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1-09 06:02:02
随着莲花楼的播出热度不断攀升,相信它将会成为近期最值得一看的佳作,也将成为大众话题的重要中心。《莲花楼》小说原著介绍就是最近讨论的最多的。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内容。
《莲花楼》的原著小说是藤萍写的《吉祥纹莲花楼》,这是一部武侠小说,讲述了李莲花在破案中,身世慢慢浮现,以及与他相关的事情一一揭露的故事。
十年前,四顾门门主李相夷惊世骇俗;十年后,莲花楼楼主李莲花慵懒落魄。十年之别,天悬地隔,当年决战西海,最终却人间杳踪,巨大的变故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难以宣之于口?
十年荏苒,江湖今不如昔,鱼龙牛马帮逐渐势大,百川院地牢被破、恶囚出山、迷案迭发:石榴裙下冤魂泣血、玉城窗外魑魅作祟,凶手是人是鬼?普渡寺里梵音呜咽、极乐塔中狐鸣犬吠,真相孰是孰非?彩华楼内金簪杀人、一品坟底观音垂泪,正邪又谁错谁对?
江湖暗流涌动、迷案扑朔迷离,一幢会移动的吉祥纹莲花楼却频频出现在血案现场,十年前的故人又接连现身,这一切是预谋还是巧合?李莲花行走江湖,屡破桩桩奇案,一件隐藏十年的江湖秘密,随着一桩桩迷案的追根溯源,正在背后若隐若现……
《吉祥纹莲花楼》是一部新武侠小说,它没有繁复的武侠招式,没有成群结对的江湖门派,更没有那么多的人心险恶,但是它有与众不同的悬疑推理故事,它有众说纷纭的人物关系对比,件件诡秘奇事来袭,桩桩惊悚秘闻迭起。感受过古龙武侠小说的悲伤,藤萍的这部小说或许也能引得我们掬一把辛酸泪。
...华斯比君一年一度的推理年选又如约而至,此次可谓是高校社刊的全面胜利,七篇作品中有四篇都来源于高校社刊,还有一篇是网络群刊,宽松点也可以看成是社刊之一种。而且在我看来本书最好的几篇作品都来源于社刊,反而是实体杂志贡献了在我看来质量最差的一篇。 以下先对七篇作品分别进行简短的评论,之后我会对七篇作品按照我的喜爱度从高到低给出排名。
易孟《漫漶之网》。 虽然我没有看过易孟在《传奇故事 推理》杂志上刊载的那些短篇,但无可否认的是,从作品的一些用词中可以察觉到刊载的短篇是同一个系列作,而本作也是其中之一。本篇标题中漫漶两字的意思是文字、图画等因磨损或浸水受潮而模糊不清,和文中出现的多起不同的死亡事件的关系稍微弱了一点,从真相来看,几起事件之间确实有一张网,但这张网更接近的是蜘蛛之网,我想作者的原意是说案件真相因为多起案件交织在一起而模糊不清吧。从推理角度看,本作更多的是一种推测的可能性,因为事件相关的六个人全部死亡。而且部分案件的推理线索是后置的,所以说实话,本作的总体呈现我是不满意的,特别是在线索后置前提下部分推理仍然用的是猜测而非证据,甚至结尾还来了一个故事会经常用的警示读者的话语来结尾,太过于贴合《传奇故事》杂志定位,说教味十足,真的有一点传奇的味道了。 晓贝《忆“浮云华尚案件”始末》。 这一篇作品比较特殊,是鸡丁笔下漫画家侦探安缜的同人小说,刊载的书籍也是不同于华斯比君前几年经常选用的社刊,而是更为小众的群刊(有点类似于同人志形式)。不过从谜题来看,这一篇的谜面非常有吸引力,一个1米6的男子从天台跳楼自杀,结果死者是一名1米8的健身肌肉男。这种颇具岛田流的谜面让本格推理小说迷非常受用,而且在刚刚看完前一篇比较普通的作品之后,绝对让这一篇好感度倍增。由于本作篇幅很短,所以结构飞很简单,在提出谜面之后基本没有给读者思考的时间就直接进入了解谜阶段。稍微可惜的是,本作的解答在现实层面的完成度接近于零,具体如何我不泄底,但我相信看过此篇的读者一定也会有这种感觉。 会厌《献给M的推理》。 本篇的人物和场景以及事件都是欧美的,一般来说我是不喜欢国内作家写欧美背景的小说,但本篇却有一些不同,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推理,作者用欧美作为背景是非常必要的选择。这是因为本作最后的真相涉及到了地平说这一个在西方较为流行的智障流派。包括挑战读者中要读者回答的“冰墙后面是什么”这个问题,也只有知道地平说才会懂这个问题的意思。 按照推理小说的标准,本篇非常古典,没有宏大的诡计以及新本格滥用的建筑诡计,就是非常简单的一起发生在50年前的谋杀案。但作者在这个案件的基础上又为侦探增加了从案件给出的线索推理自己所处的经纬度这个附加的谜题,从而增加了推理难度。 本文最让我满意的是解答方面,作者试图让多重解答有更多的实用性。在前面的伪解答部分,给我的感觉和平城京的《虚构推理》有点类似,都是为了给事件相关者一个能够接受的、又能用现有的线索将案件全部解释的说法,而不用去证明这个解答是否真的是真相。而在后文的最终解答中,作者反转了读者通过前文获得的认知,产生了意外性。但严格来说,作者实际上仍然秉持了伪解答的作用:只是给读者一个看起来更加靠谱更加能够接受的说明,还是无法证明其就是真相。这两次解答的文字让我看到了会厌这个作者创作推理小说时独特的角度,也一扫本作前半部分故事略显无聊的疲惫。 流平《三一七七三》。 这是继在《谜托邦 故事新编》上的《隐公十一年》后,第二次看流平的作品,两者有着相似的结构和元素:同样在标题中使用了数字,同样是作中作,作中作同样可以归属于历史推理,同样选择了很少人了解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片段来设计推理谜题,同样通过现代和古代两条线讲述故事。不得不说,在历史推理的选择上,流平使用一般读者不熟悉的历史,可能造成一定的解谜难度,但我并不反感这种可以增加不必要的历史小知识的故事。所以即使有一点线索不够充分,我也能够享受到阅读这部小说中历史推理部分的乐趣。 而与《隐公十一年》不同的是,这一次在现代的篇章中除了推理历史悬案之外,还增加了关于高中生朦胧爱情的小谜题。这个谜题对应的是本作的标题,但可惜的是过份简单了,在看到重要道具登场的时候,很多读者已经解开了标题的含义。流平实际上在历史故事中也隐藏了一些提示,这些提示以及标题更多的是对于结尾的一曲悲歌。提到这个结局,我都觉得是不是作者也亲身经历过类似的感情之殇呢? 时晨《东晚司乐》。 时晨的这一篇作品应该属于他的民国侦探往事系列的一部番外,小说中提到了在侦探往事系列中出现过的富豪和法租界警长,但本作的侦探是在他以前的作品中没有出现过的音乐爱好者。而且本作原来首发于公众号,华斯比君编选年选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不过这也没办法,毕竟现在残存的实体推理杂志中好的作品太少了。 说回本作,稍微有一点民俗学推理的意思,文中的《虫经》和虫神“东神”似乎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包括两句特意用繁体写出来的文言文。不过本篇没有在民俗推理上更进一步,更多的是把音乐融入到诡计和推理中,也算是时晨新的一种尝试。也因此本篇的谜题较为简单,在两句音符出来的时候,只要看过《名侦探柯南》的读者都能知道这是暗号,而且解读方法不会复杂。 今年时晨应该会出版陈爝系列的新长篇《虫神山事件》,不知道里面说的虫神是不是就是本作中提到的虫神。如果是,那本作中没有用到的《虫经》的古文就会在长篇中发挥作用。 南城大气《弈乱之岛》。 本篇是收录于《2023年中国悬疑推理小说精选》中《破戒之徒》的续作,比较两作的结构,可以说是如出一辙:在武侠推理中逐条打破上世纪初推理小说刚出来时的陈旧规则,前作打破诺克斯十诫,本作打破范达因二十条;为保证文本的严谨性,两作都是在本篇解答篇完成之后才挑明了作中作的存在。 这里我想说的是,在新本格都已经诞生超过40年的现在,在各种推理流派百花盛放的当下,已经没有读者会在意推理小说的规则,而作者仍坚持纠结于在作品中说明如何打破陈旧规则,这实在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举动,本作最后的解释多少显得刻意和画蛇添足。为了打破范达因二十条,作者在作品中埋了一个完全没有用处的叙诡,这种事后的解说相比起现在在小说中直接破梗,还不如把它当成彩蛋直接通过后记形式由作者予以说明。 雪止《英雄最后出场》。 这一篇的观感略显奇怪,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作为侦探登场的人物设定成小学三年级学生,我觉得可能在涨上几个年级会更加容易让人认同。而另一个违和的点在于老师一开始为什么不同意小孩子们把奖杯带去给生病的爷爷看,如果她认为小孩子容易把奖杯弄坏,那她作为带队老师可以由她拿奖杯啊。 全篇的底色是温馨的日常推理,通过排除法找到了拿走奖杯的究竟是谁,推理的重点是几次逻辑推演,基本处于环环相扣的逻辑链条,这一部分内容除了我上面说的违和之外都非常流畅。而全篇展现的小孩子的正义观和正能量,我觉得如果华斯比君编辑《给孩子们的推理》第2辑的话,可以把这篇收录其中。 最后,就以七篇作品从高到低的排名作为结束吧。 第一名,流平《三一七七三》; 第二名,晓贝《忆“浮云华尚案件”始末》; 第三名,雪止《英雄最后出场》; 第四名,会厌《献给M的推理》; 第五名,南城大气《弈乱之岛》; 第六名,时晨《东晚司乐》; 第七名,易孟《漫漶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