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馆跨界合作打造——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回响到“一带一路”的上海实践档案文物展在沪揭幕
一史馆跨界合作打造——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回响到“一带一路”的上海实践档案文物展在沪揭幕字号:T|T2023-12-26 17:10 来源:档案春秋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丝路精神,助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12月22日,由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大道同行 海纳百川——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回响到‘一带一路’的上海实践”档案文物展在上海市档案馆正式向公众展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王鸿运,上海市档案局(馆)长徐未晚,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委书记、馆长赵峰出席展览开幕式。此次展览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举措,是落实总书记对新时代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和在上海考察时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鲜活成果,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特殊的历史意义。本次联合举办展览,为一史馆“丝绸之路历史档案”系列展览增加了绚烂多彩的“上海篇”。展览从绵亘万里的古丝绸之路说起,通过“会通中外”“和合四方”“风气之先”“幸福之路”四大板块,运用250余件(组)档案文献、文物、照片、视频等,生动展示了古丝绸之路发展演变,明清时期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璀璨历史,近代上海开风气之先的城市发展历程,特别是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上海作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以排头兵和先行者的担当,勇挑重担、创新突破的累累硕果,共同展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开放、发展的美好未来。本次展出的超过八成展品为首次在上海集中展示,多为难得一见的珍品。第一部分“会通中外”。展出了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代表船型之一,由非遗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传承人打造的大福船仿真模型;明万历朝记载皇帝亲军羽林卫情况的武职选簿《羽林右卫选簿·南京亲军卫》,记载其中数人先辈曾跟随郑和船队下西洋的事迹;反映中国与俄罗斯、朝鲜、阿富汗、泰国等国家明清时期贸易情况的信函、进单、奏折、《海道图》……观众可以穿越历史,深入感受由古丝绸之路带来的不同文明跨越河山、舟楫扬波、互通交融的历史画卷。第二部分“和合四方”。展示有本次展览幅面最大、宽度达4.5米的展品——明崇祯年间《赤道南北两总星图》,该图由明朝礼部尚书徐光启及德国人汤若望、意大利人罗雅谷等合作完成,它是东方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幅皇家星图,是东西方天文学家共同参与创作的科学作品,体现了当时天文学的最高水平;《康熙算草》《亚西亚洲图》《谐奇趣西洋水法图》、葡萄牙等国国书等档案,这些兼具历史研究和艺术价值的珍档充分展现了明清时期中西方在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交流互鉴、和合四方的灿烂文明史。第三部分“风气之先”。有入选第一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档案,该厂是第一家中国人自办的大型企业,即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军舰;轮船招商总局印章,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家航运企业,在上海诞生并以上海为中心,相继开辟了中国商轮第一条近海商业航线、第一条长江商业航线,以及日本、东南亚、英国、美国等航线;中国第一所由华人自办的大学——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获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金奖证书……这些精彩的档案文物勾勒出近代上海以港兴商、以商兴市,在风云际会中成为中西文明碰撞交流、海纳百川、开风气之先的国际化都市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幸福之路”。展示了十年来上海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始终积极响应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围绕标志性工程和重大战略平台精雕细琢,全力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上海力量”的最新成果。其中有新时代“钢铁驼队”中欧班列上海号、洋山深水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的档案图片,这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已基本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使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还有老挝留学生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等展品,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民心相通”写下生动而温暖的注脚。展览将展出至2024年4月下旬,展览地点为上海市档案馆(浦东新区前程路811号)南一楼专题展厅,观众可通过“档案春秋”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档案馆”微信小程序或致电021-38429688转1101预约参观。

南通市档案馆专程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参观学习交流 - 部门动态
南通市档案馆专程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参观学习交流 来源: 南通市档案馆 发布时间:2024-07-11 字体:[ 大 中 小 ]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馆和新时代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了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目标任务。总书记重要批示寄予着对档案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饱含着人民领袖对档案人的深切关怀,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三周年之际,南通市档案馆馆长陈海兵一行专程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参观学习,重温谆谆嘱托,感恩奋进前行。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门负责收集管理明、清两代及各朝代中央机构形成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明清档案达1000多万件。一史馆副馆长王金龙接待了陈海兵一行,并陪同参观了“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展”“守护国家记忆 传承民族文脉——明清档案事业发展历程展”“盛载千秋——明清档案装具陈列展”。参观后,双方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聚焦“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好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下一步在加强档案学术研究、推进档案保护与利用、开展档案展览教育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下一步,南通市档案馆将牢记谆谆嘱托,开拓创新,走稳践行重要批示精神的新征程。一是更加学深悟透,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文化遗产保护等重要论述结合起来,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推动档案工作创新发展。二是更加着眼长远,按照《“十四五”全市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保管好利用好档案,让档案工作更好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践行好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三是更加担当作为,始终牢记为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贡献更多档案智慧和档案力量,用实打实的工作业绩检验学习贯彻重要批示精神的成效。 办公室 分享到:--> 累计次数: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共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第十次员大会胜利召开
7月5日,中国共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第十次员大会在一史馆新馆胜利召开。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以下简称馆局)副馆局长、机关委书记魏洪涛出席大会并讲话,馆局机关委副书记张灼连到会指导。一史馆馆长、机关委书记孙森林在闭幕会上作总结讲话,副馆长高建平、韩永福以及离退休老员、在职员共141人参加会议。大会现场 大会听取和审议了孙森林代表一史馆机关第九届委向大会作的题为《扬帆正当时 启航再出发 以的建设新成效保证新时代明清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报告和一史馆机关第九届委员会关于2017年至2022年6月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一史馆机关第九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经过充分酝酿,按照法定程序产生了一史馆第十届委和第一届纪委,11名同志当选为一史馆第十届委委员,7名同志当选为一史馆第一届纪委委员。大会提出,随着新馆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明清档案事业发展迎来了新时代。委工作完成后,一史馆馆机关的建设同样开启了新征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精神,全面贯彻学习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全面从严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握“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践行“五个坚持”。大会要求,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为主线,不折不扣落实上级组织关于的建设任务要求,持续深入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着力深化理论武装,建强支部战斗堡垒,大力弘扬伟大建精神,凝聚干事创业力量,努力开创一史馆机关建工作新局面。大会号召,全馆各级组织和广大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周围,牢记初心、勇担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的建设工作新局面、新成效,为明清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作风保障和纪律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