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央纪委网站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忠实地记录下每一个民族走过的足迹,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迪。历史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尊重历史才能赢得历史的尊重,探究历史、追根溯源才能认清现实、把握未来。了解历史,方知初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史、国史和中华文明史,结合世情、国情和情,以史为师,旁征博引,大量运用中国典籍典故,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和力量,用历史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彰显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中国共产从历史中一步步走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总结经验和汲取挫折教训中不断地成长壮大。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不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怎么会知道我们今天所走的道路,就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又怎么能理解中国共产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对中华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刻把握,让我们更清楚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历史中有文化的根。一座遗址、一件文物、一段传说,背后都有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印记。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造就了深沉的历史意识和民族精神。中华儿女无论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重视寻根问祖,通过祭祖、节庆等传统仪式,传承家族谱系,慎终追远,敬畏祖先。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中国人爱打破砂锅问到底,弄清楚来龙去脉,无论做什么学问都讲师承、论考据,都要探究历史,从典章、文字、技艺、器物、制度的传统中寻找源头和对现实问题的答案。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知识分子,无论是从事工程技术还是学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没有不熟悉自己历史文化传统的。陈寅恪等学者既研究国学和中华传统文化,又熟悉西方哲学和文明,最终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家;叶企孙等科学家,都既有强烈的科学精神,也拥有很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寻求民族振兴的家国情怀。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知兴替。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能从自己历史中找到今天的影子,现在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历史的重现。缺乏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就难以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未来发展就会失去方向。忘记过去、割裂历史,文化的生命就无法延续,就等于自断血脉。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大量引用中华文化经典名句,目的就是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根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通过历史的回放,看清楚我们在各个领域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与深化,就能明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往历史的纵深看多远、对未来就能看多远,越有历史感、越能把明天看清楚。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把握其思想理论脉络和历史文化源流,把历史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寻根溯源、融汇贯通,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历史类小说网文推荐书目
华罗庚曾言:学习必须先从踏踏实实地读书开始。对此小编就为各位整理了历史类小说网文推荐书目的相关优秀内容,欢迎各位参阅。 历史类小说网文推荐书目(一) 1、先秦(春秋战国) 《春秋我为王》 《春秋小领主》 2、秦、两汉 《大秦帝国风云录》 《我要做皇帝》 3、三国两晋南北朝 《大汉帝国风云录》 《上品寒士》 《三国之最风流》 《乱臣贼子》 4、隋唐 《唐朝公务员》 5、宋元 《宰执天下》 《大宋帝国征服史》 《北唐》 《混在五代当皇帝》 《宋末商贾》 6、明清 《官居一品》 《晚明》 《草清》 7、民国 《民国之文豪崛起》 历史类小说网文推荐书目(二) 书名:《出埃及记》 作者: (美)里昂·尤里斯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译者: 高卫民 出版年: 2008-10 ISBN: 9787500680376 书名:《白门柳》 作者: 刘斯奋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5-1 ISBN: 9787020048885 书名:《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作者: 潇水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5-01 ISBN: 9787201048918 备注:关于远老时代历史的大型开脑洞活动 书名:《大秦帝国》系列 作者: 孙皓晖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8年05月 ISBN: 9787806239421 书名:《狼厅》 作者: [英] 希拉里·曼特尔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Wolf Hall 译者: 刘国枝 等 出版年: 2010-10 ISBN: 9787532751969 备注:关于欧洲的都铎王朝 书名:《孤城闭》 作者: 米兰Lady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年: 2008-11 ISBN: 9787802288065 备注:关于宋朝公主的故事 书名:《新选组血风录》 作者: (日) 司马辽太郎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译者: 张博 出版年: 2010-6 ISBN: 9787229021627 备注:关于幕府末年时代的日本 书名:《青铜时代的鳄鱼战争》 作者: 潇水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5-01 ISBN: 9787201048895 备注:关于战国时代纷争的有理有据的脑洞 书名:《金瓯缺》 作者: 徐兴业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9-7-1 ISBN: 9787535440600 备注:关于北宋兴衰 历史类小说网文推荐书目(三) 推荐作者: 清新派: 府天 文字细腻,布局优雅,勾心斗角描写合理。《武唐攻略》水准稍差,其余都不错 贼道三痴 文风清新,故事情节张弛有度,节奏分明。 水叶子 作品代入感强,主角一般抄诗高手。缺点是几本书发展流程差不多。 集古字 喜欢贼道三痴的,应该会喜欢他 热血派: 酒徒 煽情高手,战争描写荡气回肠。 天使奥斯卡 煽情功底不亚于酒徒,狗血水平更高一层。不过此人一别称奥特慢,二别称奥公公,可见其更新…… 阿菩 铁血热血战争文。 轻松派: 斩空 《高衙内新传》乃是奇葩。 月关 文字驾驭炉火纯青,行文如羚羊挂角。不过历史考据就不谈了 三戒大师 文风诙谐,语言滑稽。《权柄》水平不高,其余都不错。 蚕室废人 听名字就知道经常太监……此人据说是龙门飞甲、建伟业的编剧,文字功底有保证 纳尔逊勋爵 文明冲突描写精彩,另,此人信教 屯田派: 老白牛 种田屯兵发展流,可以亚于山鸡桑(台湾) 严谨派: cuslaa 写考据严谨的主角无敌爽文。 阿越 《新宋》再好,不如百度新宋吧好。 猜你感兴趣: 1. 2. 3. 4. 5. 6. 7.
司各特和他的历史小说-中华读书报-光明网
■陈启 奥斯汀的抱怨 1814年,伦敦街头巷尾都在热议一部新发表的小说《威弗莱》,小说以一位年轻英国绅士的遭遇为线索,讲述60年前詹姆斯人图谋恢复斯图亚特王朝,在决战中落败,而反叛的苏格兰高地人惨遭伤亡。不同于传统的哥特式小说,它以真实历史为题材,描绘了英国,尤其是苏格兰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等方方面面的真实画面。以前从未有人这样写过,因此让人耳目一新。小说中既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又有虚构的人物及其悲欢离合,两者完美结合,似真似幻,完全是前所未有。更让人好奇的是,《威弗莱》是以匿名发表的,这个天才的作家不仅成了沙龙里风雅太太、小姐的热门话题,裁缝、铁匠们也在工余饭后纷纷猜测此人到底是谁,就连摄政王也成了《威弗莱》作者的拥趸,在晚宴上多方询问,想一探究竟。 但刚刚完成长篇《傲慢与偏见》的简·奥斯汀慧眼独具,一眼看出了底细,猜到《威弗莱》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沃尔特·司各特。奥斯汀素来喜欢司各特的诗歌,对他的写作技巧了然于胸,尤其是他对苏格兰风貌的描写常使她钦佩不已。因此,读了《威弗莱》,她立刻就明白了作者为何人。此时的奥斯汀虽已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但与声名显赫的大诗人司各特相比,地位和影响还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因此,她在给亲友的信中调侃,说司各特越界,抢了她的饭碗。“沃尔特·司各特没有理由写小说,特别是好小说。这不公平——他作为诗人已经名利双收,不该来抢别人的饭碗——我不喜欢他,也不喜欢《威弗莱》,若能控制住自己的话——但恐怕控制不住。” 那么,大诗人司各特为什么突然写起小说来了呢? 司各特的转向 司各特生于爱丁堡,父亲是苏格兰律师,精通法律和教会史,曾任行政司法长官。他一生爱好收集古物,家中收藏的苏格兰文物琳琅满屋。司各特幼年时得小儿麻痹症,以致腿萎缩,行走跛脚。由于长期卧床,他把时间都花费在读书和把玩家中的文物上。他喜欢读骑士冒险的书,常常把小鹅卵石当作士兵摆列成队,将听来的、读到的战争故事一遍遍演绎。对古老的歌曲和民谣他兴趣尤浓,10岁时已经收集整理了好几册古代歌谣。成年后,他常外出旅游,断壁残垣、古迹遗址、墓碑石碣都会流连忘返。为了搜集传说、民谣,他可以住荒山野地,睡羊倌棚屋。遵照父亲的意愿,他22岁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当了律师,但对打官司不感兴趣,不久就放弃,专事文学创作。 1805年,司各特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历史叙事诗《最末一个行吟诗人之歌》,诗中苏格兰绚丽的自然景色和古老的风土民情大受读者欢迎,很快就卖出了三万册。此后,他一发不可收,陆续出版了《马密恩》和《湖上夫人》等九部长诗。这些叙事诗大都写中古时期氏族之间,苏格兰与英格兰封建主之间的争斗,情节曲折,浪漫神秘气氛浓郁,民间风尚、习俗在他笔下熠熠生辉。华彩的结构,流畅的韵律,生动的叙述,浓郁的苏格兰风情,使他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诗人,他的诗歌一出版就被抢购一空,人称“吉星高照的勋爵”。 但是到了1814年43岁时,他却突然转向,放弃了一向擅长的诗歌创作,转为长篇历史小说的写作。《威弗莱》之后,他陆续发表了《清教徒》《爱丁堡监狱》《艾凡赫》等,从1814年创作第一部历史小说《威弗莱》起,到他1832年逝世的18年间,他共出版了27部长篇历史小说,外加无以计数的传记、历史和文学评论,以及很多中短篇小说。 司各特的创作转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对苏格兰历史、风俗以及民间传说长年累月的收集整理,使他在素材运用上游刃有余,而小说比诗歌更容易展现壮阔的历史画卷,创作手法上也更能挥洒自如;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那时的拜伦已经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等名篇巨作,声名如日中天。与拜伦相比,司各特自叹不如:“我感到在拜伦更加强有力的天才面前,我最好是谨慎地偃旗息鼓……因为拜伦胜过了我。”可以说,司各特的创作转向是一次清醒的重大选择,当意识到与天才拜伦无法在诗歌上一争高下时,他决然转向,另辟蹊径,在历史小说的创作上开创出一片新天地,由此也奠定了他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历史小说之父 司各特的历史小说不仅多产,而且像《威弗莱》《爱丁堡监狱》《艾凡赫》等都被公认为充满魅力的经典文学精品。英国的狄更斯、萨克雷,法国的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梅里美,俄国的普希金,美国的库珀都曾坦言,在创作中受到过他的影响和启发。丹纳说他“是他那个时代的宠儿,整个欧洲都读他的书,他可以与莎士比亚相比,并且几乎可以与他平起平坐”。在我国,早在1905年就由林纾翻译了《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即《艾凡赫》),此后,他的一些重要作品陆续翻译出版,拥有大量的读者。 在欧洲文学史上,司各特被尊称为“历史小说之父”,因为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品种,在历史真实和文学虚构的完美结合上,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他笔下的主人公常常是品质正直的绅士,一方面认同取代封建宗法制乃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又对古老苏格兰民族受宗主国欺压、盘剥充满同情,是个游移于社会矛盾或民族冲突之间的人物。他的遭遇总是与重大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朝代的更迭,民族的争斗,阶级的兴衰,总是裹挟着他,使他不由自主地走完一段坎坷人生之路。著名历史人物总会出现在司各特的小说中,但并非主角,且总是按照传说而非穷究历史真实来塑造,因为在他看来,两者并不背道而驰,而是常常时有交叉,时有重合。当然也常有不一致的时候。这个时候司各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传说,而不会试图去修正或改变。他会顺着传说推波助澜,让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更加丰满、浓烈。他特别注重对人物所处环境的描写,最擅长描绘苏格兰的景色风光、民族风俗,尤其注重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精神信念,并具化到人物的心理、行为之中,造就浓郁的历史氛围,因而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和虚构的故事情节在他的笔下调和成了一个整体,臻于完美。 当然,司各特的27部长篇历史小说也良莠淆杂,尤其是他后期破产,欠下巨额债务,只能用写作来抵债,不惜粗制滥造。例如,《皇宫猎官》竟然只花四天就写了半部。他与出版商签下了一大批约稿合同,至于写什么内容,他自己从未想过。与后来的巴尔扎克一样,他贪恋奢侈生活,对朋友慷慨大度,殷勤款待,在夜宴上吹风笛,唱民谣,欢舞,狩猎,这些还必须在他自造的苏格兰古堡中举行。这样,缺钱欠债便成自然。为了维持贵族的脸面,他拒绝皇家银行和私人的巨额资助,以发奋写作来偿还债务。于是,创作质量和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到61岁时(1832)走完了他作为历史小说家的辉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