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三部曲》:教育部推荐中小学生必读书目
对童心的赞美,对母爱的歌颂,对大自然的热爱,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与泰戈尔的《飞鸟集》合称“世界儿童文学双璧”
《繁星·春水》是冰心女士得意的诗歌合集,也是人们公认冰心小诗的极高成就。《繁星》中灵动委婉、含蓄隽永的诗歌中,处处体现着冰心士的创作信仰——“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春水》中,冰心女士以歌颂亲情,赞美母爱,颂扬童心为主。她用忧愁而又温柔的笔调,诉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
《小橘灯》是著名散文家冰心的代表作,描写十分细腻,是冰心优秀的散文之一,本书除了《小橘灯》之外还收录了作者其他著名散文作品,这些作品语言优美,内容动人,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对儿童的关怀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寄小读者》是冰心重要的代表作品,冰心女士也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冰心又分别发表了通讯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自然、童真。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她)对父母之爱,对 小弟兄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同病者之爱,使她的笔底有了像温泉水似的爱情。
冰心的文字是那样的清新隽丽,笔调是那样轻倩灵活,从那边着画意与诗情,真如镶嵌在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珠。犹如一池春水,风过后,漾起锦似的涟漪。
我非常尊敬(冰心)老人的为人,喜爱她的作品。她是一个有风骨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有爱心,有感情的人。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冰心一生崇尚“爱的哲学”,歌颂童真、母爱和自然。代表作品有诗歌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橘灯》《樱花赞》,小说集《超人》《去国》《姑姑》,以及译著《吉檀迦利》《园丁集》《泰戈尔抒情诗选》等。

《冰心三部曲》:教育部推荐中小学生必读书目
对童心的赞美,对母爱的歌颂,对大自然的热爱,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与泰戈尔的《飞鸟集》合称“世界儿童文学双璧”
《繁星·春水》是冰心女士得意的诗歌合集,也是人们公认冰心小诗的极高成就。《繁星》中灵动委婉、含蓄隽永的诗歌中,处处体现着冰心士的创作信仰——“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春水》中,冰心女士以歌颂亲情,赞美母爱,颂扬童心为主。她用忧愁而又温柔的笔调,诉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
《小橘灯》是著名散文家冰心的代表作,描写十分细腻,是冰心优秀的散文之一,本书除了《小橘灯》之外还收录了作者其他著名散文作品,这些作品语言优美,内容动人,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对儿童的关怀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寄小读者》是冰心重要的代表作品,冰心女士也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冰心又分别发表了通讯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自然、童真。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她)对父母之爱,对 小弟兄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同病者之爱,使她的笔底有了像温泉水似的爱情。
冰心的文字是那样的清新隽丽,笔调是那样轻倩灵活,从那边着画意与诗情,真如镶嵌在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珠。犹如一池春水,风过后,漾起锦似的涟漪。
我非常尊敬(冰心)老人的为人,喜爱她的作品。她是一个有风骨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有爱心,有感情的人。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冰心一生崇尚“爱的哲学”,歌颂童真、母爱和自然。代表作品有诗歌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橘灯》《樱花赞》,小说集《超人》《去国》《姑姑》,以及译著《吉檀迦利》《园丁集》《泰戈尔抒情诗选》等。
吕魁:文学创作“三部曲”
艺术经历:吕魁,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人,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法学硕士,现就职于运城通宝缤果未来城;2005年至今,在 《人民文学》 《十月》《当代》 《中国作家》 《芙蓉》等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多篇作品被 《小说选刊》 《小说月报》 《中篇小说选刊》转载,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著有中短篇小说集 《所有的阳光扑向雪》《朝九晚不归》 《莫塔》 《把那个故事再讲一遍》;入选人民文学未来大家Top20,荣获第二届人民文学之星中篇小说佳作奖等奖项。
他21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发表的作品近一半和他的家乡有关。他走上文学道路和家人有关,其文学创作经过了3个重要阶段。在采访中,吕魁笑称:“这大体可以说成我的文学创作 ‘三部曲’。”
吕魁写作的动机来源于练字。那是他大学二年级寒假,近20岁的他字写得不是很好。他的爷爷劝他每天抄写三五页唐诗、宋词,说坚持两个月,不仅字会练好,古文功底也会随之加深。一开始,他很认真地一笔一画抄写,可抄了没几天就失去耐心,继而突发奇想,反正目的是练字,不如试着写点什么。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仅一个多月时间,他就完成了以自己及高中三年身边好友为原型的处女作小说《小染》。小说写完,他就把那一沓手稿塞进抽屉,也没有当回事。没想到,小说在山西《黄河》杂志发表了。事后他才得知,他的父亲在收拾屋子时,偶然发现了手稿,读完后觉得写得还可以,就雇了一名打字员,利用休息时间将这部小说打印成册,悄悄地托朋友给了运城作协的一名老师,没想到被发表了。
吕魁从2005年在《黄河》发表处女作《小染》至今,17年来断断续续写了30多篇中短篇小说,一年发表一两篇。2016年至2018年,他发表了《我略知她一二》《一直下雨的星期天》《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3篇小说,还有若干篇随笔、散文。2019年年初,他结束北漂生活,回到家乡运城创业,其间经历了至亲及老友的相继离世,也品尝到创业的酸甜苦辣。他以一年一篇作品的频率,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了《王娜娜女士出门远行》《微醺时各怀心事》 《总有人路口先走》等中短篇小说。
按照时间顺序,他的写作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至2011年,这一阶段他和多数写作者一样,属于无意识写作。6年间,他发表了14篇中短篇小说,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 《莫塔》。 《莫塔》是他写的第5篇小说,在《人民文学》2009年第8期刊发。
第二阶段是2011年至2016年。2011年,他研究生毕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如果说他第一阶段写得更多的是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80后”成长故事。那么,他创作的第二阶段,写得更多的是这一代人青春期症候褪去后短暂的茫然和不知所措。评论家徐刚老师将他那一时期的作品概括为 “后青春时代的日常叙述”。在这一阶段,他开始有意识地去写一些题材,比如 《朝九晚不归》,其中不少桥段源自参加工作后前三年的自身经历及身边朋友的境遇。5年间,他写了两篇短篇小说、3篇中篇小说。 “李敬泽老师曾说,他很期待能读到冒犯到他的作品。这一阶段,我曾试图去写 ‘冒犯’多数人的作品,可惜火候不到,没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吕魁说。
第三阶段就是2017年至今。2017年年初,他的爷爷奶奶在3个月内相继离世,让他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缓过神来。2019年,他辞去北京的工作,只身一人回到家乡运城创业,从事少儿教育培训。事业刚有起色,他的母亲又突发疾病去世。3年不到,他失去3名至亲,一度变得浑浑噩噩,打不起精神。此外,他的创业之路也很艰难。在这样的心境下,他写出来的作品自然而然会带着个人的价值观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感悟。他202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 《微醺时各怀心事》和最近刚完成的新作《总有人路口先走》都是自己近几年人生的某种横断面,把它们通过小说的形式展现出来。
“生活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我成长。我把我的成长和心境写在小说里,以特定的场景、特定的人物说出来,也是我对生活的理解和内心的呐喊吧。我的小说有时代的烙印,也有我的人生历程。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或者像我一样年届不惑的中年人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吕魁笑着说。
相关资讯
中国近现代文学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京味小说)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 曹禺:现代话剧奠基人代表作品:《雷雨》、《日出》、《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