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03 07:20:06
写好一本小说需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多,所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梳理是非常便利的方式。一部小说是由多重要素组合而成,从不同维度出发所要绘制的导图也大不一样。
在凯蒂·维兰德《小说的骨架》一书中作者有明确提到写提纲的好处,纯粹下结论说写提纲没必要也许稍微有点绝对,不妨先看看写提纲有什么好处。 在这一章中,作者针对提纲的错误认知与好处都进行了详细阐述。
宏观把控小说,避免前或矛盾或情节漏洞等。 和上一点紧密相关,对情节、线索提前铺设预设,把握走向,避开死胡同。 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情节的舒缓紧凑体现在阅读体验上就是一种节奏感,这需要宏观把控,而宏观把控需要借助提纲。 平衡不同视角、不同角色的比重。 以主角为例,角色刚出场与结尾时往往有很大变化,这个变化必然是连贯且有迹可循而非毫无缘由,这种连贯性需要从宏观角度把控。
导图来源:MindMaster导图社区 作者-世间学长
关注格式属于本末倒置了,格式是“外貌”,内容是内核。格式是一种束缚,提纲既然为灵感服务,被格式束缚岂不是将自身圈禁? 作者与提纲的关系是作者创造、主导提纲,提纲只是为作者服务的工具。 实际上,提纲是灵感的源泉之一。 纯粹浪费时间的提纲是没必要的,有效的提纲是值得花费时间的,前期的梳理会为后期省去诸多麻烦。
...✏️作者:【美】弗兰克·鲍姆/著
虽然《绿野仙踪》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但其丰富的故事内容和深刻的寓意,使得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和启示。
;对于成年人来说,它则是一本充满人生智慧的寓言。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还被改编为电影、音乐剧、动画等多种形式,成为流行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具有不可替代的经典魅力。
它温暖感人、富有想象力、充满活力、老少皆宜。
莱曼·弗兰克·鲍姆(Layman Frank Baum),1856年5月15日-1919年5月6日,出生于纽约州,美国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品有《绿野仙踪》系列以及《鹅妈妈的故事》等。
其中《绿野仙踪》影响最大,它是美国儿童文学协会评选的“十部美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推荐的“最佳童书之一”鲍姆也因此被称为美国“童话之父”。 20世纪40年代,《绿野仙踪》被改编成电影,影响至今。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勇敢、善良的美国小姑娘多萝西的故事。多萝西住在大草原上,有一天被龙卷风卷到一个叫奥兹国的地方。她的目标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在好心的女巫的指点下,她前往翡翠城寻找大术士,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
在旅途中,多萝西遇到了没有脑子的稻草人、没有爱心的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他们各自有着心愿:稻草人希望得到一个脑子,成为一个聪明智慧的人;铁皮人希望得到一颗心,去感受世间的情爱和幸福;而胆小的狮子则渴望得到胆量和气势,成为具有百兽之王气魄和勇敢的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