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潜伏十年毫无破绽,正得意洋洋时,被心细如发女警一举擒获!
最近,关于间谍的新闻突然多了起来。
比如央视网披露的《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案》,一个军工集团的要员曾某某,在公派到意大利留学期间,与美国驻意大利使馆官员结识,此后被收买,倒卖大量我国的核心情报。
再比如,云南一退休干部,偷偷和境外势力勾结,招募不法分子,购买武器,企图颠覆我国国家政权。
这些新闻听来就触目惊心,在简单的报道背后其实是国与国的较量,是国家安全局花费大量心血与间谍之间的搏斗。
我想起2021年上过热搜的一个间谍,国安局花了十年才把他抓获。
此人姓王,非常能干,不到40岁就当上了某部门副厅级干部,掌握大量国家机密。
2004年的时候,国安局有位警察,叫老李,已经怀疑他与某国间谍机关有往来,但是王某行事滴水不漏,公务上又有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完全查不出证据。
这时候,一位叫陈昕茹的女警刚大学毕业两年,她跟着李师傅成为了侦察小组中的一员。
但是,他们盯着王某好几年,始终找不到确切证据。
这时候王某又被派到国外任职,师徒俩都束手无策,不得不中断对王某的调查。
老李很遗憾,因为他要退休了,这个案子却没有了结,他叮嘱陈昕茹,一旦王某回国,一定要防止他做出更大的危害国家的事来。
终于在2014年,王某任职期满回国。
陈昕茹没有忘记他,知道他回来了,立即重启对他的侦查,找出十年来侦查过的所有档案,不放过任何细节。
但王某经过国外的淬炼,更加沉稳机警,让调查工作毫无进展。
有一天清晨,她发现王某出门倒垃圾。
陈昕茹这些年对他做了那么详细的调查,已经非常清楚王某的性格、生活习惯。
她知道王某很懒惰,从来不做家务。
她想,一个酱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人会破天荒倒垃圾吗?
于是,她敏锐地去翻找了他丢掉的垃圾。
皇天不负有心人,她在垃圾中发现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一串模糊的电话号码。
她回去后仔细调查这个号码,发现,此号码正是某国人所有,这个人还在我国逗留。
她以此为突破口,终于在王某与境外人员于饭店包厢见面时将他一举擒获。
王某怎么都不会想到,他那么狡猾小心,却因为懒而一败涂地。
但凡他不懒,都不会把纸条完好地丢掉。
当然,他也不会想到,为了抓到他,两代警察埋伏十年,3600多个日夜从未放弃。
陈昕茹完成了她和师傅的使命,坚持十年不放弃,胆大心细,才把这颗威胁国家安全的毒瘤连根拔起。
2019年,她被表彰为英模,去北京参加报告大会的时候,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她没有穿警服,没有佩戴功勋章,即便是坐在会场里,前面也没有名牌。
她抓获间谍王某的事迹,在2021年才被公布于众。
镜头前,她接受了采访,然而视频里,她没有正脸,只有背影,或者侧面。
她的工作注定她只能是无名的,哪怕立了大功,哪怕上热搜,也无法成为红人,无法被大家认识。
像王某一样的间谍还有很多,我们并不知道。
像陈昕茹一样的“背影警察”也有很多,我们也不知道。
在我们安稳生活的背后,一直有着无名英雄的身影,他们保卫着国家,保护了人民,向他们致敬!

纳粹一间谍在苏联被抓,各种审问都没问题,却因订书针露出破绽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的时候,德国集结了将近五百万的军队打算对苏联采取闪电战,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德国纳粹当时为了配合作战,还派出了大量的间谍到苏联去侦查军队的部署情况,在面对这些训练有素的间谍里面,苏联也不含糊,连忙下令当时的克格勃严查这些间谍。
当时的这些纳粹特工们可以说是做足了准备了,不仅对自己的假身份了然于胸,甚至说的俄语比当时的苏联人自己还要流畅,所以当时的克格勃一度陷入到了十分艰难的困境当中的,根本没办法区分这些纳粹间谍,但是,直到一个克格勃军官不经意的发现,才扭转了这个局面。
在41年的6月份的时候,当时这位苏联克格勃军官按照上级的命令,对当时的自己辖区内的来往人员进行一番的筛选之后,一位看起来十分“正常”的男子却引起了他的注意,出于职业的敏感性,这位克格勃军官连忙拦下来对他进行了详细的询问。
这个男子称自己为电气工程师,并且还给他看了一下自己的证件,这位军官在查看完证件之后发现并没有问题,但是,处于职业的敏感性,他还是十分怀疑他的,于是还找到了电气方面的专家对他进行一对一的询问,发现他几乎对答如流,这让当时的军官有些怀疑是自己搞错了。
但是他还是不放弃,想到了一个方法,他故意让自己的手下在审讯室外点了一把火,并且因此大声用德语喊着火了,想利用人类对于母语的条件反射来甄别他,可没想到的是这个男子却似乎真的一点也听不懂德语的样子,于是,这位克格勃军官真的觉得自己是搞错了。
于是连忙叫身边的人准备办理释放手续,可没想到的是就在男子起身的一刹那,这位克格勃军官发现了问题,连忙命令手下将其抓了起来,并且肯定了他就是纳粹特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他起身的时候,手上的证件上的订书针露出了破绽。
因为苏联的经济困难,所以证件上面的订书针大多数都是采用了铁作为材料制作,而当时的德国纳粹特工使用的证件上的订书针却是用不锈钢制作而成的,纳粹在制作这些证件的时候,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节,因而导致了这个纳粹间谍暴露。
原创《绝密较量》:每集五大漏洞,敌我双方皆非特工高手
在燕平国安局的幕后,副处长杨光最近接连遭遇挫折,原本被誉为尖刀的三处失去了锐利的光芒。在江城的那次行动中,他们的任务不仅失败了,还出现了惊人的失误,甚至中方会长在他们眼皮底下中毒昏迷,负责安保的梁处长在激烈搏斗中受了重伤,最终也没能逃过死亡的命运。同时,燕平核能高峰论坛的安保工作同样是一幕悲剧,身为核能技术领军人物的孙耀宽在杨光的保护下也中毒身亡,连连的惨痛教训让杨光倍感压力,痛下决心。
面对着一连串的挑战,杨光觉得必须采取行动。他将孙先生的电脑悄悄转移到核电二所,心知对手一定不会错过这个可乘之机。于是,他提前在核电二所埋伏,耐心等待敌人上钩,这一精妙的策略在表面上看来无疑是成功的。然而,仔细推敲,又不难发现这一系列计划漏洞百出,似乎敌我双方都显得愚蠢,不适合在特工行业立足,至少有五个明显的破绽值得一提。
首先,杨光抓住了墨斯集团的杜克和雪莉,从他们的手机中轻易查获了核电二所的平面图,更惊人的是,警卫的巡逻时间和摄像头的布局也在其中,这无疑让他意识到,核电二所内藏着不低级别的内鬼。为了揭开这个内鬼的真实身份,杨光玩了一招引蛇出洞,他先是召集人手没收所有人的手机,然后还故意将手机存放的位置泄露给几位高层,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内鬼去取手机,最终成功捕获了柳辛年。柳辛年冒险取回手机的原因,正是为了向远在苏黎世的桑德传递信息。想象一下,一个间谍竟然用大家都熟知的手机联络上级!更何况,他的联系方式本该时常更换,但柳辛年至少应该准备一部专门用于联系桑德的手机吧?
其次,赫尔墨斯间谍组织的核心成员包括负责人与指挥的桑德、掌管情报的杜克、外联业务的雪莉,以及伪装身份的杀手卢卡。桑德在苏黎世遥控操作,预设了两套方案——如果行动成功,他会乘坐中途停靠莫斯科的航班飞往燕平;如果失败,则立即飞往澳洲。然而,他的第一个失误在于将行动成败的通知寄托于柳辛年,显然,桑德对杜克和雪莉更应给予信任,若是由他们通知他,成功的几率无疑会更高。其次,桑德与其依赖电话或短信联系,引发泄密和暴露的风险,倒不如事先设定一个联系时间,错过了这个时间则直接说明行动失败,这样更为稳妥。如此一来,桑德的诸多决策显得相当幼稚,让人不免为其命运捏了一把汗。
相关资讯
《绝密较量》:每集五大漏洞,敌我双方皆非特工高手
首先,杨光抓住了墨斯集团的杜克和雪莉,从他们的手机中轻易查获了核电二所的平面图,更惊人的是,警卫的巡逻时间和摄像头的布局也在其中,这无疑让他意识到,核电二所内藏着不低级别的......
上篇:很好看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