼。虽然赫拉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她的个性非常鲜明,清醒又洒脱。这本书争议挺大的,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就很不喜欢。鲍德温是美国黑人、私生子、男同,比较边缘的一类人,但这也成就了他的创作。阅读的时候我就在想作者一定是男同,要不然不可能写得这么好。
绝对的勇气
1.朝鲜版的《活着》。即便历经险阻“脱北”成功,挥之不去的孤独、寂寞、痛苦、恐惧仍然如影随形,然而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
2.和一般的脱北者文学不同,涉及到政治的部分微乎其微,很长的篇幅都只是在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而已。感觉他一生都在暴走,从咸镜徒步到清津还有海州,服兵役期间各种训练跋涉,脱北过程中更是走个没完……
3.有些地方存在bug,比如给善彻的婚礼准备酒时提到朝鲜官方对酒实施管制,从黑市上买风险很大,英进自己的婚礼要买酒时却轻而易举地从杂货铺里就买到了酒;再比如英进在中国明明语言不通,在青岛想要自杀那一段却突然能够和中国人交谈了。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真实和虚构的界限实在是很难划分(当然,最后听闻一家人都下场凄惨之后毅然决然踏上回朝鲜的路肯定是虚构的)。
4.英进出生在干部家庭(至少小说里是这样),在朝鲜的生活怎么说也算过得去,除了作为同性恋者在婚姻生活中感到相当苦闷以外,还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压力(以及促使他选择脱北的动力)。反而是逃到韩国之后,他遭遇各种磨难、融入不进韩国社会、工作压力极大,生活完全谈不上幸福快乐。美满的梦想是一触即破的,而只有绝对的勇气才足以在骨感的现实面前迎难而上。
5.书尾的评论文章完全就是胡说八道。英进对善彻明明只是gay对直男的单相思,和《断背山》究竟有什么关系,怎么联想到一块儿去的?(要联想也该联想到《霸王别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