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09 20:17:32
关外西风:月入百万是什么体验?我在17K解锁新成就 我是关外西风,上一次像这么激动的时候,还是年初,月入二十万,那时候感觉自己这辈子都会记着那个时刻。那应该是我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保持月入二十万这个成绩,足以让我激动好几年了,没想到它这么快就被打破了。编辑跟我说的时候,我以为是三十万,可是当他说出一百万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呆住了。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就是百万富翁,那可是整整一百万啊。而我.......一个月成为百万富翁。我的妈呀,这实在太刺激了。稍微冷静下来,回想以往又觉得有几分心酸感慨,初中辍学,外出学厨,可又觉得人生不该如此,不甘于平凡。我还记得自己在横店艰难的那些岁月,因为接不到戏,在出租屋里整整饿了三天,靠喝自来水度日,也曾睡过公园的长椅,更被人欺压过。有一句台词我特别喜欢,我从未忘记自己出身低微,凡事儿让人三分。穷不与富斗,看到一些比较豪华的东西也都躲得远远的,哪怕是价格没那么贵,依然心里觉得不属于自己。我穷过,而且穷已经刻入骨髓,前段时间去了一趟17K总部,参加庆功会,我在网上搜寻着酒店,发现北京的酒店是真的贵,随便一家普通的都三四百,稍微好一点的就五六百了。就是找个地方睡一觉,就要这么多钱?我觉得不值,非常不值,找了好半天,找到一家快捷酒店,两百四十九块一晚上,就差一块钱就是二百五了。可是我很高兴,毕竟便宜是第一位的。到了北京后,跟编辑吃饭的时候,他看着我说,你一个月二十万的大佬,怎么抠搜成这样啊?活的还不如我一个月入两万的。我只有苦笑,有些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已经形成,我自己无力改变,仔细想一下自己的这种变化,我感觉穷已经刻入了我的骨髓。生于贫穷,可我不甘平凡,《重回1990》又名《重返1988》这本书对我改变太大了,2020年的五月二十二号,我在17K发了这本书的第一章,2021年的一月十号,我收到了人生中第一笔二十万稿费,2021年的五月十号,我收到了人生中第一笔一百万的稿费。一年的时间可以改变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嘛?我之前是不相信的,然而我在17K却看到了光,或许只有创作才会如此快速的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人们都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然而我却知道,不是每一点星星之火都有机会燎原,更重要的是有没有乘风之势。一个好的平台能够将星光之火,推动到与日月争辉,而17K显然具备这样的能力,每一部好的作品能够广为流传,都离不开平台的大力推广。我看到今年来平台涌现出一大批的优秀作品和作家,相信不就得将来会有新人超越我的成绩,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来17K的这一年,我解锁了自己人生中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作家年会,第一次过节、过年收到网站的礼品,第一次网站给作者买商业保险、第一次接受采访、第一次月入二十万,第一次月入一百万,第一次感受到一个大家庭可以如此温暖。五月底即将迎来又一届作家年会,依稀记得去年我第一次参加17K三亚举办的年会,那时候我的书还没有爆炸,因为刚买了车,手里拮据的很,良玉当时让我去参加年会,所有花费全部报销,就算是报销,也得先自己垫付。我其实很想去,可是囊中羞涩,良玉知道后说要借给我钱,我不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自尊心在作祟吧。最后他跟我说,立即给你涨保底,这个月多发点,免费来三亚玩玩嘛,于是我人生第一次去了三亚,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对于网站有了更多的了解。即将迎来我在17K的第二次年会,这一次是在重庆,相比去年,我似乎多了更多的从容和期待。我始终相信,一个好的平台是值得作者守护并一同风雨兼程前行的,最后的最后,我想说的是,来吧,下一个百万富翁说不定的就是你。
...《精卫填海》是民间故事。《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的女娃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中国上古神话中记录了很多典型的非自然死亡,其中的意外让人看到了先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和无能为力,同时也透出了生命的脆弱。女娃的死就是一种因事故而亡,展现出生命的脆弱和大海的强大。著名作家茅盾则认为:精卫与刑天是属于同型的神话,都是描写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的,这是属于道德意识的鸟兽神话。
“森”是木字旁,森(读音sēn)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说文》中说“森,木多貌。”可见,“森”的本义是树木茂密的样子。后引申为众多。又由本义引申为阴森,幽暗的样子。“森”是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森”字由三个“木”字按照品字结构组成。但商代甲骨文刚开始时并不是按照这种结构组成的,而是在一条直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森”的结构才开始变化,且延续到后世。“森”字是会意字。由三“木”构成,意思是由特别多的树连在一起,由此也产生了森林的含义。“森”的本义是指树木茂密的样子。杜甫《蜀相》中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里引申为众多之义。张九龄《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中说“羽卫森森西向秦,山川历历在清晨。”森林里光线幽暗,故引申为阴沉、幽暗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