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20 16:44:38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二)“细腰”典故在后世诗歌中的应用
既然在先秦诸子的原典中,“好细腰”的“楚王”有“灵王”“庄王”两说,则后世诗歌中没有超出其范围的用例,自然不会产生争议,也就不需要讨论了。因此,我们只须关注超出此范围的用例。
唐以前无此类用例。有之,自唐诗始。唐诗中有刘禹锡《踏歌词》(一作张籍《无题》)、李涉《竹枝词》(一作许浑《楚宫怨》)、汪遵《细腰宫》、雍陶《夷陵城》、胡曾《咏史诗·细腰宫》、罗隐《巫山高》、唐求《巫山下作》等七例,将“细腰”的应用范围,向下扩大到了楚怀王和楚顷襄王;又有杜牧《题桃花夫人庙》一例,向上扩大到了楚文王。
自从唐人开了先例,后世诗词中将“细腰”与楚文王、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挂钩的用例就越来越多了。其中与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挂钩的用例,尤不胜数。无烦多举,兹以二十例为限。排名不分先后,因为都不过是“萧规曹随”,区分其究竟是第八人抑或第十八人、第二十八人,没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