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顾城的诗

更新时间: 2025-07-12 14:17:54

阅读人数: 751

本文主题: 公交车上的诗请晴顾城

       顾城(中国当代诗人,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诗《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日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身后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在历史的长片中,有这样两组慢镜头

没有成为鸽子和花朵的人仰面躺着

有人在山坡上种牛蒡,有人在墙上

总有人要变成盲人的道路,歌的道路

总有人在思想,脸上现出阴凉的光辉

总有树要分开空气、河水,分开大地

使生命停止呼吸,被自己的芳香包围

在那纷乱的年代里,一个歌手被流放到北方

红色的、淡色的、蓝色的、黑色的

它们细小地走动着,没有扬起灰空

阳光象木浆样倾斜,浸在冰凉的梦中

我要在你的血液里,诉说遥远的一切

象日光一样白的,象海水一样绿的

我要给世界留下美丽的危险的碎片

荒凉的城上有鹰,我的小木屋装满齿轮

在清清楚楚的羊齿植物中间,拖着疲惫

那一公分一公分银的微笑,那清晨

永恒的夜和贝壳鸣奏着在奉献早晨

我的脚下有矿砂,我是今天的钟神

苍蝇和老人在街上,灼热灼热的铜

他的手指,在夜里深深寂寞燃烧的

顾城的诗

顾城经典诗文赏析

顾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人如何暂且不讨,后人自有后人看法,就事论事,其在诗歌艺术方面的造诣是不可替代的特殊。

一代人,作于1979年4月,发表于《星星》1980年第3期,后收录于作者诗集《黑眼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是顾城绝笔之作。纪录着爱的超越与毁灭,我们能从这种中读到生命深处难以抹去的爱与恨的两大本能。人性和生命里,最富悲剧感的是爱,爱的悖论体现在它既是人性完美的追求,也暗藏着致命的毒刺。当爱不小心碰到那根神秘的毒刺,便极易触及死亡的帷幕。

一切都成为窗外的风景。一个窗子是阳光,一个窗子是树。我在杯子里倒水,这愿望继续着,继续着,她愿意在不同地方被我捉住。

平常人是一个钟,哑了,灵魂荡起来的时候,生命就响了,都是回声,传到很远的地方去。

我的欲望像满山的小树,无穷无尽伸着,渴望着,那么强。一枝一叶都含着果实的甜,含着到达以后那无穷无尽的生长。

读后感:是琐碎的现实生活负了顾城缥缈自由的诗魂;但对于直接参与了顾城真实生命的谢烨和

温暖的天海之水,抚平了你的裂痕,洗去了你的悲凉……

但却永远不能溶解你心中的冰冻,那是比水晶更纯的哀伤。

富庶的风潮之波,送来了朝霞的异彩,送来了霓虹的奇光……

但却永远无法代替你心头的星珠,那是比钻石更美的希望。

我愿作一枚白昼的月亮,不求眩目的荣华,不淆世俗的潮浪。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这是新时期著名诗人顾城的诗歌选集,此集为童话意境短诗。“人生可如蚁而美如神”,“感性即自然的理性”,“生命与生活无关”……

如果把世界关在门外 只会使自己遭到囚禁。

蚂蚁们在搬运沙土,从不会因为爱情而苦恼 ;自在的野蜂却在歌唱,把一支歌献给了所有花朵。

阳光在那儿慢慢地淡薄,脱离,凝作一缕孤哀凄寂红光一步步爬上墙,爬上龙楼顶......

失恋的赖草——不明环境的盲目效法,难免不受到现实的重创。

磨刀石和拖把——磨刀石看不起砚台,正如拖把看不起毛笔。不过他们到死也不可能明白为什么砚台和毛笔永远被主人视若珍宝。

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我在一堆稿纸中乱翻,寻找往日欢乐的诗篇。谁知欢乐并不是永远闪光的金箔,早已长满了遗憾的锈斑。

黑夜灌醉了一盏盏灯火,一个个窗口断了光波;最后只剩下村头的路灯,闪亮亮地嘲笑没酒量的夜色。

雨在不停地下着,灯火依旧通明。宽阔的马路一片闪烁,好像夜空布满星星。仰看天上一片黑暗,到似大地般沉重。

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活。

你默默地转向一边,面向夜晚。夜的深处,是密密的灯盏。它们总在一起,我们总要再见。再见,为了再见。

世界都湿了 星星亮得怕人 我收起伞 收起滴雨的云 世界转到零点 托住上帝的脚跟 你还没来

路也许很窄 但总是会有 路也许很长 但总会到头 马不是好马 那就能走就走 马不听指挥 那就随处停留

这首三月之诗,绝对是高水平发挥,这就是天赋,评顾城诗歌《换置》

今天分享的是童话诗人顾城的一首描写三月的诗《换置》。这首诗创作于1985年,正是其创作的中期,处于转变阶段,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自我的探索,但是仍然保有浓郁的童话色彩,同时也有更深的内涵,可能是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在顾城身上发生的作用,不得已作更深入的思考,消减童话诗的感觉,因此,这一时期也是其创作过渡时期。下面,一同来欣赏他这首仍带有童话意味的诗歌。

首先说说这个诗歌标题,起得非常有个性,用创意手法来讲,换置的作用就是充分发挥创作者的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荒诞的形式呈现富有创意的新形象,以满足心理需求和回味无穷的心理感受。因此,诗歌的内涵会得到延伸,具有新的指向性,产生意想不到的感受。这在创作上,就是利用内在联系,进行意象叠加产生新的感知效果,以引起读者共鸣。这首诗充分利用三月春天的意象与万物联系的特性,而产生的一种美感体验。

且看第一节,“像三月的风扑击明亮的草垛/春天在每个夜晚数她的花朵”,写出这样的诗歌确实需要一定的创造力。风是扑击,草垛是明亮的,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艳丽的状态,在视觉感受上,非常有动感和冲击力。接着春天数花朵,运用拟人的修辞将春天写活了,仿佛春天在统计她的成果一样。在春暖花开的日子,一天一个样,每天都有新的花朵开放,春天每个夜晚都数一遍,这是多么的有童趣和生命力的象征。不得不让人赞叹。

再看第二节,这一节写得有些朦胧了。用一声尖叫回到果子内部,这是指重新孕育自己的意思。有这种想法,或许与现实的不如意有关,既想逃避,又想重生。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心理。接着说“我不断被推开纱门”,可以理解为不断被打搅,或者受到现实的冲击。所以想回到果子内部,重新成长。这节的两句在顺序上可能是倒过来的,以加强和突出回到果子内部的重要性,这对诗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是第三节,仿佛诗人真的回到了果子内部,在那里安了家。从更广的角度来看,是回到了春天的内部,诗人不断返回,这次主动推开纱门,见到的是春天浅绿色的家园。这是诗人想象力的突破,与春天产生了内在联系,将自己融入到春天王国,这样就能体验无限的生机和艳丽的童话世界。

通读诗歌,诗人用换置一词作为诗题,正好体现了诗歌的创意性和想象力。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疑问。从三月的风,到浅绿色家庭,这之间的跨度也是非常之大的,跳跃性也很强,因此,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对外部变化的感知,二三节写的是诗人的内在变化,这样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创作内容的转变,这是与现实的一次较量,在心理上依然有不成熟之感。这种状态,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可能是其唯一合适的表达方式。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标签: 重生 浪漫 太阳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