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欧洲剑的名称大全

更新时间: 2025-11-07 20:37:11

站內所有关于欧洲剑的名称大全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欧洲剑的名称大全有关的所有知识

欧洲男人决斗利器

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男人们决斗用的剑是轻剑,轻剑在英文翻译是“Rapier”,翻译中也有人称其为细剑。在轻剑的发展过程中,有一段时期出现比较细小的轻剑,又被称为小剑(small sword)。这是一种欧洲民间使用的单刃单手剑,公元15~19世纪流行于欧洲。由于这种剑常常被男人用来决斗,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决斗剑。

轻剑最早于15世纪晚期出现,在这之前欧洲民间男人决斗通常是用武装剑,即一种军用武器。这种剑的叶片长度一般小于90厘米,比双刃剑短,多为菱形。在15世纪后期,西班牙的一位行政长官提出了修改武装剑的意见,加上民间对民用剑的需求和改进,于是轻剑开始出现了,并很快成为一种独特形式的非军事剑种。

16世纪初,佩带轻剑在欧洲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无论是贵州还是平民,甚至佩剑还成为人们之间等级差别的标志。尤其是贵族们的佩剑,设计精巧,构型新颖,装饰华丽,工艺精湛。在一些重大活动中,常常是争奇斗艳,彼此炫耀。甚至在以前许多欧洲的传世油画作品中,都少不了一把主人的佩剑画在画中,可见当时人们对佩剑有多么重视和喜爱。

▲欧洲男人们之间的决斗原因有多种:为名誉、为女人、为利益、为声望以及剑术高低等都有,若是一不小心冒犯一个男人,这男人一气之下也会跟你决斗,你逃不过的。

...

剑术由来已久,早在欧洲的中世纪就广为流传,还有其他的种类吗?

剑术是《战斗之花》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主要是双手剑术,也有几式单手剑的内容,但较少。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甲胄剑术,专门用于对付身穿重甲的敌人。

《战斗之花》中的剑是中世纪晚期骑士阶层常用的一种剑型,一般被称为长剑,有时也被叫作手半剑。

这种剑的剑柄和剑身都比较长,既可以双手使用,一只手也能挥动。

因为这种剑介于单手剑与双手剑之间,因此也被称作混种剑。

这种剑的出现与当时骑士作战的特点有关:骑马战斗单手挥剑便于劈砍,徒步搏杀双手控剑更具威力。

换句话说,这种剑可兼顾马上和步下作战。

《战斗之花》的双手剑术是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内容,架式也最多,共12个,分别为:铁门式、右淑女式、窗式、左淑女式、长式、中铁门式、短式、猪牙式、长尾式、双角式、前式、中猪牙式。

这12个架式各有特点,有的能攻,有的善守,有的擅长变化。

每一式可衍生出多种用法,各架式之间也可以相互切换,变化莫测,十分实用。

相比之下,《战斗之花》中单手剑术内容不多,没有专门讲架式,但很有特点。

菲奥雷的单手剑术中,未持剑手不会闲着,经常寻机锁拿对手,从而克敌制胜。

此外,还有针对身着重甲敌人的甲胄剑术。

...

这几把剑真怪!腿骨剑、舌头剑,欧洲国王不敢拿,非洲女俘不敢看

世界上的剑真有怪的,怪到让人不敢摸,不敢看,吓破胆。比如这几把剑,腿骨剑、舌头剑、鱼骨剑、奥匈斩剑,欧洲国王不敢摸,非洲女俘不敢看,明朝犯臣吓破胆,奥匈奴皇帝不敢练。

舌头剑。这种剑在非洲很著名,流行于刚果(金)的空沟·丁噶族、南科特族。在1850年-1900年间最为常见。这种剑长得非常怪,象一条舌头。剑的质量也不是很好,就是一般的铁制成。但这种剑却非常恶毒,专门在祭祀场上处死女战俘,而且处死手段非常令人发指。因为这种剑太凶残,女俘都是闭眼求死,不敢看。

鱼骨剑。明朝皇帝御制的一种怪剑,剑身由锯鳐长吻制成,非洲锋利,往人身上锯,能把肉锯成末。后来,明朝皇帝把这种剑交给了锦衣卫,让锦衣卫用它收拾犯臣。这种剑太毒辣了,受刑者死得相当惨,不少犯臣看到锦衣卫手里拿着这种剑,都吓破胆而死。

腿骨剑。欧洲一种古怪剑,源自宫廷,本是暴君折磨大臣用的,因为太残忍,后来被销毁了。到了现代,这种剑被某些动漫放大,又复制了出来。这种剑的剑形就像一根腿骨,剑刃尖利,能刺进骨头。开始暴君一直用它折磨大臣,后来就发生了怪事,国王一把剑拿出来,就会溜手扎到自己脚面上,王后说是上帝在惩罚他,让他不再要摸。于是,国王就不敢再拿这把剑,再后来就让人销毁了。

...

世界最长战剑:中国一种戚继光打造,欧洲一种长两米,杀伤力超强

剑是古代最常见冷兵器,有长有短,用途不同。短剑一般用作防身,长剑一般用作战斗。下面说说世界最长战剑(非战剑不讨论),中国一种秦俑坑出土,另一种戚继光打造,欧洲一种长两米,杀伤力超强。

战国长剑。这种剑出现于战国后期(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到前221年),青铜制造,长93.5厘米,宽5厘米,出土于春始皇兵马俑坑。战国青铜剑分为两类,一类是短剑,一类是长剑。除秦国外,其他六国青铜剑均为短剑,长度不超过70厘米,秦俑坑中出土的青铜剑又细又长又尖,长度为81~94.8厘米,是战国剑中最长的。这把剑是一把双手剑,品相最好,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戚氏双手剑。这种剑是明朝一种双手战剑,长1.42米,多种钢锻打,手工磨制,可剁铜板、削铁、斩席、剁骨头、劈竹,韧性强,钢度好。中国双手剑始于唐代,宋代失传,《武备志》:“古之剑可施于战斗,故唐太宗有剑士千人,今其法不传。”戚继光抗倭时又打造了双手剑,长1.42米,在明代剑中是最长的。明末清初时,王朗依戚氏双手剑创造了螳螂剑。(图为现代仿品)

苏格兰大剑。这种剑是苏格兰高地人使用的双手剑,长1.5米以上,重2.5公斤左右。头部钝圆,剑刃宽薄,无刃根部设计,更利于劈砍。此剑在苏格兰人抵御英格兰人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常作为先锋冲在阵前,是雇佣兵最善用的兵器。图中上面那把剑传为华莱士之剑,长约167cm,重约2.7kg。

...

你能一眼认出来么?盘点欧洲中世纪十大冷兵器

1.罗马宽剑(Gladius)

自从第二次布匿战争时吸收了西班牙剑长处的这种剑出现之后,在好几个世纪里一直是罗马士兵的专用装备。这种剑完全就是为步兵方阵作战而存在的:双方的士兵“盾牌顶着盾牌”地拼杀时,剑比一般希腊世界重装步兵所使用的长矛更加便利。在皮德拉战役中,突破了马其顿方阵那长达七米、恐怖至极的长枪之壁后,罗马士兵的Gladius就把马其顿兵砍得落花流水。

凯尔特是欧洲古代文明之一,是与古希腊罗马文明圈相对应和并存的。在罗马帝国时代,北方的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被并称为蛮族,他们之间频繁的冲突与碰撞。

凯尔特人(Celt,拉丁文称Celtae或Galli,希腊文Keltoi)为公元前2000年活动在中欧的一些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特质的有亲缘关系的民族的统称。主要分布在当时的高卢、北意大利(山南高卢)、西班牙、不列颠与爱尔兰,与日耳曼人并称为蛮族。

现代意义上的凯尔特人,或称其后裔,仍坚持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譬如,爱尔兰的盖尔语),并以自己的凯尔特人血统而自豪。

现在,这个古老的族群集中居住在被他们的祖先称为“不列颠尼亚”的群岛,他们就是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凯尔特的男孩子在十四岁时就可以拿起武器上阵了。

...
相关标签:
欧洲十大细剑排名 欧洲十大经典骑士小说 欧洲十大魔剑 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欧洲奇幻小说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