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于和伟主演《我是刑警》首播,四点“出圈”,刑侦剧就该这么拍
就是于和伟、富大龙、丁勇岱主演的电视剧《我是刑警》终于首播了,首播三集,熬夜追更,不得不说看完这三集之后,个人认为这部剧必然会大火,而事实上这部剧也是轻松成为了飙升榜第一部,观众们的评价也是非常的不错,于和伟主演的这部剧的确很有潜力,剧情太环环相扣了。
而这部剧有四点更是令人不得不直呼活该它“出圈”,剧情精彩刺激,而且破案的过程更是丝丝入扣,没有拖泥带水,剧情紧凑,把刑警最为真实的一面体现的淋漓尽致。而更为出圈的是这部剧有四点非常的出彩。
这一点不用多说了,就目前来看,除了于和伟饰演秦川之外,前面三集出现的人物每一个都很厉害,据传这部剧有十几个国家一级演员出演,这一点个人是没有去统计的,但是前期第一个案子出现的老戏骨的确很多。
于和伟饰演的秦川,还有比如说胡队长的饰演者也是老戏骨了,还有市局的韩敬东的饰演者周波也是老戏骨,省厅的谢道新的饰演者郑晓宁也是老演员,西山分局的局长戴长江的饰演者杜功海、曹忠恕的饰演者白凡等等。
当然还有没有出场的众多老戏骨,比如说丁勇岱在这里面饰演武英德、富大饰演陶维志、李宝安、邵兵、李泰、王玉宁、武笑羽、曹卫宇、赵岩松等都在这部剧里面出演不同的角色,可以说这部剧演员阵容的确强大。
这部剧一开局就出现了很多的案子,三个大案分别是高建设被杀案、储蓄所劫案以及西山矿大案,其中这个西山矿大案其实就是改编自鹤岗218大案,218这一天四个劫匪杀入了西山矿,想要抢夺工资款,他们手持枪支,杀害了不少人,现场共清理了11具尸体,除3名保卫干部,6名经警和一个儿童尸体外,还有一个头部多处中弹、被烧得面目皆非的尸体,一时无法判定源,被列为11号无名尸。
而和真实案件一样的是这11名死者的身份都是一模一样的,甚至小孩子也都是一样,而那个无名尸体从前面的三集来看,基本上确定了就是凶手中的一人,剧版是陈小秋,后面查出凶手毁尸灭迹是为了防止他的身份泄露,而吸人眼睛特征、纹身、牙齿等都暴露了真实身份,顺藤摸瓜,最后查到另外凶手难度并不大。
而除了这个案子之外,比如说高建设案以及储蓄所劫案也是改编自真实案件,而整部剧一共15个案子,差不多三集一个案子,而且时间跨度长达35年,这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后面将会有更多案子浮出水面。
在这部剧里面,演员们真的非常的真实,场景都是真实的,演员们是真的在冰天雪地里面拍摄的,每一个人冻得通红我们可以看得到,他们全身缩着身体的样子,没有任何的虚假,呼气成冰,这是演员们实打实的在冰天雪地里面拍摄的,场景真实,这是非常的难得。
而且目前前面的三集我们看下来,没有那种高楼大厦,高度还原了几十年前的场景,令人一下子就带入进去了,这才是最为令人满意的。
还有演员们都没有主角光环,每一个人都很平凡,但是每一个人都很不凡。这主角不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也有无力的时候,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比如秦川判断高建设的枪支就是在案发现场出现的枪支,结果证明并不是。还有韩局的推测算是非常的有道理,从案子一开始就有精准的判断,不愧是老刑侦。
刑侦剧最怕的是什么?就是严重注水,这样的剧烧脑才有看点,而一旦严重注水,就会导致这些案子没有太大的意外,没有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而这部只有四十集的刑侦剧,却汇聚了十五个案子,而且每一个案子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还有缜密无比的逻辑,这才是这部剧最为吸引人的地方。
从目前来看,不管是西山矿大案,还是高建设被杀的案子,亦或者是储蓄所劫案都有联系,这意味着可能四五集之后,整个案子就可以破案,而且是接连三个案子,究竟谁是幕后真凶,胡队长和这些案子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令人十分的疑惑。
总而言之,这部剧靠着这四点就可以出圈了,刑侦剧就得这么拍,主角如果高来高去,主角光环太耀眼,那就不真实了,按照真实案件改编,演员们演技扎实,场景真实,案件高度还原,节奏毫不拖泥带水,这才是王道,才是这样的影视剧出圈的关键所在。

原创同样是刑侦剧,《太阳星辰》和《白夜破晓》对比,伤害太大了
刑侦剧一直有着固定受众,自从7年前《白夜追凶》火了后,发现刑侦剧是越来越多,各个平台都有自己专门的“迷雾剧场”“白夜剧场”“X剧场”等等。
今年播出的刑侦剧特别多,而这个月更是3大平台都播出了刑侦剧。众星云集的大制作《我是刑警》在备受瞩目中开播,首播3集直接登上收视第1的宝座,网播热度也是蹿升榜第1,可以说开播即走红。
然而许多人可能都没注意到,这一天也是隔壁平台刑侦剧《太阳星辰》大结局的日子。这部剧和《白夜破晓》同天开播,只是《白夜破晓》有32集,《太阳星辰》只有18集,加上超前点播,所以感觉没几天就播完了。大结局也没啥人注意,就这样默默播完。
其实看过的观众,都觉得《太阳星辰》品质不错,是一部值的入坑的刑侦剧,但播出期间热度却远不如《白夜破晓》,几乎没啥讨论度,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这个剧名感觉就败了一大截了,《太阳星辰》这个名字观众实在想不到是刑侦剧啊,不知道的还以为偶像剧,很有《来自星星的你》的味道。
但这部剧的题材是很新颖的,是少见的融合了穿越时空的悬疑破案剧。讲述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重案组警察杨光耀(陈伟霆 饰),在追查一起连环凶案的过程中,意外来到2018年。25年前的案件尚未破解,新的凶案再次发生,且与尘封多年的旧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故事。
还有网友建议应该叫“追凶25年”或者叫“穿越狙击”,还真是一下子就有紧张刺激氛围了,也很符合主旨,简单直白一目了然。这部剧还有个英文名叫《see her again》感觉要有韵味得多。
除了剧名拉垮,还有就是宣传太少,除了主演发微博,没看到多少其他的宣传。加上之前的港剧基本都在酷播,像《新闻女王》、《黑色月光》等等,给了大家固有印象,这次还换成了鹅,观众还不太习惯。
但看过的观众对《太阳星辰》都是满满好评,感觉是不够看,对人性的挖掘比较深,也比较烧脑。第一集节奏就很快各种情节交代的很清楚,第二集主角就妥妥穿越了,主角耀sir是个火爆脾气简直像个炮仗一样,挺好玩一人。
穿越后的经历,让男主了解了案件的前因后果,改掉了莽撞冒失的性格。在大结局再度穿越回从前,重新改写了结局。整部剧节奏紧凑,从不拖泥带水,就是经典港式犯罪剧节奏明快、张力十足的风格。而且这部剧有着谢君豪、冯德伦、麦长青、周丽淇等众多港剧老戏骨,演技都很牛。
而《白夜破晓》热度居高不下,很大原因是吃了第1部的红利,《白夜追凶》隔了7年才出第2部,加上潘粤明的出色演绎,还带着原班人马回归,热度肯定是高的。
但《白夜破晓》前期感觉不如预期,首先就是全员老龄化,周舒桐感觉不如第一部年轻了但也可以接受毕竟时隔多年,但是这个新换的法医有点难评……就是那种感觉,他和其他人表演好像不在一部剧里。
还有,第一部的时候分明弟弟早就原谅哥哥了,我不明白第二部开头为什么还要有弟弟再一次单方面和哥哥吵架指责他的剧情,然后各种闹别扭降智,好像第一部结尾那个关宏宇换脑子了一样。
网友评价讨厌的角色越来越多,强行降智,还有就是前几个案件感觉难度降低,案情不吸引人。但是为了潘粤明还是会继续下去,希望后面有所好转。
《白夜破晓》好在案件比较多,一个案件不精彩还有后续,《太阳星辰》主要集中一个案件,可能吸引力会有所降低。总而言之这两部剧各有各的看点,只是《太阳星辰》有点可惜,和《白夜破晓》撞档播出,有点生不逢时。
《猎罪图鉴》:不用“带脑子”的刑侦爽剧
刑侦类题材一直都是小说和影视圈子的常青树,无论是《法医秦明》,还是《心理罪》、《十宗罪》这些作品,都在小说和影视剧领域实现了双赢。不过,所谓的常青树,换一种说法也就是“烂大街”,同类作品层出不穷,也就意味着更难被观众注意到。但《猎罪图鉴》就是凭借这样一个有些烂大街的题材,成功博得了不少关注,评分也同样不低。
此前大火的《十宗罪》和《心理罪》,之所以能够收获如此高的关注度,一定程度上和其本身较为血腥惊悚的题材有着密切联系。毕竟在题材很难破圈的情况下,血腥等猎奇内容就成了吸引观众和读者的不二法门。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小说和改编电视剧本身质量过硬的前提下。但在《》中,并没有过多提及以往凶杀重案必不可少的血腥等内容,或许会有“重口味”观众产生疑问,没有这些元素的刑侦剧还能好看在哪?我的答案是——画画。
没错,《猎罪图鉴》中主角沈翊最“拿手”的本事,就是画画。这个能力和主角的职业同样密不可分,作为刑侦剧主角的沈翊并非什么得力干警,也并非深藏在警校中的“扫地僧”,而是一个画家。
作为一位极富盛名的画家,沈翊最强的本事便是“三岁画老”,通俗地讲就是依靠三岁小孩的照片,能够按照客户要求画出他三十多或者六十多岁的样子,反过来也是行得通的。在剧中开头客户拿着三岁孩子的照片,要求画出这个孩子35岁的样子时,沈翊可以说毫不费力就完成了画像。
如果单看这个开头,难免会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实际上,它不仅表现了主角沈翊的本领,同时也为他和男二的恩怨纠葛埋下伏笔。毕竟这是一部刑侦剧,自然离不开警察,剧中的男二,就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刑警。男二能走到这一步,自然也少不了出色的“引路人”,但充当他“引路人”的老,在几年前遭到打击报复不幸牺牲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想到了,没错,沈翊“三岁画老”的那张照片便是这位老刑警的,犯罪团伙正是凭借这幅画像对其实施了报复。但在男二把沈翊带回警局进行审讯的时候,沈翊却意外失去记忆,画不出那位找上门的女性客户。男二面对这样一个杀师仇人的“帮凶”,起初也一直没任何好脸色,而沈翊抱着“自己的画害死人”的愧疚,也选择来到警局成为一位画像师。而这恰恰就是贯穿整部剧的那条线……
到这里,沈翊这位主角的独特能力已经吊起观众胃口,而整体的剧情似乎也成功塑造出它的正面形象:绘画技巧高超,同时有着很强的责任心,由于自己的过失愿意抛弃“知名画家”的光鲜身份,去选择成为不为人知的画像师。
但不要忘了,剧中这位老刑警的死,就是由于他的一幅画所导致。面对来路不明的客户提出的奇怪要求,沈翊只是象征性的问了一句照片的身份,在这位客户用“老朋友”作为搪塞后,沈翊便有些草率地画下了那副画像。
这件事本身并没有对错,沈翊自己也只是无意中充当了犯罪团伙的帮凶。可真正的问题在于,最初的沈翊一直保持着不闻不问、来活就接的行事作风,这样不拘小节的风格和画家沈翊十分相配,但却很难和之后出现的,那个极富责任心和洞察力的画像师沈翊联系在一起。
换句话说,沈翊从一位画家走向画像师这条路的剧情设计,显得太过刻意和不自然,更像是为了促使沈翊和男二“结怨”而强行加戏。这段剧情的展开,让“沈翊”在人设上出现明显的割裂,而作为剧情衔接本身而言,也只能用僵硬来形容。
此后,剧中用不少琐碎案子缓和两个角色的关系和塑造形象,在文中就不再赘述。但其中一个“脸盲症患者连环杀人案”,或许会让不少观众感到惊讶甚至是匪夷所思。
案子本身其实很简单:当年的几个孩子一同登山春游,期间由于口角一个孩子意外坠落死亡。多年之后这名孩子的父亲找上另外几人进行寻仇。当警方来到这位父亲家中进行调查的时候,发现了这样几张图片。
此后经过化验,法医在嫌疑人家中发现一种特殊药物,主要用途是增强面部识别能力。结合那几张抽象的照片,沈翊便断定这位寻仇的父亲患有脸盲症,家中的抽象画就是他眼里的人像。然后依靠这些抽象的作品为依据,还原出了画中人的真实面貌,甚至预判了这位父亲的下一个目标,案子也就顺理成章地告破……
以旁观者和门外汉的角度,这样的绘画技巧和人像复原技术实在有些难以理解,但我有幸看到了《猎罪图鉴》编剧武瑶的一次采访,在采访中这位编剧曾透露,剧中的描述,大多都是经过艺术加工后的现实操作。也就是说,如今的技术的确已经达到了“可能想不到,但没什么做不到”的地步。
这样高超的技术着实令人惊叹和感慨,但用力过度之后就出现另一个问题:《猎罪图鉴》剧如其名,在“猎罪”的过程中,极度依赖“图鉴”这个物品。这样的设定更像是为了凸显主角沈翊高超的技巧,而过度拔高人像复原在案件侦破中的重要性。
剧中几个案子的发展方向,相较于传统的刑侦电视剧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说以往的刑侦剧考验的是洞察力,需要将整个事件逐渐还原然后逆推动机,最终锁定凶手。那么《猎罪图鉴》就显得简单粗暴了许多,不少蛛丝马迹都是在为复原人像服务,成功对人像复原之后,便基本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案子的告破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种设计的确能凸显主角沈翊的能力,但作为观众,就会有一种“其他角色都是龙套”的错觉,大多时候他们都是在扮演一个跑腿打杂的角色,如同那些犯罪现场的线索一样,为沈翊复原人像服务。甚至在看完这部剧之后我心里只有一种感受:换成我跟沈翊做搭档,同样也能侦破不少案子,这么说可能有些“大言不惭”,但这的确是这部剧传达给我的直观感受。
此外,直到这部剧结尾,我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一个疑问:开头那位老刑警是被犯罪团伙打击报复无疑,但这个团伙的犯罪行为在多次遭到老刑警干扰的情况下,不应该不清楚他的长相。既然如此,为何又要费劲找一张老刑警三岁时的照片,然后凭借沈翊的画像找人呢?
这个颇为玄幻的开端,除了凸显沈翊“三岁画老”的能力之外,也只是强行让主角和男二产生联系,甚至由于“三岁画老”这个鲁莽的行径,使得沈翊整个人的人设出现比较明显的割裂。更何况,这个开头在逻辑上就说不通,对于一部刑侦剧而言,这可以说是一个硬伤。
那么,这个在剧中着墨颇多的“三岁画老”究竟有没有作用?答案是几乎没有,唯一一次沈翊动用这个技能,仅仅只是为了稳定前文提到的“脸盲案”凶手的情绪。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主角掌握了一种“然并卵”的“屠龙之技”。
总地来讲,这部剧的槽点很多,一些细节更是难以自圆其说。但是否值得推荐呢?在我看来还是值得的,之所以没怎么说优点,是因为它的优点实在太过简单,而且在标题里就已经给出来了:爽。
用一种放松并且“不带脑子”的心态去看这部电视剧,就能拥有一次十分轻松解压的体验。就像我前面提到的,《猎罪图鉴》里大多数场景,都是为了尽快地复原人像,以往刑侦剧中的要素几乎都消失不见,作为观众也无需费心回忆细节,只需要欣赏主角精彩的“表演”就好……
作为一部“开挂式”的刑侦爽片,《猎罪图鉴》是合格甚至称得上优秀的。
相关资讯
原创三本古代悬疑文,主角利用前世从警经验,在古代刑侦领域大放异彩
作者大大对故事内容的设置非常有想法,安排主角走刑侦路线,一边丰富了小说内容,降低了传统红楼同人将注意力全部投入园子戏所带来的黏糊和腻歪感,一边从破案引出衙门甚至朝堂的剧情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