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不洗澡、住古堡,这就是中世纪贵族的生活?

更新时间: 2025-07-06 15:04:10

阅读人数: 812

本文主题: 中世纪欧洲贵族名字

11-15世纪的英国,有着让人着迷的精彩历史。

莎士比亚剧中的红白玫瑰战争,著名的宪法性文献《大宪章》,被誉为“议会之母”的英国议会,英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都出现于这个时代。

精彩纷呈的大事记为何集中发生在这一阶段?为何在很多人眼中,英国中世纪依然被视作“黑暗时代”?中世纪人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改个名字还挺难的:为什么古罗马贵族喜欢洗澡而到了中世纪欧洲贵族们就不洗澡了?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涉及到西方人的生活史。据我所知,这种转变应该和如下两个因素有关。

首先,蛮族人入侵的影响。我们知道,西罗马帝国灭亡直接的原因便是蛮族的入侵(特别是日耳曼人),此后这些蛮族人在西欧地区纷纷建立了诸多王国,而中世纪西欧的封建贵族大多是这些人的后代。

而这些蛮族人的生活习惯与罗马贵族非常不同。对传统的罗马人而言,洗浴是一种生活方式,提供了日常的娱乐和消遣,而且公共浴场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而蛮族人并不特别喜爱城市生活,对于洗浴也没有特别的喜好,所以他们的入侵就造成了城市公共浴场与供水系统的破坏。

公共浴室被视为肉欲的温床,《奇言奇行录》,十五世纪尼德兰手稿。

从罗马帝国晚期起(公元3世纪),基督教逐渐发展成为欧洲的主要宗教,这一格局在整个中世纪也基本维持(当然很多蛮族国家刚开始并不信仰基督教,但后来也陆续皈依)。

而基督教教义是明显倾向于反对洗浴的。在很长时间里,基督教信徒认为洗浴是一种享乐行为,会激起人的欲望,是对灵魂有害的行为,除非特殊需要,尽量不要洗浴。所以中世纪欧洲贵族并非不洗澡,只是不像罗马人洗得那么多、那么富有品味罢了。

@Chelsea: 想问问您为何中世纪的贵族都住在城堡里?是为了显示尊贵还是为了自我保卫?

城堡(castle)是中世纪西欧典型的大型建筑种类,而另一类是教堂。这类建筑的形成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

在中世纪,特别是前期,西欧(包括英国)社会并不安定,暴力活动与战争较多,当时的贵族统治阶级为了保证自身安全,便纷纷建设城堡。伴随这一过程,城堡便往往成为他们的居所。因为城堡是大型的军事建筑,只有位高权重之人方能拥有,因此也成为贵族尊贵地位的象征。

就英格兰的情况来说,城堡大规模出现是在1066年威廉征服之后。威廉本来是法国贵族,率领部下用武力征服了英格兰,此后作为外来入侵者统治当地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他的统治较为残忍暴虐,并不十分得人心。为了统治的稳定,他与一些高级贵族在英格兰各地建设了很多城堡,例如伦敦塔、华威城堡、温莎城堡等。

堡虽然是贵族的常见居所,但并非唯一住处。因为城堡是军事堡垒,最初的设计围绕这一目的展开,居住条件并不舒适,所以君主或贵族后来往往做出改变,或将城堡改装得较为宜居,或是选择其他地方居住。例如在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的住处是较多的,也有威斯敏斯特宫等这类非城堡,视察地方时则可以选择当地的城堡或府邸。

第二,并非所有的贵族或高级人士都住在城堡。例如当时主教、修道院院长地位堪比贵族,但他们的正式府邸往往是在教堂或修道院。

@碧绿色的兔子:很多人将中世纪的黑暗归罪于基督教会,中世纪英国教会的力量到底有多大?王室和教会的关系怎么样?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简要回答。

第一,中世纪英国没有那么黑暗。将欧洲中世纪称作“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的观点目前已经过时,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中世纪是现代欧洲文明的孕育期和重要发展期。英国很多现代文明的元素最先起源于中世纪,例如普通法、大宪章、议会、大学、英语文学等等。当然这也不是说中世纪非常光明,事实上中世纪英国距离现代文明还相当遥远。但是可以明确的是,中世纪英国(和欧洲)并非彻底黑暗。

第二,中世纪英国教会的地位和作用。当时教会的地位很高,不仅教士处于第一等级,而且当时人普遍信仰天主教。教会也因此得到国王和世俗贵族的大力支持,获得大量的土地财富,据统计占有全英国土地财富约1/5或1/4。

在中世纪前期,基督教代表着一种较为发达的文化,它传播到英国之后,有助于提升当地人的文化水平。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教会思想渐趋保守,内部也更加腐败,逐渐成为限制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阻碍力量,这是近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生的重要背景因素。

第三,在中世纪,王室与教会的关系以合作为主,矛盾处于次要地位。需要明确,王室和教会同属统治阶级,分别掌握世俗统治权力与宗教统治权力,在国家统治上有合作的需要。不过在中世纪,英国君主的权力不断增强,王室与教会之间权力格局的天平逐渐倒向前者,最终到16世纪发生了宗教改革,英国君主由此彻底凌驾在本国的教会之上。

关于英国中世纪历史,你还想知道什么?

不洗澡、住古堡,这就是中世纪贵族的生活?

欧洲中世纪:封君封臣仪式大揭秘,你想要的“瓜”这里都有!

话说在中世纪欧洲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封君封臣仪式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可是当时最“火”的社交活动,堪比今天的“王者荣耀”上线!想象一下,一群穿着长袍、戴着尖帽的贵族们,聚集在华丽的城堡里,举行一场庄严而又神秘的仪式,那感觉,简直不要太刺激!

封君封臣仪式,简单来说,就是国王或大公们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给手下的大臣们,而这些大臣们则成为国王的“小弟”,负责保护国王的领地和利益。这种制度听起来像是“拉帮结派”,但实际上它可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

在这场仪式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华丽的服饰和庄严的礼仪了。封君们穿着镶满宝石的长袍,手持权杖,气宇轩昂;而封臣们则跪在地上,双手捧着象征忠诚的誓言书,一脸虔诚。整个仪式过程,简直就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让人忍不住想拿起手机,发个朋友圈炫耀一下!

然而,封君封臣仪式可不是单纯的“拉帮结派”,它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权谋和利益较量。在这场游戏中,每个参与者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精打细算,就像是在玩一场高难度的“狼人杀”。

封君们作为游戏的“主宰”,他们不仅要考虑到如何合理分配土地和资源,还要时刻警惕那些心怀不轨的封臣。毕竟,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中世纪,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小弟”不会背叛自己。

而封臣们呢?他们则需要在忠诚与背叛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他们要表现出对封君的绝对忠诚,以获取更多的土地和权力;另一方面,他们也要时刻准备着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争夺更多的利益。这种微妙的平衡,就像是在走钢丝一样,稍有不慎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在这场游戏中,最考验人的就是智慧和胆识了。只有那些能够洞察先机、善于运筹帷幄的贵族们,才能在这场权谋与利益的较量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赢家。

封君封臣仪式不仅仅是一场贵族们之间的游戏,它还深刻地影响了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风貌。可以说,它是一场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大戏”。

首先,封君封臣制度巩固了中世纪的封建统治秩序。通过这种制度,国王和大公们能够有效地控制手下的贵族们,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这种制度也促进了土地和资源的合理分配,为当时的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其次,封君封臣仪式也推动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繁荣。在这场仪式中,贵族们不仅展示了他们的财富和权力,还通过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丰富了当时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世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然而,封君封臣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导致了贵族阶层之间的分裂和斗争,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同时,这种制度也限制了平民百姓的发展空间,使得社会阶层固化,难以流动。

虽然封君封臣仪式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但它所蕴含的权谋与忠诚的较量却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职场上的晋升竞争,还是在人际关系中的微妙平衡,我们都需要学会在权谋与忠诚之间找到平衡点。

同时,封君封臣仪式也提醒我们,权力和利益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在追求权力和利益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被短暂的诱惑所迷惑,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那么,封君封臣仪式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还有借鉴意义呢?它是否还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呢?或许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

封君封臣仪式VS现代社交:你会pick哪一个?

封君封臣仪式作为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特殊社交形式,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它所蕴含的权谋与忠诚的较量却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也能找到一种既能展现自己实力又能保持忠诚与原则的社交方式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封君封臣仪式中汲取一些灵感,但更重要的是要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平衡与智慧。那么,你会pick哪一种社交方式呢?是追求权谋与利益的封君封臣式,还是更注重真诚与信任的现代社交?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如何处理绝嗣问题?

看到书上说瑞士有的贵族野心勃勃想要统一瑞士,后来绝嗣就没了。欧洲贵族一般如何处理绝嗣问题?

:大胆查理?不过他是勃艮第公爵啊……

欧洲不承认私生子继承权,而且越到后面限制越严,早期还有征服者威廉这种例外。因此贵族一旦没有合法男嗣,战死就很容易崩盘,远亲和女婿会打成一团。

:应该是扎林根苏黎世系,绝嗣前一直是瑞士人的保护人。

:无解,一夫一妻还没有收继的情况下领主很容易绝后。卡佩家异数哈布斯堡最后都母系了。

:一夫一妻不承认私生子继承权的情况下生不出男孩绝嗣不是很正常?这种情况下生前必须立好遗嘱,突然死在战场上没遗嘱那兄弟侄子女婿这些真要打出狗脑子,甚至有遗嘱也未必没人来争。

:打完玫瑰战争英王白捡了一个绝对王权。

:女儿也可以继承啊。我记得蒙莫朗西造反被砍了之后爵位就给了女儿,大元帅蒂雷纳他哥继承了老妈的爵位布荣公爵,而他继承了老爸的爵位蒂雷纳子爵,这说明他姥爷的爵位也是传给他老妈了呗。

:怎么解决,兄终弟及被长子继承制的发展所阻碍,除非真没孩子,不然兄弟就得通过非正常手段接管国家。一夫一妻制总会撞上生不了的,离婚还不容易,私生子继承更是要掀桌子。

就算儿子多,运气不好也会绝嗣。亨利二世留下4个王子,分别因为身体不好,精神病,同性恋和没结婚,最后只留下一个私生子,结果瓦罗亚王朝就绝嗣。

:所以说欧洲没有内战就是笑话,听到谁家绝嗣了立即就能准备出兵了。

换个思路想,你要是下面的小领主,肯定也是希望找一个从不知道哪来的外地人接手这个职位,这样他对本地不一窍不通只能从头学起,这段时间足够自己上下其手很久了

:这种只有实行有限萨利克法的地方可以,完全萨利克法的地方不行。

萨利克法限制的是王位继承还是各级爵位继承都限制?我提的这两位都是波旁王朝前期的人物,法国固然是没有女王,但是女爵爷看起来是有的。

法国不同的公爵头衔用的继承法不一样。

萨利克法典原文其实只是规定了女儿不能继承“萨利克地”,但是并没有解释“萨利克地”到底是什么……

髪国王位的问题是,两次只有女儿能继承王位的情况下,全部被叔父先下手为强,吃绝户了。这两次之后很久,卡佩主支绝嗣,英国爱德华三世要求继位,髪国贵族才拿出萨利克法典说女儿不能继承王位。其实很有些先上车后补票的意思……

不是先上车后补票,法国王位实行萨力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纳斯尔塔丑闻,让娜母亲被视为淫妇导致让娜血统非常可疑才被他叔叔联合众贵族搬出萨利克法取消了女性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纳瓦拉和香槟则不理这套),爱德华三世时已经是约定俗成的成法了,百年战争起因客观上是英国与低地等组成的反法包围圈,直接原因是腓利六世飘了,又开始拿阿基坦找事了(腓二以后法国给英王留着阿基坦是尊重继承法但历代法王都会以英王“带不带帽子”找理由以图彻底收回阿基坦),爱三也明白自己是没事找事,只是想接着这个由头彻底稳定阿基坦甚至阿基坦脱离法国,爱三最占优势时签的条约都只是扩大阿基坦其他别说法国王位了,连金雀花老家安茹和诺曼底甚至都没想过就可以证明爱三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1317年这次取消让娜继承权,理由是你说的血统可疑,并没有援引萨利克法典。拒绝爱三的宣称时,法国方面才拿出了萨利克法典。之后才以此为由不许女子继位。所以我说这是先上车后买票。

:你这么说也对,但法国王位的唯男性继承,除了让娜这个特殊情况外,之后查四传腓六算是进一步的确认了,到这时候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之后只是搬出个成法来名正言顺而已。

:哈布斯堡的查理六世没儿子,由长女玛利亚·特蕾西亚继承皇位,虽说查理六世生前全力铺路,但是还是搞出一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

记得曾经有人架空,如果腓特烈二世娶了玛利亚会搞出多大的乱子来。

老弗里茨本质上是个文艺青年,特蕾西亚本质上是个花痴少女,这俩成才更多取决于环境所迫,真结婚了老弗里茨沉浸于维也纳的花花世界,特蕾西亚也没了挑战(除了如何引诱讨好她那位有点儿毒舌有点儿gay的老公之外),欧洲会和平许多,最大的影响可能是法国大革命不存在甚至延后吧。

:马克思说的凯撒和屋大维塞进元老院的那帮人提比略时候就死绝的差不多。

:瑞典现王室的祖先贝尔纳多特就是瑞典议会选他作为王储,然后丧子的瑞典老国王收养他作为养子,最后继承王位。

标签: 欧洲中世纪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