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对话蒋小杰:通识课背后的故事北京体育大学

更新时间: 2025-07-11 13:34:53

阅读人数: 172

本文主题: 体育对人生的影响

本学期蒋小杰老师为同学们开设了这门通识课,带领大家阅读《理想国》一书。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蒋小杰老师,就他所开设的本学期核心文本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的课程亮点、学习方法及意义等话题进行了深度采访和交流,以期为学子们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主要议题和政治智慧廓清思路。

从2019年开始,北京体育大学积极参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规划与建设,成立了通识教育中心,着力推进北体大通识教育改革和通识核心课程的建设工作。对西方政治哲学有深度研究的蒋小杰的通识课程在当年首次上线。

“激发对古希腊城邦文化的求知欲”

问:据了解,国内外很多综合性大学,对于柏拉图《理想国》导读的课程设置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趋势,我们学校也是从2019年3月份开设了这门课,请问在我们北京体育大学中,这门课程在设置上有什么亮点或特色吗?

蒋小杰:在北体开设这门课也面临着问题:如何平衡好术科生和学科生之间的差异。不同于其他综合院校进行老师通讲或专题讲座的形式,我侧重从通识课设置的目的出发对上课方式进行调整,通过文本精读和细读的方式来引领同学们进入到文本的语境当中,感受人物对话的魅力。其实思想的产生就是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地方发现不同寻常,这就是文本精度的魅力所在。在课堂上我也会设置相关问题来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问题会从人物关系、字词运用、逻辑思维等多角度切入,激发学生们的对古希腊时期城邦文化的求知欲。

作为老师我也会把握好文本引读的难度,也就是“上不封顶,下不设底线”,“下”是确保学生们都能读懂文本并培养思维。“上不封顶”意味着部分思考深入的同学能有很大的自由探索的空间,通识课不仅限于课堂,更多可以向课外延展,就像之前有很多同学在课后找我讨教一些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不仅能凸显出这部分学生们的主动思考的能力,也达到了通识课训练思维的目的。 我个人也建议学校可以配置通识课的助教,通过“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方式可以让有差异的学生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问:众所周知,哲学思辨模块的课程,对于很多非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那么像我们这些非哲学专业的学生如果想选修您的课,怎样才能更好地融入您的课堂呢?

蒋小杰:我会在课外推荐大家看一些有助于解读《理想国》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在学有余力的同时多读多思考, 另外我也会让大家通过文本阅读进行独立思考并且完成读书报告,培养学生自由论辩式的思维,促进学生们思维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的学习中。

虽然这门课程有难度有挑战,但同学们是有很大的自由探索的空间,课程难度也像我之前所说的“上不封顶,下不设限”,所以同学们不用担心有听不懂的问题,而且在我的课堂上可以淡化师生角色定位,有不懂的问题随时沟通探讨,特别是在终极问题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老师也不再是学业导师或人生导师,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所拥有的追求真理路上的同行者。

问:请问选用《理想国》为教材有什么重要意义吗?特别是对于提升学生的通识素养有什么帮助吗?

蒋小杰:首先我们这门通识课选择柏拉图的《理想国》作为教材,正是因为它独有的语言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大家可以通过市井语言来了解当时人们对哲学的理解和看法,感知先贤智慧的魅力,所以这本书也成为许多综合性大学开设该课的必读文本。特别是可以从现在学科分化之后的视角来切入到《理想国》这个文本的解读,书中提到的两种教育:体育教育和音乐教育。我们作为一所体育类院校,其中体育教育正是与我们学校相契合的,苏格拉底就提到体育教育和德行培养等多种关系,就此可以把握体育在古希腊时期所扮演的角色,进一步对比古希腊时期和现代社会中体育的教育功能……这种贯通古今的探索是值得同学们细细品味的。

专业课更多教会学生专业技能并能构建专业课的知识体系,在毕业时可以打上专业的烙印。和专业课最大的不同是,通识课教我们去打开思维、训练思维,有温度地去面对问题,而这门课更能教会同学们如何做一个完完整整的人去思考问题,从人本身的价值和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辅以专业课所不能传递的更为人性化的东西,真正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会思考有想法的社会人才,为社会注入新鲜血液。除此之外这门课也能为处于迷茫期的大学生指点迷津,在大学我们有大量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但有很多同学一直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没有规划,甚至产生对未来人生的迷茫,而这门课从追求人生意义的本质出发去引领同学们思考和寻找答案。

问:请您浅谈一下自己对通识课的重要性的理解

蒋小杰:在大学中,通识课是作为专业课的一种辅助形式出现的,因为任何大学教育最后就是要培养专家,但是这就容易出现片面性的问题,导致我们离人本身越来越远,通过学习大学专业课,我们做一个完整的人就会受到削弱,让我们变成一种坐井观天的人。而在通识课的讲堂中,是用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的目光,用人本身的眼光思考问题。通识教育,“通”就通在打破专业的壁垒,让我们回归到人本身,带给学生有温度的交流。希望通过这个通识课让大家养成积极思维、深度思维的习惯,学会主动学习、阅读经典,这些是我们一生的财富,让我们走向社会之后不被洪流裹挟,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人格,所以通识课不是给大家植入某种理念;通识课老师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自己去培养价值观、发现真实的自我。专业课教授给我们技能与知识,让我们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而很少涉及我们人应该怎么生活、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是通识课它能达到回归自我本身的效果。

大学生活会过得很快,我非常期待在大学当中能够有人带着我们去学会怎么去读书、怎么去生活、怎么让我们回归自己的内心,让我们在这个喧闹的世界当中内心平静下来,享受追求真理的永恒性愉悦。在纷繁芜杂的世界中守着自己的那个意义的世界,是我觉得非常自足且值得的一种状态。

                         

蒋小杰: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等多项。

多年从事近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

对话蒋小杰:通识课背后的故事北京体育大学

了不起!致敬自强不息的你们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所有大项的比赛,居金牌榜、奖牌榜第一位,创造了历史。骄人成绩的背后是所有运动员顶着重重困难,顽强拼搏的成果,也是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的集体胜利。

战胜强敌卫冕夺冠 实力源自努力

3月12日,中国轮椅冰壶队战胜了实力强劲的瑞典队夺冠。比赛一开始,中国队以1:2暂时落后,但队员们顶住压力、沉着应战,迅速逆转比赛,继上届冬残奥会后成功实现卫冕。

中国轮椅冰壶队中有一名文静清秀的“90后”女孩,她叫闫卓,出生时就被查出身体残疾,终生无法行走,而北京冬残奥周期中,闫卓还一度患有肾积水,做完手术后,她顽强地重返训练场。冰壶项目的比赛和训练需要长时间身处零度以下的冰场,这对于腿部没有任何知觉的闫卓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中国轮椅冰壶队运动员 闫卓 :贴了(暖宝宝),前后都有,主场作战也让我们更有信心。

独揽三金 从篮球到滑雪华丽跨界

像闫卓和她的队友们一样,很多中国残奥运动员都用自己的坚持与拼搏在北京冬残奥会创造了佳绩。在越野滑雪赛场上,杨洪琼一人包揽了越野滑雪女子短、中、长距离三个组别坐姿组的冠军,她也成为本次冬残奥会首位获得三枚金牌的女子运动员。

中国残奥越野滑雪运动员 杨洪琼:来参加冬奥会前,我就想着能进前八就行,之前也没有跟他们一起比过赛,我们相互之间也不清楚对方的实力。

今年32岁的杨洪琼此前是云南省轮椅篮球队的一员,2018年才跨项到残奥越野滑雪,3月12日的比赛中,她顶着身体不适的巨大压力,赢得了比赛。

中国残奥越野滑雪运动员 杨洪琼:我就觉得特别软,特别没劲儿,好像就最后一圈,(教练)就说我赢了(第二名)9秒,让我加油,我想着这是最后一哆嗦了,拼命滑吧。

纪立家:体育改变人生 为国争光是最好感觉

中国代表团既有一人勇夺三金,也有一项比赛包揽了所有奖牌。在北京冬残奥会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上肢残疾级决赛中,三名“00后”小伙儿包揽了所有奖牌,创造了历史。

中国残奥单板滑雪运动员 纪立家:在生活中遇到烦恼的事情,在雪上滑起来就没有再想过那些事情,体育改变了我,让我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残疾人朋友。

纪立家在6岁时的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左前臂,但他从小就有运动天赋,先是成为一名游泳运动员,2016年又通过选拔加入了河北省残疾人单板滑雪队。在备战北京冬残奥会的六年多时间里,纪立家辗转于黑龙江、上海等地进行训练,基本上没有回过家。

中国残奥单板滑雪运动员  纪立家: 再接再厉,再夺得金牌。我觉得,以后的人生就是一直做运动员,为国争光,就是最好的感觉了。

本届冬残奥会,不仅中国代表团屡屡创造佳绩,很多外国运动员也不断突破自我,用拼搏诠释了残疾人的体育精神。

伤病和年龄都无法熄灭对滑雪的热爱

加拿大越野滑雪运动员布赖恩·麦基弗已经是第六次参加冬残奥会了,42岁的他在本届冬奥会包揽了越野滑雪视障组长、中、短距离的三块金牌 。迄今为止,他在职业生涯中荣获的残奥金牌已达到惊人的16枚。

加拿大残奥越野滑雪运动员 布赖恩·麦基弗:我们尽全力比赛的决心还是比较坚定的,我无法预知结果和奖牌,这是由体育比赛所决定的,我们只是拼尽全力。

布赖恩·麦基弗19岁时,因遗传父亲的眼底黄色斑点症导致视力下降,此后成为残奥越野滑雪选手。尽管伤病和年龄并不能熄灭麦基弗对滑雪的热爱,但他还是决定在本届冬残奥会后退役。

加拿大残奥越野滑雪运动员 布赖恩•麦基弗:随着我年龄增大,我速度变慢了。我很高兴能有现在的收获和成绩,我头发都白了,没办法再和这些年轻人一起竞技了,我们期待着和这些年轻人在其他方面合作,比如打蜡或者教练。

罗杰:爬回错过的旗门 一定要完成比赛

在高山滑雪男子全能-站姿比赛中,安道尔选手罗杰·皮格·达维在接近终点的时候不慎摔倒,但他选择爬回上一个错过的旗门。

安道尔冬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 罗杰·皮格·达维:我能听见现场许多人在喊加油,这对我而言是一种动力。我的右腿是我的主要支撑,但是当时它不太能发力了。我太累了,爬起来真的很辛苦,但是那是我当下决心必须要做到的事,我必须要完成比赛。

罗杰最终顺利完赛,获得了第23名的成绩。他是本届冬残奥会安道尔代表团的唯一一名运动员,这次比赛对他而言意义非凡。

在单板滑雪女子坡面回转比赛中,39岁的伊朗选手塞迪盖·鲁兹贝在比赛前腿部受伤,她坚持滑完了长550米的赛道。虽然跌跌撞撞,但鲁兹贝向着自己的奥运梦想努力前进的步伐,坚定而自信,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为梦想而努力,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伊朗残奥单板滑雪运动员 塞迪盖·鲁兹贝:当我站在赛场上时,现场的所有运动员并不是用看待弱者的眼光看待我,都在为我加油鼓劲,为我喝彩,这对于我来说,非常宝贵和有意义。

先天腿部残疾的鲁兹贝从小就热爱运动,2017年,伊朗残疾人体育联合会滑雪协会成立,并在全国招募滑雪人才,进行单板滑雪专业训练。刚刚生完孩子的鲁兹贝在丈夫的鼓励下刻苦训练,成为伊朗第一位残奥女子单板滑雪运动员。鲁兹贝是拥有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一个妻子,她要在不同角色中保持平衡,抓紧伊朗五个月的雪期进行训练。在没有雪的时间,她也会登山,进行身体力量的训练。

伊朗残奥单板滑雪运动员 塞迪盖·鲁兹贝: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获得奖牌,我不知道能不能实现这个愿望,我已经39岁了,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靠近这个目标。即便我最终无法获得奖牌,我仍然会尽最大努力,让自己每一天都比前一天的自己更好。

“年轻人更懂年轻人”!他们在亚运赛场上熠熠闪光

杭州亚运会开幕以来,除了激烈的比赛,各个场馆的现场音乐秀频频“出圈”引发关注,被网友们评为“没有一首曲子是白放的”。而音乐背后的体育展示团队还被亚组委官方点赞:“年轻人更懂年轻人”!

音乐秀火出圈 亚运赛场氛围感拉满

10月1日夜晚,杭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子团体决赛在滨江体育馆举行。当中国男团大比分0∶2落后印度时,赛场响起了一首鼓励逆流而上、不放弃的歌曲《逆战》。

关键时刻,中国运动员李诗沣顽强拼搏,在一度落后的局面下奋起直追,为中国男团扳回一分。

最终,中国男团以总比分3∶2逆转战局战胜印度队,夺得金牌。男团拿下决胜局的瞬间, 一首《我爱你中国》将赛场气氛推向高潮。

为了呈现精彩的场馆音乐秀,体育展示团队不只紧扣竞赛本身,也围绕参赛的各代表团和出场选手的特点做足了功课。

在亚运会男篮B组中国香港队对中国台北队的比赛中,体育展示团队在中场休息时间播放了《我的中国心》等歌曲,动人的旋律立即引起全场共鸣,现场观众齐声合唱。

在杭州亚运场馆的体育展示团队中,成员大多以“90后”和“00后”为主,年轻的“血液”为亚运带来青春的气息,他们更清楚如何让自己的场馆更出彩,如何让比赛氛围更热烈。

根据比赛项目和场景 准备专属音乐

赛时音乐、夺冠音乐……根据比赛项目和场景的不同,团队也会进行不一样的音乐选择。有时候,他们也会为运动员准备专属的音乐。

体育展示团队也会为运动员提供“点歌”服务。在田径比赛的现场,谢震业在4×100米决赛前,为自己和队友提前点了一首《年轻的战场》。

现场中英文播报解说互动 团队密切配合

而除了传递青春力量的音乐,体育展示团队中还包括评论员、中英文播报、导演、啦啦宝贝等各类分工,观众在现场听到的比赛信息播报、比赛解说、现场互动,包括开赛前的灯光秀都来自这个团队。

体育展示团队得到亚田联主席的肯定

这些年轻人们用富有创意的行动,让观众在观赛中与亚运心心相融,也得到了亚田联主席达兰的高度肯定。

排球赛场“快擦手”一场比赛跪地150次

除了用音乐点燃赛场气氛,在杭州亚运会的赛场内外,处处可见志愿者“小青荷”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用灿烂的笑容和饱满的热情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起身疾跑、单膝下蹲、双手擦拭,整套动作一气呵成,略带汗渍的地面马上恢复光泽。观看亚运会排球比赛的观众对他们可能并不陌生,他们就是在排球比赛过程中负责擦试场地地面的专业志愿者,大家又亲切地称他们为“快擦手”。

为保证比赛进程不受影响,“快擦手”们除了要动作迅速以外,还不允许蹲着或双膝跪地擦拭,整场比赛,他们都需要集中注意力时刻关注场内所负责区域的情况。粗略统计,一场比赛中4名“快擦手”要单膝跪地擦150次左右。

擦拭赛场地面看起来虽然简单,但是要将动作做得整齐划一,并且麻利有序。为了达到“快准稳”的要求,这群志愿者们从2023年9月份开始每天都坚持5个小时以上的训练。

志愿者摆放跨栏 整齐划一获肯定

这几天,女子100米栏开赛前,志愿者摆放跨栏的动作火出了圈。视频里,“小青荷”们动作同样也是整齐划一、干净利落。

栏架布置组的24名“小青荷”来自于浙江理工大学。从8月中旬起,他们顶着酷暑,每天进行6—8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十几公斤栏架的抬、拉、放动作,他们重复了上千次。

蹦床项目保护员:为运动员提供缓冲保护

在蹦床男子个人决赛中,哈萨克斯坦运动员皮尔马马德·阿利耶夫因用力过猛、重心偏移,直接跳出了蹦床。现场的保护员们立即冲上前,所幸运动员无大碍。蹦床项目的保护员,如同游泳比赛的救生员,当运动员偏离床面时,保护垫可以起到第一层缓冲,守在赛场各个角落的保护员则提供第二层缓冲。

比赛用球“体检员” 确保严格把关

除此之外,还有一群幕后志愿者默默地为亚运服务。每场比赛前,竞赛器材室的志愿者们都要给比赛用球“体检”,确保达到亚委会规定的国际用球标准;吉祥物志愿者,每天要穿戴重达10多斤的特形演出服为大家带来快乐;在“大莲花”的志愿者,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从开闭幕式演出到田径比赛志愿服务的转换。

河南开封小伙李文航,在电路世界里玩出了精彩;亚运赛场上的体育展示团队,用音乐感染着赛场内外的观众。还有志愿者们,不是比赛的主角,但同样是赛场上重要的一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在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完成使命、实现价值。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事情适合自己,总有一些事情能干得精彩。选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找对自己的人生赛场,你也可以是冠军,你就是那熠熠闪光的青春力量。

标签: 老师 空间 青春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