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02 23:42:11
第一次读阿瑟·克拉克的短篇小说集。读完之后发现其实克拉克无论在长篇还短篇,都是十分具有个性的。他主要关注两个主题:第一,人类与其他物种(这里尤其是外星人)的接触;第二,人与技术的关系(这里又以航空航天为重)。 仔细想想,他的作品之所以会有这种风格,很大程度上源自当时的社会环境。美苏冷战,太空探索是一个主要的竞争点,导致可以说当时的大部分人都非常关注并且寄希望于航空事业的发展,而对航空发展前景的合理推测和猜想构成了克拉克的科幻理念之一。其实,往大了说,克拉克关注的就是技术的发展。至于外星人,我猜也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话题。关于如何与外星人接触,在这部短片集中就有很多相关的文章:《难以入乡随俗》以外星人的视角讲了外星人首次与地球人交流所产生的种种尴尬,其实抛出的就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如果真有一天我们见到了外星人,该怎么和他们交流?《安全调查》更有意思,一个技工给一个节目做艺术指导,不小心戳中了外星人的秘密,搞得他们恼羞成怒;《黎明不再来临》中外星人好心好意帮助地球人摆脱灾难,结果被误解,人类似乎因为一个数学家失误失去了在这个宇宙继续延续下去的机会;《相会于黎明》《岗哨》这两篇似乎都和《2001:太空漫游》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这点我先不赘述。但总之,在阿瑟克拉克的科幻中,外星人的形象似乎都是正向的,至少是中性的,它不会无缘无故毁灭你或者敌视你(从另外两篇长篇《与罗摩相会》《童年的终结》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可能就是阿瑟克拉克的局限性,但他的确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把自己想讲清楚的东西都讲清楚了,这一点难能可贵,或许也是他能称得上是科幻大师的原因。 克拉克的时代可能距今有一段距离,造成他的一些题材在当今看起来过于老套甚至幼稚,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想象力的确惊人,他也往往能用这些简单的想象传达出最深刻的哲理,有时间、技术、外星文明甚至是生态、宗教。从这一点看,他的确无愧于“科幻三巨头之一”的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