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10 12:54:14
以下为我后期补上的观前提醒1、本文为架空世界,几乎原创世界观,除开第一卷,都是偏武侠风,不接受的可以首接离开。 2、由于第一卷年代久远,前后期文风差距大3、本文并非纯粹言情,对许多配角也有描写。 剧情上有自己的主线,女主和海哥都不是恋爱脑。 一道黑影在林中飞驰,行进之时惊动林中飞鸟,簌簌落下多片竹叶,而在她身后不远处,一群人还紧紧跟着。 你偏头往身后瞄了一眼,足尖一点,踩住那纤细但极具韧性的竹枝,将其压弯。 “果然还是只有解决了你们才能脱身。” 竹枝松开,你借着反作用力向着先前行进的相反方向弹去。 这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快的那些追兵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一把毒粉撒了满脸。 毒粉进了眼睛,疼痛难忍,不少人睁不开眼,弯腰痛呼。 你一脚踏在竹子上,另一只脚一蹬竹子,怀中两把匕首出鞘,见血封喉,只是一下划过,就收走了在场所有追兵的性命。 你转了一圈把匕首收好,随后提气运转轻功。 ——待你赶回家己是日落西山,这个时间,想必寻常人家连晚饭都己经用过了。 家中冷冷清清,安安静静,院子内空无一人。 你蹑手蹑脚推开门,鬼鬼祟祟向厨房里望了一眼。 果不其然,案板上空荡荡,灶台下的柴火连余温都没多少了。 你扁了扁嘴,摸摸自己饿的咕咕叫的肚子。 若是没有那追兵耽误,想必你也不至于连晚饭都赶不上。 奔波了几日,回家连饭都吃不到热乎的,这也太悲哀了。 不知道艾尔海森有没有给你剩饭啊……你略微思考了下,然后想到他的性格,又在心中疯狂摇头。 也不知道街市卖烤鸭的王大爷收摊了没。 “王大爷一般酉时一刻就收摊,如今还差一刻便到戌时,你觉着你现在出门还能买到烤鸭吗?” 你身子一颤,不用多想,这身后传来的击碎你最后侥幸的声音自然是属于艾尔海森的。 “可是我好饿啊,海哥,你还记得这个点集市还有哪些摊位没收摊吗?” 你哭丧着脸,可怜巴巴摸了摸自己扁扁的肚子。 江湖儿女不拘小节,自然也不妨碍你与他单方面的称兄道弟。 “我好饿啊海哥,今夜如果没有吃的,明早你就见不到我了。” 你双手平举,“明早你就只能看见一只饿死鬼堵在你门前。” “可你现在的动作分明模仿的僵尸。” 你一摆手,“重要的是我今夜能不能有吃的。” 艾尔海森双手环胸,靠在门框上。 你听到他的话,凭空生出一股气力支持你飞奔回屋。 怀着喜悦期待的心情“啪—”的一声撞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你那似乎没变的乱中有序的屋子。 空气中飘荡的灰尘无不在提醒你,这间屋在你离开的几天间并无人进出。 赶来的那人无情补刀道,语气中隐隐藏着一丝笑意。 你宛如霜打的茄子一般肉眼可见地蔫了下去,最后顺理成章地靠在他的身上,手爪子不老实地往上摸,然后被他一掌拍掉。 “把衣服换了,一会儿陪你去灯会夜市。” 对啊,今日是上元节,有灯会夜市的啊,而夜市上的售卖的那些小吃,不正好能填你的肚子吗? 也是你这几天在别地忙糊涂了,加上回来的时候走的小道,没能看到街市上那准备的花灯和焰火。 哈哈哈,街市上的饺子年糕和元宵,你来了! ——估摸不足一炷香时间,你推开门,如约见到了在门外候着的艾尔海森。 哪怕是这等待时间,他也不忘了拿出一册书本阅读。 他眼皮一抬,见你准备好了,也就收起书册。 在你换衣服的时候,他也没忘了给自己换一身行头。 “啧啧,海哥,要我说,你这身打扮,倒真有几分书生的模样。” 你踮起脚勾住他的脖子,调侃道。 他对你的举动没有太多的意外,只是伸手替你扶正了发髻上的一根簪子。 “你这么说,真的对得起你身上的那些肌肉吗?” 要不怎么说书生文弱呢,即使是他换上一般书生的装扮,那一身的肌肉也被藏得严严实实,看上去倒真显得有几分文弱书卷气了。 “我对不对得起不好说,不过以你的品格和行为,对不起你现在这副装扮倒是真的。” 他强行把你的手放下来,又皱着眉替你理了理华服上的褶皱。 你自信地拍胸脯保证道,“只要出了这个门,保证没人能察觉到你我的本性。” 你倒是有自知之明,不过下次别捎上我。” “那哪能呢,咱俩好歹也算是一丘之貉,狼狈为奸,狐朋狗友……”“你就不能用点好的成语吗?” 他牵起你的手,推开沉重的大门。 外面的灯火从这一道不断变宽的缝隙映射入眼,耳畔似乎传来小贩叫卖热闹的声音。 橘黄色的光芒落在二人身上,为你们添上一层暖暖的外衣。 男子身材高挑,剑眉星眸,目若灿星,俊朗不凡,垂眸看向身旁的眼中满是缱绻与爱意。 而与他携手的那位女子看似也不似凡人,仪态得体,莲步款款,容貌虽面带轻纱看不真切,但想来也该是个眉目如画的绝代佳人。 外界的嘈杂似乎停滞了一瞬,街道上众人都被这携手缓缓走来的二人夺去了目光,不由得在心中赞叹道:“好一对般配的才子佳人啊。”
...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自上映以来毁誉参半,不少心怀侠义慕名而去影院的观众却从半路睡到结尾,在大呼“看不懂”的同时,很多人却被电影唯美的画面所震撼。有人说,唐传奇《聂隐娘》是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而实际上,聂隐娘形象自唐朝出现以来几经演化,甚至在金庸武侠小说里,你也能找到她美丽的影子……
唐传奇《聂隐娘》自问世以来,《聂隐娘》的故事就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北宋初年,李昉等人编纂《太平广记》,将这篇传奇收录在卷一百九十四的“豪侠”类中。聂隐娘的故事,宋代流传度已颇高,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提到宋代的市人小说,就有《西山聂隐娘》,但却是列于“妖术”之列,着重的是道教法术的神奇。不过,到明代,凌蒙初借韦十一娘之口传述女侠传奇时,虽也宣扬“隐娘出没,跨黑白卫”的神奇性,但对侠客行径,却也提出了不可以个人恩怨(私仇)为凭的行事准则,但可以对拥有权势而横行不法的守令官、将帅、宰相、试官加以“必诛”。
顺治年间,被当朝皇帝称呼为“真才子”的尤侗,曾将《聂隐娘》的故事从传奇改编成戏曲,还取了《黑白卫》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标题(指的是聂隐娘和丈夫磨镜少年骑乘的黑、白驴子)。值得注意的是,在清朝的这个版本中,尽管对聂隐娘投靠刘昌裔还是未能有较圆融的解释,只能从宿命式的“遇镜而圆,遇鹊而住,遇空而藏,遇猿而聚”及传统的“学良禽择木而栖”,轻笔带过,但我们从他借老尼姑举出“替天行道,为国安民”大旗的描述看来,聂隐娘已经从气义式的刺客,转向正义型的侠客。这种侠义精神体现在现代武侠小说中,最好的例子就是金庸提出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不过,尽管这些作品一直努力扭转聂隐娘的形象,但聂隐娘故事的重点有二:一是高强的道术(剑术),二是她刺杀刘昌裔带有高浓度政治色彩,还是无法摆脱其为刺客的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