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三十年成就新质华章-中国社会科学网
自1991年全球第一个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算起,汉语网络文学已走过了三十余年的历程。中国网络文学三十余年成就非凡,不但使自身成为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成为当代中国人喜爱的精神食粮。网文出海更是彰显了文化自信,传播了中国声音,网络文学正在创造一个“中国时代”。新的审美范式吸引当代读者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充分利用“人设”“金手指”“造梗”和“脑洞”来设置情节,营造故事。其中,仙侠、都市、历史、现实、玄幻、轻小说、游戏、科幻等类型小说更具人气。网络文学沟通当代读者群,以多种方式融入当代读者的审美生活,在澎湃新闻与阅文集团联合发布的《2023网络文学十大关键词》中,“考研”“种田”“非遗”“短剧”“坐忘道”“无CP”“全员上桌”“智商在线”“AI金手指”“霸总全球化”等词上榜。那些霸占各文学网站榜首的“头部”作品,往往拥有宏大的世界设定,人物在各种“平行世界”中穿梭而命运跌宕起伏,比如《道诡异仙》(狐尾的笔)、《灵境行者》(卖报小郎君)、《宿命之环》(爱潜水的乌贼)等。快节奏、轻松、“有梗有脑洞”的“小白文”,天然适合碎片化阅读,众多读者因其消遣性、陪伴性和高黏性而追更不止。比如,天瑞说符的《我们生活在南京》和爱潜水的乌贼的《长夜余火》就是深受当代读者喜爱的“脑洞文”。网络文学大多讲述的是普通人不断成长的历程,从传统文学的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了“生活流”叙事。尤其是近年来,网络文学作者更自觉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历史、现实、科幻等多元题材中,“国潮”写作形成年度风尚。《粤食记》的寻味寻根、《唐人的餐桌》着眼传统美食、《洞庭茶师》的茶文化、《我本无意成仙》的非遗元素等,古老的中国元素焕发时尚气息,作品往往“一书封神”,迅速“出圈”。以人民性的艺术品格打造文艺精品网络文学经过三十余年的洗涤和锤炼,创作出了诸多文艺精品。这些网络文学作品一方面给人们带来极致的阅读愉悦,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时代和社会的探索与思考。网络文学从玄幻穿越向现实观照的转向正是网络文学人民性崛起的表征。近年来,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增速超20%,2023年,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再创历史新高,新增读者“00后”占比过半,现实题材成为阅文女频五年复合增长率TOP1品类。阅文集团主办的第七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总计收获作品38092部,同比增长26%。当前,“现实+”题材成为网络写手竞相进入的场域。网络写手以独特的想象力拓宽现实题材领域,重新定义现实题材文学。如扫3帝的《只手摘星斗》描写了卫星导航这个既富有时代性又不乏神秘性的题材;眉师娘的《茫茫白昼漫游》刻画了盲人按摩师这个小人物的生存理想和命运浮沉;慢三的《狐之光》以二十年的社会变迁为背景写出了女性命运的辗转与韧性;流浪的军刀的《逆火救援》聚焦民间救援力量,柠檬羽嫣的《柳叶刀与野玫瑰》讲述了神经外科铁娘子的故事;何常在的《向上》描写了三个年轻人在家乡奋斗的故事。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以丰富的文化形态刻画出大众的日常生活图景,体现出对大众深层次精神需求的关注和对时代表征的洞察,充满人文关怀。网络写手以“嘴替”的方式把大众的日常生活表达出来,通过阅读与自身经历相似但又经作者想象补充的生活图景,读者的关注得到了反馈,与作品产生共鸣。优秀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精品佳作,描摹了当代中国的全息画像,传递向上、向善、向美的价值理念。产业链运营激发强劲生产力网络文学自诞生以来,就成为大众文化和泛娱乐产业最重要的供给侧。网络文学联动影视、动漫、游戏、文旅等下游产业,共同构成全产业链体系,成为IP市场的重要资源库。以影视行业为例,当前荧屏走红的影视剧大多来自网络作品的改编。在网络文学IP影视化中,起点、晋江、中文在线、17k等老牌文学网站持续发力,豆瓣阅读、知乎、番茄小说、七猫等后起之秀崭露头角,网络文学改编剧连续五年占据影视剧播放榜的半壁江山。网络文学产业链价值持续放大,粉丝基础、优质内容和易开发性催生出IP改编业态,IP转化不断迭代升级,从内容的生产运营、用户与市场的需求以及IP衍生等多方面都呈现出了新态势。近几年,继《庆余年》《开端》等网文改编的影视剧成为爆款后,越来越多的网文被改编为剧集。以《斗破苍穹》《斗罗大陆》为代表的网文改编电影更是成为网站热度贡献主力。在微短剧红火的当今,网络文学的重生、逆袭、穿越等题材为微短剧提供了重要的改编资源,微短剧则成为释放“中腰部”网文IP价值的风口。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拥有大量“中腰部”网文IP的平台在微短剧的新风口中有望实现平台价值的跨越式增长。网文出海确证中国文化自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输出,是中国文化和软实力提升的确证,在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赢得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赞誉。中国网络文学的出海,最早可以回溯到1998年,宝剑锋、玄雨等人的网络小说以繁体中文版向东南亚华语读者传播。网络文学出海总体经历了五个阶段:中文发表出版阶段、翻译出版传播阶段、翻译在线传播阶段、IP开发阶段、建立海外生态阶段。2001年后,网络文学平台,如幻剑书盟、起点中文网、盛大文学等相继成立,一批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以销售内容版权、翻译实体出版物的形式在东南亚、东亚等亚洲主要文化圈传播。2012年起,Wuxiaworld、Gravity Tale等国际网络文学平台和Munpia、Narou、Rulat、Pratilipi等亚洲网络文学平台陆续创立,中国网络文学通过翻译、版权合作等方式,将热门网络文学作品持续推广到海外文学平台,受到亚洲乃至全球市场的关注。2016年起,IP全版权开发成为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重要手段,该模式以单一版权贸易为主,改编后授权为辅,出售、改编和翻译的影视剧、动漫、游戏等新文娱形态作品数量不断加大,质量不断提升,覆盖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如今,中国网络文学在全球进入生态出海的重要阶段,网络文学出海不再局限于网络文学单一版权贸易,更聚焦于阅读、创作一体化平台和多样化视听平台的搭建,推出国际化数字阅读应用。各企业也加大了海外投资的力度,在多地成立跨国公司,投资网络文学平台,与文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网络文学出海主要以实体书出版、翻译在线传播、IP转化传播、建立本土生态、投资海外市场五种方式进行。在实体书出版层面,亚洲出版规模超6000部,东南亚地区发行量最高达3万多册。在翻译层面,亚洲翻译作品数量超9000部,起点国际、推文科技、点众科技、畅读科技等企业平台,通过AI机翻、人工翻译、本土精翻等方式已实现在线翻译传播。IP改编是出海的重头戏,《修真聊天群》《元尊》等数百部改编动漫上线亚洲平台,《庆余年》《雪中悍刀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改编影视剧在东南亚地区收视率居高不下。当前,网文、游戏、影视已成为“文化出海”的三驾马车。(作者系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网络小说不等于幻想小说,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越来越“被看见”
6月29日,网络文学现实主义大赛获奖作品影视签约仪式暨第三届大赛推进会在沪举办。本次活动主题名为“倡现实主义创作,扬网络文学正能量”,旨在阶段性总结第三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情况,并组织作家交流探讨创作心得及未来创作方向。现实主义题材写作帮助网络文学打破套路化2015年,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指导、阅文集团主办的首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在上海启动。至今已是第三届。第三届征文自2018年初启动至今已收到3500部作品。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称,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这一平台已孵化出了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如第一届获奖作品《复兴之路》《二胎囧爸》《相声大师》等5部作品已出版纸质书;第二届获奖作品《大国重工》、《明月度关山》和《朝阳警事》将于今年8月由文艺出版社出版纸质书;《韩警官》、《贼警》的影视版权已签约,将以影视形式与大众见面。他表示:“这么多好作品通过大赛形式源源不断地出现,也是说明现实主义题材与网络文学的有机结合绽放出了新的火花。网络文学所特有的想象力丰富、立足大众视角、呈现百花齐放等特点与现实主义题材相结合,形成了一部部与当下多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产生共振共鸣的,人民喜闻乐见的正能量作品。”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起点中文网副总编李晓亮进一步透露,目前第三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的参赛作家已覆盖到全国绝大部分地级市,绝大部分是兼职作家,原职业覆盖教授、技工、律师、医生、编剧、白领、小企业主、农民工等各行各业。“大家知道,网络原创文学,最初是从幻想题材开始,玄幻、武侠、科幻、仙侠、游戏等题材铸就了早期网络文学的兴盛。但是单靠幻想,撑不起一个行业,长久而言,也无法满足数亿网络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近些年来,就有很多读者与评论家对网络文学作品不满意,说剧情套路化,人物脸谱化。为什么?因为不接地气。只靠幻想,没有从现实中吸收营养,没有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终究段子会用完,思路会枯竭。”在他看来,现实主义题材的写作正在帮助网络文学打破套路化、模式化的症结,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种偏现实的生活题材作品越来越受读者喜爱,亲子、职场、婚姻等等题材都引起追读热潮。各种传统文化作品也越来越受到读者追捧。各种励志题材的涌现,也成为了读者的精神食量。”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林庭锋IP改编深化现实主义内容价值除了第三届大赛的阶段性成绩突出,往届作品亦展现出了长线、可持续的内容价值。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林庭锋透露,在已经圆满落幕的前两届大赛中,参赛作者累计超过12000名,参赛作品更是突破了15000部。在会上,阅文集团正式宣布与合宝文娱集团达成合作,将与《大国重工》作者齐橙共同启动该作的IP开发项目,进一步深化现实主义优质作品的内容价值。《大国重工》获得了第二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最高奖项——特等奖,聚焦重型装备领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以极强的故事性成为IP改编剧的优质上选。该剧预计将于2019年下半年开拍,原著作者齐橙也将深度介入开发过程,助力该剧开发。阅文集团版权授权总监王韬称,根据2018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最近三年立项的电视剧中,超过一半作品是当代现实主义题材。“无论是市场还是行业,都在释放同一信号——打造精品现实主义题材,或将成为未来影视发展的全新破局点。”作家齐橙《大国重工》作者齐橙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他感慨,现实主义创造从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创作的源泉永远来自生活。你要植根于读者,就必须植根于生活。从一般被认为网络文学起源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到最近几届现实主义题材征文作品,现实主义元素从来没有离开过网络,这些年应该是越来越兴旺了。哪怕是一些架空的玄幻小说,也带有浓厚的现实元素。”“说一个更远一点的,《西游记》,其实也写的是明朝的市井生活。我们起点网的很多玄幻作品,反映出的人性、价值观和人情世故,都是来源于现实的。”“网络文学门槛相对比较低,更容易吸引各行各业的人。这些人或许没有接触过文学训练,但是他们来自基层、草根,他们热爱自己的行业,了解自己的行业,能写出各自行业的精彩,所以在网文行业中,我们容易找到各行各业的作品。”齐橙如是说。现实主义题材可以写,值得写凭《相声大师》获得首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一等奖的“90后”网络作家唐四方说:“现实主义题材,第一是可不可以写,第二是值不值得写。现实中有这么多事情,这么多行业,这么多人物,都可以写出很完整,很精彩的故事。”“而且有一些事情,有一些人不应该被我们忘记。齐橙老师写工业文,卓牧闲老师写警察题材,李开云老师写家庭题材,我的《相声大师》写的是整个传统曲艺的没落。我当时也可以选择写幻想主义题材,但是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现实主义题材,也引入了很多现实中存在的人物,包括马三立先生,侯宝林先生。这些老艺人不应该被遗忘,也不应该被幻想取代。”作家唐四方唐四方曾在小说中写下这么一句话:所谓的责任和使命,从来不是要求你去做什么,而是你要去做。“我觉得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值得我们去写,也应该去写。有一些读者可能之前不太了解,通过阅读小说,才可能去关注某个事情,我觉得这就是写作的最大价值了。写作的话,你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也可以解决一个问题、记录一个事情,但只要是对社会有意义的,只要是正能量的,就是非常好。”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林庭锋感慨:“对于网络文学作家而言,大赛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与写作思路,让创意实现价值。对于爱好现实题材的读者而言,大赛提供了新时代的文学样本,唤起了人们的热情和关注。对于我们阅文而言,大量优秀作品的涌入也进一步提高了我们文学内容储备的数量、质量,同时也坚定了我们丰富数字阅读品类的决心与方向。”彭卫国表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希望看到更多以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为题材,特别是给上海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的,发生在身边的浦东开发开放为题材的优秀作品。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作家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也希望更多影视公司关注这一大赛,开发更多影视剧,让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以更多文艺形式与大众见面。”
书写一线“凡人英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迎来爆发期
“我们的落笔可以是星辰大海,是一个个凭空创造的玄异世界,也可以是汗流浃背抡起重锤的铁匠、手指粗糙却手艺精湛的木匠……”阅文作家柳下挥表示,当下的、现实的、民族的,是尤其具有共情力的题材和方向。作为业内率先倡导现实题材创作的网络文学平台,阅文早在2015年就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下举办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迄今已举办六届推出十余万作品。截至2022年5月,现实题材已成为阅文平台增速第二的品类,累计读者超6000万。在大赛带动下,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网络文学创作蔚然成风,幻想题材不再一家独大,网络文学类型和风格出现结构性变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本届大会为期三天,阅文集团亮相网络文学新时代十年主题成果展、网络文学企业特色展、IP嘉年华等多项活动,全方位展示网络文学生态建设的最新实践成果。内容培育、作家生态、网文出海、IP可视化等板块,全面呈现精品内容打造、IP全链路开发的最新成果,让观众从实体出版、有声、动漫、影视、游戏、衍生品等不同形态感受好故事的魅力。报告显示,2021年网络文学创作主力仍延续年轻化特征,20-30岁占比为45.7%、31-40岁占比为38.4%。年轻群体处于网络文学用户群体核心地位,90后群体占比近五成。据测算,过去十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营收规模从24.5亿元增长到267.2亿元;作品规模从800余万部增长到3200余万部;注册作者从419万人增长到2278万人,增长超过4倍;用户从2.3亿人增长到4.9亿人;IP营收规模从不足1亿元增长至4亿多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此外,越来越多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被翻译出海,2021年我国网络文学出海作品总量已超30万部。过去十年,海外市场营收从2018年4亿元增长到2021年3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