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幻文学精选(幽默卷)
《中国奇幻文学精选》分为《古典卷》《浪漫卷》《幽默卷》《纯真卷》四种,精选十余年来的中国奇幻文学佳作。
以下介绍节选自骑桶人所写序言:
2011年的1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奇幻文学十年精选•纯真卷》。里面选入的奇幻小说,包括乌雷诺斯的《蝴蝶法师》和《布丁》、燕垒生的《猫梦街》、王文浩的《壮志凌云》、潘海天的《大角,快跑》等等,风格偏向童话。2010年以后,也还有不少的奇幻新作,于是就把这一套书的名字,改为《中国奇幻文学精选》,分为“古典卷”、“浪漫卷”、“幽默卷”和“纯真卷”四册,于2012年出齐……
目前的分类,纯真卷、古典卷、浪漫卷和幽默卷,若从分类学的角度去分析,纯真者未尝不浪漫,幽默者未尝不纯真,而无论是纯真、浪漫还是幽默,其实也还都可能被归入古典一类之中。因此这所谓的分类,纯粹是编者自己图方便之用,亦是给读者购书时方便之用,因为或许...
《中国奇幻文学精选》分为《古典卷》《浪漫卷》《幽默卷》《纯真卷》四种,精选十余年来的中国奇幻文学佳作。
以下介绍节选自骑桶人所写序言:
2011年的1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奇幻文学十年精选•纯真卷》。里面选入的奇幻小说,包括乌雷诺斯的《蝴蝶法师》和《布丁》、燕垒生的《猫梦街》、王文浩的《壮志凌云》、潘海天的《大角,快跑》等等,风格偏向童话。2010年以后,也还有不少的奇幻新作,于是就把这一套书的名字,改为《中国奇幻文学精选》,分为“古典卷”、“浪漫卷”、“幽默卷”和“纯真卷”四册,于2012年出齐……
目前的分类,纯真卷、古典卷、浪漫卷和幽默卷,若从分类学的角度去分析,纯真者未尝不浪漫,幽默者未尝不纯真,而无论是纯真、浪漫还是幽默,其实也还都可能被归入古典一类之中。因此这所谓的分类,纯粹是编者自己图方便之用,亦是给读者购书时方便之用,因为或许有不少读者,并不想四册全部购齐,因此就可以根据这分类来单册购买。纯真者近于童话,或许还可以给孩子看;古典者近于传奇和笔记,所以嗜古小说者可以入手;浪漫者偏于言情,那女生看了或会喜欢;幽默者当然是搞笑的了,想轻松一下的读者看了或会满意;所谓的分类,也就是不过如此罢了……
但这样的分类可能也难免会让人产生误会,以为这篇为什么会选入这一卷而没有选入其他卷呢。比如“浪漫”这一个词,可以是爱情之浪漫,却也可以是浪漫主义之浪漫,以爱情之浪漫而言,小说必以言情为主,以浪漫主义之浪漫而言,小说里面却可能没有一丝一毫的爱情。因此,“浪漫卷”中会有《第七颗头骨》《再见悟空》这样催人泪下的言情佳作,却也有《黄金草原》《归墟》《风月先生传》这样以奇情奇境见长的小说。“幽默卷”亦如是,既有许多纯是幽默没有讽刺意味的作品,比如《碧空雄鹰》《蜜蜂失踪案》等等,同时也有《高桥乡的魈》《高桥乡夜话》和《殷商时代玛雅征服史》这样讽刺意味浓厚的作品。再加上这四种分类原本就不严谨,因此其中一些作品,即便收入其他卷中,亦无不可,比如於意云的《石用伶》,若不收入“古典卷”而是收入“浪漫卷”中,亦是佳作。
这林林总总地说下来,只是希望读者和作者们,都只把这个分类当做权宜之计,随时可以被推翻或遗忘的即可,毕竟好的小说,本无需分类,亦无法分类,因为每一篇好小说,既有其源流,亦自成一体,圆融自足,无有挂碍。

奇幻文學寫作的十堂課
「你知道什麼是屠口嗎?或者你是否知道為什麼吐火獸比大部分的怪物都難以對付?在攻擊城堡時,用拋石機比較好,還是弩砲好?」
要想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請進入這本迷人的指南中,將你自己傳送到奇幻的神祕世界裡。《奇幻文學寫作的十堂課》是作家特別為作家編寫的,以容易使用的格式提供你所需要的資料,可以激發你的靈感,寫出資料詳盡的設定、人物、情節及描述。書中還特別敦請暢銷作家泰瑞.布魯克斯作序,揭開奇幻世界背後的事實,為你提供更詳細的資料,讓你的小說更加生動、更具魅力,更具原創性。
從古典的中古世紀巫術到古代中美洲文明,每一個章節都協助你用充滿創意的新想法為你的寫作增色,而這些新想法的根基皆建立在世界上最有趣的傳說、民俗及神祕學之上。從傳說中的生物到神秘結社,在這本深具魅力的指南中,每一頁都揭露神秘及超自然事物的隱藏真相。書中提供數十幅圖表、清單及圖片,...
「你知道什麼是屠口嗎?或者你是否知道為什麼吐火獸比大部分的怪物都難以對付?在攻擊城堡時,用拋石機比較好,還是弩砲好?」
要想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請進入這本迷人的指南中,將你自己傳送到奇幻的神祕世界裡。《奇幻文學寫作的十堂課》是作家特別為作家編寫的,以容易使用的格式提供你所需要的資料,可以激發你的靈感,寫出資料詳盡的設定、人物、情節及描述。書中還特別敦請暢銷作家泰瑞.布魯克斯作序,揭開奇幻世界背後的事實,為你提供更詳細的資料,讓你的小說更加生動、更具魅力,更具原創性。
從古典的中古世紀巫術到古代中美洲文明,每一個章節都協助你用充滿創意的新想法為你的寫作增色,而這些新想法的根基皆建立在世界上最有趣的傳說、民俗及神祕學之上。從傳說中的生物到神秘結社,在這本深具魅力的指南中,每一頁都揭露神秘及超自然事物的隱藏真相。書中提供數十幅圖表、清單及圖片,各章分別闡述奇幻寫作的不同層面。
帶著這本指南,進入奇幻世界之中,並且創造出栩栩如生、鉅細糜遺的魔法領域。偉大的故事正等候你去發掘!
作家文摘出版社編輯部 編,收錄有以下著名作家文章:
泰瑞.布魯克斯(Terry Brooks)
其著作《沙拉娜之劍》(The Sword of Shannara)是有史以來第一本登上紐約時報平裝暢銷書排行榜的小說,且停留榜上超過五個月。
丹尼爾.克拉克(Daniel A. Clark)
雪莉琳.肯揚(Sherrilyn Kenyon)
艾倫.毛爾(Allan Maurer)
創辦多本地區性的雜誌,包括《夏洛特的最佳雜誌》。
安德魯.米勒(P. Andrew Miller)
麥可.瓦何拉(Michael J. Varhola)
荷妮.萊特(Renee Wright)
作家文摘出版社編輯部 編,收錄有以下著名作家文章:
泰瑞.布魯克斯(Terry Brooks)
其著作《沙拉娜之劍》(The Sword of Shannara)是有史以來第一本登上紐約時報平裝暢銷書排行榜的小說,且停留榜上超過五個月。
丹尼爾.克拉克(Daniel A. Clark)
雪莉琳.肯揚(Sherrilyn Kenyon)
艾倫.毛爾(Allan Maurer)
創辦多本地區性的雜誌,包括《夏洛特的最佳雜誌》。
安德魯.米勒(P. Andrew Miller)
麥可.瓦何拉(Michael J. Varhola)
荷妮.萊特(Renee Wright)
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的《夏洛特的最佳雜誌》的總編輯。
林以舜,台大外文系畢業,從事翻譯多年,現為專職譯者。曾參與多部奇幻電腦遊戲中文化工作,包括魔法門(Might & Magic)、異域鎮魂曲(Torment)、柏德之門II(Baldur's Gate II),及其他多款遊戲。譯有《e時代的七大趨勢》、《誰在上網》、《www數位智慧財.$》等書。
劉稼禹,淡江大學畢,自由文字工作者,三十多種香草植物的主人,以及會狂吃東西狂買書籍狂看DVD狂OOXX來減壓的人。曾任多本電腦/電玩雜誌特約及專欄作家,CHOME、電玩寶酷等網站外電新聞編譯,並從事電腦遊戲中文化翻譯工作多年。個人著作包括:《網住你的星---十二星座的網路世界》、《MP3完全享樂主義》等數本。遊戲中文化譯作:「福爾摩斯探案」、「迷霧之島II」、「猴島小英雄四」、「哈利波特」等十餘套。另譯有《啥利波特》一書。
科幻如何走进大学校园?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科幻类课程就开始进入美国的高校。1953年,山姆·莫斯科维茨(Sam Moskowitz)在纽约城市学院开设了一门科幻课程,这大概是最早出现在高校中的科幻课程。
莫斯科维茨虽然写过一些科幻作品,但主要身份是一位科幻编辑与科幻史的研究者。早在1950年,他就曾应邀到纽约大学的一个文学课程中讲授科幻小说的发展历史。几年后,一位叫弗雷泽的科学家朋友告诉他,纽约城市学院正在寻找一个有很强科幻背景的人来讲授科幻方面的课程。因为莫斯科维茨没有大学学位,最终以他和弗雷泽联合申请的方式,在学校通过了开课申请。课程持续时间为12周,每周二讲授一次,每次一小时四十分钟,不计入学分。从内容上看,它主要是讲授科幻小说写作方面的技巧,学生需要提交一篇科幻小说作为课程作业。由于莫斯科维茨与众多科幻作家的亲密关系,课程中邀请到了阿西莫夫、罗伯特·谢克里、海因莱因等众多顶尖科幻作家来作讲座。
该课程大致持续到了1957年。在其后,科幻类课程开始在美国的高校中涌现出来。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贝洛伊特学院都紧接着开设了科幻课程。第一个在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力的科幻课程产生于1962年,它是马克·希尔莱加斯在科尔盖特大学开设的。1971年,杰克·威廉姆森(Jack Williamson)在《科幻小说走进大学》(Science Fiction Comes to College)一书中列出了61所提供科幻类课程的大学,并认为这只是其中一部分。现在,在美国的高校里,每年至少会开设几百个与科幻相关的正式课程。
而在中国,最早的以中文讲授的科幻课程要等到1991年才出现。那一年,还在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工作的科幻作家、科幻研究者吴岩开设了一门名为“科幻阅读与研究”的公共选修课,也因此让北师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众多科幻迷的圣地。然而在之后的十几年内,科幻类课程仍然发展得很缓慢,课程数量始终维持在个位数。
直到2010年之后,相关课程的数量才逐渐增长。北华大学外语学院的郭伟和科幻研究者张锋曾对全国高校开设的科幻类课程进行过一次统计。在他们汇总的数据基础上,我进行了少量的补充,最终得到了中国内地的高校在近年来所开设过或正在开设的科幻类课程共36门。然而,这与美国相比,仍然有一个数量级的差距。根据1996年《科幻研究》杂志所列数据,当年在北美各高校共开设有405门科幻相关的课程。
除此之外,两国的课程结构也有相当程度的差别。在美国,对科幻文学的鉴赏和批评类课程占据了所有课程的三分之二,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而在中国,此类课程仅约三分之一,在与其他种类课程的比较中,数量优势并不明显。此外,在中国有很大比例的影视鉴赏类课程,这类课程在美国反而较少,其占比仅为中国的四分之一。至于创作类课程,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其占比都是最低的。从绝对数量上看,美国有12门科幻创作课程,略多于中国的7门,但从占比的视角来看,中国反而是美国的6倍。
青年学者带动高校科幻课程数量增长
这些差异实际上反映了在高校中任教的教师身份结构的差异。在美国的高校中,科幻课程的开设者大部分都是对科幻小说感兴趣的文学研究者,而不是科幻作家或科幻领域的从业人员。这一点在其科幻课程出现的早期就已经很明显地体现出来。而随着《外延》(Extrapolation)、《基石》(Foundation)、《科幻研究》(Science Fiction Studies)等专注于科幻与奇幻文学研究的学术期刊的创立,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的《未来的冲击》(Future Shock)、罗伯特·斯科尔斯(Robert Scholes)的《结构虚构:未来的小说》(Structural Fabulation: An Essay on the Fiction of the Future),达科·苏恩文(Darko Suvin)的《科幻小说变形记》(Metamorphoses of Science Fiction)等众多杰出的科幻研究理论著作的出版,逐渐克服了传统的文学界的偏见,将对科幻小说的学术研究带到了文学理论界的主流视野之中,这也推动了科幻类课程在高校中的普及。
在中国,科幻小说从来都不是文学研究的主流。很长时间以来,它甚至基本处于被理论界完全忽视的地位。与之相比,武侠小说研究和《红楼梦》研究反而更为热门。这一点也反映在了课程数量上——在中国高校中的《红楼梦》鉴赏课程的数量就远超过科幻类课程。直到近年来,随着中国科幻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科幻题材才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国的文学研究界的关注。
与此同时,一些从科幻迷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进入高校,也带动了高校科幻课程数量的增长。在这些青年学者中,不乏具有科幻小说创作经历的科幻作家,例如清华大学的贾立元(飞氘)、西安交通大学的王瑶(夏笳)等。因此,虽然绝对数量并不多,但创作类课程在所有科幻课程中的占比却比美国高很多。
2017年,吴岩教授来到南方科技大学,也第一次将科幻类课程带到了深圳的大学里。次年我也入职南科大。近年来,我与吴老师、张锋老师等一起,在南科大建构起了一套系统的高校科幻课程体系,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在国际上也很罕见。这个体系包括鉴赏类课程《科幻文学欣赏》《科幻:从小说到电影》,创作类课程《科幻创作》《科幻作品中的世界建构》,以及以科幻为媒介的专业性课程《想象力入门》《未来学方法》等。如今,科幻已经成为南科大人文科学的重点发展方向。
高校中的科幻课程打通了传统的文理科壁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相信,南科大的科幻课程体系,将为深圳创新城市的建设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让深圳成为一座具有科幻气质的未来之城。
上篇:原来奇幻文学也能这么写
下篇:德不配位,大家别喷
