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泳”夺冠军!我区运动员李嘉文、张之弄在全国游泳比赛中表现优异

更新时间: 2025-07-07 14:12:55

阅读人数: 91

本文主题: 主角是国家运动员体育竞技文

8月23日,为期3天的2023年全国青少年游泳U系列比赛总决赛在广西南宁完赛。此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游泳协会主办共有全国189个单位800余名运动员参赛。

我区共派出6名运动员参加重庆站选拔赛,均以达标成绩闯入南宁站全国总决赛。在比赛中,运动员们顽强拼搏,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米混合泳全国冠军,达到国家健将等级(仅全国比赛审批)

李嘉文3岁开始入水游泳,小学一年级加入业余体校训练,五年级开始参加市里组织的运动会。11岁,李嘉文打破了同年龄组100米自由泳和400米自由泳的全国纪录;12岁成为50米自由泳和50米蝶泳纪录保持者;13岁拿到国家级奖学金——宋庆龄奖学金。

本次赛事是全国各年龄组最高级别的赛事,队员们发挥出色,教练员们兢兢业业,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这是北京市的骄傲,更是海淀区的骄傲,在这里向运动员们致敬,向几十年如一日辛勤付出的以许聪教练、陈慧玲教练为代表的海淀游泳教练员们致敬!

接下来,区游泳校将认真总结经验、补足短板,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力争培养更多优秀的游泳队员,为海淀区竞技体育发展再立新功!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运动员们每天的刻苦训练与教练们的辛苦付出。他们每天泡在游泳馆内坚持训练,为的是心中那份执着与梦想。

“泳”夺冠军!我区运动员李嘉文、张之弄在全国游泳比赛中表现优异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杰出女性雕像:让世界看到女性力量

在巴黎奥运会女子重剑1/16决赛中,中国选手孙一文不敌日本选手吉村美穗,无缘晋级16强。这一结果出乎许多人的意料,随之而来的不仅是失望和叹息,更有部分网友的恶评。然而,孙一文在赛后表现出的冷静和从容,值得我们深思:体育竞技为何如此苛责?

孙一文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她认为对手最后一剑没有刺中自己,虽然她提出观看录像,但裁判已经做出决定,并且不会更改。这一过程虽然引发了争议,但孙一文依然选择接纳结果,并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表示感谢大家的关心,强调她已经学会面对输赢,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树立榜样。

这种从容与大度,正是我们需要在体育竞技中弘扬的精神。迈克尔·乔丹曾说:“运动不仅仅是一场竞争,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体育竞技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胜负,更在于通过比赛展现人类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公平竞争的追求。

在竞技体育中,胜负本是常态。每一位运动员都在用心准备和努力拼搏,但比赛结果往往受限于多种因素,包括对手的实力、裁判的判断以及现场的环境等等。任何苛责和恶评,都无法改变比赛的结果,却会给运动员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体育精神强调的是尊重和包容,而不是苛责和指责。每一位站在赛场上的运动员,都已经展现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值得我们尊重。他们在训练中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在比赛中表现出的顽强意志,都是体育精神的真实体现。胜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展现出的拼搏精神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络暴力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往往会被放大,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引来大量的恶评和攻击。这不仅违背了体育精神,更是对运动员身心的极大伤害。我们需要认识到,运动员也是普通人,他们同样会有压力和情绪波动,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以孙一文为例,她在面对争议和失败时所表现出的冷静和勇气,恰恰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她的言行不仅展示了作为运动员的职业素养,更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需要学会接纳,学会从容应对,而不是一味地苛责和指责。

回顾体育史,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伟大的运动员都曾经历过失败和挫折,但他们最终通过坚持和努力,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菲尔普斯、博尔特、纳达尔,这些名字背后都有着无数的汗水和泪水。正如英国作家吉卜林在《如果》中所言:“如果在成功之中能不忘形于色,而在灾难之后也勇于咀嚼苦果,那么你就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体育竞技,真正的强者,不仅在于胜利,更在于面对失败时的坚韧和从容。

孙一文的经历再次提醒我们,体育竞技的核心在于精神的传递,而非单纯的胜负结果。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运动员背后的故事,尊重他们的付出和努力,理解他们的压力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体育精神的价值,让体育竞技成为弘扬正能量的舞台。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负责人解读新修订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负责人解读新修订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2024年3月,体育总局启动了《标准》修订工作。按照《办法》有关规定,体育总局相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在总结工作经验、广泛交流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管项目《标准》的修订意见。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加强对新修订运动员技术等级相关政策的宣贯工作,指导有关单位积极主动作为,采取有效措施,让运动员、教练员、家长等及时了解有关政策调整变化情况,确保新旧政策平稳有序过渡。

《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已于近日修订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标准》修订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国家体育总局令第32号,以下简称《办法》)的重要举措,对规范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工作、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体育报记者就《标准》相关内容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负责人。

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是体育领域长期实施的基础性制度,在鼓励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竞技成绩,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与项目梯队建设,促进项目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调动运动员训练参赛积极性,解决专业运动员文化教育、退役安置等提供了制度保障。

近年来,体育总局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和规范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工作,由于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与其他优惠政策挂钩,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个别地方出现了政策走样变通等问题,扰乱了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秩序,侵害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体育领域公平公正竞争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为进一步从制度上推动实现体育行风根本好转,结合持续深入推进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坚决遏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掺水”“造假”问题,体育总局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对《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新《办法》取消了运动员书面申请等环节,调整为赛后公示授予等级称号,并在授予主体、等级标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新《办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标准》作为配套政策有必要进行相应调整完善。

2024年3月,体育总局启动了《标准》修订工作。按照《办法》有关规定,体育总局相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在总结工作经验、广泛交流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管项目《标准》的修订意见。6月至8月,体育总局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历史数据、组织专家研讨等方式,对《标准》修订意见进行了反复斟酌和研究论证。9月,按程序向全国体育系统征求了意见建议,分析吸纳反馈的意见建议。10月,经审定最终形成了新修订的《标准》。

坚持导向鲜明、统筹兼顾、从严从紧的基本原则,突出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鼓励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竞技成绩的根本目标,充分结合不同项目竞技水平、赛事体系、发展趋势和普及推广等进行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对《标准》涉及的赛事、组别、小项、成绩等进行整体把握和统筹调控,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堵塞制度漏洞,推进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工作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新《办法》第8条明确规定“列入等级标准的比赛应当为具有较高竞技水平的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并对比赛级别、比赛项目、竞技水平、主办单位等提出具体要求。据此,各项目将竞技水平高、覆盖面广、竞赛组织工作成熟的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列入《标准》,取消了部分竞技水平较低、举办年限较短、竞赛组织尚不规范的赛事列入《标准》,进一步鼓励和调动青少年运动员参与体育专业训练、参加高水平比赛积极性。

紧盯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标准》进行了优化完善。主要内容有:

一是适当提高成绩和名次要求,如田径、游泳、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等以客观成绩标准授予等级称号的项目,结合项目发展实际,对标国际高水平标准,适当提高了部分小项成绩要求;冬季、交手对抗类、集体球类等以名次授予等级称号的项目,全面分析梳理国内比赛实际,重新调整了授予等级称号的最低名次和最低参赛人数(队数)要求。

二是强调和突出客观评价指标,如集体球类项目明确规定“未上场比赛运动员不得授予等级称号”,并将上场时间、技术统计、体能测试等作为授予等级称号的必要条件;乒乓球、羽毛球、棋类等项目将运动员在团体比赛中的个人出场率、胜率、胜场数等作为授予团体项目等级称号的必要条件。

三是规范和强化赛事科学管理,如场地自行车、游泳、跳水、体操、艺术体操、蹦床等项目对比赛的计时记分设备、裁判员技术等级和人数等提出明确要求;田径、射箭、公路自行车、铁人三项等项目对全能项目具体设项、最低比赛距离等提出明确要求;交手对抗类等项目对省级比赛可授予等级称号小项的设项和数量提出明确要求。

为进一步推动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从源头破除体教壁垒,整合优势资源完善青少年/学生体育赛事体系,全面落实《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的“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阶段学生体育赛事由教育、体育部门共同组织”,“职业化的青少年体育赛事由各单项协会主办、教育部学生体协配合”的工作要求,对列入《标准》的青少年/学生体育赛事进行了调整完善。

全国比赛方面,此次修订共涉及79个项目,有57个在青少年/学生群体开展较好的项目将体育教育系统共同主办、具有较高竞技水平的重大赛事列入《标准》(占项目总数的72%),进一步整合体育教育系统高水平比赛,让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在同一平台比拼,促进学校、体校、社会力量协力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不断充实和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渠道。省级比赛方面,现行《标准》仅田径、篮球、排球等项目列入了省级体育、教育部门共同主办比赛。为积极破除限制性政策,盘活体教融合资源,此次修订调整为“可授予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的省级比赛应当为省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主办或共同主办比赛”,支持和推动地方体育、教育部门深度融合发展,促进青少年体育赛事竞技水平、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含金量”不断提高。

新《标准》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以比赛结束时间为准),2025年举办的比赛按照新《办法》(国家体育总局令第32号)有关规定,于赛后公示授予等级称号。2024年举办的比赛继续按照原《办法》(国家体育总局令第18号)和现行《标准》有关规定,依申请授予等级称号。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加强对新修订运动员技术等级相关政策的宣贯工作,指导有关单位积极主动作为,采取有效措施,让运动员、教练员、家长等及时了解有关政策调整变化情况,确保新旧政策平稳有序过渡。

标签: 竞技体育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