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凛冬书评: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
世界的凛冬书评: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
最近很火的三部曲系列,据说是全球读者平均3个通宵读完的超级小说!大受好评之著作《巨人的陨落》续篇!20世纪人类史诗“世纪三部曲”第二部!不过我是倒着看的,先看了第二部,每天抽点时间看,真的是精彩,因为讲的故事是第一部的后代们,几大家族在二战期间发生的纠葛,当然,情节非常精彩,故事引人入胜 !不愧是大师的著作! 本书有这宏大的背景,结构和故事巧妙交织,一起构成了一部扣人心炫的史诗巨篇!作者是爱伦·坡奖终身大师奖得主,《纽约时报》盛赞的肯·福莱特大师!他的小说相继问鼎美国《纽约时报》小说畅销榜、加拿大书商协会畅销书排行榜、德国小说类畅销书年度排行榜、意大利小说类年度畅销排行榜、西班牙《真理报》畅销书榜等等,他的20部小说被译成33国语言,累计总销量超1.5亿册。。。非常牛的人物! 据说他的小说出版前,都会请历史学家审读书稿,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史实错误。 《世界的凛冬》是火遍全球的20世纪人类史诗“世纪三部曲”的第二部,是《巨人的陨落》的续篇。专家说,整个20世纪的吉光片羽,都被肯·福莱特写进了这部伟大的小说里。。一切都始于那个裂变中的大时代,二战,希特勒上台,爱德华八世退位,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爆炸,世界剧烈改变。。。一群处于人生黄金时代的少男少女,来自德国、美国、英国、苏俄和威尔士的五大家族,他们父辈的命运因一战而彻底改变。如今,世界再次破碎,甚至更加暴烈和残酷。那么,他们又如何创造历史! 书里,戏剧冲突和历史真实被如此生动地展现,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气读完。。。我相信通宵看完是真的,真的很扣人心弦!每一页都有故事发生,其实作为女生, 我是不太爱看历史小说的,可是看了开头。。。哇哇哇!有种冲动,非常想一口气看完! 当历史悬疑小说大师肯·福莱特以自己的视角去回顾人类史上最残酷、最可怕、最大范围的第二次世界战争时,他会给我们呈现出怎样的震撼?从这本书里,也可以从另一方面,了解二战期间的人们的生活、思想,爱情,精神。。。 这里,作者说:“很多作家只写能取悦他们自己的东西,并模模糊糊地希望这也能取悦别人。但我每写一页都在清醒地思考:读者会怎么想?读者觉得这真的会发生吗?读者关心这些吗?读者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我敬佩那些用文字和新奇结构进行文学实验的作家,但我从不这么玩。” 是的,好像这就是我为什么觉得这本书虽然有厚厚的三本,依然毫无尿点!始终保持着一种紧张的情绪的原因了! 就象书里说的:我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 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的。 五星推荐!!!热切期待第三部的出版!!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我来过,我活过,我存在过
我来过,我活过,我存在过——《世纪三部曲》
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不论因为什么,谢谢这个世界,让我来过! 五大兴衰沉浮的家族、多位有血有肉的人物、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构成了这套《世纪三部曲》。因《巨人的陨落》的一句宣传语“全球读者平均每三个通宵读完”而被吸引,虽然我从来没有通宵的习惯,但还是以每10天一本的速度完成了这三本巨著,合上书本的一刹那,无比厚重的历史感、一气呵成的舒畅感、完成阅读的成就感扑面而来,感觉像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完成了一场马拉松。 全书以五大家族的人物为主视角,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波云诡谲发端,以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后黑人的欢呼声落幕,洋洋洒洒数百万言,囊括了20世纪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与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总统遇刺、美国的民权主义运动、柏林墙、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可以从不知名的人物视角来回顾这些事件,了解在宏大的历史环境下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五大家族中,有“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菲茨家族,有虽身在政坛却始终中规中矩的杜瓦家族、沃尔特家族,有从最底层摸爬滚打艰难前行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比利家族、格雷戈里家族。三部曲,每一部都是一个时代的回响,是一场在五大家族中薪火相传的舞剧,书中刻画了很多人物,限于文学的要求,必然要有着墨点多少的不同,于是我们看到了第一部中的沃尔特,第二部中的劳埃德,第三部中的瓦利,但我清晰的感觉到,作者在后两部中对人物的刻画,已经逐渐由单主角向多主角转化,有人说这是作品的缺陷,但我倒觉得,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刻画各种普通人的人生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微小印记,如果出现一个过于核心的主角人物,反倒是背离了本书的初衷。五大家族的每个人,没有主角或者配角,他们虽出于不同的信念:或是对国家民族的忠诚、或是对普世正义的追求、或是对浪漫爱情的忠贞,但都在追求同一个目标:在跌宕起伏的历史变局中,活出最好的自己。 生存,是人类的一个终极话题,“我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对于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来说,人的生命只是一瞬,但对于每个个体来说,仅仅这一瞬,也需要穷尽毕生的精力来经营。我们放到更大的层面来说,我们所在的这个星球上发生的一切,在宇宙的宏观尺度下,何尝又不是倏忽一瞬呢?《人民的名义》中刻画了一个“宇宙区长”孙连成,因为对宇宙的敬畏和感慨人类的渺小,竟然成为了其懒政怠政的理由,不免可笑。宇宙虽宏大,亦有其运转的规律;人类虽渺小,亦有其存在的理由。以自己无法影响宇宙的规律为由,而放弃自我的存在,庸庸无为度过一生,这是对生命的亵渎。生存,既然出生,就要努力地活出自己的存在。 德尔菲神庙的神谕“认识你自己”经历千年而不衰,因为我们每个人,甚至说地球上的每个生物,其实都在主动或被动的践行它: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飞跃,何尝不是在“承认无知、探索未知、获得新知”的过程中实现的?地球物种的每一个灭绝或者进化,何尝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被动地”做着同样的事情呢?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已注定消逝,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在历史中留下印记,但至少,在我们消逝的那一刻,我们回顾一生,能真正认识自己,能骄傲的对自己说:我来过,我活过,我存在过。 愿每个人都能通过本书受益,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最精彩的人生,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76910631484370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世纪三部曲》读后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的双十一成了我淘书的日子,偶然机会看见豆瓣读书上有关世纪三部曲的推介,于是乎,就成了18年要读的书了。
三个月,9本书,3400页,这部宣称三个通宵读完的历史小说着实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工会、女权、种族隔离,这些属于20世纪的名词带你走进那段辛酸的历史;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带你见证冷战中的两个超级大国在战争边缘游走不断牵制的历史;盖世太保、克格勃带你体会一段黑暗的、被压迫的毫无人性的残忍历史。这三部书也像一个王朝的兴衰史,第一部中的主人公们都怀着崇高的理想,愿意为理想奋斗终身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第二部这种理想在削弱,多了一种隐忍,到了第三部正如老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书中戴夫和瓦西为了音乐的爱好,创立了桃色岁月乐团,享受着生活的自由;乔治则为了黑人平等,游刃于政府和民权组织间,体验爱情的起起落落。丽贝卡充满对家庭幸福和自由的向往,德米卡则话揣着对苏联制度改良的理想,幸运的是,最后他们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着。
古语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纵观20世纪,日本德国的失败告诉我们邪不胜正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苏联的兴亡告诉我们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教条主义永远是改革的绊脚石。这么想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真的是伟大的举措,之前的感受不是那么深刻,毕竟作为一个90后,一直感受到的是改革开放后的生活,没有对比就不会有此体会。书中描述的苏联正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国家计划分配,工人积极性不高,民主化程度低,人民生活在一片虽有理想却死气沉沉的大环境中。东德不断有人想跑去西德,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不断爆发游行冲突,这些都是闭门造车的结果。正如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人民对于生活,吃饱穿暖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国家的根基,只有满足这些要求,人民才会开始思考理想,才会更有精力去做信仰指引他们去做的事情。
读完整部书,印象最深的要数艾瑟尔,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佣,一步一步变成女男爵的故事。年少时爱上雇主菲茨男爵,在那个年代未婚先孕,带着孩子一个人生活,为生活打拼的同时开始渐渐接触政治,争取女权,争取同性恋权利,最终成为英国一位受人尊重的女议员,并被授予女男爵的称号,这是一部励志史,谁曾想一个女佣在6、70年后变成了女男爵,这也是一部讽刺史,嘲笑着那些曾试图阻止人权进步的保守派人们。
书的最后写到电视上看到奥巴马竞选成功,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时,曾孙辈的小玛伽问玛丽亚奶奶,乔治爷爷为什么哭了,玛丽亚奶奶只说了一句:“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读到这最后一句话,我不禁头皮发麻,心中团团热血往上涌来,是的,这个故事长到整整一个世纪啊。
最后摘录莎士比亚《鲁克瑞斯受辱记》的一段诗,与君共勉:
帝王息争,乃时光之风采, 将谎言揭穿,让真相大白, 将岁月印记,给往事封印, 将黑夜守望,唤黎明醒来, 将恶人惩治,直至其悔改, 将傲然大厦以光阴蚀毁, 尘封它们那金色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