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20 21:40:17
“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若海外诸番,实为遐壤,皆捧琛执贽,重译来朝。皇上嘉其忠诚,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天妃灵应之记》
实际上,从明朝中期政府误以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之前,大明政府算的上是高度重视海军实力的发展。从明太祖朱元璋利用水师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上,到封锁长江航道、配合大军北上,再至明成祖朱棣派遣巨舰远赴南洋、怀柔远夷开始,大明的水师舰队可以说是走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列。
可惜的是,西方的近代舰队们在对外殖民拓张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不断升级换代、装备火炮,逐渐掌控世界大洋航线,而大明帝国曾经的无敌舰队只能随着帝国战略的北移和海禁政策的出台被逐渐掩埋在历史的尘埃里,仍高大的战舰被岁月无情的冲刷直至腐朽、倒塌。
但历史就是这样,时代的车轮总是在滚滚向前、从不停留,大明的未败水师很快便在天启年间迎来了外来殖民者的挑战。
公元17世纪初,好不容易摆脱了西班牙帝国统治的尼德兰各邦很快便带着对海外无数金银财宝的贪婪,依仗着前人留下的丰富殖民和海外航行经验走向了对外殖民拓张之路。在亚洲,随着东印度公司的成立,贪婪的荷兰殖民者在与西班牙人的激烈竞争中很快便将目光投向了西班牙人未曾涉及的领域——澎湖群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