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揭晓!中国海漄、赵恩哲摘奖

更新时间: 2025-07-06 15:03:39

阅读人数: 307

本文主题: 世界著名科幻作品

10月21日晚,备受瞩目的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在成都举行的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本届雨果奖有两位中国人摘奖。其中,来自深圳的90后科幻作家海漄凭借《时空画师》斩获“最佳短中篇小说”奖项。多年来,他一直坚持默默写作,对历史及怪兽题材情有独钟,作品追求在不改变真实历史的前提下,重构、解析某段时空背后的故事,以此展现历史的恢宏与个人的渺小,营造宛如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和惊异感。

插画师赵恩哲则摘得“最佳职业艺术家”奖项。他曾于2018年获得中国科幻大会最佳美术奖。他被誉为“插画界的刘慈欣”和“国内星际科幻绘画第一人”,作品充满硬核科幻美学风格,气势磅礴,星河壮阔。2020年,赵恩哲出版了自己的东方科幻故事画集《星渊彼岸》,这也是中国首部东方科幻故事画集。2021年,该书获得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相关图书奖。

雨果奖的正式名称为“科幻成就奖”(The Science Fiction Achievement Award),是为纪念“科幻杂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由世界科幻协会(World Science Fiction Society,简称WSFS)所颁发的奖项。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大会(World SF Convention)上颁发。

刘慈欣曾以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幻作家。

据悉,这届雨果奖为首次在中国举办,早在提名阶段,就得到了中国科幻读者的空前关注和热情参与。他们欣喜地从名单中看到了不少熟悉的中国身影,所涉奖项范围广、数量多,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科幻蓬勃发展的态势。

纵观雨果奖的获奖作品,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作家王威廉认为,现在的科幻作品与现实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此外,科幻作品也越来越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有了更多细腻的分支,不仅像过去依赖于物理学或化学这样的大学科,还深入生物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新世纪以来兴盛的学科。

“这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想象,对于地球以外的生命和世界也有了不同于过去的、新的设想。”王威廉说。

1.最佳长篇小说 Best Novel

2.最佳长中篇小说 Best Novella

《溺水女孩之谜》肖恩宁·马奎尔

3.最佳短中篇小说Best Novelette

《时空画师》,海漄(《银河边缘009》,2022年4月)

4.最佳短篇小说 Best Short Story

5.最佳系列小说 Best Series

“时间之子”系列,艾德里安·柴可夫斯基

6.最佳图像小说或漫画 Best Graphic Story or Comic

《赛博朋克2077:大城之梦》编剧:巴尔托什·斯泽波尔

7.最佳相关作品 Best Related Work

《特里·普拉切特:脚注人生》罗布·威尔金斯

8.最佳戏剧表现(长片)Best Dramatic Presentation, Long Form

9.最佳戏剧表现(短片)Best Dramatic Presentation, Short Form

《苍穹浩瀚》S6E6“巴比伦灰烬”

10.最佳长篇作品编辑 Best Editor, Long Form

11.最佳短篇作品编辑 Best Editor, Short Form

12.最佳职业艺术家 Best Professional Artist

13.最佳半职业杂志 Best Semiprozine

《离奇杂志(Uncanny Magazine)》

14.最佳粉丝杂志 Best Fanzine

15.最佳粉丝演播 Best Fancast

《雨果,女孩!(Hugo, Girl!)》

16.最佳粉丝作者 Best Fan Writer

17.最佳粉丝艺术家 Best Fan Artist

18.北极星奖——最佳青少年图书 Lodestar Award for Best Young Adult Book (presented by the World Science Fiction Society)

《阿卡塔女巫(恩西比迪脚本)》妮狄·欧柯拉福

19.惊奇奖——最佳新人 Astounding Award for Best New Writer (presented by Dell Magazines)

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揭晓!中国海漄、赵恩哲摘奖

如何创作优秀的科幻作品?先和科幻大咖来一场“头脑风暴”

2月28日,为更好地让中小学辅导员掌握活动规则及作品要求,“幻享未来”优秀科幻作品征集活动辅导员培训会在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拉开帷幕。

记者了解到,此次培训会邀请到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副主席、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副总编、《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拉兹,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副主席、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姜振宇在现场围绕“如何创作中小学科幻作文”“如何构建科幻创意”等主题,向涉及科幻文学类、科幻艺术类、科幻文创类三个类别的64所学校180名老师进行培训。

据介绍,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了“幻享未来”优秀科幻作品征集活动,旨在推动科幻作品创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巴蜀文化的传承和输出,聚集优秀科幻资源,助力成都科幻产业蓬勃发展。“本次培训会是借此次科幻作品征集活动,针对中小学老师的一次系统培训,加深老师们对科幻作品创作的认识,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启发青少年的创和科幻思维。”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在培训会上,拉兹以“为未来插上科幻翅膀”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从科幻的历史、科幻的定义、科幻的价值、如何创作科幻作品等四个方面,为各位中小学老师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和分析。同时,作为大会副主席,拉兹也结合征集活动的开展,给大家详细介绍了世界科幻大会历史以及落地成都的原因,呼吁大家参与到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之中,一起迎接此次全世界科幻迷的盛会。

“科幻对青少年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拉兹认为科幻作品对青少年发展具有众多积极意义。“对于那些与数字科技一起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来说,越早接触科幻作品,越有利于激发好奇心、培养想象力、提升创新力,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开阔视野和良好审美品位的未来之星,更帮助他们学会应对未来变化的知识与逻辑能力,树立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观与人格。”

“外星人?机器人?水世界?意识世界?机器宠物?难忘的一次太空冒险?飞车?多栖飞船?……”谈及如何创作一篇优秀的中小学科幻作文,拉兹通过“写人”“写景”“记事”“写科技发展”四个作文创作的关键词进行了一次现场的“头脑风暴”。

“科幻作文并不难写,也不难教,但让想象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一种天马行空、但并非无拘无束的幻想,只有科学地、逻辑地想象,才能提升创新创意,才能感受幻想乐趣。”拉兹说。

那么科幻思维如何建立?脑洞如何不断放大?科幻作品创作从哪里开始?姜振宇在题为“现实升维:科幻创意缘起”的主旨演讲中对刘慈欣、陈楸帆等著名科幻作家的科幻作品进行逐一分析,带着现场的老师们一起去感受科幻大咖们独有的科幻创意。

谈及如何构建科幻创意,姜振宇给出了具体的方案。“向生活中的小切口、小意象提出颠覆性的大问题,对看似平常的概念做出大的变化。”他以学生上学为例说道,思维不能仅局限于教学用具、教学场所、教学方式的改变,而可以针对上学的本根制度和逻辑展开颠覆性的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场的老师们纷纷表示,此次的培训会加深了他们对科幻作

品创作的理解。“此次活动打开了老师们的另一扇窗,解决了作为读者,作为老师对科幻作品理解上的一些困惑。”谈及此次培训会,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教师万庆华直言道,这次“幻享未来”优秀作品征集活动给青少年开展科幻活动提供了平台,可以充分启发学生对科学、科幻的探究欲望,对未来的大胆想象,并付诸实践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对科幻有了更深入地认识,了解到很多科技创新成果都受到科幻创意的启发。”成都高新区尚阳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杨东告诉记者,他对培训中提到的使用AI创作绘画作品非常感兴趣,“结合这次的征集活动,我会思考如何将AI和人类智慧结合起来,帮助青少年创作出更好的科幻作品。”

科幻“神作”《三体》:未来战争的全新想定?

科幻作品虽然畅想的是未知世界发生的未知事件,但其作者生存在当代世界,不可避免的要从现实世界的经验出发进行艺术创作。在《三体》令人眼花缭乱的想象背后,有其深刻的现实映射。与其说刘慈欣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未来战争的一扇门,不如说他只是用科幻手法展现了基于现实世界的战争隐忧。

三体文明作为整部作品的“大反派”有其深刻的现实烙印。在当代的国际交往中,任何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文明都可以被看作是三体文明的现实版本。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此类文明对更好生存环境、更多资源的渴望是迫切而持续的,加上自身拥有的强大战争实力,他的存在对其他文明来说无疑是长久的威胁,而任何与其直接对抗的文明都将面临灭顶之灾。然而,在军事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对抗双方很可能都已拥有足以毁灭对方的力量,那么对抗就是一场指向同归于尽的零和博弈。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大国之间相互确保摧毁的能力依然具备。在此背景下的国际交往成了大国间小心翼翼的博弈,谁也不敢率先触动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因为试图摧毁对方的尝试也意味着自我毁灭的开始。《三体》中遥远的高级文明就是三体星和地球之间强大的“平衡手”,只不过在当代,这把平衡之手变成了人类所能达到的物理摧毁的极限——核武器。

刘慈欣从硬科幻的视角对未来战争和人类命运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抛开其作为大众文学作品的艺术和娱乐成分,不乏对战争与和平、谦虚与傲慢等主题的深刻挖掘。在未来战争图景的背后,《三体》描绘的人文关怀也同样值得我们深思。这部夹带了国内科幻界和读者们颇多情感的“中国式科幻”作品能否在其电影版中大放异彩,让我们拭目以待。(作者刘一鸣 石海明 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