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全: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
【拼音名】HéHuānHuā
【英文名】FlowerofSilktreeAlbizzia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合欢的花或花蕾。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biziajulibrissinDurazz.
采收和储藏:夏季花初开时采收,除去枝叶,晒干。
【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解郁安神,理气开胃,消风明目,活血止痛。主忧郁失眠,胸闷纳呆,风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附方】1.夜合花丸(圣惠方),主治腰脚疼痛久不差。2.经验方:合欢花、官桂、黄连、夜交藤。用于心肾不交失眠。3.验方(子母秘录),夜合花,为末,酒调服,主治跌打损伤疼痛。
2.《分类草药性》:能清心明目。
3.《四川中药志》:能合心志,开胃理气,消风明目,解郁。治心虚失眠。
4.江西《中草药学》:解郁安神,和络止痛。治胸闷,忧而不乐,健忘失眠。有时还用于跌打损伤,痈肿疼痛。
5.《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
【原形态】合欢,落叶乔木,高可达16m。树干灰黑色;嫩枝、花序和叶轴被绒毛或短柔毛。托叶线状披针形,较小叶小,早落;二回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3-5cm,总花柄近基部及最顶1对羽片着生处各有一枚腺体;羽片4-12对,栽培的有时达20对;小叶10-30对,线形至长圆形,长6-12mm,宽1-4mm,向上偏斜,先端有小尖头,有缘毛,有时在下面或仅中脉上有短柔毛;中脉紧靠上边缘。头状花序在枝顶排成圆锥大辩论花序;花粉红色;花萼管状,长3mm;花冠长8mm,裂片三角形,长1.5mm,花萼、花冠外均被短柔毛;雄蕊多数,基部合生,花丝细长;子房上位,花柱几与花丝等长,柱头圆柱形。荚果带状,长9-15cm,宽1.5-2.5cm,嫩荚有柔毛,老荚无毛。花期6-7月;果期8-10月。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
性状鉴别(1)合欢花头状花序皱缩成团。花细长而弯曲,长0.7-1cm,淡黄棕色或淡黄褐色,具短梗。花萼筒状,先端5小齿,疏生短柔毛;花冠筒长约为萼筒的2倍,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疏生短柔毛;雄蕊多数,花丝细长,黄棕色或黄褐色,下部合生,上部分离,伸出冠筒外。体轻易碎。气微香,味淡。
(2)合欢米花蕾米粒状,青绿色或黄绿色,有毛。下部1/3被萼筒包裹。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灰黄色。①非腺毛单细胞,微弯曲,长81-447μm,直径8-16μm,壁较厚,表面有疣状突起,有的可见菲薄横隔。②草酸钙方晶双锥形、类方形、长方形或菱形,直径3-13μm,含晶细胞成群或数个纵行排列。③复合花粉粒扁球形,为16合体,直径81-146μm,中央8个分体排列成上下交叠的十字形,其余8个围在四周;单个分体类方形或长球形,外壁几光滑。④花丝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平直,具纵向弯曲的细条状角质纹理。
【化学成份】花中鉴定了25种芳香成分,主要芳香成分为反-芳樟醇氧化物(linalooloxide),芳樟醇(linalool),异戊醇(isopentanol),a-罗勒烯(a-ocimene)和2,2,4-三甲基恶丁烷(2,2,4-trimethylixetane)等。此外,还含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
【药理作用】抑制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合欢花煎剂灌服,能明显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及被动活动,明显协同巴比妥类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延长戊巴比妥钠、苯巴比妥钠所致小鼠麻醉时间,促使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异戊巴比妥钠引起小鼠麻醉,一次给药或连续给药3d均有显着效果。合欢花煎剂给家兔灌服未见脑电有明显改变,也无抗戊四氮所致小鼠

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
合欢花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花序或花蕾,主产于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具有解郁安神、滋阴补阳、活血的功效。
合欢花味甘,性平,归心经,具有解郁安神的作用,可用于心神不宁、失眠、郁结胸闷、健忘等;
合欢花具有滋阴补阳的作用,对先天不足、久病体虚、年老体弱等导致的阴阳两虚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合欢花有活血之功,还有消肿、止痛功效,经常与当归、川芎、续断等同用,可活血消肿、接骨止疼,多治疗跌打损伤所导致的软组织损伤以及骨折。
合欢花性凉,脾胃虚寒、胃溃疡者不宜食用,以免加重病情,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合欢花夏季花开放时,择晴天采收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晒干后可煎汤服用,也可入丸、散。
合欢花头状花序,皱缩成团。花细长而弯曲,长0.7-1cm,淡黄棕色至淡黄色,具短梗。花尊筒状,花丝细长,黄棕色,下部合生,上部分离,伸出花冠筒外。气微香,味淡。
[1]汪毅主编.黔本草第2卷[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7.117.
原创一味奇妙的中药,抗失眠、抗焦虑、抗抑郁、抗肥胖,用过的都说好
”这个名字,真是令人“一言难尽”,因为在很多古装剧中,把“合欢”二字玩坏了,有一种可以让人“听话”的秘药,称之为“合欢散”,实际上,影视剧中的那种合欢散根本不存在,只是剧情需要衍生的产物。不过,在中医药里,的确有一种名叫“合欢”的中药。说到“合欢”这味中药,先不要“想歪”,它可是一味十分奇特的中药材,它的叶片“”,也是因此有了“夜合”的名称,这也是为什么容易被人“想歪”的一个重要因素。
合欢是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和干燥花序的统称,一般在临床上,都可入药,而且主要作用大致相似,但二者却也有着各不相同的药用功效。合欢皮和合欢花虽然都能入药,但临床上,似乎合欢花出现的频率比较少,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的药用功效虽然要比合欢皮窄很多,但它却比合欢皮“美丽”许多,合欢花的样子如果把花摘下来,你会发现,它很像马铃上的红缨,因此它又被称为“”;它的花很柔软,“似绒拂可爱”,所以又被称为“”或者“绒花”。尤其是现代养生潮的兴起,合欢花可用于袋泡茶,更是颇受欢迎。
合欢这个名字,在中医领域,最早见于《》,而合欢花的名字,最早见于《》[1]。只是,最初并没有分清楚这个合欢到底是合欢皮还是合欢花,唐代之前的本草对于“合欢”的药用部位比较模糊笼统,至唐代时合欢主要以皮入药为主;至清代以后,本草多见用合欢花,合欢皮也同时并用[2]。也就是说,合欢花首先在宋代出现过,但是在临床中,并没有得到广泛运用,而是到了清代,合欢花才被大量用于临床,尤其是清代的《
对于合欢花的主要功效,综合历代本草以及近现代中医药文献,可以将合欢花的功效主治和临床运用做一个较为详细的归纳:合欢花的功效主要以等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心神不安,忧郁失眠,健忘,胸闷纳呆,风火眼疾,视物不清,腰痛,铁打损伤等疾病[3]。不得不说,合欢花不仅“天生丽质”,而且临床功效也是“举足轻重”。
对于《神农本草经》中所说合欢“主安五脏,利心志,令人欢乐无忧”等临床功效,无论是合欢皮还是合欢花,都具备这个基本功效。而合欢花也是主要以此为核心的,主要围绕身心医学而生的。清代医学家赵濂在《》中记载了三个使用合欢花的医案,一个是用于治疗女性因惊吓而导致的“”;一个是用于治疗女性因为过度悲伤导致的“肝脾气郁、智慧不灵、神昏不语、多寐”;还有一个是用于治疗小孩子因惊恐所致的心肾不交型“”。这正与合欢花的主要功效十分吻合。
对于合欢花的临床妙用,自古还有两个比较特殊的地方,第一个是《”的云母膏;另一个是《圣济总录》中用于“”的神仙益寿二气丹。这两个方剂中,都有夜合花(也就是合欢花),但是这两个主要功效,却在历代传承中逐渐“从墨色深处被隐去”。不过,宋代《圣济总录》所表达的合欢花的这两大奇妙的功效,依然值得我们参考,值得去验证,值得去继承,值得去发扬。
合欢花在古代的中医史上,没有太过绚烂的风采,但是它在现代,不仅在养生热潮中绽放光芒,而且还被现代药理广为研究。药理研究表明,合欢花具有等作用,并且有一定的食疗作用,且现代临床常用合欢花配伍治肋痛、眼结膜炎及夜盲症、忧郁失眠、胸闷纳呆、腰痛、跌打伤痛等症[4]。除此之外,药理研究还发现,合欢花具有,保肝,抗炎和抗氧化,以及胃肠道保护、形成、抗菌[5]等药理作用。由此可见,合欢花这种中药,在当今可以说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药。
合欢树,其实全身都是宝,不仅仅合欢皮和合欢花可以入药,而且合欢叶、合欢枝也依然可以入药,只是在历代本草中少有记载。不过,对于合欢花来说,的确是一个颇为神奇的中药,不仅生得美,而且效果好,尤其是它在抗失眠、抗焦虑、抗抑郁、抗肥胖、抗血栓等方面的作用,真是让现代人欲罢不能,而且效用非常,用过的都说好。不过,需要记住的是,合欢花虽然可以让人受用无穷,但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以及孕妇,一定要慎用。
[1]王晓宇, 吴萍, 郭俊霞,等.合欢花本草考证[J].中成药,2022,44(8):2613-2618.
[2]鲁鹏飞,李春艳,黄宝康.合欢类药材的基原、功效考证及质量标准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6):78-81+268.
[3]潘蓉.合欢药用简史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1-83.
[4]田硕,苗明三.合欢花现代研究分析[J].中医学报,2014,29(6):859-861.
[5]李冉,田介峰,罗学军,等.合欢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22,34(2):66-71.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相关资讯
合欢花茶的功效与作用合欢花茶的副作用太平洋亲子网
合欢花是澳大利亚的国茶,合欢花茶当然就是用合欢花泡制而成的一种茶,该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于有神经衰弱或失眠健忘的人群适宜喝。合欢花茶有怎样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