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著名作家谌容逝世,代表作《人到中年》为一代知识分子画像

更新时间: 2025-10-08 19:40:37

阅读人数: 588

本文主题: 著名中篇小说

北京市文联发布讣告,作家谌容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4日在京去世,享年88岁。根据逝者生前愿望,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举行追悼会和任何形式的追思会,家中不设灵堂。

是著名作家、编剧,上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75年出版个人首部长篇小说《万年青》,1978年出版长篇小说《光明与黑暗》。1979年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发表在巴金先生担任主编的《收获》杂志上,茅盾先生在第四次文代会讲话中对该作品点名称赞,称其为“中篇小说出现了初步的繁荣”的代表。

谌容同志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她的人生起伏跌宕、几经波折,但这也培育出了她坚韧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使得她的文学作品能够直面人生社会,有着深切、厚重的人文关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谌容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勇于触及现实问题,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1980年发表中篇小说《人到中年》,迅速引发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以眼科医生陆文婷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处境和心路历程,堪称一代知识分子的画像。作家敏锐地触及了一个富于时代意义的社会问题,显示了其艺术良知与勇气,引发了全社会对知识分子问题的重视。

《人到中年》荣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一等奖,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有影响力的40部小说”之一,同名电影荣获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谌容本人也凭借该片荣获第5届小百花奖优秀编剧奖。谌容同志一生创作丰厚,出版的作品还有小说《减去十岁》《懒得结婚》等,收录于《谌容文集》。

谌容的一生充满了对人生和社会的关照与思考。谌容的文学精神启迪后学,为当代文学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著名作家谌容逝世,代表作《人到中年》为一代知识分子画像

著名作家鬼子等一行到玉林市古村落高山村采风

2025年6月21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鬼子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冯三四,南宁市青秀区作协副主席陈志华,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南宁市摄影家卢伊等一行,在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中教授的陪同下,来到玉林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高山村,进行古村落文化考察与采风活动。

著名作家鬼子(本名廖润柏),广西罗城人,198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一级作家。与作家东西、李冯并称广西文坛三剑客。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买话》《一根水做的绳子》,中篇小说《瓦城上空的麦田》《上午打瞌睡的女孩》《被雨淋湿的河》等。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年度优秀小说奖、《小说选刊》年度优秀小说奖、百花文学奖等,小说集《被雨淋湿的河》选入中国小说50强。

作为玉林师范学院“画说广西”团队的钢笔画画家,张中教授对广西尤其是玉林的古村落情况,非常熟悉。他向鬼子介绍说,高山村因地势较高,免于水患而得名高山村。该村位于玉林城区北5公里的大容山西南余脉,村落始建于明代天顺年间(约1460年),拥有全国文明村、广西民族特色村寨等称号,被列为民族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目前通过修缮古建筑、开发研学课程、建设徐霞客纪念馆等举措,形成“进士文化+研学旅游”模式,累计接待研学游客近万人次。村民自发参与古民居保护与环境整治。

在张中教授和高山村主任牟盈女士的带领下,作家鬼子一行参观了高山村现存的明清古建筑群,走进了高山村宗祠和多座古民宅,对青砖巷道、古屋山墙、木雕壁画、进士匾额等文物、明代古树、古井及徐霞客屐址和徐霞客行踪纪录图文陈列馆,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鬼子一行还参观了高山村张中钢笔画工作室及其画展,并就高山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规划,做了深入交流。张中教授还向鬼子等文友赠送了玉林第一本地方村落历史文化丛书《高山景行 画说名村》等画说广西丛书。

玉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金田》杂志社主编李参天,玉林作协副主席高作苦、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李丙传、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杨荷泉老师等,也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

文:杨荷泉 冯永安 摄影:卢伊琳

著名作家谌容去世,代表作《人到中年》曾引发广泛关注

日,北京市文联发布讣告,作家谌容因病医治无效,于 岁。根据逝者生前愿望,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举行追悼会和任何形式的追思会,家中不设灵堂。

谌容是著名作家、编剧,也是梁左、梁天、梁欢的母亲。她上世纪 年出版个人首部长篇小说《万年青》, 年出版长篇小说《光明与黑暗》。 年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发表在巴金先生担任主编的《收获》杂志上,茅盾先生在第四次文代会讲话中对该作品点名称赞,称其为“中篇小说出现了初步的繁荣”的代表。

年发表中篇小说《人到中年》,迅速引发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以眼科医生陆文婷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处境和心路历程。《人到中年》荣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一等奖,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 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谌容本人也凭借该片荣获第 届小百花奖优秀编剧奖。此外,谌容出版的作品还有小说《减去十岁》《懒得结婚》等,收录于《谌容文集》。

关于影响甚广的《人到中年》,谌容曾撰文回忆: 那是改革开放初期,我想写写那一代中年人,写写那些在単位是骨干,在家庭是顶梁柱的中年知识分子,微薄的收入和累人的劳作使其不堪生活之重。然而,他们仍然凭着良知尽职于社会尽责于家庭,满怀激情地迎接新时期的到来,无愧为一代精英!

年第一期曾刊载谌容短篇小说《信不信由你》,这是她在八旬高龄重启小说创作,写作的一部精妙耐品的新作, ,在资本大鳄搅动的波浪里穿梭翻腾,那份动静自如的潇洒,那种既投入又超脱的游戏精神,与叙事营造的轻喜剧风格相得益彰。

尽管谌容一直低调、淡泊,但她去世的消息引发了文坛广泛关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说:“得悉著名作家谌容逝世,很感震惊和悲痛,谌容是当代文学领域的重要作家,尤其是新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白烨表示,谌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减去 岁》,以及长篇小说《万年青》等,表现出直面当下社会现实,在日常生活叙事中体察人情,剖解人性,凸现人的命运的鲜明特点,体现出浓郁而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她的小说作品和影视作品,为时代作传,为人民留影,是她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学遗产,这也使她以这种方式继续活在文学阅读中。”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看来,谌容是具有新时期文学气质的代表作家,她通过中篇小说《人到中年》最早提出了一个社会问题——中年知识分子的境遇之艰难,尖锐而沉痛,体现了对女性意识的思考和认识。但他认为,《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是一个承担社会身份,同时又承担自我身份的文学形象,“陆文婷的社会身份曾经得到充分讨论,但她作为母亲、妻子的自我身份的讨论还不够。”与此同时,陈福民还特别提出,谌容对于北京作家的影响深远,对北京文学贡献很大。

“她的《人到中年》跨越几十年,是真正的经典之作,她的写作又家常又典型,特别打动人心。”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孔令燕对电影中的一个细节至今难忘:陆文婷的孩子要过六一节,小白鞋没有人刷洗,情急之下用一盒白粉笔匆忙把鞋头上的脏污涂白,医生之家的窘迫、忙乱尽在其中。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